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近段时间,国产商用飞机ARJ21和C919在东南亚多国进行演示飞行。既有客运飞机,又有货运飞机,既做动态飞行演示,又有静态参观展示……国产商用飞机代表团展现出的信心与诚意,给国际市场留下深刻印象。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演示飞行主要验证商用飞机对东南亚相关机场和航线的适应性、机场地面服务设备的适配性、特殊飞行程序的适用性,以及航线运营的经济性。
C919和ARJ21组团参展,与国际一流的航空制造企业同台展示最新产品,既表明“中国制造”正在向商用市场成熟化发展快速迈进,也意味着国产商用飞机具备进入国际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竞争水平。
据市场预测,未来20年,亚太市场客机需求量将从3314架增长到9701架。相信这波“实力秀”能为国产商用飞机进一步拓展市场打下好的基础。
高光时刻令人振奋,而回溯国产大飞机的崛起历程,更能体悟这其中的艰辛不易。在“造不如买”的杂音中,运10遗憾夭折;在参与国际合作的关键时刻,我们又被航空巨头关闭了生产线……痛定思痛后,自力更生成为坚定信念。
然而,一架大型客机由百万计的零部件组成,涉及航电、环控、飞控等数十个复杂的系统,“工业皇冠上的闪亮明珠”美誉的背面就是一张长长的技术难题清单。就拿制造材料7050铝合金厚板来说,铸造难度是领域之最,此前我国还不能自主生产。
憋着一股劲儿的项目组成员吃住在办公室,24小时守在炉边,有人不断计算调整合金的浓度比,有人改进熔炉的温度、冷却的方式……历时多年,终于形成了成熟的工艺方案。
也正是一个个这样的攻坚故事,让我们掌握了163项关键技术,形成1935项专利,沉淀2.4万项标准规范,有力撑起了国产商用飞机的直冲云霄。
国产商用飞机的破围腾飞,见证着我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奋进历程,也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夯实了信心、提供了启示。如果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走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国产替代、推陈出新”的路子;那么如今,随着我们的探索之路愈加延向“无人区”,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更需要狠抓自主创新。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总会实现技术突破。而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科研人员要坐稳冷板凳,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各地之间的协同攻坚,社会层面的支持鼓励都十分重要。充分发挥勤劳智慧的精神气质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更多突破创新。
核心技术创新是艰险的上坡路,注定没有一步好走,短期看也不是每一分投入都那么“划算”。但一个大国,要会看长远、算大账,要相信技术创新孕育的发展红利一定能够超额回报投入。
比如,一架C919,带动航空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取得群体性突破,形成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大飞机产业体系。有专家测算,这为中国带来经济增加值贡献比为1:86,就业贡献比为1:9.6,即投入1元就能带来86元的效益,且带动约10个工作岗位。
如此想来,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每一个类别中的短板与痛点,都意味着巨大的发展增量。咬紧牙关,矢志不移,政府和企业两侧同时发力,纵然经历山重水复,也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赢得未来,掌握主动,做强做大制造业是必由之路。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希望国产商用飞机振翅高飞,也希望“今朝放鹤且冲天”的故事能够激励更多人,携手追寻更辽阔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