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缘,介于东经118°26″~119°25″、北纬41°17″~41°53″之间,属于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度地带。北与喀喇沁旗相连,东与辽宁省建平、凌源两县交界,南与河北省平泉县毗邻,西与河北省承德县、隆化县接壤,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耕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45.6%。地貌为西高东低,特征为“五山四丘一分川”。全县辖11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筹备处、1个旅游度假区,305个村,12个社区居委会。
宁城县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史称“紫蒙之野”,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为辽代五都之一--中京所在地。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南山根、小黑石春秋战国文化遗址,清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法轮寺以及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等众多历史古迹,其中辽中京遗址内的大明塔为全国现存古塔中体积最大、高度第二的实心砖塔。闻名遐迩的热水温泉水温高达96度,有显著的防病、治病功效,是休闲、度假疗养、旅游的胜地。
宁城县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宁城县辖10个镇、3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筹备处、1个旅游度假区,共有342个行政村。
镇:天义镇、小城子镇、大城子镇、八里罕镇、汐子镇、大明镇、忙农镇、黑里河镇、甸子镇、热水镇、五化镇
乡:三座店乡、大双庙乡、必斯营子乡
天义街道办事处筹备处
热水旅游度假区
历史沿革
宁城地区,西汉时期设右北平郡,唐代置过饶乐都督府,奚王建过牙帐,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辽建中京,设中京大定府,元代设武平路,后设大宁路大宁县,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就潘大宁。清代初期属喀喇沁中旗,清康熙四十四年(1075)增建为喀喇沁中旗。自清至民国宁城地区蒙制属卓索图盟,汉制属热河省,长期实行蒙汉分治。清代,汉制归承德平泉州、热河省平泉县。民国20年(1931)设宁城设置局,民国22年(1933)年始称宁城县。1945年我党建立平泉县,包含宁城地区。解放后,先后设宁城县、喀喇沁中旗、宁城县--喀喇沁旗联合政府,1949年改称宁城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1956年,热河省撤消,宁城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1969年随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重归内蒙,1983年撤盟建市,宁城县属赤峰辖至今。 县城所在地为:天义镇。
气候特征
宁城县的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低,地区差异明显,接墒雨及透雨出现较晚,无霜期较短。
自然资源
宁城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行政区域面积4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9万亩,总人口为58.5万人,全县区辖3个乡,10个镇,342个行政村,7个居民委员会。县境两条主要河流老哈河与坤都伦河横贯东西,两河尚岸是粮食、甜菜、烟叶等主要产区。全县河流年平均径流量3.4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资源为1.68亿立方米。热水镇区地下储有热水资源,水中含有钾、钙、钠、镁等多种矿物质,对疾病有显著疗效。
宁城县地处阴山矿带,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现发现矿种达30余种,矿产地186处,主要矿种含储量:高岭土70万吨,黄金1000余公斤,铁矿石150吨,花岗石、辉橄岩、玄武岩等石材20万立方米,煤1500万吨,膨润土1970万吨。
本县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由于有特有的自然位置和复杂的自然环境,而且是内蒙古自治区野生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县境西北部林区衩列为国家保护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黑里河林区植被繁多,有天然次生林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34.3%。
经济发展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7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1.1%,其中:一产增加值14.3亿元,增长4.6%;二产增加值20.6亿元,增长35.1%;三产增加值15.8亿元,增长22.2%。;财政收入实现3.53亿元,增长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亿元,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8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14元,分别增长19%和1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3‰。 2008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4亿元,增长25%,其中:一产增加值15.7亿元,增长10%;二产增加值28.6亿元,增长39%;三产增加值19.1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达到4.5亿元,增长27.8%。招商引资达到25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4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交通状况
宁城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距北京、天津、沈阳均不足400公里,距秦皇岛港口300公里,距锦州港23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通往环渤海经济圈的最近点。叶赤铁路宁城段,大连至赤峰、沈阳至赤峰、锦州到赤峰客货列车从该线通过,国道306线和省道平双公路穿越宁城境内,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500公里。
旅游资源
宁城县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较多,著名热水温泉、迷人的打虎石水库库区、秀美的福峰山、浩瀚的黑里河林海等等是旅游的绝佳去处。
