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潍河下游,莱州湾畔,地理坐标为北纬36°25′—37°08′,东经119°13′—119°37′。昌邑市西临潍坊市,东南与高密市接壤,东连平度市,东北与莱州市相望,北临渤海莱州湾,拥有35公里长的优质海岸线,市域总面积1578.7平方公里,辖3街道6镇,691个行政村(居委会),常驻人口:60.35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户籍人口:58.1万人(2010年)。
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61300。代码:370786。区号:0536。
行政区划
昌邑市辖3个街道、6个镇:
街道:奎聚街道、都昌街道、围子街道
镇:柳疃镇、龙池镇、卜庄镇、饮马镇、北孟镇、下营镇
历史沿革
昌邑,史称鄑邑、邶殿、都昌。商代建城,秦代设县,宋朝定名。境内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胶莱河、潍河沿岸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推断,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自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始,此地属青州;商代隶莱国、纪国;春秋隶纪(鄑邑)、齐国,齐灭纪,建邶殿(齐国的陪都)后更名为都昌邑,后废鄑邑;战国隶齐国;秦隶胶东郡,都昌称县;西汉都昌称国,后国除为县,汉景帝时隶北海郡,以后另置下密,汉成帝时在县境增置密乡、平城二城池,汉平帝时增置胶阳城,皆隶北海郡;三国时期,置都昌、下密,皆隶北海郡;晋朝,置都昌、下密,初隶齐郡,后改隶北海郡,怀帝时,都昌被废;南北朝,刘宋置下密,隶北海郡;北魏复置都昌,增置胶东、下密,三县皆隶青州北海郡;隋初隶潍州、后隶北海郡;唐初,置下密,后增置华池、訾亭、平城三县,武德六年三县并入北海县,八年下密亦并入北海县,隶河南道青州;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由北海县唐安乡分置昌邑县;元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潍州;明初隶属山东布政使司青州府,后改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清隶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平度州。中华民国隶山东省胶东道、莱州道、直隶山东省。
1945年解放,分署昌邑、昌南两县,属胶东区西海专区。1950年改属昌潍专区。1956年昌南县归并昌邑县,隶属不变。1967年昌潍专区更名昌潍地区,昌邑隶属不变。1981年昌潍地区更名潍坊地区。昌邑隶属不变。1983年潍坊地区更名潍坊市,昌邑隶属不变。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直属山东,目前为潍坊市代管。
昌邑峡山水库
自然资源
据90年土地利用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8.122万公顷(海拔±00M以上土地),人均占地4.01亩,占潍坊市土地总面积的10.3%,其中耕地面积8.7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的48.2%,园地面积0.48万公顷,林地面积0.20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万公顷,交通拥地面积0.55万公顷,水域面积4.0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0.87万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5.2%,高于潍坊89.3%的水平。
昌邑市海岸线西起虞河口,东至胶莱河口,全长35公里,海滩面积85.3平方公里(从0米至1.3米高程计),浅海面积 2866.6平方公里(从负15米至低潮线计,生产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资源丰富)。
昌邑市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包括潍河、胶莱河、虞河三大水系,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约7.97亿立方米,其中客水流入6.6亿立方米。(潍河3.4亿立方米,胶莱河2.5亿立方米,其他河流0.7亿立方米)。多年地表径流可利用总量2.65亿立方米,其中南部地区0.72亿立方米,中部0.72亿立方米,北部沿海地区1.21亿立方米。另外引黄济青、引黄济烟水渠从市域北部穿过,可利用水量为3400立方米。境内地下水总储量约15.24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一般在2-30米以内,深层地下水一般在35米以下。
目前已发现和开采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彭润土、粘土、石英、大理岩、花岗岩、重晶石、河沙、地下卤水、天然气、石油等。从矿产结构上分析,非金属矿种类较多,储量较大,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已开采的主要有:膨润土,境内南部广泛分布总计储量约2100万吨,其中大型矿床一处,中型一处,小型两处。石英岩:主要分布于饮马镇以北的博陆山至青龙山一带,地质储量为3683万吨,且矿体厚度大,品位高,构造简单,现与香港合资开采。卤水: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分三层,估计总储量在10亿立方米左右,开采历史悠久,前景广阔,目前已形成年产盐16万吨,溴2000余吨的能力。