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太原市 | 大同市 | 长治市 | 阳泉市 | 晋中市 | 晋城市 | 忻州市 | 朔州市 | 临汾市 | 运城市 | 吕梁市
 
山西的相关信息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
山西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山西最佳旅游时间
气候: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面寒冷干燥;夏季短面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区,也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全省,年平均最高气温为十二至二十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四至零下七摄氏度。全年无霜期从北向南四至七个月。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五十毫米。
最佳旅游时间:5-10月。

山西旅游特别提醒
山西省因地势较高,东南面又有山岭阻挡海洋气流,故较邻近的华北平原气温低,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春季的风沙很大,所以到山西旅游最好准备太阳镜、帽子等物以防风沙。

山西娱乐指南
山西民间有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娱乐活动,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戏和威名远扬的山西锣鼓。
山西地方戏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在山西农村,逢喜庆节日、婚丧嫁娶都要唱戏,所以看戏、唱戏成为农民最喜爱的娱乐方式。除了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四大梆子外,还有50多个小剧种。既有非常古老、专为迎神赛社用的赛戏、队戏、锣鼓杂戏,也有年轻的沁源秧歌、琴剧;有以彩扇为道具的左权小花戏,也有用刀枪武打的祁县武秧歌;有悠扬婉转的眉户戏,也有粗旷沙哑的耍孩儿等等。这些民间小戏虽然没有四大梆子精致、华丽,但它和群众离得更近,更有生活气息
山西锣鼓是山西民间艺术家族中的一员。它节奏欢快、音色铿锵、气势恢宏、形象壮美,显示了炎黄子孙的坚强性格以及黄土高原的质朴风情。
山西的锣鼓种类很多,仅锣就有盘形的锣、笠形的钱、杯形的铃等。它们有大有小,形态各异,小的直径只有7厘米,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的直径140厘米,像一个七八岁的小孩那么高。鼓的样子就更多了,有单面蒙皮的板鼓、鱼鼓、八角鼓、扇鼓和瓦鼓,也有用木头作架子的的拨浪鼓、衔鼓、花鼓、腰鼓、书鼓、托鼓、堂鼓、战鼓、平鼓、编鼓、筒鼓、把子鼓、墩鼓、车鼓等等。种类不同的鼓,敲击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是多人敲一面鼓,也有一人敲几面鼓,还有的边敲边做各种动作。根据节奏、表演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太原锣鼓、花鼓、转身鼓、扇鼓等,还有威名远扬的威风锣鼓。
首页 >> 山西 >> 临汾市 >> 浮山县
浮山县行政区划图

  浮山县位于山西省省境南部,地处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缘,西傍临汾、襄汾,南临翼城,东连安泽,东南毗沁水,北接古县。浮山县位于山西省境南部,临汾盆地东缘,太岳山南麓面积 946平方公里,辖2镇13乡,人口12.07万,县政府驻城关镇。浮山县文化古老,遗产丰富,人文景观众多。素有“拉不完的东山(浮山)”和“棉麦之乡”之称,是晋南粮棉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行政区划

  浮山县辖2个镇、7个乡:

  镇:天坛镇、响水河镇

  乡:张庄乡、北王乡、东张乡、北韩乡、槐埝乡、米家垣乡、寨圪塔乡

历史沿革

  浮山县因山漂浮而得名,相传临汾东南有山。 尧舜时期,洪水横流,其山形若浮,故名浮山。

  县域古属冀洲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属河东郡;汉为嘉陵地。北魏置葛城;北齐入擒昌。北周设郭城;隋归襄陵县。唐武德二年置浮山县,三年见“神人”于二峰山下,改名神山县。金大定七年复名浮山县;兴定四年改名忠孝县;元复称浮山县至今。

气候环境

  浮山县境内系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东、南部多山,诸山均为太岳山馀脉,主要山峰:东北部有将军墓、庙坡;东南部有马头山、香山岭、大疙瘩山、蘑姑疙瘩山;南部有二峰山、南畔山等,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浮山县以大疙瘩山为最高,海拔1486米。县城附近和县境西北部,分布有零星小块平原。较大河流有响水河、柏村河、山交河。前两河属汾河水系,後一河属沁河水系。

