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山西的相关信息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十二至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四至零下七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从北向南四至七个月。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山西旅游特别提醒
山西省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

山西娱乐指南
山西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娱乐活动,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和威名远扬的山西锣鼓。
山西地方戏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山西农村,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都要唱戏,所以看戏、唱戏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外,还有50多个小剧种。既有非常古老、专为迎神赛社用的赛戏、队戏、锣鼓杂戏,也有年轻的沁源秧歌、琴剧;有以彩扇为道具的左权小花戏,也有用刀枪武打的祁县武秧歌;有悠扬婉转的眉户戏,也有粗旷沙哑的耍孩儿等等。这些民间小戏虽然没有四大梆子精致、华丽,但它和群众离得更近,更有生活气息
山西锣鼓是山西民间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它节奏欢快、音色铿锵、气势恢宏、形象壮美,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坚强性格以及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
山西的锣鼓种类很多,仅锣就有盘形的锣、笠形的钱、杯形的铃等。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小的直径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径140厘米,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样子就更多了,有单面蒙皮的板鼓、鱼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头作架子的的拨浪鼓、衔鼓、花鼓、腰鼓、书鼓、托鼓、堂鼓、战鼓、平鼓、编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车鼓等等。种类不同的鼓,敲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几面鼓,还有的边敲边做各种动作。根据节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太原锣鼓、花鼓、转身鼓、扇鼓等,还有威名远扬的威风锣鼓。
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永和县
永和县行政区划图

  永和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临汾地区西北隅,吕梁山南端,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9平方公里。总面积为1212平方公里。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行政区划

  永和县辖2个镇、5个乡:

  镇:芝河镇、桑壁镇

  乡:打石腰乡、坡头乡、阁底乡、交口乡、南庄乡

历史沿革

  永和县历史悠久,早在数十万年之前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有远古的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周属晋之同姓诸候国蒲(今石楼);春秋时代仍属晋之蒲,置楼邑;战国属魏蒲阳(今隰县),仍属楼邑;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属河东郡北属(今吉县);西汉置狐讘县,属司州平阳郡。

  唐武绥二年(619年)置东和州,贞观初东和州,改北楼县为楼山县,后改为永和县,属河东道隰州;五代永和县废,先后属梁唐、晋、汉、周之隰州;北宋复置永和县,属河东路隰州;金属河东南路隰州,元属山西行书省赭宁路隰州。明属山西省平阳府隰州;清属山西省隰州。中华民国元年(1911年)直属山西省;1913年属河东道,1916年复属省,1926年9月属山西省第六行政区;1929年改属第四行政区;1934年9月永和县解放,1935年元月属晋绥边区吕梁分区第十专区,后改属第九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属山西省临汾专区,1954年9月属晋南专区,1958年9月25日撤销永和县建制并入吕梁县,1961年5月28日恢复永和建制,1970年复归临汾地区。

县名来历

  传说北周时朝,永和县叫做归化县,大宁县叫做涑水县。这两个县紧紧相连,又因交界处狗头山县界不清,经常发生械斗。有一年,涑水县的人磨斧伐锯,准备再次出击。归化县的人舞枪弄棒,等着予以回击。这次,双方动员的人数最多,一场血战在所难免。以往,虽然年年械斗,但两县的县官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赢了,是本县的光荣,打输了,“哀兵必胜”,明年一定会打赢。所以,坐山观虎斗,佯装不知,故意不问。可今年不同了,双方都有上千人参加械斗。县太爷们一看形势不好,于是来了个矛盾上交,将对方告到平阳府。府尹一看事态严重,不敢怠慢,来到了狗头山上。详细查看了地形,叫过两县县令说:“古之以来,边界以水为界者,以河中心为界,以山为界者,以山峰为界,你们两县以山为界,因此,山东边归涑水县所有,山西边归归化县所有。”府尹为了显示自己处理纠纷的才能和政绩,为自己树碑立传,对两位县令说:“为了让两县人记住本府这次调停之行,永记本府当面之教诲,两县永远安宁和好,涑水县就叫“大宁县”,归化县就叫“永和县”吧。从此以后,涑水县改名“大宁县”,归化县改名“永和县”。

