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乡镇介绍 >> 锦山镇
锦山镇

  锦山镇是文昌北部重镇,土地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9458亩,有1个办事处,29个村(居)委会,333个经济社,总人口36846人。锦山墟是全镇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市区向积将近4.2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1.3万人。现为中共喀喇沁旗委、喀喇沁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喀喇沁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锦山镇,清初称“大公府”,后溶化成“公爷府”。

行政区划

  至1995年,全镇辖9个村民委员会,73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委员会。全镇8790户,33584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54人。蒙古族17299人,是蒙古族聚居地区。锦山镇辖:花山、龙泉、广场、锦园4个社区居委会;河南西村、河南东村、锦东、后沟、河北、西府、蒿松沟、马鞍山、樱桃沟9个村委会。公爷府街内有灵悦寺,康宁寺。灵悦寺始建于清代中前期,西府有吉庆寺,是和硕端静公主的家庙,还有深山古刹龙泉寺。现灵悦寺、龙泉寺犹存,已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家和地方拨款进行了修葺。公爷府街的清真寺1985年后也进行了重修。

历史变革

  锦山镇位于喀喇沁旗中部,赤(峰)—承(德)公路48公里处。1966年改现名。乾隆八年(1743年),喀喇沁旗第五代札萨克和硕额附噶勒藏次子敏珠尔拉布坦被敕封为辅国公晋固山贝子,故称为“大公”时人称“公爷”,并建有府第,“公爷府”由此得名。民国34年(1945年)以前公爷府就有“东衙门”“西衙门”“前衙门”“后衙门”“小府”“八大家”等多处封建贵族府第,他们所拥有土地占全镇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民国37年(1948年),喀喇沁右旗建西县联合政府从王爷府迁至公爷府,1966年公爷府改名为锦山镇。

经济发展

  公爷府商业的发展始于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年)由于蒙地开垦,汉人流入,店铺日渐增多,首先由山西人开设了“利源当”,光绪七年(1881年)改为“通兴当”,成为公爷府街最大的商号。此后公爷府街里又有了“泰萃豫”烧锅、“金泉厚”、“利兴号”、“利汇川”、“志成信”等十几家较大的商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爷府街设立集市,集日逢二排七。清朝末期和民国初期,公爷府已成为民间贸易活跃的塞外小镇。后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特别是日军的侵入,公爷府商业逐渐萧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当家做,公爷府的商贸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路线的指引下,全镇经济繁荣,货源充足,物价稳定,现国营、集体、私营商业网点遍布全镇。