  浮山县地处半干旱、半湿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1.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2293.9小时,无霜期平均191天,最长210天,最短160天。全年平均降水量534.1毫米,丰水年最高为742.8毫米,枯水年最低为281.6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298.8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1%,。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占全县面积70%以上的丘陵,垣面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自然资源

  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等作物,盛产红枣、核桃、苹果、酥梨等干鲜果,素有“拉不完的东山”之美称。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珍贵的药材、山杏、山桃、沙棘、酸枣等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还有山猪、山羊、豹、狼等珍奇的野生动物。宜林宜牧荒山荒坡中可利用天然草地10多万亩,是发展林牧业和天然饮品的风水宝地。

  浮山县电能充裕,水源充足。电力属华北电网区,境内拥有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和35千伏输变电站3座,电能供应充足而富有,电价低廉。山交河、响水河等数条河流经境内,以四十岭为界,全县分属汾河和沁河两个流域。河川年经流量一般为762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埋藏浅,易开采。

  浮山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云母、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以煤、铁为主。铁矿石总储量1.2亿吨,占临汾市总储量的60%,平均品位40%以上,被誉为“人参铁”,是山西省富铁矿生产基地之一。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8000余万吨,属沁水优质无烟煤种,工业及民用价值极高。

经济发展

  浮山县实施农业品牌化、工业新型化、文化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民生普惠化的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具体工作中,通过农业品牌化着力破解“三农”难题,通过工业新型化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通过文化产业化逐步提升第三产业比重,通过城乡一体化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民生普惠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浮山县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3亿元,增长9%;财政总收入达到4.35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亿元,增长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45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7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50元,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80元,增长9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5.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交通通讯

  浮山县掠影浮山县交通便利,通讯快捷。县城距南同蒲线临汾站和候月线王庄站各35公里,临汾——沁水,临汾——翼城,临汾——浮山,临汾——古县四条干线公路横穿县境东南西北,油路延伸到所有乡镇,全县贯通循环路。通讯设施设备先进快捷,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市话全部程控化,移动网络覆盖全县境域。浮山县现已达到7条3级油路,而且有5条出境路达山区2级标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并不断加大投入实行村村通工程,通村公路已完成80%以上,道路得到明显改善。通讯事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通讯设备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浮山县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已近6万部,大大便捷了沟通和信息传递。浮山县除了由县城通住临汾、翼城、安泽、寨圪塔等地的公路线外,还有矿区公路与大车路多条。所有乡镇和部分村庄可通行汽车,大部分村庄可通行大车。

教育医疗

  浮山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浮山县是山西省最早免除农业税和中小学学杂费的县市之一。从2004年开始,先后累计投资一亿多元,将全县9个乡镇的396所学校调整合并为45所,并累计投入资金3740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为28所学校19500名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彻底解决了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2008年,浮山县又确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坚持不移”,即: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不移、加大教育投入坚持不移、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困难学子,惠及全体学生的政策坚持不移,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浮山县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努力改善医疗条件、更新医疗设施上下功夫,相继新建了高标准的县人民医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村推进村卫生所达标建设工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基层卫生院的落后面貌,使全县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浮山县为了改善广大群众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在没被定为试点县的情况下,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4年以来,直接受益群众达22.63万人次,发放补偿金累计达944.95万元。2009年,浮山县参合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9565人,参合率为92.44%,有效改善了广大群众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现象。

社会保障

  浮山县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三项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职工养老金足额发放率达100%。从1999年起,浮山县开始实行城乡居民困难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5年以来,累计已有14169人纳入了农村低保并得到救助,共发放低保金528万元,保障对象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9%。

  浮山县在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同时,还将全县22980名农村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因公致残人员以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畴,每人每月发放50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长寿老人”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已累计发放生活补助金114万元。

