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潍坊市区的东南部。坊子区成立于1983年,是世界风筝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重点发展区域。现辖5街道,总面积345.5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区总人口23.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万人。拥有享受国家级开发区优惠政策的山东潍坊凤凰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行政区划
坊子区辖5个街道:凤凰街道、坊安街道、坊城街道、九龙街道、黄旗堡街道
历史沿革
唐代潍县南往安丘、诸城驿道三十里处凿井一眼旁筑一方土堆为标志,清末,土堆旁开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
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坊子镇一带属潍坊特别市坊子市区,后改为潍坊市坊子区,又称潍坊市第四区,其他乡镇属潍南县。1950年潍南县制撤销,并入潍北县;1953年潍北县并入潍县。以后区划虽经多变,但区境大部属潍坊市和潍县。
1983年10月,潍坊地区改建为省辖市,12月组建坊子区,1984年1月正式设立。
自然地理
坊子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地势南高北低,除少数低山孤丘外,多为缓埠丘陵地,属倾斜高平地、倾斜平地地貌类,平均海拔高度70米。坊子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雨量647毫米。
坊子区物产富饶,资源丰富,是潍坊市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果品、瓜菜等农副产品,被誉为“中国芦笋之乡”。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炭、膨润土、粘土、沸石、矿泉水等20余种,已探明各类矿产资源总储量25923万吨。全区现有矿山17座,矿产品加工企业160余家。坊子煤矿是山东省唯一的侏罗纪无烟煤生产矿,现保有储量1000万吨。膨润土资源十分丰富,总储量454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矿泉水、沸石储量居山东省首位,品质优良,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共有矿泉水产地6处,沸石岩大型矿床1处,年开采量5万吨以上。水泥用灰岩已探明中型矿床1处,探明储量7000万吨,远景储量在1亿吨以上。
经济概况
2010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3 亿元,是 2005 年的 1.8 倍,年均增长 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70 亿元,比 2005 年翻一番,年均增长 1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2 亿元,是 2005 年的 6.5 倍,年均增长 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9277 元, 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6532 元和 4128 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08 亿元、利税 12 亿 元、利润 9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2.2 倍、2.6 倍和 2.6 倍。2010 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4.8 亿元, 2005 年翻一番, 比 年均增长 16.2%。 五年累计引进投资过亿元项目 86 个,完成进出口总额 17 亿美元,是 “十五”时期的 4.5 倍。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的五年。我们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 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7.7∶59.1∶33.2。主营业务收 入过亿元、 实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分别发展到 28 家和 18 家, 2005 比 年增加 14 家和 12 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 9 个百分点, 引进建设了 4 家星级酒店和 13 个投资过亿元的商贸物流项目,现代 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 2005 年的 2.8 倍 和 3 倍,房地产开发面积是“十五”时期的 2 倍。新兴高端产业实现 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发展,获批设立省级电子元器件产业园,航空配 套工业园纳入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认定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 9 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 8 个,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 21 项, 新增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4 个。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 成。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 五年。我们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 突出抓好 “三位一体” 开发,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 20 多亿元, 拆除旧建筑 200 多万平方米, 新增建筑 295 万平方米,是建区以来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 时期。重点区域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城区完成 6 个城中村拆迁改 造,老城区完成 10 个片区改造建设,坊茨小镇保护开发全面展开, 工矿区 8 处粘土开采企业和 89 家砖厂全部关停并启动开发建设,九 龙生态经济区开发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升取得新成效。城乡基础 条件明显改善,修建潍安路、潍胶路、眉南路等城乡主次干道 47 条, 基本完成新老城区背街小巷翻新改造。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 22 项重点绿化工程,建成 5 处生态林场,成片造林 4.7 万亩,城区 绿量实现翻番,林木覆盖率提高 7.6 个百分点。
——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繁荣发 展的五年。我们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以工哺农、以城 带乡,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和延伸,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资金对“三农”的投入达到 3.3 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3.5 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高, 粮食总产稳定在 15 万吨以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建成 5 个万 亩标准化生产基地,新增优质农产品品牌 12 个,新改扩建规模化养 殖场 472 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 130 家和 75 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 6.3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和所有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 129 个村、11 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 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建成社区服务中心 36 处,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
