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齐国古都——淄博市的市辖县。县域面积831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户籍人口为36.56万人。西北两面隔黄河与惠民县、滨州市滨城区相望,黄河过境长度为45.6公里,南以小青河为界与桓台县、邹平县相临,东与博兴县接壤。南距济青高速公路35公里,胶济铁路45公里,西距济南国际机场120公里。
县城驻地田镇。区号:0533 行政区划代码:370322 邮编:256300
行政区划
高青县辖9个镇:田镇镇、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常家镇、花沟镇、赵店镇、木李镇
历史沿革
1948年,由原高苑县和青城县合并而成,取两县首字而得名。高青县主要包括原高苑县和原青城县。据《晋书·天文志》和《山海经》载:大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开始在这里发展自己的文明史,属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由于古地理上的原因,东部与西部建置沿革不尽相同。
1943年,高苑、青城县属清河行政主任公署。1945年8月山东省政府成立,领胶东、鲁中、鲁南、渤海、滨海5个行政公署、21 个专员公署,高苑、青城县属清河专员公署,隶渤海行政公署。1948年4月,高苑与青城合并为高青县,初属三专署,后属清河专署,隶渤海行署。1950年3月, 高青与齐东合并称齐东县,隶惠民专署。1958年11月,将齐东析入博兴、邹平县地,皆隶淄博专署。1961年10月,复置高青县,隶惠民专署。1990年,隶属淄博市。

高青县大芦湖
自然地理
高青县位于淄博市北端、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地理坐标为北纬37°04′至37°19′,东经117°33′至118°04′,南北最大纵距2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县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平均海拔12米,属黄河冲积平原,呈岗、坡、洼相间地形。
水系有黄河、小清河、支脉河、北支新河四条东西横贯的大中型河道和库容达3000万立方米的大芦湖水库.年降水量600毫米,地下水资源12175万立方米,建有引黄闸两座、年引黄河水5亿立方米。
高青县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春秋短而冬夏长,光照充足,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3.5千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13.10C,年平均降雨量539.4毫米,年均无霜期198天。夏季多雨,冬春多旱。
高青县主要的矿产是石油和天然气。油气资源有正在开发中的高青、正理庄、大芦湖三大油田及花沟、正南、高北三大天然气田;森林覆盖率为21.3%,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又为远近闻名的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青苑牌”瓜菜畅销周边地市及京津地区,为中国西瓜之乡。境内北部沿黄稻谷飘香,盛产鱼虾,为高青之江南;南部号称“金岭”,为山东省粮食生产重要基地,素有高青粮仓之称;中部为“银岭”,为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

高青县城区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8.9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第一、二、三产业比重29∶44∶27。完成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8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5.69亿元。贷款余额18.66亿元。
农业总产值14.73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完成农业增加值8.4亿元。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25万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8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3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83万公顷。粮食总产24.25万吨,平均亩产401公斤。粮经比例达到5∶5。夏粮播种面积1.8万公顷,总产10.85万吨;秋粮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总产13.4万吨;棉花总产1.57万吨,油料总产0.45万吨,蔬菜总产38.3万吨。全年造林面积513公顷。大牲畜存栏量13.04万头;禽蛋产量1.81万吨;牛奶产量3.1万吨;水产养殖面积3093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
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6.32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完成工业增加值10.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税1.9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利润0.56亿元,比上年增长6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职工总数1.24万人;亏损企业亏损额0.14亿元,亏损面12.1%,比上年减少5.17个百分点。全县劳动生产率达3.49万元/人,同比增长15.21%。
贸易旅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完成6.3亿元,餐饮业完成1.05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完成2.29亿元,同比增长4.5%。城乡消费品市场57处,集贸市场成交额2.9亿元,同比增长4.5%。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总值5800万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直接出口1760万美元,同比增长52.4%。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42万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9家。主要旅游景点:大芦湖风景区、黄河沿岸风景风情区、天鹅湖、文昌阁、倪宽阁等。
