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全球实践

2021-11-12 12:01:00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

  值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之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11月6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承办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全球实践——2021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论坛是文化和旅游部启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以来,首次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平台举办全球性论坛活动。

  论坛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邀请国际尤其是来自东盟各国的文旅机构分享本国乡村振兴的积极措施,通过案例分享,畅谈各自如何通过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分享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本地实践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经验,共同展望文旅产业国际合作新机遇、新未来。

  高政(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

  乡村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中国的先贤自古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追求,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意趣。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乡村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当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举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与相关领域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多重功能价值和综合带动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政府部门、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等,已经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如河南修武的“美学经济”、浙江松阳的“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清华大学的“乡创理念”实践、韩国的“艺术村落”等。文化和旅游部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我们将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带动,农民主体、多方参与,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特色发展,围绕创意设计、演艺、音乐、美术、手工艺、数字文化、节庆会展、文旅融合等重点领域,在培育主体、汇聚人才、项目建设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引导文化产业机构和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接帮扶和投资兴业,促进文化产业人才、资金、项目、消费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拉惹·努西尔万(马来西亚驻华大使)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旅游陷入了停滞,但是在新冠肺炎暴发之前有一些趋势可见,比如个性化旅游更加普遍,旅客需要沉浸式的体验。未来我相信可以看到旅游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连接会更加紧密。马来西亚也见证了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我们的800万公顷原始热带雨林、4800公里长的海岸线,以及10个热带岛屿都是马来西亚的生态财富。372个传统马来村庄加入了马来西亚民宿项目,大家可以沉浸在田园生活当中,和当地人共同生活,体验当地的风俗。这些民居都获得马来西亚旅游局的资质许可。

  经过10多年持续推广,马来西亚成为中国钓鱼爱好者出国首选目的地。当地渔民提供钓岛接待和钓鱼设备。中国钓手也严格遵守马来西亚的海洋法,钓到保护鱼种会自觉放生,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我去过浙江省安吉县的渔村,习近平主席在这里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根据我的亲眼所见还有马来西亚亲身发展经历,这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理论的智慧,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拉赫玛尼(文莱驻华大使)

  文莱达鲁萨兰国和中国的关系温暖而友好。两国在文化和旅游等许多领域密切合作,积极交流,并且会继续保持这样的交流。

  今年是文中建交30周年。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旅游业,促进人文交流,强化双边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增进文中协作,这将会帮助文莱和中国建立更广泛的商业贸易联系。多年来,中国游客始终在文莱入境游客中最多,文莱希望在未来接待更多来自中国的朋友。文莱积极推广伊斯兰旅游产业、生态旅游产业和基于社区的旅游产业,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包容性增长,为本地社区、旅游公司提供福利和创造岗位。

  在大多数国家,文化旅游产业毫无疑问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许多国家视文化旅游产业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中国推进城市化进程多年,已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果。我借此机会祝贺中国在扶贫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我相信,在习近平主席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将会继续朝着2035愿景进发,继续为改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活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经验有很多值得全球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文中关系将会继续在文化和旅游等领域深化。

  李亚莹(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副主任)

  乡村文化是各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发展文旅产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随着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日益频繁,文化和旅游产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布局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双方合作需求强烈,合作前景广阔。在文旅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方面,中国和东盟十国都拥有宝贵的经验,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和愿景。期待与会各方探讨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浩黎(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健康和安全变成了第一要务。自然旅游活动变得在全球大受欢迎,包括在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原因很简单:亲近自然对健康有极大的益处,并且能把传播病毒的风险降低。自然旅游产业为游客提供了继续与其他游客保持物理距离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精彩冒险。这是一个把自然旅游产业推广成新常态的好机会,特别针对从事田径、浮潜、 潜水等活动的小型团体。旅游和户外休闲结合在一起,引起人们对清洁、健康、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CHSE)的进一步关注。

  绿色概念看来是营销传播领域的神奇咒语。这一趋势诞生自消费者对环境可持续性逐渐加强的认知。后疫情时代的绿色发展应与清洁、健康、安全、环境可持续性相结合,因为这些都是当今消费者关心的问题。亚太旅游协会的研究表明,健康和安全已经成为未来旅行计划中的关键因素。这也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赋能提议如此重要和关键的原因。

  我们都认同乡村旅游产业是发展和增长乡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振兴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有助于掌握后疫情时代的旅游趋势。

  金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目前,上海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2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0家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40个乡村旅游A级景区、16家乡村旅游景点入围上海市全域旅游特色示范区域,47家乡村旅游景点入选首批上海市民“休闲好去处”。上海的众多乡村正按照“古镇+乡村”等多种路径,积极探索“科创+文创+乡创”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富有上海特色、产业特质的“文旅乡村”,实现乡村与文旅产业的深度结合。

