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呼伦贝尔市 >> 乡镇介绍 >> 托扎敏镇
托扎敏镇

  托扎敏镇位于大兴安岭南坡,鄂伦春自治旗中部,距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100公里,地处东经122°56′~123°42″″,北纬49°40′~50°19′之间,东至乌鲁布铁镇、宜里镇、南至诺敏镇、西至克一河镇,北至吉文镇。

行政区划

  全镇现辖4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分别为:木奎猎民村、希日特奇猎民村、勃力河村、陶力罕村。

建置沿革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政府组建布特哈八旗,也称打牲八旗,将鄂伦春猎民编入清八旗。同治十年(1871年),将鄂伦春人按居住的河流分为五路八佐进行管辖,在托河流域(主要在今托扎敏乡)设托河路,下设一佐,受布特哈总管衙门的“安达”管辖。光绪十九年(1893年)将五路八佐改为四路八旗十六佐,托河路一旗二佐改为呼伦贝尔副都统管辖。设佐领,骁骑校各一员,领催四员,协领一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托河路建立了协领衙门。1932年6月27日伪满洲国在托河路建立鄂伦春旗,任命胜钧为旗长。1933年7月12日,裁撤鄂伦春旗。1934年,原托河路一带鄂伦春人由兴安北省管辖。1937年后,托河路一带行政权由日本特务机关直接执掌,强迫鄂伦春青年参加“山林队”,日本特务机关派“指挥官”直接控制山林队和统治鄂伦春人。1945年8月日本投降。1946年3月,呼伦贝尔自治政府任命托河路的新军为鄂伦春旗旗长,管辖原托河地域行政事宜。1950年,建立托扎敏努图克,隶属喜桂图旗(今牙克石市),驻地原林镇。1954年迁至朱格得力,1956年迁至龙头。1959年迁至斯木科,将托扎敏努图克改称托扎敏乡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65年公社驻地由斯木科迁至西日特奇。1968年,改称托扎敏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改称托扎敏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托扎敏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托扎敏乡人民政府。

人口民族

  2005年,全镇有597户,1817人。托扎敏镇是以鄂伦春族为主体,汉族居多,鄂温克、蒙古族、达斡尔、朝鲜、满7个民族构成的民族乡。其中鄂伦春族人口26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4.3%;其他民族人口155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5.7%。

自然条件

  地貌 托扎敏乡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沟谷纵横,群山起伏,地势形态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海拔500~1000米。发源于大兴安岭东侧龙嘴山南麓的诺敏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

  气候 托扎敏乡属寒温带性气候,降雨量350~380毫米,无霜期85~95天。年平均积温1850℃~1900℃。

  水文 托扎敏乡境内有诺敏河、勃力河两条河流。诺敏河流经乡境内90公里,勃力河20公里。诺敏河河道比较大,水流湍急,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境内。

  土壤 托扎敏乡境内土壤以暗棕壤为主,伴有棕色针叶林土,暗色草甸土及沼泽土,另有少量石质土分面在境内山顶或陡坡。土质肥沃,适宜种植大豆、小麦等。

  植被 托扎敏乡的树种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其次有蒙古烁、黑桦、白桦、山杨树等。林下主要灌木有胡枝子、兴安柳、谷柳、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地榆、唐松草、掌叶白头翁、线叶菊等。

自然资源

  托扎敏乡林上林下资源丰富,生长着黄芪、龙胆草、金莲花等名贵中草药20余种,有越桔、笃斯越桔、山荆子、稠李子等野生浆果;有飞龙、雪兔、狍子、野猪、鹿等野生动物30余种。

经济建设

  农业 2005年,托扎敏乡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194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24公顷,粮食总产量3503吨。其中大豆播种面积50000亩,产量5750吨;杂豆播种面积1000亩,产量150吨。

  牧业 托扎敏乡的畜牧业主要以绒山羊、生猪为主,2005年,牲畜总头数15314头只,其中羊12990只,牛1450头,马75 匹,猪796口。肉类总产量74吨,其中猪肉产量13吨。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