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市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三化一推进”总体战略(加快工业化、民营化、城市化步伐,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 特别是沿海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培植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五力合一”促发展(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激活民营经济启动内力,深化企业改革增强活力,开发沿海资源挖掘潜力,抓好城市经营用好地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5.1%;人均GDP达到39492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12.42亿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5亿元,年均增长2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亿元,年均增长18.5%。“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558.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倍,实施投资过亿元的项目84个,总投资194.2亿元,完成了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6.1:61:22.9调整为2010年的11.4:60.8:27.8。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连年增产,2010年总产达到51.03万吨。工业强市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79家,主营业收入739亿元、利税58.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8%、38.5%。服务业规模和质量逐步提高,2010年实现增加值65亿元,年均增长16.5%。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6%,比2005年提高15.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4 %,减排目标全面完成,生态市建设“八大重点工程六十个建设项目”成效明显。
产业优势突出,形成了纺织印染、海洋化工、机械制造、水产养殖、食品加工、优质苗木等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经济开发区
昌邑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开发区的发展需要,昌邑市在开发区内先后修建和拓宽改造了石化路、西环路、南环路、同大街等12条主干道路,完成硬化道路面积46万平方米,同时实现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总里程28公里。热电厂投产运行,热力管线进入多家企业。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正在建设中,电力、供热、供水、排污、排水、通讯等“六通一平”配套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搭建起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目前,经济开发区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对昌邑市经济实现既快又好、更快更好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进一步得到彰显,成为集聚资本、汇聚产业的“强磁区”,成为国内外客商谋求发展的热土,成为企业家创业开拓的宽阔舞台。2005年开发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 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亿元。
2003年以来,经济开发区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快速启动进区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形成了同大、石化、海天、华晨、纺织五个专业园区,目前引进项目81个,总投资72.4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纺织印染为主,以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家具制造等为辅的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
在经济开发区里,石化工业园最为引人注目。近年来,昌邑石化持续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发展,年均投入都在8亿元以上,综合加工能力由2002年的110万吨扩大到现在的450万吨,资产总额25亿元,跨入潍坊市工业50强、全国石化企业100强。目前投资6亿元的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正在建设。像石化公司一样,同大、海天、华晨、电业、新昌等企业纷纷落户或投资开发区。开发区已从过去的小项目招商到现在的大项目落户、从过去的少数企业入驻到现在的众多企业在建或投产,呈现出了建设速度加快、大项目拉动作用增强、区内产值大幅提升等特点。截止到2005年底,开发区共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骨干企业带动、大项目带动为开发区新一轮更快更好发展注入了生机,增添了活力,储备了后劲。
