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而成,县治在洪洞城。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年平均降水量493.3mm;全县共有74万人口,辖16个乡镇,463个行政村,总面积15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是山西省第一人口大县;这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自然风光雄伟绮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是名副其实的文物重点县和旅游资源大县。
行政区划
洪洞县辖9个镇、7个乡:
镇:大槐树镇、甘亭镇、曲亭镇、苏堡镇、广胜寺镇、明姜镇、赵城镇、万安镇、刘家垣镇
乡:淹底乡、兴唐寺乡、堤村乡、辛村乡、龙马乡、山头乡、左木乡
历史沿革
洪洞县是原洪洞和赵城两县于1954年合并。洪洞县名的来源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洪洞县历史悠久,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
民国初,洪、赵均属河东道,道治在运城。抗战爆发后,洪、赵属第六专署。洪、赵沦陷后,洪洞县政府驻河西韩家庄,赵城县政府驻罗云、双昌。日伪时期,洪、赵归冀宁道管辖。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抗日政权,1941年9月成立太岳行晋绥九分区管辖。 日本投降后,洪、赵两县又成立民主政府,洪洞县人民政府驻师村,赵城县人民政府驻兴旺峪。解放后两县政府各驻县城,均属临汾专署管辖。1954年7月1日洪、赵两县合并为洪赵县,县治在洪洞,属晋南专署。1958年10月。洪赵县与霍汾县合并,称洪洞县,县治在洪洞城。1959~9月霍汾从洪洞分出,恢复原置。1971年临汾与运城分署分置,洪洞归临汾行署管辖至今,县人民政府驻洪洞县城。
地形地貌
洪洞县地势总的来说是东西高、中部低。东部为霍山,最高峰泰山顶海拔1347.6米。西部为吕梁山系,山势低缓绵长,最高峰老爷顶海拔2347米。中部汾河自北向南纵贯,平川轮廓也由北而南逐渐展宽。山地外围布有大面积的丘陵,靠东西两山自北向南连绵不断,多形成梁、垣、峁黄土地貌。全县可分山地、丘陵、山前倾斜平原、河谷阶地四种地貌单元。山地占总面积的18.9%,丘陵占32.8%,山前倾斜平原占26.7%,中部河谷阶地占总面积的21.6%。全县平均海拔430米。
自然资源
洪洞县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东西部山区大量蕴藏着煤、铁、铜、石膏、等3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开采价值高,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洪洞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县”之一,尤以煤炭为最,据勘探测算,全县煤炭总储量44.15亿吨,可开采量20.15亿吨,且煤质好,埋藏浅,分布广。汾河自北向南贯穿中端,全长45.8公里,先后12条季节性的河流汇入,河流全长33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87立方米。地下储水量为1.04亿立方米。全县有大小泉水126处,年径流量为1.5亿立方米,其中霍泉最大,年径流量为1.3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9座、塘坝工程12座,总库容260余万立方米。南同蒲铁路干线、大运公路、霍候一级路、祁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国道309线、赵克公路、洪古公路横跨东西;县乡公路星罗棋布、四通八达,自成体系。
经济发展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93亿元,同比增长10%;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1亿元,增长7.4%;财政收入达到16.47亿元,增长2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76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5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2亿元,增长19.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亿元,增长5.7%。
广胜寺
旅游景点
广胜寺:位于距洪洞县城15千米处霍山南麓,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就已创建了这座佛寺,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独特,便奏请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代宗准奏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人们简称为“广胜寺”。主要建筑有上寺、下寺、水神庙三部分。除建筑外还保存有壁画、木雕、泥塑等文物。广胜寺建筑群落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名扬天下,更以璀璨夺目的飞虹宝塔,举世无双的《赵城金藏》和艺术奇葩元代戏剧壁画等珍贵文化遗产而蜚声中外。
