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县是山西省临汾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山西省南部,为古时晋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大量的地下文物。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古晋国之都,是个宜农宜工、特产丰富的农业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全县辖11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曲沃县辖5个镇、2个乡:
镇:乐昌镇、史村镇、曲村镇、高显镇、里村镇
乡:北董乡、杨谈乡
历史沿革
曲沃为古晋都地。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古晋国以绛山为宗,绛水(今沸泉)出绛山之南,沸涌而东,折向北经青玉峡,东流白石山,悬而为沃泉(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取其曲,取其沃,得名曲沃。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成师(桓叔)于此,号“沃国”,历桓叔、庄伯、武公三世,公元前678年,武公灭晋自代,定都于此。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为世子申生筑城,亦名太子城,即今曲沃城。秦汉为绛县,东汉改绛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曲沃县,县名自此历代无更改,当时县址设“曲沃古城”(今县城西南1千米处)。
1958年11月,由曲沃、新绛、汾城及乡宁县关王庙乡组建侯马市;1963年5月,恢复曲沃县,县政府驻侯马;1971年8月,析出5个公社建侯马市,曲沃县与侯马分置,县址迁回新城。
地理环境
曲沃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南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4′-111°37′,北纬35°33′-35°51′。北依太行山余脉塔儿山、乔山、垆顶山,西傍汾河同襄汾河为界;南隔中条山余脉紫金山与绛县为邻;东和翼城县接壤;西同侯马市毗连。县境南北长29.5千米,东西宽15.4千米,总面积437.9平方千米。
曲沃县南、北部为山区,东部绵岭延亘,其馀大部分是平川盆地。北部主要山峰有塔儿山、乔山、露顶山等,海拔都在1100米以上,其中以塔儿山为最高,海拔1477米。南部山区为紫金山,海拔也在千米以上。境内盆地是临汾盆地的 一部分,地势平坦,水源充沛,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盛产麦棉烟叶,是山西省主要粮棉产区之一。河流以浍河为着,常年流水,另有滏河、黑河、均为季节性河流。较大泉水有温泉、沸泉等。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12.7℃,一月零下4.5℃,七月26.4℃,年降雨量600毫米 ,霜冻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90天。
自然资源
矿藏有铜、铁、金、银、锌、铝、煤、石灰石等。工业有采矿、卷烟、水泥、化肥、化工、冶炼、制革、造纸、棉织等。农业主产棉、麦,盛产烟叶。为省小麦生产基地和重要经济作物区。
曲沃县有耕地 37.59万亩,农作物以粮、棉为主,烟叶是曲沃名产。植桑养蚕业有很大发展,现有桑园千馀亩,年产蚕茧达4万斤以上。
特产烟叶以烟片肥厚硕大,色泽金黄,香气浓郁见长,在华北、西北享有盛名。
经济发展
曲沃向为缺粮县。新中国建立后,历届政府重视农田建设、兴修水利、科学管理,粮棉产量不断提高。1988年,粮食平均亩产209kg,棉花平均亩产47kg,比1949年分别提高3.07倍和1.62倍。1978—1987粮食年度共售给国家商品粮13.48万t,并成为全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还涌现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王德合、常修文、于孝蓬、张效兰。工业,在新中国建立后,发展速度较快。至1988年,全县已有矿冶、机械、卷烟、化工、制革、建材、汽修、农机、五金、棉纺、服装和加工业等门类。其中曲沃卷烟厂是全省两个卷烟厂之一,年上缴利税近千万元, 占县财政收入一半以上。
其产品飞虹塔牌卷烟于1988年在北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参展;机电厂生产的汾水牌液化石油气钢瓶,被评为部优产品;拦山铁矿生产的精矿粉, 品位达66%以上, 全部销太原钢铁公司;大理石厂产品“墨玉”, 质量上乘, 是珍贵的建筑材料。全县工业总产值10281万元, 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52%, 比1949年增长36.66倍。1988年, 商业网点2328家, 社会商品零售额9 574万元,比1949年增长8.28倍。1988年,地方财政收入2 072万元, 为1972年的5.42倍。职工年平均工资1162元, 农民纯收入年人均439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1.27倍和7.61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品购买额353元,储蓄余额327元。经济繁荣带来文化的发展。
交通状况
同蒲、侯月铁路及108国道和大运、晋(城)韩(城)干线公路过境。公路有大三及晋韩、曲垣三条干线纵横过境;乡镇都连柏油路,村村可通机动车。交通较为方便。
教育事业
县内教育事业源远流长。春秋时,晋太子申生即在曲沃受教于杜原款、里克、狐突等人。新中国建立后,县内教育事业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49年,全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85%,1981年下降至13.2%,跨入群全省基本无文盲县行列。1983年,省群众集资办学经验交流会在县内召开,省政府授予县人民政府“兴学育人”匾额。1984年,本县率先成为全地区普及幼儿教育县,并获全省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县称号。1949----1988年,县内有研究生15名,出国留学生10名。1972---1988年,向高等院校输送学生1215名,向中等专业学校输送学生1008名。
1989---2005年,教育事业飞速发展。1991年实现“一无两有三配套”。1994年被省政府确认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合格县。1995年通过“山西省实验教学普及县”。1999年被授予“山西省电化教育先进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被列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并连续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全省‘两基’工作”、“山西省实验教学”、“山西省幼儿教育”、“山西省法制教育”等先进县称号。