人文资源

  浮山县文化古老,遗产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不仅有仰韶文化的石刀、石斧和陶器,而且拥有价值极高的道教文化典范——天圣宫遗址和老君洞。特别是老君洞,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之精华,保留有稀世艺术珍品,对研究道教文化有着任何一个文物景点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悠久的浮山木偶戏和浮山剪纸是民间艺术的精品,深受国内外客商和民众的喜爱好评。

历史遗址

  天圣宫古遗址 位于县城南20公里的贯里村,为唐皇所建的宗庙。唐皇视老子为先祖,武德三年建词 ,开元十四年(726)诏改庆唐观,御书额及碑文赐之,命高力士重修。为省级重要保护文物。

  铁牛山汉代冶铁遗址 位于县城南8公里的范家坡村。从矿渣中发现有木炭和铁块,经鉴定,属汉代木炭炼铁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郭城遗址 位于县城南5公里的古县村。该遗址约2平万公里,古城门洞及城墙等遗物尚存。70年代,遗址中发现有造像碑13幢,价值甚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北新石器时代及汉代遗址 位于县城北8公里之桥北村西南,70年代发现。保存最好的一段长70米,专家认为该城墙建筑年代为春秋晚期,使用年代可延续到汉代。

  北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县城西3公里北西河村周围。遗址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文化层距地表约0.7米,厚达12米以上.70年代后期发现。80年代处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对发掘、考察、出土文物中包含许多的甬、罐、盒、釜等彩陶片和石锛、石斧、石刀、石铲、石锤等物,经鉴定属于约6千多年的仰韶文化。

  老君洞遗址 位于浮山县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历唐、宋、元、明、清五朝的风尘岁月,有毁有建,始成现存规模、1957年被列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建筑分前、中、后三个部分,由南至北建于一条中轴线上。老君洞洞深8.3米,宽10.1米,洞内左右各卷石洞一个,有石碑各一立于洞中。石梁殿为洞上二层建筑,其结构奇特,殿、梁、檀、栋、椽、宇、檐、瓦等纯为石制,无寸木片瓦。殿门两壁嵌《太上显化图》线刻石雕组画81块,殿内神台上雕有李老群石像,四壁有元代壁画《黄录朝圣》绘有115组612个神话人物,线条流畅,主题突出,造型生动,手法浪漫夸张,透视合理匀称。《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曾对其进行了刊载,是研究我国道教文化老子哲学思想及古代美术雕刻艺术的极其珍贵的资料。2006年05月25日,老君洞作为唐至明古建筑,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建筑

  文庙大成殿 原位于县城中心,即旧是县衙之西侧。始建于元至元二年(1265)。1988年9月3日动工,1989年5月竣工,历时8个有完成了迁建任务,搬迁后的大成殿仍保持元建之规则和风貌。

  清微观 位于县城北5公里的诸葛村。始建于唐代,宋元礻右 七年重建。元、明 、清均有重修。该观为省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

  混合石梁殿 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梁村老君洞内。老君洞为三进院落。清末民初几经兵祸,庙宇毁于战乱,而石梁殿尚存。而殿内东西壁稍下,镶嵌着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壁碑线刻“老子八十一显花”图,为国内首家现存线刻艺术之珍品。

历史墓葬

  南霍古墓群 位于县城北7公里的南霍村西北0.5公里处,1998年6月25日至10月底,由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地区文化局发掘。

  上东宋代壁画墓 位于上东乡上东村,1963年6月7日该村村民王思刚在本院内发现。该墓对研究唐宋《营造法式》规定及宋代戏剧、服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博陆侯霍光墓 位于县城北七公里的平里村西。霍光为汉代骠骑将军、大司马、博陆侯,系冠军侯霍去病之弟。唐天宝年间建有祠宇。今尚存霍光墓碑一幢。《长安志》载:光以陪葬咸阳武帝茂陵。则此疑为衣冠 ,或光祖墓,今姑存之。

   宋吏部尚书邢墓 位于县城北一公里的小刑村,现存墓碑一幢。《浮山县志》(民国版)载:《礼选》三十卷以进,无副本。宋真宗许善录赐之,未毕而丙卒。诏写两本,一本赐其家,一本置其中。