明代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内旧县衙(今县政府)西南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一三六九年),距今已六百多年了,是我国现存的一座完整的县衙监狱,一九五九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正德年间(公元一五零六年至一五二一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县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人遂称之为“苏三监狱”。监狱总面积为610平方米,由普通牢房、狱神庙、死囚洞、虎头牢、丈八墙、苏三井等组成。这座监狱的布局是研究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苏三还愿处(关帝庙):因苏三曾在此许愿、还愿而得名,位于洪洞县城闹市中心,创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历代均有修葺增建,现存为元、明、清三代建筑。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三还愿处(关帝庙)由关帝楼、《正说苏三》展厅、献殿、正殿等部分组成。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也称三真阁,高约22.7米,琉璃瓦剪边,为重檐十字歇山顶多层楼阁式建筑。展厅陈设的展览为后人从不同的层面了解苏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献殿是进献供品的地方,献殿后方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圣帝君。据说当年苏三曾在这里求得一签,最终如愿以偿,被后人传为佳话。
历山:又名英神山,位于洪洞县城西20公里处的吕梁山东南,今万安镇东圈头村南,海拔893米。全山分五大景区:主峰、百鸟峰、神象岭、舜田、舜井井区。其中主峰状类龟,头南、尾北。站在龟背极目元眺,平阳万古城,霍山千秋雪尽收眼底,青山叠翠,风光十分壮美,真是宏景藏幽,静中有动,令人心旷神怡。历山分前后山门,从前山门到后山门是一条左右合捭的中轴线,所有建筑都分布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这里建筑雄伟,结构精巧,楼台殿宇,金碧辉煌,是洪洞最佳旅游景点之一。
乾元山:位于洪洞县城西15公里处,是吕梁中南部姑射山脉的一部分,北接万寿山,南连青龙山,方圆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山中有“元阳观”、“玉虚宫”、“金光洞”、“莲花阁”、“道教古法坛”、“万年风洞”、“魁星楼”、“古道人墓群”、“仙人头”、“娘娘脚”等大批极有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和遗址,蕴藏着上下五千年民族古文化底蕴。据史料和碑文记载,乾元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名山,这里气候清晰,山光迷人,灵气十足,早观日出,夜观星空,回味特别。抬头看,蓝天近在头顶,低头瞧,脚踏万年金龟北上,汾河湾三界美景尽心眼底,环视那周围山峰有如龙似凤的九(龙)九(凤),一归(中央卧金龟)的奇特山势地理。这里不仅是道家修炼者梦寐难求的修行圣地,更是人们观光游乐、陶冶性情,祭天求祖、问卜解难的好去处。
温家大院:蜚声海内外的山西省洪洞县白石温家大院,座落在汾河西岸风景优美的白石村。占地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辛亥革命名将山西都督温寿泉先生的故居。 温家大院建筑为晚清和民初风格,亭台楼阁,布局严谨,殿堂廊厅,雄伟壮丽,走进大院,室内有精美壁画,廊内有经典书法石刻,不仅能了解民族革命在山西的壮烈史篇,还能接受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还能了解到晚清到民国建筑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青龙山玄帝宫:位于洪洞县城西南23公里处的青龙山,是吕梁山东南部一条支脉。海拔1147米,东临汾河,南望天寿山,北连娄山。峰峦秀丽、蜿蜒曲折,道道山脉犹如青龙汇聚,故当地及史书称为青龙山,当地人也称为老爷顶。青龙山顶上有建于东汉光武期间的两千余平方米的建筑群。该建筑群采用了楼阁与碉堡相组合的宫堡形式。被誉为华北高原上的“布达拉宫”。整个建筑群以玄帝宫为主,包括大小庙宇30余座,分为前院、中院、下院和中极顶四个群体。该建筑群运用了八卦循环反复变化的原理建成的384爻地窑古洞,洞洞重叠、洞洞相连,洞中藏洞,神秘莫测,被考古和建筑界称为奇迹。
中镇霍山兴唐寺旅游风景区:位于洪洞县城东北30公里的霍山主峰脚下,洪洞县兴唐寺乡境内。霍山,古太岳山,中华历史名山五镇之中镇。兴唐寺,唐太宗李世民兴唐立国的发祥圣地。该景区核心面积36500亩,区内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峡谷幽深,流泉飞瀑遍布,自然生态植被保存完好,人文景观众多,著名的有石壶峡、飞瀑峡、人祖泉、打鼓泉、石人守山、休粮山、莲花峰、朝阳洞、老爷顶等自然景观和中镇庙、兴唐寺、杨家营寨等人文建筑遗址。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林木葱郁、气候宜人。70米瀑布飞挂悬崖,称华北之首;百米栈道龙腾横空,为海内奇观。登山观瀑,林泉消暑,清凉胜境,惬意爽心,美好无限。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祖辈相传,妇幼皆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数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1、移民历史积淀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槐树根祖文化
洪洞大槐树移民活动始自宋室南迁,止于清代中后期开发边疆,其中以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大约50年间为其高潮,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大移民。由于六百多年来,亿万大槐树后裔世世代代的劳动创造、情感浸润,当地经济、文化、风俗的相互渗透、融合,积淀了独特宝贵的大槐树根祖文化资源,而这一资源也成为了华夏“根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哪里有大槐树后裔,哪里就有大槐树文化。散布于民间的碑文、家谱、传说、故事、活动、民俗等,都充分体现了亿万大槐树移民后裔对家乡的认同、眷恋和向往之情,而古大槐树作为移民先祖离开故土时最后翘首回顾的见证,成为亿万移民后裔心目中的精神树。从那以后的几百年里,离乡背井的先民们,每年都有很多人想方设法、不辞劳苦地回乡祭祖,清明前后尤甚。他们以大槐树为标志,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民间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大槐树祭祖习俗就是这样在亿万大槐树后裔思乡念祖的情感浸润之下,积淀下来的文化现象。这样的祭祀有史可考、有籍可查、脉络清晰、宗亲有序,是我国祭祀文化中的瑰宝。
