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即古潍县城,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世界风筝都”—潍坊的中心区,1984年地改市时,由小潍坊市改设为潍城区。1994年又以市中心白浪河为界,进行了区划调整。东与奎文区、坊子区为邻,西北与寿光市、西南与昌乐县毗连,北与寒亭区接壤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36.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2.5万人,辖6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管理区。
行政区划
潍城区辖6个街道:城关街道、南关街道、西关街道、北关街道、望留街道、于河街道
历史沿革
因旧潍县城得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置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称潍县,1949年6月为潍坊市,1983年10月撤市设潍城区。夏为三寿古国。西汉为平寿县地,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北齐废平寿,并入下密县,县治由境外迁来原平寿县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于下密县置潍州。大业二年(606年)州废,改下密县为北海县,属北海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于北海县置潍州,八年州废,北海县属青州。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于北海县建北海军,乾德三年(965年)仍为北海县,为潍州治。金、元均为潍州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州,改称潍县,为潍县治,属莱州府。清末属登莱青胶道莱州府。
1942年12月,中共将潍县北部第四、五两区与寿光县第九、十两区合并建立寿潍县(1943年9月始建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潍县其余八个区改为潍南县(未建县政府),今潍城区为潍南县一部分。1945年10月,潍南县政府成立,属胶东行政区西海专区。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于潍城、坊子及二者之间的毗连地区设立潍坊特别市,直隶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局时驻益都县)。同年7月昌潍专区成立,潍县属之。1949年6月3日潍坊特别市改名潍坊市,直辖于山东省。1950年5月撤销潍坊市,并入潍县。同年11月恢复原潍坊市,属昌潍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隶属不变。1961年10月复置潍县。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为潍坊地区,潍坊市与潍县均属之。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设置地级潍坊市;同时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
地理环境
潍城区地处昌潍平原腹地,地势平坦,南高北低。东北部土地平旷,土壤肥沃,利于粮食、蔬菜、棉花等农作物精作高产;西南部为丘陵地带,是林果、烟草、花生适种区。
潍城区属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2.2℃,年积温4783℃,降雨量700毫米,无霜期185-211天,被誉为“江北苏州”。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8.5亿元,年均增长12.1%,是2007年的1.58倍;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44亿元,年均增长26.9%,是2007年的 2.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3亿元,年均增长23.3%,是2007年的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92.9亿元,年均增 长1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6亿元、 利税13.3亿元、利润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2%、17.4% 和 15.8 %;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3.62亿美元,年均增长20%;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518万美元,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268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1122 元,年均分别增长13.4 %和13.5%,分别是2007年的 1.65 倍 和 1.66 倍。
坚持抓投入上项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 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工业经济 高新低碳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亮点,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 5.2:56.6:38.2调整为4.3 :47:48.7。服务业发展实现新 突破。中心城区建成了金沙城市广场、福润得大厦等一批城市 综合体和商务楼宇,聚集了华夏银行、长安保险等金融机构和 企业总部330余家,佳世客、大润发、颐高数码等知名品牌先 后入驻,金沙、丽景等一批星级酒店投入运营;鲁东物流中心 入区项目76个, 完成投资145亿元, 完成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 2011年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先进园区;十笏园文化街区、创意产 业街等16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文化创意、 文化旅游、 数字图书、艺术品交易四条产业链日益壮大,潍坊创意产业园 被列为国家级广告产业示范园区试点。2011年10月,我区被确 定为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达到82亿元, 年均增长14.9%, GDP 年均增幅高2.8个百分点。 比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面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 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29家, 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6家,院士工作站2家,先后实施 160个技术改造项目,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型 建材等主导产业加快上档升级。 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 业达到24家,过10亿元的企业3家;实际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 企业11家,过亿元的企业3家,创建省以上著名商标和名牌产 品36件。都市农业发展上了新水平。建成了回归自然园、大洋 生态会所等一批休闲体验、旅游观光项目。全区农业龙头企业 发展到270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9家。