建设环保全年基本建设投资2.4亿元。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2亿元;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缴税金487万元。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6万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总投资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交通邮电邮政业务总量824万元。电信业发展较快,移动、联通手机用户达3.55万户,同比增长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97万户,其中市话2.1万户、农话5.8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22部/百人。公路通车里程1344公里,年货运量158万吨,货运周转量10873万吨公里;客运量14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104万人公里。

惠青黄河大桥
产业发展
一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有较大提升。全县建成500亩以上的效益农业大片20余处,其中元河万亩蜜桃、杨坊千亩葡萄、大于千亩西瓜、寨子200个冬暖大棚以及格家、沙里、清河三个奶牛存养量超过500头的养殖小区,其规模和效益进入全市前列。二是农业内在质量有显著提高。全县引进了20多个名优特稀品种,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葡萄套袋、小蚕共育、疫病程序化防治等一批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农业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建成省级10万亩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和市级2个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1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获得省级认证,“青苑”牌瓜菜商标被评定为省级著名商标。四是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年内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467公顷,累计改造中低产田达到1.8万公顷。五是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小麦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全年共组织2000台次大型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总收入达3600万元。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3家和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亿元,利税1.9亿元,利润5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5%、36.5%和69.5%。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山东扳倒井集团、淄博兰骏纺织公司、山东青苑纸业公司、丽村热电公司等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出口商品总值5800万美元,增长27.6%,其中直接出口1760万美元,增长52.4%。对全县72家民营企业授信4570万元。
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尤其把奶牛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到2003年底,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12700头,奶牛专业化饲养小区发展到38个,仅奶牛养殖就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3000万元以上。一是实行典型带动,培植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先后建成黑里寨镇格家、店头王村,木李镇清河村,田镇正理庄等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基本实现集中管理、分户饲养、统一服务、规范运作,辐射带动了全县畜牧小区的标准化建设。二是提高奶牛的品种质量。严把品种引进质量关,确保引进奶牛质量好、无疫情,同时采用引进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和胚胎移植技术对当地黄牛进行改良,培育改良型奶牛,全县已改良奶牛5600余头,年产牛奶6吨以上的奶牛占36.7%。三是推广农作物青贮、微贮技术。全县奶牛养殖小区普遍进行以永久性青贮池为主的农作物秸秆青贮、微贮,不仅使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鲜奶质量。
全县有宜林面积2.17万公顷。为加快林业发展,对林权制度进行改革,对全县范围内的有林地、宜林地、林业规划用地、荒地使用权进行拍卖和承包。通过发展经济林和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营造丰产林”项目等,林业生产取得良好成绩。截至2003年底,全县共完成绿色通道153.9公里,沟渠绿化26条,农田林网2万公顷,经济林4333公顷,速生林基地1333公顷,育苗133公顷,共计植树3236.6万株,折合林地面积1.63万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21.3%。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依托山东三明公司、上海禾阳公司,先后在高城镇、青城镇、常家镇及花沟镇发展速生丰产林667公顷。
