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蒋女士购买5月1日高铁车票时发现,选择买“武汉—天津”没票,多买一站选“武汉—唐山”却有票。针对“长途余票充足,短途区间票无票”的情况,12306客服表示“会优先满足长途旅客”,乘客可以选择候补或“买长乘短”,但未乘区间票款不退还。今年春运期间,针对旅客质疑的“强制买长乘短”问题,12306曾多次回应,称不建议“买长乘短”和“买短乘长”,但受制于客运调度和系统算法,官方建议始终无法落实,在实际操作中旅客依然被迫“买长乘短”。
每到节假日、黄金周等出行高峰期间,由于出行人数太多,车票供给不足,火车票就面临“一票难求”的困境。与此同时,部分线路存在“长途余票充足,短途区间票无票”的情况,于是为了买到车票,部分旅客被迫采取了“买长乘短”的方式,虽然多花了钱,但是好在能够买到票。不过,对于旅客来讲,这似乎有些不公平,毕竟自己要提前下车,不会坐到终点站,却要多花钱买票,感觉成了“冤大头”。
此前,中国铁路曾发文介绍,“在运能阶段性紧张时,会把长途列车的票额,优先满足从始发站乘车到终点站的长途旅客,以实现运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可见,该模式是尽可能让长途旅客优先买票,而在长途票额充足时,铁路部门会根据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票额投放,自动分时段将部分票额转移到沿途各站,满足短途旅客需求。由于余票不定时放出,所以,短途旅客只能采取候补方式“捡漏”,或者选择“买长乘短”。
受制于高峰期的运力不足,铁路部门实则无法满足所有旅客的购票需求,只得退而求其次,优先满足长途旅客的需求,而让短途旅客“拼运气”。对于此种模式,可以理解为长途旅客的出行难度较大,而短途旅客可通过其它方式解决,诸如乘坐客运汽车、自驾车、拼车等。不过,高峰期其它交通工具也存在类似问题,部分短途旅客受限于客观条件,乘坐火车更方便,所以就只好“买长乘短”。
铁路部门无法彻底解决“买长乘短”问题,旅客又不甘心多花钱,且认为有些不公平,多有投诉。所以,铁路部门需要正视旅客的诉求,在资源利用和购票公平之间取得平衡,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票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旅客的出行规律,更准确地预测客运需求。同时,制定更合理的票务分配策略,可采取调整优化算法、增加临时短途车次、按比例分配长短票源等措施,探求“更优解”,以缓解长途旅客与短途旅客之间的购票矛盾。
铁路毕竟运输承载力有限,不是旅客出行的唯一选择,各地需要重视“大交通”建设,将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连接起来,打造无缝交通网络,共享客运资源,为旅客提供更多元的出行方案。同时,鼓励市场化竞争,支持短途旅客采取自驾、拼车、租车等方式出行,以更好地分流客运,缓解铁路运输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