丝绸之乡
昌邑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乡,早在清代,产自昌邑柳疃的丝绸便源源不断的流往海外,也正是那时一批批背着“柳绸”创南洋的昌邑人,为昌邑赢得了今天的“侨乡”称号。自改革开放以后,昌邑通过实施“百千万“规模企业的发展工程和企业集团化的战略,进一步强化企业的技术改造,现基本形成了纺织、印染为主体的十大产业;其北部乡镇重整祖业,一批批镇办、村办、个体纺织印染业遍布昌北地区,后官印染、大富集团、昌进集团、金丝达集团等纺织企业集团都已挤身中国著名纺织企业行列。位于昌邑城北的昌邑钱清纺织原料市场是全国性纺织原料基地,来自五湖四海的纺织业客商常年驻扎该市场,其每天的价格行情直接通过钱清行情网站和价格快讯指导全国行业价格走势。近年来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从根本上改变了昌邑市的农村经济结构,形成了丝绸、纺织印染、服装加工多门类多产业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大纺织”工业格局,纺织业成为昌邑的工业支柱产业,昌邑也成为江北最重要的纺织基地。目前全市已有各类纺机40000余台,“LiuTuan柳疃”针织刺绣等手工艺品远销欧美等国家。
近年来,纺织行业不断开拓、进取,向高、新、精、尖发展,初步实现了由有梭织机向无梭织机的跨越,喷水、喷气等先进的无梭织已达1500余台(套)。在全国纺织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昌邑却出现了“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势头,对轻纺原料需求越来越大,年消耗各类轻纺原料超过30万吨。该原料市场投入运行后,将进一步向周边的青岛、淄博等市区辐射,可以想象,这里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到目前,昌邑市纺织企业已经发展到2000多处,拥有固定资产22.7亿元,从业人员4万多人。拥有纺纱设备18万锭,年纺纱能力2.5万吨;各类织机3.20万台,年织布能力12亿米;印染设备270台套,年染色、印花能力10亿米,2001年全市纺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7亿元,创利税3.5亿元,200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万亩,将成为全省桑蚕第一市。目前,昌邑市正在建设年产700吨巢丝厂,将形成桑蚕、巢丝、丝绸织造和服装加工一条龙的产业格局。新兴的纺织工业园将成为有识之士的投资乐园。
苗木产业
近年来,昌邑全市各类苗木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园林绿化苗木6万多亩,产品涵盖了乔木类、灌木类、地被类、藤本类、竹类、水生类、草本类等,品种达到400多个,各类苗木存量近2亿株,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规模大、品种全、市场广,使昌邑成为江北最大的优质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区和名副其实的交易集散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宿根地被植物研究培育基地和观赏类树种培育基地。2005年6月,昌邑市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基地”。成为继“中国丝绸之乡”、“中国印染名城”、“华侨之乡”之后的又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市委、市政府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多措并举,推进了苗木产业的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和效益提高。
昌邑市绿博园是历届绿博会的举办地、主会场。该园区位于由苗木龙头企业潍坊金丝达集团于2003年4月投资兴建,占地总面积2000多亩。是一个集苗木展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聚集区。现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建有会展中心、国际展馆、品种展示园、桩景园、常青园、热带植物馆和生态餐厅等,其中,会展中心和国际展馆展示区面积20000平方米,是江北苗木展示交流的最大载体。绿博园也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和省林业局命名为 “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山东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为把绿博园建设成国内花木行业一流的展示中心,迎接2008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的召开,今年,山东金丝达集团投资进一步完善了水系建设、园艺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文化线建设等重点工程,八月底前全面竣工。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绿博园的产业规模的档次,丰富绿博园的文化内涵,增强其承载能力,带动苗木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县域综合竞争能力,加快苗木产业的发展,昌邑将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理念,提升目标,着力打造“江北最大的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的产业品牌、“最具影响力的绿化苗木博览会”的会展品牌,为全国花木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旅游景点