气候环境

  永和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临汾地区西北隅,吕梁山南端,面积1220平方公里,永和东邻隰县,南连大宁县,北与石楼县接壤,西与陕西延川县一河之隔,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永和县属晋西高原的组成部分,梁峁重叠,沟壑纵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境内山脉分为三支;县城西部一支以四十里山为最高,海拔1399米;县城东部一支地势高亢,海拔在1500米以上,茶布山海拔1524米,为县内最高峰;县境南部一支,海拔也在1500米左右;西部黄河岸畔,海拔在600米以下,境内河流除黄河纵贯西境外,还有芝河、桑壁河、均属黄河水系。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5℃,极端高温35.8℃,极端低温—22.2℃,无霜期平均183天,最长199天,最短161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541.7小时,年10℃以上积温,平均3674℃,年平均降水量554.3毫米,主导风向:西北风,平均风速2.4米/秒,主要灾害有旱、风、雹等。

经济发展

  全县经济收入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全县土地面积为1213平方公里,折合181.95万亩,其中:已利用面积97.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3.4%。耕地面积43.1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3.71%,人均7.1亩(大都是山坡地)。其中:基本农田8.5万亩,人均1.4亩;林地面积32.17万亩,占总面积的17.9%,人均5.39亩;草地面积13.72万亩,占总面积的7.54%,人均2.26亩,其中:天然草8.9万亩,人工草4.82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油葵、黄豆、蓖麻、小杂粮为主;畜牧业以圈养牛、猪、小尾寒羊和绒山羊为主;经济林以红枣、核桃、杏、苹果、梨为主。

  工业企业均系解放后新建,主要有发电、采煤、化肥、酿酒、陶瓷、建材、印刷等生产行业及副食、皮毛加工业。

  畜牧业以圈养牛、猪、小尾寒羊和绒山羊为主,饲养量10万只左右。

  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24024万元,财政收入1165万元,是全省立地条件最差、人口最少、经济总量最小、  财政收入最低的县份。

交通通讯

  自古就是秦晋交通要道,现在横跨东西的永和关黄河大桥承中接西,不仅是临汾市通往延安的便捷通道,也是连接华北与西北地区物流的重要门户。境内县乡公路四通八达,328省道穿境而过,省级沿黄干线二级公路贯穿南北。境内交通虽有城关通往隰县的支线公路及城关通本境内乡村简易公路与大车路多条,但交通不便的落后面貌还未得到很好改善。

  境内有3千伏线路1条,长度29.7公里;35千伏变电站1座,容量5000KVA;10千伏出线6条,长度594公里,公用配变260台,专用配变24台,总容量8260KVA;10千伏开闭所2座,分段出线7条。

  通讯业到2007年底电话用户达到5287户, “十五”期间开通无线市话容量2880门;开通南庄光缆传输自动交换144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400户,实施了8个行政村“村村通”工程,乡镇程控电话网络覆盖率为8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率达80%以上。

教育医疗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1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普通中学7所,职业中学1所,城镇幼儿园1所,教学点91个;全县共有在校学生14264名,其中普通高中819名,职业高中193名,普通初中3939名,职业初中345名,小学7514名,幼儿1454名;全县共有教职工1142名,其中小学625名,普通中学401名,职业高中13名,职业初中24名,幼儿园30名,教科局49名;县共有专任教师989名,其中小学585名,普通中学353名,职业高中12名,职业初中16名,幼儿园23名;全县共有校舍面积72812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21585平方米,职业中学1886平方米,小学48275平方米,幼儿园1066平方米。