2、依托移民史实深入挖掘景区文化
为了更深层的挖掘移民文化,洪洞县成立了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研究中心,并设立了综合档案室及大槐树网站,组织、聘任有关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收集家谱、族谱、碑文,充实移民文典资料,为不远万里前来寻根问祖的海内外游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史料史籍和先祖渊源。在刚刚结束的移民文化研讨会中,与会权威专家充分肯定了大槐树移民的现实意义及历史地位,达成了一致的文化认同,并由中国地方志、山西史志院着手编纂以大槐树移民文化为主题的《中国地方志》、《沧桑杂志》专刊。目前,景区已收集家谱、族谱1000余册,搜集整理出版与移民祭祖文化有关的书籍23种,拍摄音像光盘10余种,为更好的研究大槐树移民文化、根祖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景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打造“根祖文化”旅游精品,推动全县旅游事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槐树景区实施了全方位开发建设。扩建后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已初具规模,景区共分三个文化单元,即:移民文化区、祭祀文化区、民俗文化区。
移民文化区主要展示当年移民的见证物,其景点包括:牌坊、古大槐树处(碑亭)、二、三代槐树、石经幢、古驿道、广济寺等。第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民国三年景大启、刘子林等人在一代大槐树的原址上修建了遗址。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广济寺作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历经千年,见证了数朝的兴衰变迁和明代迁民的凄离场面,后遭洪水战乱被毁。复建广济寺作为明朝大移民时期的迁民集散地,也成为移民历史的见证。
祭祀文化区主要是为大槐树后裔提供祭拜先祖的场地,其建筑有:根雕大门、“根”字影壁、莲馨桥、槐香桥和鹳鸣桥、献殿、祭祀广场、祭祖堂。其中“根”字影壁造型独特、雕刻精美,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献殿是祭祀时摆放供品的地方兼具祭祀文化展览的功能,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是整个祭祀文化区的展示、铺垫部分。祭祀广场位于献殿与祭祖堂之间,是大型祭祀活动、游客活动的主要场地,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的祭祖节都会有上万人会聚于此,参加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供奉移民先祖姓氏牌位1230个,整个环境庄严肃穆、古朴典雅,是大型祭祀活动及海内外游客祭拜先祖的地方。祭祖堂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 为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
民俗文化区主要功能是观光、休憩,包括莲花塘、民俗村、洪崖古洞等景点。其中,“洪崖古洞”是现在“洪洞”县名的由来,取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莲花塘”是当年洪洞县城别名—莲花城的象征,千百年来洪洞城四周蓄水植莲,莲藕极佳,夏季莲花盛开,情趣盎然,故称洪洞城为“莲花城”。民俗村则依托洪洞当地特色民居,仿本地民居大院,室内外布置采用洪洞本地特色仿古家具,村中设有私塾、耕读园、豆腐坊、土特产品作坊、农具园、打谷场等各种活动场所,更有丰富的游客参与性活动,集文化展览、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于一身。
为了更好地提高景区规划管理水平,提升景区旅游品位,改善景区旅游环境,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正积极申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并参照创建标准严格要求,尽心尽力将大槐树旅游景区打造成全国驰名的根祖文化旅游景区和全国最大的民间祭祖圣地。随着景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来景区寻根祭祖的游客络绎不绝,先后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乔石、姜春云等人前来视察。目前,大槐树景区的客源已辐射到港澳台、东南亚、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并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已成为当地政府对外宣传形象的窗口单位。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作为移民历史的见证,向世人展示了洪洞大槐树悠久的移民历史,同时,对增强大槐树后裔及全球华人的凝聚力,架起洪洞与各地之间的友谊桥,促进洪洞与外界更加广泛地沟通、交流与协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
寻根祭祖园祭祖盛况
文化资源
洪洞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洪洞,西周为杨候国,秦汉置杨县,隋改洪洞至今,因境内有“洪崖”、“古洞”两个自然地貌而得名。人文资源古老独特,民俗风情绚丽多彩。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大半个中国百姓魂萦梦牵的“根”。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有三绝一奇:全国四大名塔之一飞虹琉璃宝塔,国内首屈一指;佛国圣典《赵城金藏》,举世无双;元代戏剧壁画保存完整,独一无二;唐代左右对扭千年古柏,传说神奇。