  仙人张果老墓 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仁彰村,在村西岭之半,名曰柏林坡,此村存有“果老故里”碑石一幢。

历史石刻

  龟蛇图 原名“镇宅龟蛇”。碑原在旧县衙西套院之墙壁镶嵌。其图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之手。

  齐、唐造像碑 发现于原玉兔寺废墟中。现存造像碑13幢,分别建造于北齐、唐武周年间。马弘武周载初元年造阿弥陀佛坐像,忘仁则于唐上元三年造释跏坐像等,均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摩崖造像碑 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上唐阁河村东的河道南石崖上,分别有金元摩崖石刻造像4处,其中3处有图文记载,即“泰和元年九月一日赵卜同王三卜来平阳府浮山”,“元大德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地动人死分杨卜”,以及“大德四年乞卜勒卜打石为”等图文。

  老子八十一化线刻图碑 镶嵌在梁村混元石梁殿内东西两壁。据明重修老君洞“太上显化序”铭文载:老子八十一化线刻图刻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绘图崔澄,携工卫廷枝。卫廷析均系本县人。中央美术学院专家认为,该八十一化线刻图属国内线刻艺术之珍品。

  “风竹“、“雨竹”碑 此二卑原在梁村沟关帝庙内壁上镶嵌,现收藏于县博物馆。为县级保护文物,两碑体同大,高65厘米,厚13厘米。其风竹图寓意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竹叶组成“莫嫌枝叶淡,终久不凋零”的诗句。二图远看是画,近看是字,诗画相兼,寓意深刻,且镂刻精细,尤为珍贵。

历史碑雕

  太上老君道德经碑 位于天圣宫老君殿前,为八角形柱体,青石质,高2.4米,直径0.25米,每面宽0.22米。八面皆刻有文字,首为皇帝二序,中为道经,后为德经。该碑之碑字,皆作“撞”,为唐雕之佐证。其皇帝序文,疑为唐玄宗所出。此碑是研究道教文化和唐皇崇道的重要资料。

  《龙角山纪圣铭》碑 现存于县城南20公里贯里村天圣宫遗址中。此碑为唐玄宗于开元十七年(729)所敕建。此碑属省级重要保护文物。

  《段君之墓志》碑 1986年10月发现于响水河镇段村村南,碑为红石阴刻,高33厘米,宽43厘米,厚8厘米。

  岳飞《墨庄》 原在浮山县县城南门外之张家祠堂存放,50年代收藏于浮山县博物馆内。上款是“丙辰良月”,下款是“征西将军岳飞书”。其笔迹“气势雄伟,不让二王”。艺术价值尤高,是研究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为县级保护文物。

革命遗址

  徐家安子战斗遗址 位于城关镇徐家安子村附近。

  赵成战斗遗址 位于史演河乡赵城村东南沟。

  李家堡战斗遗址 位于柏寺乡李家堡村附近。

  双龙桥伏击战遗址 位于县城南7公里的梁村沟内。

  朱德路居山交旧址 位于寨圪塔乡山交村。

民间文化

  浮山木偶戏 在山西的传播历史悠久,这种相传为“傀儡戏”、“傀儡子”的民间戏曲,源于汉代,是由殉葬木俑演变发展而来的。

  浮山剪纸 浮山有“剪纸之乡”的美称。浮山剪纸历史悠久,遍布全县各地,并流行于晋南一带,有“剪纸之乡”之称。其花样繁多,除窗花、礼花外,十二个月“桥花”串连起来,用于儿童生日庆贺,颇有地方特色。用于丧葬、祭祀及祈祷之类,有纸幡、金银山、桥马人物、斗旗等。用于人们服饰、枕头、兜肚、遮裙、钱包、鞋帽、手帕等绣花之底稿尤为广泛;还有的用于农家门帘、桌裙、椅搭、盖巾、被褥、花布印刷、剪贴之图案,也具有一定规模。其构图简洁雄浑,线条流畅夸张,融汇了北方剪纸粗犷、明快的特色。先后在广交会和中国国多次展出,并销售到美国、日本、西德、意大利等欧亚八个国家和地区。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