基础设施

  1、交通:乡村实现村村通车,四通八达的公路与省、市和各乡镇连接,锦山镇至海口仅64公里,路面全都实现柏油硬化。

   2、电力:全镇建设35KV的变压站2座,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

  3、通讯:全镇92%的村庄都安装了程控电话。建有5个移动电话发射接收台,信号覆盖全镇。

  4、水源:全镇有小(一)型水库3座,其中湖山水库是全市最大的水库,其正常蓄水量达4300万方,灌溉渠道3条,16座提水电灌站,一条流经20多村庄的珠溪河。

支柱产业

  1、瓜菜:2002年该镇瓜菜种植29895亩,产量30260吨,产值510.38万元。

  2、畜禽饲养业:2002年"三鸟"的出栏量达534.79万只,总产值6689.86万元;出栏肉猪2多万头,产值2064.25元。

  3、矿产开采业:该镇长1O.8公里的海岸线上,蕴藏丰富的锆、钛和石英沙等矿产资源,面积约3万余亩,年开采加工产值达近亿元。

  4、淡水养殖业:依托丰富的淡水资源,该镇发展起80多百家淡水鱼养殖专业户,其中干亩以上的有2家。

资源优势

  锦山镇的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同该镇具备四大发展优势分不开的。一是侨乡资源优势。锦山镇是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有8万人,他们素有爱国爱乡的热情,如张光利、黄宏萱、吕先芙、韩连元先生等著名侨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二是自然资源优势。自然资源突出的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海淡水资源丰富。该镇有10.8公里的海岸线;有畜水量150万方以上的小型水库3座;有流域宽阔的珠溪河及众多支流,这都为发展海淡水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矿产资源丰富。该镇有蕴藏丰富的锆、钛矿,发展采矿深加工业,年产值可达近亿元。三是区位优势。该镇同海口、铺前、冯坡、抱罗和罗豆农场接壤,每逢集市日有1万多人到锦山镇圩上集贸,市场十分繁荣,全国十多的省市的商贾云集锦山圩经商贸易。四是圩镇建设的优势。该镇去年招商引进海南广源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锦山新区。新区占地216亩,计划开发建设一个占地40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个室内商品零售市场以及一个商住区。新区建成后,锦山镇的总面积将扩大到4.2平方公里,市场将会更加繁荣诱人。

工业发展

  锦山镇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通兴当”利用锡伯河水安装了西水磨,后又增加了东水磨,是全旗最早的水利加工作坊。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内只有几家个体经营的小作坊,经营惨淡。经过40多年的发展,镇内已初步形成粮食加工、副食品加工、车辆修理、铸造、针织、木器、机械制造、服装、建材、建筑、酿酒、印刷、化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百锦牌啤酒远近驰名。镇内电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主要能源。锦山镇是全旗的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前,公爷府街道弯曲狭窄,镇内道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1958年旗人民政府新开锦山大街,1977年后又陆续辟锦桥路、河滨北路、河滨南路,现镇内道路纵横交错,主要路面全部硬化,干净整洁,每天各种车辆来往穿梭,通往全旗各地。1958年,旗人民政府投资在镇中锡伯河上建木桥1座,1974年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的百米大桥。1984年又建钢筋混凝土西便桥1座。两岸连成一体。

农业文化发展

  镇内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妇幼保健、防疫、计划生育等医疗设施健全。镇内文化设施齐全,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日渐提高,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锦山镇农业生产发展较快,土地利用率较高,粮食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高粱、水稻等,亩产最高达800公斤。昔日的锡伯河水到处泛滥,现已建起从东到西石砌护岸堤,此外还建起灌区3条,滚水坝1座。樱桃沟村经过多年治理,现已成为生态农业村,为自治区的先进典型。锦山镇内的城镇建设尤为突出,全镇人民经过多年努力,现镇内居民不但吃上了自来水,主要街道两侧都有排污工程,马路两边不但有人行便道,还有花圃,马鞍山风景区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节假日,“塞外黄山”马鞍山,深山古刹龙泉寺游人如织。锦山镇自1981年以来连续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爱国卫生“阿吉奈”奖。1985年进入自治区级文明镇行列,1989年、199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赤峰市甲级文明镇。今日的锦山镇已成为干净整洁、空气清新,高楼林立,富裕文明的塞外城镇2003年,晋级自治区五星级文明城镇。

种植技术

  让蔬菜既吃“营养餐”,又喝“纯净水”。近几年,喀喇沁旗锦山镇菜农对种菜愈来愈讲究。目前,扁担沟村的青椒,桥头湾子村的西红柿、黄瓜,龙山村的芹菜等蔬菜畅销北京、天津、辽宁等10多个大中城市。近日,正在收获芹菜的锦山镇龙山村菜农老苑谈起测土配肥的优点乐得合不拢嘴:芹菜地里用上配方施肥,不仅肥料开支比原来减少了,而且亩增产量180公斤,增加收入270元。真没想到芹菜吃上“营养餐”效果这么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过去,农民盲目施肥、乱施肥的现象多有发生,不但种田成本高,而且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对此,锦山镇大力实施农田“配方工程”,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步伐,对土壤肥力情况进行科学检测,由技术人员为土地“把脉”、“会诊”,根据土壤含肥元素和不同作物生长营养需求开出“秘方”;还组织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进行指导和培训。 为保证蔬菜无公害,锦山镇从水源头抓起,确保菜田灌溉用水不受污染,全是抽取深层地下水。每年春季,锦山镇还组织人员沿渠道巡回检查。另外,锦山镇在全镇推行了“五户联保”监督自律机制,确保水质安全。采取这些“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措施,使居民吃上放心菜有了保证。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