一曲“苏三起解”更使洪洞名扬四海,囚禁苏三的监狱也是全国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监狱。侯村女娲陵寝是炼石补天的伟大祖先女娲最后长眠的地方。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五拮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全国绝无仅有。另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泰云寺、碧霞圣母宫等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以及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青龙山玄帝宫、清净幽雅、小巧玲珑的净石宫,九凤朝阳、二龙戏珠的乾元山元阳观,避暑圣地兴唐寺等集人文、古建、自然风光于一体的名胜古迹。还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开发价值的坊堆甲骨文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遗址,侯村龙山文化遗址。加之有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洪洞罗云村)更是闻名。著名作家李荐葆称洪洞县为“神圣之邦”,因为“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这里浓缩,抓一把沃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
2010年,山西省洪洞县的“通背缠拳”,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项目类别,序号2。
温家大院
旅游发展
洪洞县地处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晋南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漫长的脉胳源流,从远古神话传说到明确的文字记载,仅从《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所列的26位远古人物中,在洪洞县能找到其活动遗迹和留下传说故事的竟占一半之多:伏羲氏推演八卦的卦底村、炼石补天的女娲陵寝侯村、轩辕皇帝后裔聚居的公孙堡、法律鼻祖皋陶故里士师村;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娥皇女英,行古佳话,至今犹传。进入中古,更是群星璀灿、名人荟萃,造父驾车、许由洗耳、师旷正音、叔向贺贫、相如遗族、樊哙故里、徐晃冢茔,“龙卧二圣”,不胜枚举。至于近古,六百多年来,“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民谣使洪洞大槐树成为亿万古槐后裔魂萦梦牵的“根”。一曲“苏三起解”,更使洪洞闻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厚重的历史和人类文化遗存,使洪洞名扬四海,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县份之一,为洪洞发展根祖文化特色旅游创造了条件。著名作家李存葆称洪洞县为“神圣之邦”,因为“华夏大半部古文明史在这里浓缩,抓一把沃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的液汁”。
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给洪洞留下了众多的文物旅游资源。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山西三大旅游主打品牌之一——晋南华夏黄河根祖文化游的龙头景区,是几百年来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古槐后裔寻根祭祖、追溯姓氏文化的圣地。被看作家,称作祖,认作根,是亿万人心目中神圣的故乡。196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胜寺拥有三绝一奇:全国四大名塔之一飞虹琉璃宝塔雄居霍山南麓,国内首屈一指;佛国圣典《赵城金藏》,价值连城,举世无双;元代戏剧壁画保存完整,独一无二;唐代左右对扭千年古柏,传说神奇;三晋名泉——霍泉水流源源不断,哺育洪赵大地。苏三监狱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明代监狱,是我国目前研究封建社会监狱规制的唯一的实物可靠地。侯村女娲陵寝是炼石补天的伟大祖先女娲最后长眠的地方。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引发的五千年传承不衰的羊獬历山联姻民俗全国绝无仅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皇庙的“三宝”(元代建筑、元代壁画、八卦盘),泰云寺的大雄宝殿,碧霞圣母宫的雕塑等都是古典建筑艺术的瑰宝。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青龙山玄帝宫,清净幽雅、小巧玲珑的融宁宫,九凤朝阳、二龙戏珠的乾元山元阳观,晋南屋脊避暑圣地兴唐寺都颇具特色,开发潜力极大。还有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开发价值的坊堆甲骨文遗址、上村遗址、古杨侯国遗址、永凝堡西周古墓遗址、侯村龙山文化遗址;以上述这些集人文、古建和优美风景于一体的名胜古迹为支撑,加上风光秀美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浓厚纯朴的民风民俗,共同构成了人文、自然皆有,古代现代兼备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不同层次的游客。
