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县位于山西省境南部,临汾地区东北、太岳山东南麓。面积 1965平方公里,辖4镇7乡,人口7.32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安泽县辖4个镇、3个乡。安泽,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部,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这里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全国连翘生产第一县和尚无大面积开发的煤炭资源大县。山西第二大河、唯一的一条无污染河流——沁河,纵贯境内109公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安泽工农业发展夯实了先天基础。
行政区划
安泽县辖4个镇、3个乡:
镇:府城镇、和川镇、唐城镇、冀氏镇
乡:马必乡 、杜村乡 、良马乡
历史沿革
安泽县古名岳阳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随着华夏历史演进、朝代更替,县域分合无常,建置多次变更。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已有先民在此活动生息.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夏商之时,今安泽属于冀州之域。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建唐;后来,叔虞的儿子燮父把国都迁到晋水的岸边,改唐为晋(初期统辖范围主要在今山西省南部汾河、浍河流域)。西周、春秋时,安泽属于晋国的管辖范围.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并且获得周天子的承认,各自独立建国。战国时,安泽先属韩国、后属赵国统辖。
1949年六月,安泽县隶属翼城临时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1950年1月,安泽县隶属山西省临汾专署,安泽县人民政府迁驻府城镇,原驻地改称古县镇; 1954年设立晋南专区(临汾专区和运城专区合并组成) ,安泽县隶属山西省晋南专员公署; 1970年撤销晋南专区,分设临汾地区和运城地区,安泽县隶属山西省临汾地区:1971年6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古县,划安泽县西部七个公社设置古县,同时将屯留县良马公社划归安泽县,同年10月,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古县更名为岳阳县,12月,再因与湖南省岳阳县重名而复称古县,安泽县和古县都隶属山西省临汾地区。2000年临汾地区改名为临汾市(地级) ,原临汾市(县级)改名为尧都区,安泽县和古县现今都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
气候环境
境内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山峰有安太山,泉庙凹、盘秀山等,海拔都在 1400米以上,以安太山为最高,海拔1592米。西部有大东沟梁、牛头山等,海拔在千米以上。南部沁河谷地,地势较低,有小块平川 ,海拔在 800米左右。河流以沁河最大,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其支流有王村河、李元河、蒲河、泗河、兰河、石槽河等。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西、南温和、东、北寒冷,年均气温9.4℃,一月零下6.7℃,七月 24.8℃,年降雨量622 毫米,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80天。
自然资源
安泽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物垂直分布明显,且种类繁多。有林木、果木、药材、花卉、菌类647种,其中野生乔灌木144种,草卉215种,中草药288种。干果以花椒、核桃为主。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兽类23种,有金钱豹、狍子、青羊、山猪、山羊、野兔、豹 、石貂、獾等。鸟类47种,其中鸢、苍鹰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矿藏资源相当丰富。现已探明唐城镇上庄、三交一带,烟煤贮藏面积为34.33平方公里,843.8万吨。唐城镇上庄村后岭底有铁矿。冀氏盆地及马壁一带地下600-1100米深层有无烟煤和丰富的煤气资源。英寨乡刘家沟有方解石矿苗,贮藏量在10万吨以下,还有瓷土和紫砂土。
安泽有大小河流12条。其中最大的河流文沁河,发源于沁源县西北山麓二郎神沟,自罗云乡议亭村东入境,流经罗云、和川、府城、冀氏、马壁五乡镇35村,于马壁村入沁水县。境内全长109公里,纵贯全县,北南落差210米,东西有23条支流汇入,枯水季节清水流量保持在1.2—1.5m3/秒,1993年8月5日1时许,出现了多年罕见的洪峰,流量为2300㎡/秒。境内全年来水量5亿立方米,年径流量4.933亿立方米,清水流量为1.78亿立方米,洪水流量为3.153亿立方米。
安泽境内煤炭贮藏面积达1372平方公里,总量达105亿吨。除北部唐城一带约40平方公里的主焦煤正在开发外,其余1332平方公里的煤炭资源尚待开发。其中县城以北贮藏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贮量约5亿吨,系优质主焦煤,灰分11-12%,热量为8500大卡,含硫量低于0.4%;县城以南贮藏面积达1132平方公里,系2#、3#、9#、11#贫煤或无烟煤,灰分6-23%,热量为7500-8500大卡,含硫量低于0.5%,属贫瘦煤或贫煤(系优质电煤)。
工农产业
全县现有耕地 17.84万亩,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为主。经济作物有蓖麻、花生、瓜类。全县山 货药材丰富,每年可收购药材100万斤。成林面积120万亩,其中自然林33万亩 ,人宜油松林28万亩,杂木林13.9万亩。
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白云石、云母等。工业有酿酒、化肥、水泥、陶瓷、煤炭、制砖、服装、农机修配、食品 加工及铁木加工等。
社会发展
盛夏时节走进安泽县,沿途林茂草丰、山青水碧,顿觉天气凉爽。该县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以贯之的大粮仓、大林场、大牧场"三大"建设,如今开始取得成就:今年夏粮又获丰收,粮食总产多年稳定在7400万公斤以上,全县发展黄牛6万头,有林面积达到168万亩,农林牧三业同步发展,并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安泽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52.7%,人均拥有20亩材林、2亩经济林,林地总面积占临汾市的1/5。1958年开始,安泽县第七任县委书记郑子明带领群众栽下60万株油松,受到国务院嘉奖,从那以后,历任县领导都认真传承"三大"建设战略,走一条靠农业致富,靠种粮赚钱的发展之路。在"三大"建设过程中,该县坚持农林牧协调发展,以生态效益为主,促进经济效益。从目前情况看,农林牧三业在安泽县的确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林业的发展,涵养了水源,改善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该县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608毫米左右,高于临汾市平均值80毫米,全县有小泉小水1200条;丰沛的水源反过来促进了树木生长,全县灌草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全县发展黄牛6万头,户均3.2头,每年向社会提供200万公斤优质牛肉,跨入全省农副产品10强县行列;畜牧业的发展又为粮食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全县粮食总产稳定在7400万公斤,连续10年粮食单产名列全省前茅,人均生产1200公斤粮,农民收入60%来源于粮食。三大产业形成了"树多-水多-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
生态效益也为安泽县换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县每年林业产值突破1500万元,山上有300多种中药材和山货,农民仅卖山货一项收入800万元。沿沁河两岸的10万亩优质玉米连续20年高产,带动全县形成了酿造、民用工业原料、粮食转化、野生资源加工等企业上千家。目前,县里正瞄准生态优势,开发荀子文化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去年该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212元,全县90%以上的农村用上自来水,农村脱贫率达到100%。
交通运输
安泽交通便利,309国道横贯东西45公里,326省道、府东山区二级县道纵穿南北94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临汾—长治(青岛—银川高速公路中段)高速公路、已完成招商的临汾—沁源铁路横穿安泽全境,这两条主要道路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安泽和东部特别是中原的距离。另外,有县级公路和乡镇路多条。全县各村镇和矿区林区均可通行汽车。
历史文化
安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公元前313年,这里就诞生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先哲,集诸子百家之大成者的“后圣”荀子,其“天人相分”的唯物史观,“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法礼并用”、“以政裕民”、“强本节用”的诸多治国理论,“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等,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著名法家韩非、李斯,当世名儒浮丘伯、毛享、张苍都是他的学生。
安泽既是荀子的故里,又是山西省首家申报成功的“千年古县”,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赓、薄一波生活战斗过的纪念地遍布全县。
名优特产
土特产有青连翘、党参、茯苓、佛手、火腿等。其中青连翘以产量多、质量优为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