1989----2005年,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区(市)前茅,共向各类大学输送学生5665人。
旅游资源
文物古迹有“曲沃古城遗址”即当时晋都之地;“曲村古遗址”即晋都故绎之地等处。县内还有晋诸陵、世子墓、齐姜墓及太子滩的荀息大夫之墓等古迹。此外,古建筑有宋建金修的曲村镇内大悲院过殿、县城内的宋建感应寺塔、明建大四牌楼等。南林交的银杏树,身高三十七米,树围八点七六米,乃周秦遗物,勘称精华。
大悲院在曲沃县城东北15公里曲村镇曲村。现存过殿称卦亭,内有观音、罗汉泥塑,塑像早已不存。过殿宽深各3间,单檐歇山顶,是金大定十三年 (1173年) 遗构。虽为过殿,整个比例极近《营造法式》门庑之制,结构轻巧坚固,与晋祠献殿相似,但规模较大。
西吉必 在曲沃县城东8.5公里。传为春秋晋国垂棘故地,以产玉闻名。《左传》载晋国假途灭国,以垂棘之璧重贿虞公,即指此地。后改名棘璧,因金代完颜亮求璧于此,掘地3尺,民不堪其苦,故改吉必,今分东、西吉必。
西沟旧石器遗址 在曲沃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西沟。里村西沟遗址,同闻名于世的丁村遗址同属一个文化层,证实先民远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在此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如今, 南林吏村一株古老的银杏树,虽历尽沧桑,仍枝叶繁茂,超脱升腾,以植物圈“活化石”之称,留下了历史遗迹。
方城新石器遗址在曲沃县方城村。
周代古城遗址在曲沃县城东北13公里曲村。
汉墓群 在曲沃县城东北13公里曲村。
薛家大院 位于曲沃县城内西城巷10号,是一处清代民居院落,一九九五年县政府划归县文物部门使用,一九八七年曲沃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广播保护单位,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先后投资二十八万余元对大院全面维修,被县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OO二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世子申生墓 在曲沃县城。
春秋八公陵墓 在曲沃县城北1公里苏村乡。
景明瀑布 在曲沃县城东南3公里下裴庄乡。
星海温泉 在曲沃县东北9公里西常乡。
海庙 在曲沃县东北9公里西常乡。
春秋晋大夫里克故里 在曲沃县城西北14公里里村。
春秋晋国大夫荀息故里及墓地在曲沃县城北6公里安居乡荀王村。
三清庙 在曲沃县城北6公里安居乡东许村。
感应寺砖塔 又名西寺塔。位于曲沃县城中西门外,座北朝南,建于宋乾道年间 ( 公元一一六五年 ) 。
四牌楼 又名望母楼,位于曲沃县城贡院街中段,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济沆兴建,清代以来曾多交修缮,该建筑为楼阁与牌楼混合式建筑,座北朝南,三重檐十字歇山式绿琉璃物保护单位,2002年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待批)。四牌楼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观价值。 大解元巷、小解元巷:因”父子解元坊“得名。据考,明代有邑人李尚思、李永培父子皆中解元,后人曾为其建”父子解元坊“。
桥梓巷:因”桥梓联芳坊“得名。据考。邑人李廷宝(明嘉靖举人)。李日煦(明隆庆举人)父子望重乡里,后人在巷口建“桥梓联芳坊”.意取《尚书》“桥者父之道,梓者子之道也”。以旌表其德。
大同治巷、小同治巷:以邑人薛琯故居得名。因其在明洪武年间曾任乾州同治,小同治巷系派生名。
古学胡同:因古书院得名。
司马巷:因贾公祠得名。清初兵部尚书(亦称司马)贾汉复为地方建书院,修桥梁多有义举,望重乡里。后人为其建祠纪念。
历史文化
县内里村西沟遗址,同闻名于世的丁村遗址同属一个文化层,证实先民远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在此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如今, 南林吏村一株古老的银杏树,虽历尽沧桑,仍枝叶繁茂,超脱升腾,以植物圈“活化石”之称,留下了历史遗迹。曲沃人民忠厚温顺,谦恭礼让,勤劳俭朴,耕读传家。生之于斯,长之于斯,世世代代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物质与精神财富。
曲沃乃“天府雄风、三晋重地”。这里的山、河、平原,风物宜人的自然环境,成为2800年前晋国建都的条件。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出现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升平景象。作为晋国古都的曲沃, 当时的农业已种植小麦、大豆和谷子, 使用铁铲、铁犁和耕牛。手工业有冶炼铸造,纺织印染、制革制陶等。商业出现了“金玉其车、文错其服”的富商巨贾。晋国的昌盛本来该给曲沃经济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 然而, 沧海桑田, 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曲沃自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建县;在封建制度的束缚和频繁的战争中走过了漫长的1400余年。
历史给予了一个偶然的机遇,曲沃人民驾驭了这一机遇。明万历年间,县人张士英从福建引进烟草种子及栽培技术,经逐步种植推广,全县植烟面积最多时达17万余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7%,年产烟叶7 000余吨。旱烟作坊随着烟单种植也应运而生,多达百家,年产烟丝5 000余吨。其质甲于三晋,驰名中外,曾远销蒙古的乌兰巴托, 苏联的莫斯科、西伯利亚等地。一业兴而百业荣。清代中叶,县内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座商几近千家,其中票号、钱庄有72家, 同与旱烟共兴衰。烟草种植与早烟生产成为曲沃经济命脉的支柱。随着时间的推移。旱烟加工渐次让位于卷烟生产,在此转折关头,由于烟农未能熟练地掌握烤烟叶的技术, 经济效益不高,致使烟草种植处于萧条地位。
近百年来,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至解放前夕, 曲沃经济已濒临崩溃。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新中国诞生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曲沃经济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期,建国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远远超过了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