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赤峰市 >> 乡镇介绍 >> 广德公镇
广德公镇

  广德公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大兴安岭山脉与七老图山脉汇接地带东麓,科尔沁沙地西缘。地处东经117°49′~120°43′,北纬42°26′~43°25′。北隔西拉沐沦与林西县、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通辽市开鲁县相望,东与敖汉旗、通辽市奈曼旗毗邻,南与赤峰市松山区接壤,西与克什克腾旗相连。旗治所乌丹镇南距赤峰市红山区85公里。

地形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由西向东缓慢倾斜。西部为中山熔岩台地区,海拔1 000~2 000米,山体中、上部为坡积、残积物,中、下部为第四纪黄土,并有小部分侵蚀地貌。中部为低山丘陵侵蚀区,海拔500~1 000米,区内山川交错,丘陵起伏,山体除上部有坡积、残积物出露外,下部均由厚度10~50米的黄土所覆盖,地表被流水切割得支离破碎。靠近东部沙区的边缘地带,风蚀较重,形成了一部分风蚀沙化地貌。东部为坨甸相间沙地区,海拔300~500米。在广阔的冲积平原上,遍布连绵起伏的沙丘,丘间零星分布着草甸和沼泽地。境内共有山峰262座,其中海拔千米以上的有80座。最高峰大横立山,海拔2025米。

气候特征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无常,空气干燥,大风频吹;夏季炎热,天气短暂,降水集中;秋季天朗气清,寒潮骤发,雨量锐减;冬季漫长寒冷,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5.8℃,1月份平均气温-12.5℃。7月份平均气温22.5℃。旗内极端最高气温为39.8℃(1965年、1972年夏),极端最低气温为-33.8℃(1959年)。全年降水量370毫米,蒸发量2 138.8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5%左右。年日照时数为2 850~3 000小时。大于10℃活动积温,西部为1 100~1 500℃,中部为2 700~3 000℃,东部为2 800~3 100℃。无霜期90~140天。降水最多年为564.3毫米,最少仅有269.4毫米,日最大雨量132.8毫米(1966年8月26日)。全旗8级以上大风日数每年在4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东部为4.0~4.2米/秒,西部为3.5~3.7米/秒。

农村建设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翁旗广德公镇结合自身实际搞调整,挖掘资源潜力上项目,在发展特色优势农牧业上做文章,使“一村一品”的生产模式在全镇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黄谷屯村、关井子村、兰巴地村设施农业铺就致富之路。这些村相隔非常近,地形、地貌也一样,连发展的模式也接近,都有着丰富的蔬菜种植经验与技术。过去,农户分散经营,加上旱灾、病虫害收益一直不高。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调研联系市场,工作组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和多次举办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班,使村民认识到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自身优势,露地蔬菜种植抗灾性差,发展设施农业成为首选。目前已发展春棚400多亩,人均收益3000元以上,而且种植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

特色村屯

  北新村,有机生态吹响致富号角。北新村是广德公镇生态移民试点村,是由4个自然村搬迁整合到一起的,无水浇地,旱地种植效益低,群众生活艰苦。搬迁后,镇党委、政府集思广益、想办法,对该村实施沼气建设配套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水浇地1700亩,使该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态农业之路,通过沼气建设进一步推进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米”等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形成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的循环模式,通过以上模式造就出了生态、绿色、有机的果、菜、米稳定的销售渠道,人均收入达到2950元。此外,艾林沟的优质红谷米,高家梁的有机大粒荞麦、有机食用葵花,南新村的特色养殖等一批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经济发展

  1-9月份,五分地镇党委、政府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理念,创优环境,强化措施,重点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项目支撑、产业带动,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到目前,全镇新建续建项目达到7个,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7%;完成招商引资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达1.21亿元,已到位资金945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57%。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