昌邑潍水风情湿地公园:是国家住建部认证审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前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被国家旅游部门评定为AAA级旅游风景区。潍河,古称潍水,属山东省大型河流之一。她源远流长,水域宽展,在昌邑境内纵贯南北,全长78公里,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是昌邑人民的母亲河。21世纪初叶,昌邑秉持加快水利科学发展,构建人水和谐昌邑的理念,加快开发建设潍河水利风景区,经科学规划、统筹运作、连年大干,一处累计投资达2.5亿元,集观光旅游、生态休闲、娱乐健身、科普科技为一体的开放型滨河水利风景区展现在古老而文明的鄑邑大地。
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又名昌邑市绿化苗木博览园(昌邑绿博园),位于山东省昌邑市围子街道,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是中国北方地区目前唯一的苗木农业生态园。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园是一个集苗木展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产业项目。该项目由山东金丝达集团于2003年4月开始投资兴建,占地总面积1000亩。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亿多元,建设 了苗木交易大厅,品种展示园、桩景园、热带植物馆和生态餐厅、民俗文化园等设施,是江北苗木展示交流的最大载体。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省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基地”、“山东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03山东省(昌邑)苗木交易会和2004-2011年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在此成功召开,每届展会参会客商群众达到了20万人次,推动了昌邑苗木产业国内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昌邑市博物馆:坐落于城东路东侧,文山西麓,占地40.71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投资近千万元。建筑风格采用了仿古殿堂式结构,于1997年正式落成并向社会开放。昌邑市博物馆馆藏丰富,碑帖、书画收藏独具特色。大批藏品中,经鉴定具有重要价值的有千余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近百件。商代末期的邓共、明代孙昂墓出土的随葬石俑、黄元御《伤寒悬解》手稿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博物馆该现已开辟十个专题展厅:即历史厅,文物厅,书画厅,碑贴厅,民俗厅,丝绸厅,华侨厅,经济发展厅,科技厅,预备厅。
姜氏祠堂:坐落于昌邑城里南隅十字街南巷一号,解放路中段路西。现有正厅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大门一间及东西耳房各两间。西院北屋五间,南屋五间连大门一间。占地面积约九百平方米。祠堂建筑全部为砖木结构,青瓦覆顶,脊饰吻兽。正厅前出廊檐,明柱六支,每柱头梁端篆刻自东向西分别为“福、营、邱、分、派、寿”六字。大门十柱落地,门枕为精雕石鼓。一九八六年确立为昌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九年政府拨款,将其修缮一新,署文物管理所。一九九七年博物馆成立后归属其管辖至今。二零零七年成为省重点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国家重点。
文化遗址
千戈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现北孟镇千戈庄西南50米处,南北长20余米,东西宽100余米,内涵不太丰富,暴露较少,曾出土素面加沙黑陶器残片。
石埠西村商周遗址:位于现石埠经济发展区西村西50米牛头埠南坡,东西长200余米,南北宽100余米,文化层厚1.5米。内涵丰富,有大量的陶片和兽骨,上周时代的绳纹器物残片多有出土。1981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博陆山周代遗址:位于饮马镇山阳村北(西距潍河约1000米),整个遗址坐落在博陆山西南坡上,西北东南向,长300余米,宽200余米,陶片暴露较多,出土有豆把,罐口沿,鬲足等标本,现藏市图书馆。
鄑邑故城遗址:位于龙池镇东利渔村东南方约2000米处,南北宽200余米,东西长300余米,古城址比周围地面高出1余米,被利渔村民拓为耕地。遗址有许多被盐碱腐蚀的陶片,纹饰难辨。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乡故城遗址:位于围子街道古城里村。故城遗址东西南北各500米。解放后群众用土将四周原有城墙残基取平,但遗迹尚存。西墙北端,开挖了1条宽20余米、深2米的南北大沟,暴露出许多砖瓦陶片和一口古代水井,井壁有陶圈垒成,现已淤平。遗址出土文物有:卷云纹瓦当、"齐化法"刀币、铜戈、铜镞等。
都昌故城遗址:位于今昌邑市实验中学(原昌邑一中校址)、昌邑复习学校(原昌邑师范校址)、市人民医院、原市检察院驻地,北城墙在现检察院北侧,南城墙在市人民医院南端,东与西关相邻,西与刘家辛戈毗连,东西300余米,南北400余米,昌邑一中基建时出土许多汉代陶器,现藏市图书馆。昌邑师范南侧曾掘出一口陶圈砌成的水井,早已淤平。1978年文化馆基建,挖出汉代陶片及卷云纹瓦当若干。
