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县隶属辽宁省盘锦市,地处渤海湾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带县份,东傍辽河,西邻渤海,南与营口市隔河相望,北与盘锦市区毗邻,区位优越。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沿海开放县,是辽宁省12个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之一,境内的红海滩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面积1683平方千米。人口39万(2004年)。
行政区划
大洼县辖10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
镇:大洼镇、田庄台镇、二界沟镇、东风镇、新开镇、田家镇、清水镇、新兴镇、西安镇、新立镇
乡:王家乡、唐家乡、平安乡、赵圈河乡
民族乡:荣兴朝鲜族乡
历史沿革
大洼县境战国时属燕地。秦属辽东郡。西汉属辽东郡的房县。东汉隶辽东属国。三国、西晋时期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南北朝时为高句丽所割据。隋属燕郡。唐属营州。辽属东京辽阳府。金属广宁府。元属广宁府路。明属海州卫。清属奉天海城县。
地名由来
大洼县名取自大洼镇,因地势低洼而得名。大洼镇原是一普通小村落,后由于盐、苇、渔业兴起,始成一集镇。至今大洼镇周围还有小洼、西洼、北洼等屯名沿间。
气候环境
大洼县由大辽河、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而形成的滨海平原,无山无岗,地势平坦。海拔一般为2.4米至3.7米,由东北向西南以二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渤海辽东湾。东北部、中部随着成陆逐垦农田;西南部为沼泽地带生长芦苇;沿海滩涂逐渐向海内延伸。
大洼县处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多西南风,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但无酷热;秋季,多晴朗天气,气温明显下降,雨量骤减,北风渐多;冬季,严寒季节,多西北风。年平均气温8.3℃。一月平均气温-10.2℃,最低气温-27.3℃;七月平均气温24.6℃,最高气温35℃。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75天左右。
大辽河、辽河绕大洼县境流入渤海,海岸线长68公里。
自然资源
大洼县土地肥沃,平坦辽阔,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好,适宜以水稻栽培为主的粮食生产,当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盛产优质大米,年出口大米2万多吨,已成为辽宁省商品粮和优质米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大洼县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中心地带。水源丰富,有浅海、滩涂、淡水水面近400万亩,盛产文蛤、对虾、河蟹、海蜇等水产品。辽东湾苇田年产芦苇12万吨。是辽宁省芦苇重要产区和造纸工业原料基地。
水产资源丰富,利用内陆广阔的水面,养鱼、养蟹和蚌珍珠。沿海滩涂养殖的对虾、蛤蜊等销往日本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概况
农业基本形成了水稻、水产、蔬菜、畜牧、芦苇五大主导产业。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年产量45万吨。水产业形成了繁育、养殖、捕捞、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格局,年创产值8.2亿元,棚菜面积9.3万亩,年产量11亿公斤。西安生态养殖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五百佳”称号后又获得国家三个农产品“有机证书”。特种养殖业发展较快。造林总面积6.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苇田面积23.1万亩,年产芦苇10万吨。培育壮大了10个产业化龙头项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施了优质米工程,蟹田种稻工程、稻改菜、稻改鱼、稻改草、稻改树,退耕还苇、埝埂经济等工程。
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和深加工企业,形成了石油化工、造纸、酿造、建材、食品、饲料、医药等工业门类,产品达到280多个,有20多个产品被评为国家、省优质产品,有7户乡镇企业被省政府列入亮面企业。
