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城区地处黄河下游鲁北平原。东邻东营市,西接惠民、阳信两县,北连沾化县,南接博兴、高青二县。面积1040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是滨州市委、市政府驻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滨城区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1992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鉴定。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行政区划
滨城区辖11个街道、2个镇、2个乡:
街道:市中街道、市西街道、北镇街道、市东街道、彭李街道、滨北街道、里则街道、小营街道、梁才街道、杜店街道、沙河街道
镇:旧镇、三河湖镇
乡:尚集乡、秦皇台乡
历史沿革
五代置滨州。《太平寰宇记》:“滨州治渤海县,以在渤海之滨为名。”1913年设滨县。1982年设滨州市。2000年改设滨城区。
商、周时期属薄(蒲)姑地。秦属齐郡。西汉武帝年间置湿(漂)沃县,属青州刺史部千乘郡,治湿沃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当在今滨城镇西莫李家、周家集一带)。南北朝时期徙湿沃县治乱城(今北镇附近),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湿沃为蒲台县,因境内有蒲台(今名秦台)而得名,仍治乱城。唐朝,688年(垂拱四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治所在滨城东40里。天宝五年移治李邱村,今滨城北垣外)。后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领渤海、蒲台二县。1368年(明洪武元年)撤销渤海县将其属地直隶于滨州。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滨州降为不领属县的散州。1913年(民国二年)改滨州为滨县。1958年12月8日撤滨县并入惠民县。
1961年恢复滨县建置。1982年8月2日,析滨县北镇、博兴县小营人民公社和蔡寨人民公社朱全镇管理区设立滨州市,置1镇3乡3个办事处。1987年2月25日,撤销滨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滨州市。2000年6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滨州地区和县级滨州市,设立地级滨州市;设立滨州市滨城区,以原县级滨州市的行政区域为滨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黄河六路530号。2001年1月正式挂牌。
自然地理
滨城区地势西南部偏高,黄河从市区南端穿境而过,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5°C,年平均降水量583.2毫米。黄河过境流量1500立方米/秒。
有可利用土地118.6万亩,其中耕地68万亩,近25万亩的荒地、荒滩、荒涂资源有待综合开发。黄河横贯境内38.5公里,徒骇河纵贯南北,市区内有大中型水库4座,水资源充足,能确保全区生产、生活用水。石油、 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
经济发展
滨城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以纺织、轻工、化工、食品、机械、建筑为主的六大产业,拥有大中型企业13家,已培育起以亚光纺织、春晓、黄河纸业、裕华实业、环宇纺织等企业为主的骨干企业群。有亚光、春晓2个省级名牌,出口产品有纺织、化工、棉花、粮食、工艺品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滨城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冬枣、小麦、玉米、水稻。滨城区是农业部确定的优质棉基地区。同时,有万亩韭园、2万亩桑园。雁来红牌冬枣被称为天下奇果,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市区内有管道燃气公司2家,热电厂4家,自来水厂2家,近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农村电网改造、国家粮食储备库等重点项目完成。小营镇、滨北镇成为省级中心镇。商业、物资、供销、金融、保险业发展迅速 , 建有副食品、服装、蔬菜、建材等大型批 发市场8处,是鲁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有省旅游局验收的四星级、三星级酒店数家。有大型百货连锁超市数家,2002年商业零售额,14.8亿元。
近几年,全区新建三资企业36家,实际利用外资8000余万美元。2003 年是全区的" 招商引资年",来滨城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土地无偿使用,税收在执行国家及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加大了优惠力度。另外,在涉外政务公开、收费、投诉、工作用车、年检、收费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交通状况
滨州黄河大桥,黄河二桥,滨州公铁两用特大桥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交通枢纽,滨博高速公路、 205国道、220 国道构成了高等级公路框架。距济南机场130公里,距青岛机场、港口250公里。滨州至埕口铁路、万吨级港口黄骅港正在建设。2007年12月28日上午9点30分,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在“东风12”型机车牵引下,经由济南铁路局淄东线小营站驶入滨港铁路一期工程,小营—滨州—沾化区间,结束了滨州“城区”在山东省十七个市中无铁路的历史。过去若干年,滨州铁路由于黄河的阻隔,到滨州郊区小营站为止就无法穿越黄河走进城区,这次小营-沾化区间的贯通,标志着滨港铁路一期工程的正式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