依托当地棉花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纺织服装工业,拉长棉花“产业链”。继2002年开工建设投资7000万美元的淄博钜创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的淄博曼顿纺织有限公司之后,年内又先后引进建设了投资1亿元的淄博鸿丰纺织有限公司、投资2.86亿元的金长江集团高青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的高诚纺织有限公司,加上原有的淄博兰骏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流云纺织有限公司等,全县涉棉企业总投资超过20亿元,初步形成了棉纱3.6万吨、织布1.2亿米、服装面料1.02亿米、服装加工350万件的年生产能力。开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形成棉花加工100万担、棉纱10万吨、织布2亿米、服装面料2.36亿米、服装加工2600万件的年生产能力。
招商引资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振兴高青的中心工作来抓,全县上下形成想招商、议招商、抓招商的浓厚氛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共签约、引进投产项目199个,合同利用境内资金22亿元、境外资金1.5亿美元,实际利用境内资金5.57亿元、境外资金2243万美元。投资2.86亿元的青岛金长江纺织服装项目、投资2.8亿元的高诚纺织服装项目、投资1亿元的鸿丰纺织项目、投资4000万美元的8亿支自毁型一次性注射器项目等11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高青,为全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着力抓好软环境和硬件建设。一是落实“三最”“四零”承诺,提高服务水平。以“最优惠政策、最优质服务、最优良环境”和投资“零限制”、服务“零障碍”、感情“零距离”、管理“零投诉”为目标,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二是搞好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搭建创业平台。先后投资1400万元修建变电站;将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通至外来企业厂区;投资500万元完成经济区路网建设;投资4100万元建设县污水处理厂;投资1.3亿元开工建设2×2.5万千瓦的虹桥热电厂。
文化卫生
科教文卫各级各类学校63所,在校生5.3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4.64万人;教职工3617人,其中专任教师3075人。有普通中学14所,在校生2.48万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866人;技工学校1所,在校生800人;小学46所,在校生2.65万人;幼儿园81所,在园幼儿8904人。科研机构18个,专职科研人员436人,6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文化体育场所26处。年末有各类医疗机构34处,其中医院3处、卫生院8处,床位636张,卫生技术人员682人。
社会生活全年支出救济金119万元。农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018元,同比增长7%,人均居住面积25.8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0元。

高青县城区
历史文化
高青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现有千乘国遗迹、狄城遗迹、临济城遗迹、卫灵公墓、田横墓、鲁仲连墓、衮龙桥、扳倒井、文昌阁等名胜古迹,诞生过无数著名的历史人物。义不帝秦、被称为“自是战国第一人”的鲁仲连,晚年隐居于此,死后葬在这里;秦汉时期的义士田横,与田儋、田荣、田衍等诸兄弟从这里起事,纵横山东、复立齐国,与刘邦项羽分庭抗礼,后遭汉军偷袭不得已率500徒属远遁即墨海岛,被汉天子征召不肯屈从,横刀自刎于河南偃师,500徒属随跟着自刎以殉之,田横的气节感天动地,屡被后世文人墨客赞叹吟咏。西汉御史大夫、经学大家(倪)宽,元代散曲名家杨朝英都出自本地。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赵匡胤在此地凭神力扳倒水井解大军之渴等传奇故事。
在近现代,有京汉铁路总罢工的重要组织和领导者史文彬、抗日英雄孙健萍、韩子横等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烈。在当代,又涌现出了原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张承先,原南京军区政委刘安元,中纪委委员、广州军区纪委书记王同琢,美学家周来祥,画家乍启典,作家邵永胜,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受到过江泽民总书记接见的科技练兵好战士立洪涛,武警全国十大卫士之一的王俊刚等一些著名人物。一辈辈彪炳史册的仁人志士,影响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高青人努力创造,拼搏创新,奋勇争先。
风土人情
相见礼:清末民初,一般下级见上级、百姓见长官、晚辈见长辈或“过年”时均行跪拜礼。平辈人见面拱手,子女见长辈须作揖道福。20年代后,除祭祖拜神行跪拜礼外,均行鞠躬礼;军人、学生行举手礼。近年来,两人见面拱手作揖仍有行者,但多是见面握手。
迎 宾:宾客登门,要迎出门外,握手问好。入室要先宾后主,让客坐于上首,主人陪坐下位。招待烟茶要双手奉送。临别要送出门外,握手道别,说“再见”、“再来”或“慢走”。
路遇亲朋:要先点头招手致意,再趋前握手(握手前要摘手套),询问寒暖,临别道“再见”。
就 餐:长者或客人居首位,其他人从下坐。宴席陪客城市男女可同席,农村一般只能男陪男宾,女陪女宾。敬酒当起立,双手捧杯。
乘 车:先下后上,入座时客先主后。向陌生人询问,旧时城区多称“先生”,农村亦有称“三哥”者(临淄称“二哥”被视为骂人)。建国后多称“同志”、“师傅”。
求 烦:求人帮忙道“劳驾”,使人让路称“借光”,托人办事道“谢谢”,妨碍别人当称“对不起”,借人东西送还时要致谢,农村中借人水桶者,送还时还要带上一桶水。
串 门:一般要扣门而入,不得无声闯入。农村串门须先在院中打招呼方可入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