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东以大青山、阿贵山为分水岭,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相距30公里);南以长城、大南山为界,与河北省怀安县(相距75公里),山西省天镇县(相距70公里),阳高县(相距80公里)交界;西与丰镇市(相距90公里),察右前旗(相距90公里)接壤;北与察右后旗(相距110公里)、商都县(90公里)毗连,素有“鸡鸣闻三省”的说法。
地理坐标为北纬40°26″——41°27″,东经113°21′9″——114°7′47″。南北长约109公里,东西较窄,约67公里,总面积为3518平方公里。
兴和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乌兰察布、大同、张家口三市三角中心腹地,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部的过渡带、中原向草原的过渡带)的复合优势。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去首府呼和浩特220公里,南往山西省大同市150公里,西北距集宁市73公里,东南离张家口市100公里。是中国西部和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县,有“走进兴和一步,跨入中国西部”和“北京八环”之称。境内110国道、京呼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集张铁路、托县至兴和运煤重载高速公路贯穿全县。集商路、兴丰路、苏木山旅游线路等14条交通干线纵横交错,畅达八方。
兴和县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2000年8月,撤乡并镇,将21个乡镇撤并为8个乡、6个镇,
乡:大库联乡、台基庙乡、五股泉乡、五一乡、团结乡、曹四夭乡、大同夭乡
镇:城关镇、张皋镇、二台子镇、赛乌素镇、壕堑镇、店子镇、鄂尔栋镇
兴和县辖6镇、8乡、156个行政村、988个自然村、土地面积3518平方公里,总户数据库78310户,总人口295360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9001人,其中蒙古族7812人,总人口中镇城总人口79322人、乡村总人口216038人。
地质地貌
兴和县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乌兰察布高原的南端。总地势是西北向东南逐渐降地,呈现则缓坡形,为浅山五陵地区。境内海拔在1087——2334.7m之间,最低处是南湾乡古城村附近河底,最高处是白家营苏木山的黄石崖。高差为1247.7m。
全县面积3518平方公里,可分为中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三类型,其中中低山地面积883.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3%,丘陵1268.4平方公里,占36.5%,平原1328.4平方公里,占38.2%.
气候状况
兴和县属于中温带大陆半干旱气候,冬夏季节分别受蒙古高压和大陆低压控制,气候呈明显的大陆性,具有寒暑剧变的特点。概括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季干旱风大,秋高气爽,兴和县平均气温4.2℃,无霜期历年平均11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09.4毫米,年降水日数平均83天。
民族宗教
兴和县居有21个民族,其中汉族、蒙古族人口最多,回族、满族次之,其它17个民族只是零星分布。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57%。宗教政策贯彻落实,针对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全县对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4种教派,5522名信教群众,定期开展宗教政策的宣传,贯彻、登记、加强具体管理,宗教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
兴和县境内古代烽火台
自然资源
资源富集,物产丰饶。全县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万亩,草场56万亩,林地274万亩。境内有石墨、膨润土、硅线石、墨玉、玄武岩等矿产区30多种,尤以石墨、膨润土“一黑一白”矿产最为丰富。石墨地质储量3735万吨,是全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膨润土储量1.7亿吨,其中钠基土1.2亿吨,在华北地区首屈一指。农牧业资源颇具特色,奶牛、寒羊、马铃薯、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已具相当规模,中药材、食用菌种植方兴未艾,有机特色农牧业初显端倪。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40%。
能源充足,价格低廉。兴和县处在华北电网和蒙西电网覆盖之中。县内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在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1座。县内规划中的2 ×20万千瓦自备电厂上半年开工。全市2005年电源点总装机容量可突破1000万千瓦。电价为东部及沿海地区的1/2——1/3,县处于晋煤和准煤交汇处,运距短,我县已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市场,年销量可达500万吨以上。长庆——张家口西气东输管道途径我县,并在工业园区设有减压供气站,年内开工,年底可送气。
政策优势,无以类比。兴和县是内蒙古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地区,也是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西部地区,在这里有国家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也有西部开发的鼓励政策,更有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没有的区位交通优势,能够直接参与环勃海和京津塘经济圈。所以,我们形象地说,跨入兴和一步,走进中国西部,兴和县是北京的八环。在兴和县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众多优惠政策的“洼地”。发展经济的成本相对较低。
经济建设
兴和县一直就是一个贫困县,在自治区属于后进地区。近年来,凭借诸多优势,经济建设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县GDP2002年为7亿元,2003年为10亿元,2004年为18亿元,财政收入2002年为3400万元,2003年为6800万元,2004年为1.8亿元。
2008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7亿元,同比增长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24亿元,同比增长3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9亿元,同比增长21.2%;财政收入完成1.52亿元,完成了调整后年度预算任务的100.3%;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9.91亿元,同比增长30%。
兴和县卫星图
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坚持城乡统筹,新旧并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努力拓展规模,完善功能。新区开发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的教育园区工程项目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资近1000万元的县医院传染病楼、住院楼主体完工,门诊楼主体工程完工。
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以解决吃水、行路、排污、照明、入厕和改善环境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截止目前共投资2066.5万元,开发住宅楼1.46万平方米,更换主大街路灯6000米,完成压缩机厂巷、中医院巷、原经委巷的路灯安装工程2000米,亮化街巷共计8000米;新建公厕17座,维修公厕5座;完成主大街及支街支巷雨水沟清淤3000延长米;新建排水沟2800延长米;3个社区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城镇总体规划经包头市规划设计院修编,已通过了自治区专家论证。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强化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能力,已将新旧城连线内900亩土地由政府收购贮备,公开拍卖。
社会事业
认真落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投资5000万元的教育园区、投资近160万元的东梁小学新址教学楼、投资600多万元的民族小学宿舍建设和7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改扩建等工程基本完工投入使用。积极做好贫困学生助学工作,今年春季,全县共落实“两免一补”资金205.69万元。继续开展结对助学活动。多渠道筹措助学资金36万元,累计帮扶贫困大学生、中小学生1987人。9月初向24名贫困大学生每人资助5000元。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成了村计生主任招聘工作,向112名独生子女户发放了扶助资金。大力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启动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无线电视发射机功率由50W增加到500W,覆盖范围由5公里扩大到50公里工程项目开始实施。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立功》和《山里的月亮》两部影片在该县完成摄制。《兴和县志》出版发行。县政协完成《兴和县文史资料》第三辑的编纂出版工作。县文联编辑的《苏木山》刊物首期出版。科技工作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重点,择优招聘了60名科技特派员,组成24个项目服务小组,对全县主导产业进行跟踪服务。完成扩面续保1372人,提高了1495名退休售货员养老金标准。加强了敬老院建设,今年又投资200多万元完成8所敬老院的改扩建工程,并将五保供养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了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整顿规范和加强了低保工作,不仅城镇居民做到了应保尽保,而且把3500名失地农民纳入了低保范围。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以10个村的整村推进为重点,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设“五通三站一产业”。残疾人工作得到加强,县委、政府出台了《兴和县关于加强残疾人工作实施意见》,开始全面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北京对口支援内蒙古项目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64例,为患者节省手术费用近5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