洪洞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盆地北端。东隔霍山与古县交界,西靠吕梁与蒲县相连,北与霍州、汾西为邻,南与尧都区接壤,自古为交通要道,北达幽并,南通巴蜀,为三晋之锁钥,晋南之咽喉,地处北京——西安旅游一线的中间地带,北京、西安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客源输出地,洪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吸引更多来自北京西安的游客。洪洞的交通极为便利,南同蒲铁路、大运二级公路、霍侯一级公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09国道、洪广公路、洪古公路、洪乔公路、赵克公路横穿东西。突出的区位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为发展假日旅游、会务旅游、商务旅游、家庭旅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全县的邮政、通讯、餐饮、住宿、公路客运以及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都为洪洞县发展旅游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洪洞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来抓,已基本形成包涵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性服务的整体市场。洪洞饽糕、油糕、软米糕,赵城羊汤、桂花元霄风味独特。高、中、低各种档次的宾馆、饭店60余家。高档酒店如:东方假日酒店、汉斯大酒店、汉斯东港贵宾楼、龙凤大酒店、恒富大酒店、国税职教中心、信合宾馆、常青宾馆等;中档酒店有山焦宾馆、汇仙阁、阿瓦山寨、东方农家菜馆等;全县范围内各种档次的宾馆、旅店共计460余家,其中二星级宾馆有信合宾馆、赵城宾馆;普通宾馆有常青宾馆、中粮宾馆、山焦宾馆等。现有兴洪、淼源、航天、友邦四家旅行社为洪洞人出游、外地人来洪参观游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三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均上了一定档次,景区内道路通畅、环境整洁、垃圾污水处理系统齐备。旅游通道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1600多万元新修的从洪洞高速路口直达历山的旅游专用通道已经开通;投资2800万元的大槐树公园西街道路硬化工程和大型铁路立交桥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40万元通往广胜寺上寺的道路的翻新硬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投资800多万元新修的从赵城到兴唐寺的旅游专用通道已正式投入使用;投资2.5个亿从洪洞城直达广胜寺的旅游通道已开工建设,预计2010年10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近年来,洪洞县以建设宜居城市、打造魅力洪洞为目标,先后完成了滨河东路、玉峰大街、恒富东大街、恒富大桥建设工程和飞虹西街改造、城区25条小街小巷硬化等工程,实施涧河生态绿地建设工程;同时,完成了赵城宾馆三星级申报、天域锦城四星级酒店主体工程、五星级酒店选址、多功能会展中心选址等工作;进一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承载力,完善了城市旅游功能。县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城市休闲绿地的扩增、环境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有线电视的升级换代及信息产业的日益做大等都为洪洞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洪洞县作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县份之一,民俗旅游活动异彩纷呈,主要活动有:历经四千多年传承不衰的“三月三”羊懈“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活动、4月1日—10日的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活动、广胜寺“三月十八”庙会。其中大槐树祭祖节活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
为进一步弘扬根祖文化,凝聚血脉亲情,促进经济发展,从1991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特别是近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强县”战略,突出“寻根祭祖,老家体验”这一活动主题,每年的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内容丰富多彩,规模日臻扩大,影响遍及全球。2007年由山西省政府和临汾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是历届祭祖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香港凤凰卫视、山西电视台综合频道、临汾电视台、洪洞电视台五家电视台同时现场直播,这场具有浓郁山西民俗特色、气势磅礴、场面宏大的祭祀表演活动,随着卫星电波传遍了中国大地、世界各地,本次祭祖活动被评选为“人民网2008年度最受关注的各地节庆”。2008年的第十八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更是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气势宏大,文化突显,被省文明委列为“中国清明节”系列活动的重点项目。同年,“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十九届中国·洪洞大槐树祭祖节在总结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着“传承、提升、节俭、高效”的宗旨,由县委领导、政府主导、政协牵头、部门实施、社会参与,形式新颖,亮点突出。本次祭祖活动被省文化厅列入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名单。
历届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的成功举办,使洪洞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级知名度的县份之一,使大槐树景区成为实实在在的具有世界级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使大槐树移民文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中华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感情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