  全县设县直医疗机构4所,其中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医院、一所疾病防控中心、一所妇幼保健站;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一所卫生监督所,设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1所,乡村医生147名;全县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11184平方米,设置总床位252张,大型医疗设备CT机一台;全县卫生系统共有全民事业人员25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28人占到88.4%;全县公立医疗单位年业务收入320万元。医疗体系全面形成。

社会事业

  全县的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覆盖率达50%,全县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0%,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县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普遍增强。经济、社会与科技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和城乡文化程度显著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制日益完善,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文化发展环境优化。环境保护在坚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起了环境监测站,可以全面掌握空气质量等级,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HFC系统宽带750MH2系统,容量为13000户,可接收亚太1A亚太2号的中央及省、市台的40套电视节目,一台E235松下数码摄像机,一台107E世纪之光非线性编辑机,一套八路切换机,三台数字接收机,使所有自策节目从清晰度上上了一个新台阶,开通了广电业务综合宽带网络。

  失业保险现有参保人员2150人,累计征缴保险金106万元;医疗保险现有参保人员4226人,累计征缴280万元;机关事业保险参保人员达到2694人;累计征缴养老金185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1050人,累计征缴21万元;使广大干部职工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明显提高,困难职工得到及时救助。

旅游资源

  永和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独具魅力。这里是人类文明的鼻祖伏羲的故里,相传伏羲在黄河岸边的乾坤湾观天象、察地貌,发明了太极阴阳图。现在,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规划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永和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永和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永和乾坤湾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

  县境内芝河两岸 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中国罕见。

旅游开发

  以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为重点的红色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重点的黄河文化旅游、以绿色产品采摘为主的生态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规划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永和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

  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永和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

  2008年,永和乾坤湾被列为临汾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之一。黄河蛇曲(山西永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黄河东岸永和县南庄乡、打石腰乡、阁底乡,面积210㎞2,是以黄河干流晋陕大峡谷中五个巨大的河流蛇曲为主体,其蛇曲类型规模等具有典型意义,目前保持自然状态,形成过程和景观现象系统完整,属具有重要观赏和科学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的象征意义及独特罕见的地貌特征。

景点介绍

  永和关:地处晋陕大峡谷的永和县境内,距永和县城70余华里,村前是波涛滚滚的黄河,村后是陡峭直立的绝壁。古时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崖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个只有150口人的小村庄,受黄河文化的熏陶,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村前是黄河,河边植有一株古槐,古槐上边建村,村子上是地。其寓意为:水生木(古槐)、木生火(人烟)、火生土(土地)、土生金(致富)、金生水(循环往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跳动着“和”的音符,共同演奏着“和”文化的协奏曲。

  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东征村,距县城80余华里。2005年重新修建的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占地2500平方米,以“英明决策筑辉煌”、“红军东征在永和”和“老区人民爱红军”为主题分三个展厅,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塑刻作品等真实地再现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东征历史画卷,全面展示了当年东征红军的丰功伟绩。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毛泽东主席、彭德怀总司令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著名的渡河东征,壮大了红军力量,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红军东征期间,毛主席率总部人员两次进驻永和县,前后共居住了十三个日日夜夜。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了在山西的对敌斗争;在永和,主席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西渡,逼蒋抗日”的策略;在永和,主席亲自指挥东征红军胜利回师西渡。

  乾坤湾:是黄河无数河湾中最优美的一个湾。这里河抱着山,山抱着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一山一水,一阴一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趣无限,奥妙无穷,勾勒出一幅山水和谐共生的绚丽画卷。乾坤湾是黄河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一个湾。老祖先三皇之一伏羲曾端坐在这个湾上,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景悟道,激发灵感,发现和悟出许多新的现象和道理。他将这个奇特的大湾模拟成阴阳鱼,又将四个方向的标志物和八种符号画在一张图上,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开创了华夏文明先河。

