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大多采用预付款形式,一旦旅行社失信,消费者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消费者仰先生的朋友以5200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他两份海涛旅行社的日本旅游套餐。去年,仰先生与海涛旅行社联系时对方告诉他之前的套餐价格已经去不了日本了,必须每人再交2000元才行。
就在仰先生又交了4000元给海涛旅行社后,旅行社承诺的2018年6月初的出行计划,在出发前一天突然取消。什么时候能再安排也没有给出具体时间。直到今年3月份,仰先生再次询问海涛旅行社什么时候能去日本旅游时,对方却说,还得再交钱。每人3500元,之前交的钱只能抵扣1000元。剩下的钱留在旅行社,以后再去其它地方继续抵扣。
目前,仰先生对于海涛旅行社的失信行为非常不满。他感觉从朋友那里买套餐的5200元可能退款无望,只希望能退回自己交给海涛旅行社的4000元。但一直负责跟他联系的海涛旅行社工作人员,目前已经不再接听他的电话。他手里也只有一张海涛旅行社给他开出的收据,并没有任何合同。
记者联系到一位海涛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他对于仰先生遇到的情况直言,按照海涛旅行社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消费者再继续交钱也不一定能去成日本。想退回原来的钱也只能上报,但可能遥遥无期。
事实上,就在2017年,北京海涛国际旅行社被曝光存在大面积拖延退还旅游押金情况,导致消费者集体维权。这家旅行社一度暂停营业并被监管部门列为经营异常名录。海涛旅行社推出的“先交钱再旅游”预付款经营模式,存在很高的资金安全及挤兑风险,一旦企业运作出现问题,资金链就可能断裂,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面对严重失信的海涛旅行社,消费者该怎么办?北京君众律师事务所律师芦云表示:“这种情况下应该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除此之外,相关的违约责任可以通过民事起诉的程序完成。但是民事诉讼时间较长,还涉及到举证的问题,甚至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可能把企业注销掉或者破产清算?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及时维权。而且,有关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也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目前的法律法规对于旅行社失信等情况是如何约束的?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怎么分辨即将面临的风险?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提醒消费者:“不要他说什么消费者就尽量满足,这样会正中了企业欺骗消费者的下怀。现在对预付费消费,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企业的资质和预付款的比例都没有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条例正在制定当中,我们希望在预付费消费当中,对预付费的经营者应当有一定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