城市建设
坊子区成立于1983年底,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山东省潍坊市的市辖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南部,是潍市建设现代化大潍坊的重点发展区域。坊子老城区,具有百年历史,面积21平方公里。
近年来,随着行政中心北移,老城区发展趋缓。为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条件、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发展活力,2007年区委、区政府全面启动了老城区改造开发。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有“五纵四横”道路主框架,以德日式建筑群的保护开发为切入点,实行成方连片开发,用3—5年时间,把老城区建设成集文化、旅游、商贸于一体的欧式风情小镇。
老城区总体规划面积20.1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17.7平方公里,整个规划按照“传承德日建筑文脉、延伸浆沟河水脉、拓展潍州路商脉”的总体思路进行设计,充分体现“欧风、古镇、水韵、商埠”理念,形成“两个中心、两区、四带”整体布局。“两个中心”指依托长宁街、北海路形成的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商业中心和长宁街与潍州路交叉口处的汽车及农机销售中心;“两区”指东南部文物古迹保护区和北部的无污染工业园区;“四带”指北海路、长宁街、潍州路公共设施发展带和翠坊街工业走廊带。按照功能定位不同,把老城区改造开发划分为一线九大片区。
老城区现有区医院、区中医院、仁康医院三处医院,其中区医院是集急诊急救、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是区级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先后获得潍坊市文明单位、先进集体、五星级消费者满意单位,全省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拥有潍坊四中、潍坊十二中、北海双语学校等近10处小学、初中、高中学校,潍坊四中始建于1954年,现有58个教学班,在校师生近4000人。全国劳模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省市教学能手38名,省市优秀教师40名。潍坊市重点中学、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著名的山东鲁能足球学校、乒乓球学校坐落城区。老城区“纵横”的道路已全面完成新一轮改造;净水厂、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城市集中供热、供排水、供气等配套设施功能齐全。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市政设施为老城区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目前,老城区开发改造已完成总体规划编制,新南苑商城一期建成使用,天同绿城、碧水苑等项目正在建设,义乌商贸城项目开工建设,其他几个重点片区正在加快拆迁改造。通过开发,大力提升老城区城市经济功能,集聚人气、商气,发展商贸、物流、居住、餐饮、旅游业,打造潍坊市区南部经济次中心。
交通邮电
坊子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 公里。东临青岛港、烟台港,南临日照港,北临潍坊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206国道、309国道和济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潍莱高速公路起点就在境内。距青岛、济南国际机场分别只有1小时和1.5小时车程,离潍坊机场仅3公里。2007年,全区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819万元,固定电话装机总数达到80002部,移动用户达到108135户。
文化教育
坊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内有板桥文化、杞文化、桑犊文化等众多文化遗址。20世纪初,坊子就曾是山东半岛的重要商埠,有“百年商埠”之称,先后有德、日、英、美等8个国家在此修铁路、开煤矿、办公司,2个国家设立过领事办事机构,留下了众多的文物遗迹。
坊子区现有在职教职工3280人,各类国有学校73处,在校生29062人。近年来,坊子区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财政性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新机制,促进了各类教育事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旅游景区
九龙涧生态保护区:位于潍坊市东郊 10公里坊子区九龙街道境内,靠近胶济铁路和潍莱高速公路。区域占地8000亩,其中水域面积500亩,林木面积3000亩。保护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处海拔78.4米,最低处海拔30.6米,最大高差近50米。区内地势西高东低,其景色特色是“自然、古朴、幽雅、怪奇”。风景区内自然景观独特,峭壁林立,沟壑纵横,时连时分,蜿蜒绵长,植被茂密,草甸开阔,湖泊星罗棋布,自然形成九条涧、九条沟和三个谷。九条涧分别为:小龙涧、大龙涧、西龙涧、北龙涧、南龙涧、白龙涧、黑龙涧、青龙涧、赤龙涧。九条沟分别为:小龙沟、大龙沟、西龙沟、北龙沟、南龙沟、白龙沟、黑龙沟、青龙沟、赤龙沟。三个谷分别为:红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三谷、九沟和九涧,形状不同,景色各异,景象万千。九龙涧生态保护区属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年平均气12℃。清潋幽深的涧水、遮天蔽日的林木和生机盎然的花草共同创造了这里的凉爽的“小气候”,人间正是炎热的盛夏,此处的惠风却湿润、清新、凉爽,犹如不冷不热的春风一般。这里溪水潺潺,鸟声清脆,特别是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和花草的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悦身爽。
德日式建筑群:坊子境内有山东最为集中的德日式建筑群,集中分布在老城区 8平方公里范围之内,现保存166处,其中德式建筑103处,日式建筑63处, 总建筑面积 45246平方米。德日式建筑群比较完整地折射了中国由封建社会过渡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一段沉重历史,是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历史见证,是我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珍贵的人文景观资源, 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教育、艺术价值。2000年4月被公布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6月在潍坊市旅游资源等级评价中被专家组评为全市A级第二名,2005年11月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杞城遗址:位于坊子区黄旗堡镇驻地西南四公里杞城村周围,呈长方形,地势平坦,西北部偏高,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800米,总面积360万平方米。在杞城村西约200米处有一面积约300平方米的高台地,传为皇城所在地,台地北侧有断崖,文化层厚达1.5—2.0米,汉代灰坑及春秋、战国及汉代砖瓦陶器残片皆有,出土的文物有战国至汉代的筒瓦、瓦当、陶罐、陶盆、陶瓮、铁镢、铜剑、钱范及砚石等。杞城夏商属斟鄩国地,周武王灭斟鄩,封淳于公于此,为淳于国都城。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起,杞国为免遭诸侯吞并,从雍丘(河南杞县)东迁,周旋于列强之隙,处境维艰,于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被迫迁至淳于国境内(今安丘杞城一带)。周桓王十一年,杞与鲁结盟。周桓王十四年,杞借鲁之力来淳于国,设都城于淳于国都处,至周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所灭,历时260余年。西汉初又在此设淳于县治所,属高密国,为高密侯邓禹食邑,北齐天保年间并入高密,城遂废圮。相传当时杞国有一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杞人忧天”的典故源于此。后人在此建村时,遂以“杞城”命名,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