   望海寺景区:在打石腰乡境内,寺庙距县城24公里,位于一个小山包上,占地近六百平方米,创建年代待考,仅存三个建筑,院里有几棵百年以上的古柏树,还曾有丈八佛。一是魁星楼,方形两层,下为石拱,上为砖木小阁,造型特别;是无名殿,屋顶长有古柏,墙壁八百罗汉彩绘较精美且保存完好,地面还有一通清代石碑;是龙王庙。

当地特产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区域小气候使这里盛产的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永和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红枣产品认证,是中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红枣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红枣收入占到农民经济收入的43%。

  1997年10月,在山西省首届干果经济林产品评奖展销会上,永和木枣被评为“山西十大名枣”。

  2007年10月,永和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特色农产品(红枣)生产基地县。同年12月,永和县乾坤湾有机红枣被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专业委员会认定为2007年度有机转换产品。

  永和县阁底乡的特产小米被称为珍珠米,这种小米熬出的粥有三大特点:黄、粘、香。传说“珍珠米”的名称还是毛主席给命名的呢?1936年5月2日,毛主席住宿在上退干村,早上炊事员给主席端来早餐,主食是馒头和小米粥,主席吃着馒头,喝着小米粥,觉得此粥又香又甜,味道很美。于是细细端祥,发现该米黄中透亮,晶莹润滑,于是脱口而出:真像黄珍珠啊。此后,这种米便被称为“珍珠米”。

  永和盛产红枣,而且品种繁多,其中有一种枣枣脐呈五角星状。据当地枣农讲,过去永和并没有这种枣,自从毛主席率红军东征后这里才出现了这种枣。于是便有了“自从主席东征后,永和有了五星枣”的民谣。

永和八大怪

  小孩睡觉捆起来:在永和农村,普遍流行小孩“睡摇车”。睡觉时,将小孩放在摇车上,然后用布绳将孩子和摇车捆在一起,防止翻身时掉下来,或者睡醒时,大人不在,小孩自己爬起摔在地下。

  窝窝蒸成:“朝王板在中国各地,窝窝头大都呈塔状,即上尖下大的圆锥体。而永和则是长条形,酷似旧王朝时期大臣见皇上时手中拿着的笏,民间俗称“朝王板”。 

  饺子皮儿不用擀:在中国北方,逢年过年都要吃饺子。永和饺子皮不用擀面仗擀,而是用两只手捏,当地人叫“套壳壳”。“壳壳”呈半圆体,恰如皮球的一半。然后放进去馅,用手捏住即成。这种壳壳,由于本身就是个容器样,因此,放馅比较多,捏时也容易。

  婆婆原来是奶奶:永和人将祖母叫“婆婆”,这恐怕在中国也是少见。

  窗户玻璃安在外:窗户的玻璃一般安在窗子内部,如有人从窗户入室,非得敲碎破璃不可。但永和窗户的玻璃却安在窗子外部。如果有人想从窗子上入室,只要拔去固定玻璃的小钉子即可卸下玻璃。

  一张厚馍焙一天:永和农村,人们喜欢吃“厚馍馍”。这种厚馍,不是用锅蒸出来的,而是用火焙出来的,制作这种厚馍馍,先要将白面和好,面要硬,然后揉匀,在面里放上盐、芝麻等佐料,擀成2-3公分厚的圆饼,大者如同脸盆,小的如同碗口,然后放进一口旧式大铁锅内用微火焙。

  “炸麻花”长在地里面:提起“炸麻花”,差不多人人都会认为是用白面搓成后再在油锅里炸出来的,可是在永和“炸麻花”却是生长在地里面的一种多年生的野生植物。

  大门楼儿斜着盖:永和家衣修窑盖房时,十分讲究坐字,窑房不能正方向修建,一般都要根据主家的姓氏确定在什么字上,朝那个方向偏,偏多少。而大门楼也讲究坐字,一般也要偏一些,比如大门朝东开吧,那么,大门楼要修成朝东南或东北方向,这样修出的大门楼都是斜着的。如果那家的大门楼是正方向开的,那么,主家一定要在院内再修一个照壁遮挡。