  到2022年,上海将在现有基础上建成9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到时候,大家不仅可以在上海城区体验“万国建筑、里弄小巷”的海派风情,同时也可以在上海的乡村感受“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柔情。

  外国代表

  唐罗达萨(柬埔寨旅游部旅游发展与国际合作司司长)

  旅游业对扶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2019年,柬埔寨旅游业收入达到50亿美元,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创造了超过60万个工作岗位。2020年的前3个月柬埔寨旅游业深受打击,但最终仍迎来13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2021年7月,更是迎来110多万名外国游客。

  我们制定了旅游业矩形战略规划,围绕人民、公众、私人、合作,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校合作推广旅游业;创建了基于文化和大自然的“绿色聚宝盆”旅游项目;制定了一套由一种服务、一种标准、一个员工和一个技能组成的产品开发流程,开展响应数字化4.0的智慧旅游活动。我们制定滨海度假村发展指导方针,设立最好的接待标准以及街头食品和美食街标准。我们重点发展柬埔寨西南部、东北部和中部,目前已形成56个旅游和生态旅游社区。

  伍帝泰(阿根廷文化部国际局交流处处长)

  乡村旅游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得到了阿根廷国家农业学院的大力推动。我们开发了如文化部“历史小镇”项目和旅游部“正宗小镇”计划等项目。希望以一项有助于增强社区认同感的创新来促进国土开发,通过旅游业创造商业机会,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在乡村旅游中,当地社区做东,游客可以参加传统活动,了解当地环境,并通过美食、手工艺、地方传统和节日等形式感受异域文化。乡村旅游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政府可以鼓励当地社区参与进来,为其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拉动当地发展。

  朴玟奎(韩国釜山市政府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甘川文化村是历史文化村,承载了韩国的现当代历史,保留其原有的风貌。根据这些特性和建筑,我们的项目通过保护历史风貌和村庄风光,打破现由政府主导的单边项目推广方式,通过居民、专家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来促进该项目。

  首先,通过推广多元化公共艺术项目,让当地居民参与进来,提升整个村庄的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其次,通过闲置房屋再利用,将闲置房屋重新改造为创意空间;最后,为进一步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提升,打造便利的生活设施造福当地居民等。每年到甘川文化村的游客数量在不断增长,现在国内外游客已经达300万人次,甘川文化村被评为韩国前100名的旅游目的地。

  韩祯祺(西班牙中国旅游协会中国事务负责人)

  西班牙总面积5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在全世界旅游产业当中长年位列前三。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各个国家政策变动影响,西班牙旅游业呈断崖式下跌,即便是这样还是排名第四。旅游业对西班牙非常重要。近5年西班牙旅游产业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上。不仅如此,旅游产业还为整个西班牙提供了12.9%的就业岗位。西班牙的旅游项目非常丰富,不仅有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还有很多自然旅游项目。

  西班牙与中国一样有非常浓厚的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西班牙每个地区都非常注重推广自己本地特色旅游。当地民众也非常愿意投入到民俗文化保护中,并将民俗文化保护得很好,同时非常愿意跟外来游客分享。

  北川富朗(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创始人、综合艺术总监)

  从20多年前开始,我借助艺术之力在日本的乡村地域创办了艺术节。由我亲自参与的艺术节在日本全国有5个,影响范围广且效果都非常好。

  自然相关的观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村自古就是与大自然有深层交集、关系最亲密的地区。那里是土地的起源,孕育着动植物。当前由于地球环境的危机,农村越来越失去活力、人口减少。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守护地球的未来,这些关于乡村振兴和保护的话题、活动、项目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此许多人去农村寻求艺术节,在那里有了新的构筑。现在由我担任艺术顾问的在景德镇浮梁县举办的“艺术在浮梁”项目,与以往的观光旅游有所不同,充分发挥了当地的特长,创造全新的价值。

  中国的乡村实践

  美学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郭鹏(河南省焦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美学成为突破县域发展诸多困境的一个崭新模式。河南省修武县以共同富裕、美学路径为终极目标,以美学作为第二生产力,通过美学设计,融合红色文化、山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文化激活资源,探索性完成了用美学赋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5+5”双重构架,即纵向上一个“5”,先后用美学对红色文化、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进行激活和变现,同时用美育对全体人民的审美力和创富力进行激活和变现;横向上一个“5”,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用美学进行引领、激活,为广大中西部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丰富的县域提供了易操作、可复制、能推广的美学方案。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巴马实践

  刘扬(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新民社区第一书记、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处长)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依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去年脱贫摘帽。一是以创意设计赋能农产品开发。巴马生产的矿泉水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预计饮用水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二是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巴马将长寿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以长寿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成为巴马的热门旅游打卡地。三是以民族文化赋能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带动搬迁群众就业,积极扶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巴马县新民社区的花哒街民族文化旅游风情街,充分吸纳就业。四是以“书香巴马”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比如2019年,巴马县首次提出建设巴马县学习型社会,启动“书香工程”。以“书香巴马”为IP推出一系列衍生产品,包括各种文创产品等。

