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位于上海闵行区中部,现为建制镇,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据史料记载,古镇七宝约形成于后汉时期,到宋初才略显规模,它的鼎盛是在明清两代。
“七宝”镇名的来历,与陆宝庵有关。据《松江府志》、《青浦县志》记载:“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亦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后徙于镇,遂以名。”陆宝庵原名福寿庵,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原在靠近吴淞江的机山脚下,以后因水患而三移祠址,最后移至七宝时,大约是宋初之事。古时那位“一剑霜寒十六州”的吴越王钱鏐或许不明此寺的来龙去脉,在游谒时想当然地把“陆宝庵”说为“六宝庵”,于是才有了“此亦一宝也”的说法,寺名改为“七宝”,陆宝庵因而成了七宝庵,七宝庵自然就成七宝镇了。
有了“七宝”之名,好事者凑满“七样宝”使其名副其实。对七样宝的说法历来不一,以氽来钟、飞来佛、梓树、金字藏经、玉筷、玉斧、金鸡这种说法较为普遍。其中梓树确为千年古树,据说还是上海现存梓树中年龄最高者。铜钟系明永乐时铸,铁佛则为明万历年间铸造,均有数百年历史。金字藏经亦称金字莲花经
,旧《青浦县志》有“墨色烨然,是唐物”的记载。上述四宝中,金字藏经现珍藏于上海市博物馆,铜钟原亦藏于市博物馆,古镇修复后已回到老家,现安放在新建的七宝钟楼上。铁佛像毁于“文革”之中,而梓树至今尚在现七宝二中校园内,因保护不善,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日趋衰竭,现已奄奄一息。七样宝中的后三宝虽言之凿凿却无迹可寻。但从“七样宝”的传说内容来看,似乎每一件宝物都和七宝的地方掌故有关,这显然是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玉斧和玉斧填塘桥的传说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金鸡和金鸡墩的传说同七宝人的劳作有关。总之,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能流传至今,正表明它寄托着七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大自然和未知世界的挑战,以及对明天和未来的憧憬。
历史上七宝镇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和重要的农村集镇。镇中横亘着自西向东的 蒲汇塘,为太湖水系之一,镇东有南北向的横沥港,北接吴淞江,南接黄浦江。蒲汇塘和横沥港相交于镇中心,境内另有支河十余条,当年沟通市街的石桥就有27座之多。七宝的镇市,集中于蒲汇塘南北两条大街。当时的七宝镇上,遍布酒馆、茶楼、布店、粮行,人气很旺盛,一直维持着繁荣昌盛的局面。
在千年历史中,七宝出过几位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明朝的工部郎中吕克孝,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乡试,时属青浦县人的他中了南京应天府解元,而上海县的徐光启同时中了北京顺天府解元。吕和徐同乡,同龄,又同年中举夺解,这不寻常的巧合被时人誉为“松郡两解元”,两位士子也由此结下终生友谊。现存于七宝镇北大街徐家弄内的解元厅,系当年吕克孝的居住处。另一位是徐三重,万历三年会试中进士,万历五年殿试以第一甲登科,任朝廷
刑部主事。徐三重的爷爷徐寿,是建造蒲汇塘桥的筹建人之一,他的伯父徐泮,曾铸造铁如来佛像,供于南七宝寺。旅居法国的当代雕塑家张充仁先生也是七宝人。他创作的茅盾、齐白石、马相伯以及法国总统密特朗等中外名人塑像,广受好评。
七宝老街改造历时两年多,现已完成一、二期建设任务。第一期,修缮蒲汇塘桥和南北一条街,辟建钟楼和塘桥两处休闲广场。第二期,新建蒲汇塘水阁和修复相应的上塘房,重建东西两座石桥、蒲汇码头和七宝校场,恢复典当街,建造张充仁纪念馆等。主事者重视古镇修复改造中的文化表现,在世人面前展现的是一条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商业文化街,同时兼有地方文化内涵的历史老街。作为闵行区唯一还保存着古朴建筑风貌的七宝古镇,现在成了游人们访旧怀古之胜地。不然,享有盛名的七宝老酒去哪里闻?在以餐饮小吃为主的南大街上,返璞归真的酒坊还在,七宝老酒的生产全过程一一展示于人。传统的七宝羊肉,白切、红烧、热煲,各种口味应有尽有,连外来的“乔家栅”也看中此间古意而入驻老街。
【老街景点】
七宝酒坊
“七宝大曲”向为众人所周知。酒坊集传统大曲酿造过程,让人一目了然。又集全国各地所产酒类,琳琅满目,大开眼界。休闲可品酒、喝酒、知酒,陶醉于其间。