县域文化

  永和“和”文化永和,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黄河文化的深厚积淀,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永和人,从而形成了永和“和”文化;黄土高原特有的淳厚民风,纯朴民情,时时刻刻体现着永和“和”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自身悠远的神韵和风采,光芒四射,魅力无穷。

  永和,从字面上看,是永远和平,永远和睦,永远祥和,永远和谐之意,老百姓盼望和平、安定的愿望从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寄托。位于黄河岸畔的永和关村,其古朴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遗产,处处见证着古老的黄河文化。据说这里曾是永和县城,与一河相隔的陕西延水关遥遥相望,古时候两个关口依山筑城、隔河为界,谁知两个县衙距离太近,“延水击鼓,永和升堂”,相互干扰难以公办,最后,双双上奏朝廷,各退70里构筑新城,才有了现在的延川县城和永和县城。

  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当数永和境内的黄河乾坤湾。一路咆哮如雷的黄河,流径永和境内68公里,宛如一条蜷曲盘旋的蛟龙,流向扭转320度后,在河浍里村后留下一个巨大的“S”湾,形成了河抱着山、山依着河,河中有山、山中有河,山河相映、水山相映的独特地貌。传说伏羲氏常在这里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将这个“S”湾模拟成阴阳鱼,寻找到四方标志物,最终悟出了太极八卦之道,创立了太极八卦学说,由此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记号文字。据有关专家考证,在这个“S”湾四方,的确存在着与八卦图相关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标志物,以及以伏羲、女娲的传说,因而将这个奇特的河湾命名为乾坤湾。从这个意义上讲,乾坤湾应该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是永和“和”文化发展、成熟地首选地。

  能够体现和反映永和“和”文化的自然还有永和红枣。在中国,适宜栽植红枣的区域不少,但是要像永和红枣那样无虫的地方却不多。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造就了永和红枣独特的品质,这本身就是自然环境协调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万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永和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遵循规律的,几千年的栽植历史,到现在的大规模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永和人引以为豪的还有这里忠诚厚道、温良和顺、勤劳节俭、崇尚礼仪的民风。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里,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始终保持了温良和顺、热情好客的本色和吃苦耐劳、谦让诚信的传统。即使是现在,逢外地人来问路,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把你热情地带到目的地,偶尔有迷路的人,要吃饭或留宿,绝没有人要你一分钱。永和的“和”不仅体现在热情好客上,也体现在宽容大度上,永和是革命老区,战争年代,永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中国解放做出贡献,建国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永和人民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

  古代永和的水路交通有好几个渡口,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永和关了。随着发展的需要,在黄河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0月永和关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两岸隔河相望的历史,两岸百姓千年梦想终成现实。之前,两岸人民仅能靠摇船摆渡往来,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也正应了那句古语“秦晋之好,琴瑟相调”。这是永和交通建设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永和“和”文化发展史上的杰作,正是它为永和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上实现与外部的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

  黄河文化第一村——永和关,村里人都姓白,先辈来自襄汾县,迁居于此已有400多年了,受黄河文化的熏陶,村子依照“五行”相生原理而建:村前是黄河,河边植有一株古槐,古槐上边建村,村子上是地。其寓意为:水生木(古槐)、木生火(人烟)、火生土(土地)、土生金(致富)、金生水(循环往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跳动着“和”的音符、共同演奏着“和”文化的协奏曲。

  永和,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典范,是中国“和”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缩影。“和”文化不仅渊源于这里,而且得到了完整的保存、体现和持续性发展,永和的历史文化、经济自然和社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特征,也就是“和”文化特征,可以说,“和”是永和的本体性特征,“和”文化则是永和的灵魂所在,它与中华民族崇尚文明、追求和谐的美德很好地统一起来,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理想。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