城乡建设
以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全域开发重点突破, 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人 居环境奖为契机,全面加强生态建设、设施提升和开发改造。 投资6.2亿元,完成了31条道路绿化和75个单位庭院、67个居 民小区的绿化提升,对乐埠山、浮烟山、白浪河上游实施了大 规模绿化,城市绿化率达到42%。先后实施宝通西街、福寿西 街、潍胶路、潍高路等16条道路的改扩建工程,完善了路网体 系,开展了白浪河等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城区污水全部进入 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奥体公园、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一 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建成。 对旧城片区和城中村实施连片组团高 端开发,铺开了茂华紫苑公馆等36个高品质社区建设,新增现代化商住面积481万平方米。对37个旧小区、115条背街小巷实 施了高标准改造,惠及居民5.3万户、13.2万人。先后迁村并 点15处,完成高标准农村社区建设面积96万平方米。投资1500 余万元将城市建成区范围以外的所有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 化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无害化集中处理。推进城管 数字化、精细化,突出对重点部位、重点问题的管控整治,城 市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交通区位
潍城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东连青岛、烟台、威海,北濒渤海,是“世界风筝都”——潍坊市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依托中心城区,潍城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半岛走廊”之称。境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国道、省道及市区公路纵横交错。北距潍坊港50公里,南距潍坊机场5公里,东距青岛流亭机场、青岛海港100公里,西距济南遥墙国际机场150公里。
科技教育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区取得科技成果16项,其中6项达到省以上先进水平。申请专利42项,实施率达50%。开发高新技术新产品20种,被国家科委授予“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积极实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的达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跨入“两基”(县市)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99%以上。校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有5处校改工程全面铺开,投入资金402万元,建筑面积14160平方米,竣工面积4947平方米。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突出,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为100%、99%和99.8%。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初保规划,区、镇、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被评为省级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区。
旅游资源
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拥有“一山”(浮烟山)、“一河”(白浪河)、“一街”(胡家牌坊街)、“三馆”(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郭味渠故居陈列馆、郑板桥纪念馆)等众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浮烟山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新建、复建的国际风筝放飞场、塔园、朝阳观、修贞观、麓台书院、鸢都湖、森林公园等景点,构筑起了潍城区的大旅游框架。
十笏园:建于明代,原是明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代陈兆鸾(清顺治年间任彰德知府)、郭熊飞(清道光年间任直隶布政吏)曾先后在此住过,后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建为私人花园。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
浮烟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潍坊市区西南12公里处,总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为23.5平方公里,距潍坊机场10公里,距济青高速公路12公里,距潍坊火车站13公里。浮烟山开发区于91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开发区。浮烟山开发区经过七年的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先后顺利举办了第九届至十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放飞比赛。浮烟山为泰沂山脉尾闾,南有明宫山,北有符山,海拔161.5米。浮烟山处于望留镇、符山镇南半部之间。浮烟山山名源于唐代,山上原有浮烟阁、溪涧草堂、咏翠亭、卧云台、朝阳观、公孙弘墓、麓台书院等古迹,现已大部分整修。浮烟山整个山势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坡平缓,西坡陡峭,山区地貌多变,沟谷密布,顶部较为平坦宽敞,山上林木葱郁,四季风景各具特色。山西依符山水库,山水相映,更为浮烟山增添了几分秀丽。