胶阳故城遗址:西汉时为胶阳候国,位于北孟镇高阳村。遗址南北长450余米,东西宽300余米,高阳村坐落其上。城址破坏严重,面貌全非,在该城内只能发现汉代的砖瓦残片。
古墓葬群
埠头战国墓:位于现石埠经济发展区埠头村北100米的土埠顶上,封土高3.5米,封土底径约22米。墓室为土穴,内有积石,穴长宽各约3米。1977年,从封土底部挖出器物若干,其中有铜敦一件,玉璧残部一件,水晶扳指一件,水晶环两个,玛瑙环、玉环各一件,铜带勾一件,骨器两件。这是战国时期卿、大夫的墓葬。
高阳候墓:位于北孟镇高阳村西南约1000米处,堡陔埠的南端,原有封土高约10米,"文革"期间将封土取平,现可辨墓道口痕迹。此冢即高阳候孙并之墓。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王冢墓群:位于都昌街道湘南兴福、北兴福村西,虞河东岸。原有墓葬九座,称为"九顶莲花冢",并各有其名--斗冢子、升冢子、簸箕冢子、盖垫冢子、半边冢、东高庙、西高庙、焦冢子、仙姑冢,到底那座是固王冢尚难断定。"文化大革命"中,有四座被挖,五座尚存。在被挖的仙姑冢与升冢子中出土了一批陶器与铜器。陶器主要有盉盉、耳环、鸡形器、鸟形器等,全为泥制灰陶,造型生动;铜器有印章、洗、带勾、勺、驽机等,非常精致,其中铜印为方形长、宽、高均为2.3厘米,上有四个篆字"刘小字印",顶有桥式钮。根据出土文物鉴定为东汉墓葬。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埠汉墓:位于都昌街道大埠村西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画像石2块,长1.1米,宽1.5米,厚0.18米,正面刻有人像。这是一座东汉墓葬。
林家埠汉墓:位于石埠经济发展区林家埠村南150米处,墓葬封土高约3米,底径约7米。1975年在墓南侧开挖排水沟时,发现铜壶1件,重15公斤,还有瓷壶2件,现已不存。根据出土文物鉴定为汉代墓葬。
黄福墓:位于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西北,原昌邑县印刷厂东,墓室为石头结构。原有封土高约10米,四周围有砖墙,院门向东,并有台阶数级可攀。院内植松柏,墓前有明代杨士奇所撰墓碑两块,墓道两旁有白理石石人,石马,为明代御葬,抗日战争期间,墓室被盗,"文化大革命"期间,围墙被拆,石人、石马被砸。1979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元御墓:位于都昌街道黄家辛戈村南300米处,风土高1.5米,底径2.5米,墓前有石碑一座。1985年确立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昌邑特产
渤海对虾:又称明虾,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2-18厘米,体重20-50克。生命周期为一至三年。因渤海湾海岸线呈椭圆状,昌邑辖区水域处于最南端,所以该水域水温偏暖、海浪偏小,最适宜渤海对虾生长繁殖,故成为渤海对虾最密集的生长地。渤海对虾肉质好,壳薄,可食比例较高,色泽鲜艳,近年开始大量出口国外。
咸蟹子:由梭子蟹加盐腌制而成。梭子蟹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莱州湾滩缓波稳,适合蟹子的潜沙习性。境内潍河、胶莱河、虞河等河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入海,促使浮游生物繁衍,给蟹子准备了充足的饵料。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梭子蟹个大丰满,格外鲜美,名扬中外。
虾酱:昌邑北部沿海特产,虾酱一般由在海上“使船”的船工现场制造,百姓仅仅购买了来吃,但是北部沿海一带农村也有百姓自己在家里做虾酱的。不过虾酱的腥味特浓,没有吃过这个东西的人乍一吃还真享用不了,而习惯了的却常年离不了这一口了,特别是大葱沾虾酱,非常对味的地方小吃,如今昌邑本地很多饭店都特意上这个小菜。
斜子萝卜:产于昌邑城区东南5公里围子街道后斜村一带,该地因土质松软沙性,酸碱度适宜,又加地处潍河东畔,水系独特,所产青萝卜以清脆上口、辣中带甜而闻名乡里。该萝卜用刀切开,芯明显比普通青萝卜发绿,其如此明显的“内在美”特征让冒充“斜子萝卜”的商贩望而却步。
风干鸡:选一只当年的鸡(最好是公鸡),不宜太大,四斤左右就行,放血后,不褪毛,从肛门划小口取出内脏,杀时不能沾水取精盐100克(按4斤重鸡),在干净铁锅内炒热,根据自已的口味,可以加入花椒、五香粉等调料,从内到外用力均匀地涂抹在鸡身上,鸡胸可用细纤纤一些小眼,鸡头应在嘴里等放上少许盐,切记盐要均匀,然后最好用谷草捆包,或者其它天然的植物捆包。放置(悬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约20-40天就可食用。烹饪时再好干蒸。愿你美食能成。
金丝小枣:柳疃镇枣树发展较早,有近30年的历史,主要品种是金丝小枣。该枣品质优良,肉质细嫩,鲜吃清脆爽口,干食口香如蜜,如将熟透的小枣掰开,肉断丝连,拉长一二寸不断,并且具有补血、养脾的功效,被人们称为“果中珍品”。枣的用途很广,可以用来生产枣茶、枣脯、枣汁、枣醋等,还可以加工包装成箱,成为高级礼品,枣产品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都昌大姜:都昌盛产大姜,素有“姜乡”之称,得天独厚的条件 ,使得都昌大姜块大肉黄,质地细嫩,表皮光滑,辛香味浓,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国内外市场非常畅销,各种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产品可做调味品、保健品,能健脾胃、增食欲,以及补肾、祛寒、解毒等。近几年,经科学研究测定,在抗衰老,防癌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也具特殊效能。
永安鲫鱼:昌邑天然水系较为丰富,野生鱼类也很多,尤其以双台东永安的鲫鱼最为出名,如果你到了昌邑,不吃一口永安鲫鱼,那是相当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