棉纺织馆
明、清时期,七宝隶属松江府,是“衣被天下”的主要集散地。馆展以植、收、纺、织、染为主线,全方位介绍七宝曾经辉煌的棉纺织业。并设“喜堂”,重现古七宝明间婚俗场景,并可参与模拟婚礼活动。
张充仁纪念馆
在七宝老街北西街。建筑为清江南码头墙走马楼风格,2003年3月17日开馆。占地800平方米。馆舍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分设6个展宝,展出张充仁20多件雕塑代表作品。
蟋蟀草堂
沪上指七宝者源自蟋蟀,曾因抓蟋蟀名噪申城,可见蟋蟀文化之深厚根底。蟋蟀草堂集蟋蟀标本,器具、捉、养、斗过程,并参与实战,乐趣无穷。
七宝当铺
清道光年间,在此设当铺,颇具规模,成为松郡之地金融活动重要场所。馆展重现传统当铺之场景,模拟当铺经营活动,表现古七宝商业文化风情,并可参与经营活动。
老行当
重现似曾相识的老行当,让人怀旧遐想。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劳动,记述了历史的昨天。铁匠铺、竹器坊、园木作铺等,都曾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走进老行当,就象回到了那已经逝去的年月。
周氏微雕馆
周氏父女以石刻,微雕为才艺,创作了颇具功力的艺术品,又微雕《华夏之宝》系列,红楼石刻系列,石壶石雕系列、金文汉碑系列等。陈列作品上千件,形态各异,匠心独具,给人以惊叹之观感。
斗姆阁
斗姆阁,是幢两层的楼阁式建筑,它的建造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它本来是为了供道教的斗姆神而造的。斗姆神,是道教信奉的女神,根据《道藏》所谈,她是北斗众星的母亲,斗是她的“魄”,水是她的“精”,号为“斗母元君”。斗姆神的像是三面四首,左右各有四个臂膀。但后来斗姆阁在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说是嘉庆年间(1796-1820),被改建成了戏台,阁前供奉斗姆神,阁后演戏给城隍看。
教寺
庵遂改名七宝寺。因江水啮岸,宋初再迁,移今七宝地。初以张泽舍宅为寺。地缘寺而趋旺,七宝遂成地名。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5年),请得宋真宗赐额。元代,赵孟頫有诗句“探奇来宝地,名刹冠丛林”,以咏镇咏寺。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大寺殿,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引横沥水灌四围,建寺前中、东、西3座香花石桥,面正对镇大街,“巍然为邑中名刹”。至清中叶,广40余亩,寺舍千余间,有荷花池、竹林、梅园,五代桧,罗汉松,人称郡东第一刹。咸丰年间,终因兵燹而败。1947年,地方上绅以寺址,引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建分校,尚有遗存山门,莲涌堂、荷花池,梓树,明钟,金字莲花经。2000年,政府决定移址重建,越年落成。寺襟汇带沥,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殿,讲经堂,法堂,藏经楼,配七层宝塔,筑西园、牡丹园,寺揉汉唐建筑风格,配以现代工艺和材料,庄严肃穆,经恢复为海上名刹,最胜道场。
【地方特产】
酒酿糟肉
上海的糟菜品种繁多,但最有特色的要数七宝糟肉,它改变了浸糟卤的传统制法,采用糯米加甜酒药来糟制,保持了猪肉的鲜嫩和米酒的香醇,令食者回味无穷。
七宝方糕
宋朝著名文人范仲淹小时候家境贫寒,一日三餐全是粥。每到冬夜读书,他就把粥盛在盘子里冻结,然后割成一块一块的,肚子饿了就吃上一块。他的同窗好友石海卿知道此事后,便叫人用糯米粉仿照范仲淹的制作方法,做成了糯米糕,天天送去,一直到范仲淹中举,他们给方糕取名叫“白软糕”。如今的七宝方糕就是由此流传下来的,有祝愿高升的寓意。
七宝羊肉
羊肉营养丰富,每百克含有水65克,蛋白质18.2克,脂肪13.3克,热量194千卡,碳水化合物1.5克,灰分0.8克,钙10毫克,磷178毫克,钠65.2克,钾292毫克,铁3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3.2毫克。
羊肉能腹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滋养御风寒,生肋,健力,利胎产,愈疝止疼。
上海传统名菜——七宝红烧羊肉,最早是从清朝宫廷传出来的。据说是慈禧太后最喜好的宫膳。选精羊肉,冰糖,西洋参,红枣,上等酱油等,小火焖上4—6小时,质地软嫩,甜香如蜜。
其他产品
海棠糕、白切羊肉、熏癞蛤蟆、农家菜卤蛋、农家拆蹄、糟鱼、团子、粽子、七宝老酒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