万印楼:为陈介祺故居,位于潍城区东风西街,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原陈介祺故居规模颇大,现仅存东楼及两座大厅,但仍可看出故居风貌和建筑格调。这座东楼即闻名海内外的万印楼,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印楼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收藏过陈介祺的周、秦、汉三代印玺7000余方,钟、鼎、尊、彝等235件,器物80多件,其他如古钱、秘籍、陶瓷、碑碣、造像、书画等万件以上,所以叫万印楼。据说他得商、周古钟11件,取其整数,又叫“十钟山房”。他建万印楼曾书一联,“齐鲁古陶五千种,周秦印篆一万方”。
潍坊人民公园:始建于1951年,原为以观赏动植物为主、封闭式管理的市级公园。为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人民公园进行改造。改造工程本着利用原有生态资源、运用现代造园手法、突出生态性、人本性,突出体现潍坊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与融合的原则、自2004年9月始,至2005年5月,除两个园中园(中式园与西式园)尚未竣工外,主体改造内容基本完成,于2005年“六一”试开园。
自怡园:新建的自怡园,于1991年11月在潍城区西关苗圃动工,历时2年又11个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7.9公顷。园内既复建过去的山、湖、亭、廊,恢复了“青筠别馆”、“绛雪居”、“叠石山房”、“自怡阁”诸胜,又新添了“向阳景院”、“湖山真意”、“渔乐园”、“码头”等景点和儿童娱乐区。总体设计将厅、堂、榭、亭、廊、阁等园林建筑与山、湖、树、石融为一体。
郭味蕖故居陈列馆:位于潍坊市中心1.5公里处,总占地面积0.3亩,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距潍坊飞机场7公里,距潍坊火车站1.5公里。郭味蕖(1908年——1971年),潍坊市潍城人,我国当代著名国画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郭先生毕生从事中国画研究,对金石考古、文学、书法亦有研究,著作丰厚,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创作的《东风朱霞》、《大好春光》、《初阳》、《朝晖》、《惊雷》等作品,闪耀着时代光彩,洋溢着对新的生活和祖国的歌颂与期望之情,具有创新精神,表现了从传统绘画形式中脱化出来的新时代花鸟画风。
特色特产
潍坊仿古青铜器:始于清代。最早采用拨蜡翻砂法,仿制者是金石学家陈介祺与城南大胥家农民胥伦。仿古铜产品主要有各种爵、鼎、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仿古铜的研制,建立了专门的车间,产品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和内铸有铭文497字的毛公鼎等,使古代珍贵文物再现于世。 仿古铜制品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小巧精致,畅销日本和东南亚诸国。1979年试制成功浮雕古铜器与红木漆器相结合的屏风、挂屏,开辟了新的应用途径。四扇博古挂屏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设计创新一等奖。
潍坊仿古国画:产品1973年由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首创。1974年批量生产,成为70年代山东省特艺类较大商品之一。仿古国画分纸本、绢本、装裱3种,题材以山水、花鸟、人物为多。1974—1978年产品全部出口。1978年以后,转向绢面国画屏风生产,品种有四扇屏、六扇坐屏、台屏等。1982年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又创鎏金填彩屏,并于1986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
铜印:是刀刻艺术与冶炼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和欣赏并重的工艺美术品。它坚固耐用,不易仿制,信用价值和实用价值较高。潍坊铜印始于清代。仿汉印翻砂法,以沙土制模,然后熔化紫铜铸造。创始者为城南大胥家胥伦。至解放前夕,铸铜印则由于树千、王端等人继承。解放后,潍坊仅有于树千继续从事铜印铸制,铸印字体以隶篆体为主,印钮造型多为动物。潍坊铜印以黄铜或紫铜为原料,经过70多道工序铸造而成。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尚保留这一特种工艺品。
潍城肉火烧:潍城的火烧品种很多。单是面火烧就有若干种,如砍火烧、簸箕火烧、梭火烧等。较为出名有特色的有杠子头火烧、脂烙酥火烧。杠子头火烧,因做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脂烙酥火烧,系有特制的脂烙酥而得名。脂烙酥用上好的猪油,拌以适量蒸好的面粉,化油时加适量花椒、桂皮,油化后剔出已炸酥的花椒、桂皮,再和面成焰。火烧皮用香油和面,包制好入炉,用文火烘烤而成。其特点是皮酥,瓤有异香而不腻。潍城肉火烧在城隍庙的最好吃,不过最好吃现打出来的。
朝天锅: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然后,根据顾客要求,把肠、肚等切碎,放在饼上,捏上细盐,卷成火筒状,送到顾客手中。因其经济实惠,肉汤随喝随舀,深受群众欢迎。
潍城鸡鸭和乐:"和乐"又叫"饸饹",一种古老的面食,贾思勰和蒲松龄都曾描述过。潍坊和乐用面粉加淀粉制成,长且韧,不易断,乡间多以此祝寿。出锅后,配上鸡鸭肉卤和"憨肉"一同吃。 潍坊传统名吃,据说起源于山西、陕西,后经北京传至潍坊,由历史上的“河漏”演变而来。“河漏”是用荞麦面在密凿细孔的河漏床上压出的面条,本是农家日常食品。潍坊人对此作了改进,用小麦代替荞麦面,并配以鸡鸭肉、“憨肉”和小调料的卤子,用期谐音取名“和乐”,因卤子以鸡鸭为主,遂名“鸡鸭和乐”。经民间食品艺人不断加工发展至今,成为人匀喜闻乐见的面食。它以制作考究,佐料齐全、味美汤鲜而闻名齐鲁大地,又以味美价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1997年鸡鸭和乐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
潍县萝卜:又称“青萝卜”或“高脚青”,有近300年的栽培历史,既是潍县著名土特产,也是山东省著名萝卜优良品种。它既可做蔬菜,也可生食。含钙、镁、锌、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生食具有顺气、化痰、消食等功效,还可做菜或腌制,亦可入药。远销香港、澳门、东南亚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做菜凡炒、拌、炖、腌均可,为当地秋、冬、春三季主要蔬菜之一。当地人喜爱生吃,家中来客常以烟、茶、萝卜招待。经常食用有去痰、清热解毒、健脾理气、助消化等功能。当地有“吃萝卜喝茶,不用找医生把药拿”之说,潍县萝卜含有大量维生素,确有保健作用。
小麻叶大白菜:是潍城大白菜优良品种,清代乾隆年间已有栽培,有300年的栽培历史。以城南小庄子地片所产为最佳。该品种抗寒性强、耐贮藏,是居民冬季的主食蔬菜之一,熬、炒、炖、腌渍、凉拌皆宜。用清水炖食,汤呈乳白色,俗称“奶汤白菜”,味道清香,深受消费者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