从人文资源看,著名的辽中京遗址、辽中京雄伟的大明塔(等相关二塔三塔)、西汉右北平郡治所黑城遗址、乾隆年间修建法轮寺、汉代军事哨所福峰山及培育300多年的陪嫁牡丹吸引了各地的专家与游客,是人们旅游观光、休闲、疗养的好地方。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是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其规模样式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而建,整个城市为方形布局,东西长 8 华里,南北宽 7.5 华里。设有三重城墙,呈“回”字形分布,外城居住汉、回、女真等民族百姓,内城主要是契丹平民和一些身份低微的官吏,皇城居住的是契丹贵族,皇城内建有祖庙和各类宫殿等大型建筑,造型优美,气势恢弘。大定府一度成为当时北方草原上的第二大城市。元朝末年,朱元璋四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之时,挟持镇守大宁府的宁王朱权奔燕(元都南京),为防宁王中途有变,放火烧城以绝其后路。至此,这座北方重镇葬身火海,毁于无形,如今只剩下三座古塔、两重城墙和一个点将台。缘此城毁于明朝,帮后人称这里为“大明城”,称城外的大塔为“大明塔”。新中国成立后,辽中京遗址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塔
辽中京是辽三京之一,是契丹·辽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仅存砖塔三座以大明塔最为著名,建于1007年。辽大明塔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总高82米,基座直径34米,每面长14米。大明塔历时近千年,是全国目前现存砖塔中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古塔。据元一统志载可能建于辽重熙四年(公元1036年)。塔身赤面有两行蒙文,内容是:“大清咸丰甲寅年敬修”,为清代补修所写。 塔上的菩萨的浮雕栩栩如生,清代乾隆皇帝,人大副委员长布赫曾题诗称赞。1961年大明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轮寺
法轮寺原为喀喇沁中旗王府家庙,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城子镇政府西院。 原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喇沁部落蒙古王公的旗庙。该寺为清代较著名的十大黄教寺庙之一。法轮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竣工于嘉庆八年(1803年),历经58年。建在辽、金、元时期的灵隆寺废墟之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寺占面积22000平方米,原有14幢主体建筑和8幢辅助建筑,全部建筑呈现在由南至北、由低至高的一条轴线上。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瓦、石、木、青砖青瓦、画栋雕梁,是全县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最完美的一组建筑群。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
黑里河自然保护区1996年晋升为内蒙古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763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面积天然油松林为代表的暖温型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峰峦叠翠,森林茂密,有松、柏、枫、椴、柞、桦等几十个树种;有山葡萄、蕨菜、蘑菇、黄花、山核桃、山杏、山枣、山梨等野菜野果。每当春夏之季,各种山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此处还是飞禽走兽的乐园。山鸡、黄莺、山鹰、百灵等飞舞鸣叫,狍子、狐狸出没山林。很久以前这里就是很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游玩狩猎的场所。清康熙帝曾在此围猎。今在打鹿沟门隔河的石壁上仍留有清乾隆帝的御笔题词。 护区有鸟类117种,哺乳动物33种。重点保护鸟类19种,重点保护哺乳动物2种,其中鸟类的金雕、勺鸡,哺乳动物的金钱豹、黑熊等是保护区极度濒危物种,已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福峰山
福峰山,辽代称台香山,或称香台山,清时为福峰山,俗称阿圭山,近代称为喇嘛洞山。此山位于宁城县西部甸子镇西南8公里处,是著名的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旅游区。
宁城热水温泉旅游疗养度假区
热水温泉资源得天独厚。中心孔泉水温高达97℃,是全国水温最高的温泉之一。泉水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对许多疾病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该温泉开发利用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辽代,辽太宗及后继皇帝先后来此沐浴。元代鲁王册封热水塘温泉为“神泉”、“圣水”。清康熙帝巡视塞外时也曾在此沐浴,至今留有康熙沐井遗址。现已在其遗址上建起了“圣泉亭”,成为度假村一景。目前旅游度假区内已建成20多家不同规格档次的疗养院、度假宾馆、商务会展中心等,有床位近2000张。交通、通讯和各种健身休闲、娱乐设施较为完备。热水镇已被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城镇建设重点。集疗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花园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打虎石水库
打虎石水库是打虎石塞外度假旅游区的中心。一公里长的拦河大坝建于两山这间,大坝两端用白色石条铺砌的172级台阶可供游人攀援。库区设有游泳场和钓鱼台,游人可在浅滩和规定的深水区域尽情游弋,还可以在备有躺椅,阳伞的钓鱼台尽享垂钓之乐。水库里的鲤鱼,鲢鱼数十万计,重者达30公斤。水库还备有各种机帆船和小木舟供游人乘坐和划桨。库区两岸是高耸入云的奇峰怪石,有的象海豹出水,有的似鱼跃龙门,有的如鸟雀出巢,有的象银蛇出洞,还有金龟睬蛋,石人立崖,雄猪卧顶,银象饮水等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石像。水库南岩山下有一巨石,相传上唐名将李存孝打死猛虎所在,至今石头上的四个虎爪印清晰可见。
藏龙谷
藏龙谷自然风景区地处燕山北麓七老图山脉,景区内怪石嶙峋、奇峰壮美,走进藏龙谷仿佛走进了颇具意境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异峰巧石、山泉飞瀑及深林奇树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妩媚动人的自然绝景。“藏龙谷”之名更是得益于酷似一条青龙的巨大岩石“青龙岩”。
葫芦峪
葫芦峪位于宁城县西北部小城子镇高桥村。这里是地处七老图山脉的深山老林,北与喀喇沁,南与大城子镇的张麻子村相邻,是宁城县西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之一。该景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深山老林中因山峰环绕状似葫芦而得名。风景区内,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刀削,形状千姿百态。遍布峰壑的奇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奇石之上,挺立在险峰巨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阿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景区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山间溪水潺潺,水质清澈,可饮可浴,无愧塞外小黄山之美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