有各类市场21处,占地158万平方米,张家黄瓜市场、二界沟水产品市场、田家机动车交易市场、鹤吉商贸中心等繁荣活跃,金融、保险、通信、旅游、房地产、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注册资金达到7.2亿元,年创税收6500万元。
现有“三资”企业20家。与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日本、韩国、泰国、俄罗斯及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出口产品主要有:大米、填鸭、文蛤、对虾、海蜇、稻草、饲料、芦苇产品、工艺制品、服装、二甲基亚砜、水飞蓟素、压力容器、金属桶等。
交通运输
大洼县交通便利,沟海铁路、盘海高速公路、305国道贯穿境内,距沈阳桃仙机场1.5小时路程,距大连3小时路程,境内有盘锦港和二界沟渔港,构成了县域主要交通网络。
旅游资源
大洼县旅游资源丰富,辽河三角洲湿地风光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一批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依托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了集湿地风光、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温泉洗浴、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辽河三角洲湿地风光旅游产业。
渤海辽东湾的万顷碧波,遮掩着数不尽的珍奇异宝。盘锦市西南部的二界沟海边的蛤蜊岗就是一处神奇的所在。乘坐渔船,来到蛤蜊岗上,等潮水渐渐地落下去,一片金色沙滩从海水中显露出来,挽起裤腿,甩掉鞋子,光脚踩上松软的沙滩,令人有说不出的爽适与惬意。
蛤蜊岗以盛产文蛤而著称。所产文蛤味道鲜美、个体肥硕,饮誉海外,行销到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潮汐隐现,这里文蛤世代繁衍、密布如星、俯拾即是,此外还生长着四角蛤蜊、蓝蛤、白蚬子、毛蚶子、海螺、扇贝、竹蛏等多种贝类,素有“渤海蛤库”之称。
盘锦文蛤繁育历史久远。据现已掌握的资料表明,文蛤几乎同人类祖先同时来到这个世界上。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所著《神农本草经》对文蛤就有过记载。在唐代,文蛤曾是对皇家的贡品。当乾隆皇帝尝到二界沟蛤蜊岗文蛤时,不禁赞不绝口,这位风流倜傥的天子当即为之冠以“天下第一鲜”的美称。如今,凡是尝过蛤蜊岗文蛤的人,必定会觉得这绝不是过誉之词。
文蛤的营养价值很高,有史以来,在中国,文蛤列入名厨菜谱不下十几种,春白蛤蜊、雪花蛤蜊、姜米蛤蜊、蛤蜊黄鱼汤,都以鲜嫩浓滑、色艳味鲜而吊人胃口。但不管花样怎样翻新,都脱不掉一个“鲜”字。
如今,到蛤蜊岗上踏浪采蛤,风情别样,正成为此地一大特色旅游项目。
文物古迹
“驾掌寺”:始建于明朝末期,占地30余亩,是盘锦地区重要的历史古迹。其由来有一个传说:“明末国难之年正是清发祥之日,两国交战在辽河两岸,而下游正有商船停泊,当时炮火连天、烽烟四起,辽河风浪翻滚、愁云压地,往日平静的流水就要倒海翻江,商船来到这险境如同进了包围之中,一周氏船家祈求神灵保佑,如能人财平安,定要修建庙宇,以表谢意。顿时一道神火从远处而来,把船引送到安全的水域。船家感谢神灵保佑,建了“驾掌寺”,“驾掌”即驾驶掌舵的船长。“驾掌寺”即为船家的庙。因主祀“天后圣母”而正名“天圣官”。该庙毁于文革时期。
张氏墓园:地处东风镇叶家村镜内,占地面积25亩。张学良高祖张永贵、曾祖张发、祖父张有财、二伯父张作孚均葬于此。解放后,东风镇政府先后两次共投资300万元,重新修建了围墙,门楼等设施。
张氏故居:系张学良的祖居之地,地处东风镇叶家村北约一公里,清道光年间,张学良高祖张永贵从河北迁到东风镇时就选中了此地。故居分东西两处,相距1米左右。东西各5间正房。张作霖成为东三省巡阅使、安国军总司令、陆海军大元帅时,曾投巨资对故居进行建设。鼎盛时为两座四合院,车马成群,十分势派。“九·一八”事变后,故居被日寇拆毁,至今为一片废墟。故居遗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驾掌寺新民小学校:是张学良将军德惠乡里的一项伟业。1928年秋,张学良为了栽培家乡青少年,造就一批人才,出资30万大洋,经过一年时间,在家乡驾掌寺(东风镇原名)修建了一所小学,共8栋青砖瓦房,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该校对学生不收任何费用,不论贫富,一律对待。学校注重思想教育,张学良新授校训“公、任、强”,即学生要有公德心、责任感、自强不息精神。学校共开办2年,共培养学生500多名,所有经费都由张学良个人出资。“九·一八”事变以后,学校失去资金来源,1931年春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