  浙江松阳:“古典中国”的县域样板

  彭敏(浙江省松阳县副县长)

  近年来,松阳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为切入,重点统筹处理好“五对关系”:一是“传统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按照“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的理念,把乡村放到历史动态中去考量,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拯救老屋行动。二是“盘活存量”与“建好增量”的关系。推动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对闲置房屋等“沉睡资源”的盘活利用,最大限度节约土地等资源。三是“点位激活”与“全域串联”的关系。按照“针灸激活”策略,匠心打造30余个全县域生态博物馆(工坊),有效激活乡村特色产业。四是“自立更生”与“借力发展”的关系。创新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广罗天下英才。五是“下山脱贫”和“上山致富”的关系。大力支持工商资本、优秀青年上山创业,先后打造了云上平田等品质文旅综合体,培育了一批“农创客”“文创客”。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阿尔山实践

  郑海勇(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原第一书记)

  在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过程中,西口村一直思考如何让山区群众真正改变靠天吃饭的命运。近年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西口村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走出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子。一是夯实基础,做好规划编制和资源挖掘工作;二是设计发布西口村文旅IP形象——“西西”,开发系列衍生产品;三是举办墙绘大赛,建设特色乡村;四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举办了西口十八碗活动,也推出了西口十八旅游产品;建成村集体示范民宿,带动村民自主经营;建立西口村农副产品品牌,开通淘宝网店;培养乡土技能人才等。通过文化产业助力,西口村乡村旅游步入正轨,影响力越来越大。

  专家观点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

  提升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文化产品生产赋能乡村振兴,它的特点是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提供文化产品,关键点是要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同时要借助现代生产流程,还要引入现代生产工艺和技术,通过民间技艺来助推乡村振兴。

  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文化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主要是依托自然资源等,提供特色文化服务。文化生产要素新组合,是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的关键。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实现文化生产要素新组合,引入创意人才技术资金这些新的要素,要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吸引各类要素集聚;要依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来激发乡村的文化活力等。

  胡钰(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

  从2020年起,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与江西省紧密合作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文化赋能,大学参与乡村振兴新理念与新机制,构建了以“乡创特派员制度”为核心的乡创体系。

  乡创发展目标不是“去乡村”,而是“兴乡村”。中国乡村作为中国文化载体的功能需要被重新认识。在当代乡村振兴中,要找到新要素,把当代乡村中的生态与文化激活,靠的就是文化创意。由此,逐渐形成了乡创理念,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带动各种现代发展要素进入乡村,推动乡村实现整体性的创新发展。坚持带动性原则、融入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挥乡村主体作用,基于乡村内生资源来找寻外部资源。

  在乡创工作中,探索文化创意进入乡村的制度性保障,其目的是实现这种“进入”从自发到有组织的转变、从零散到系统的转变、从展示性到带动性的转变。通过组织振兴,带动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与生态振兴。

  向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里提到了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计划,正式把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写进了国家顶层设计。文化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即用文化产业增强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培育乡村文化经济,具体方式包括创意设计、工艺美术等。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其中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和技术。我们在实践当中提炼出来乡村振兴发展的三大模式:一是连接,二是赋能,三是共生。

  文化创意赋能乡村振兴,一是要培育乡土生活美学。乡土生活美学为激活乡村创意资本提供源头活水。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护好乡土文化遗产,建立中国乡土文化,重视新乡贤文化,塑造基因库等。二是培养乡创特派员、乡创营造师等专门人才。三是培育乡创社会组织。四是打造乡创地理标志和文创IP体系等。(李佳霖 张婧 裴秋菊)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消息,清明节临近,公安部结合近年来清明节假期交通事故规律特点,对今年清明节假期交通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据研判,今年清明...
2024-04-01 16:00:32
随着一年一度京城最美赏花季的来临,各大公园、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产品也春意十足,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季35周年限定产品、北京艺术博物馆的玉兰系列文创游客在赏花之余,还可以...
2024-04-01 16:00:16
眼下正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浙江、河北、河南等地依托春日美景,丰富文旅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感受当地不同的春日魅力。 这几天,在浙江杭州钱塘区河庄街道新打造的钱塘...
2024-04-01 15:59:59
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效应显现以及便捷支付等各种便利措施的实施,今年以来,外籍来华旅游人数稳步上升。今年前两个月,外籍人员入出境共计294.5万人次,环比增长2.3倍,恢复至...
2024-04-01 15:59:40
从3月31日起,全国民航将正式执行新航季航班计划,持续至10月26日结束。在新航季,各机场航司调整优化航线布局,热门城市的航班频次进一步升级。 31日起全国民航正式执行新...
2024-04-01 15: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