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县隶属于辽宁省盘锦市,位于盘锦市的北部,辽河下游,渤海之滨。东与台安县、海城市隔河相望,南与盘锦市区、大洼县毗邻,西连凌海市,北与北宁市接壤。位于东经121°27′~122°29′,北纬40°45′~40°27′。全县下辖9个镇,8个乡,192个行政村。面积约2145平方公里。总人口29万人。
行政区划
盘山县辖7个镇、3个乡:
镇:沙岭镇、高升镇、胡家镇、古城子镇、坝墙子镇、太平镇、陈家镇
乡:吴家乡、甜水乡、大荒乡
历史沿革
盘山战国时属燕地。秦属辽东郡。西汉属辽东郡的无虑县。东汉属辽东属国。魏晋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时的前燕、前秦、后燕均属平州辽东郡。从北燕时起,历经北魏、东魏、北齐,为高句丽和契丹所割据。隋属燕郡。唐属营州。辽属东京辽阳府。金属东京路广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广宁府路。明属广宁卫。清初属广宁县。盘蛇驿成为牧放官马之区,清同治二年(1862年)在这里设总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盘蛇驿抚民通判,次年置盘山厅,并将厅治迁至双台子。
地名由来
盘山一名源于盘山驿。盘山驿是明初修筑辽河套边墙时所建的一个驿站,当时属广宁卫,以广宁境内有十八盘山得名。是明代的边防重地。清代废除驿站,当地居民在故站旧址聚集成村,习惯称城子街,以后原街逐渐西移,因广宁境内有蛇山,又称 “盘蛇驿”。
气候环境
盘山县处于辽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 ,平均海拔4米左右。
盘山县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3度,降雨量623.6 毫米,无霜期172天。
盘山县域内有大小河流13条,双台子河、外辽河、大辽河、新开河、太平河、绕阳河等从境内流过,三座平源水库(八一、红旗、青年)蓄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大小坑塘星罗棋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境内沟渠纵横,广布沼泽洼地,沿海多滩涂。
自然资源
盘山县拥有耕地85万亩(其中水田75万亩,旱田10万亩,人均占有耕地达3.3亩,另有未垦殖土地16万亩,可供开发利用),苇田85万亩,林地5万亩,草地4万亩,海岸线72公里,滩涂46万亩。
盘山县滩涂水质肥沃,饵料充足,是水产养殖的理想基地。淡水鱼养殖面积4700公顷,其中有“水中人参”之称的泥鳅鱼养殖面积1300公顷,远销日韩等国;河蟹养殖面积3万公顷,其中胡家河蟹市场具有“天下第一河蟹市场”的美誉,声誉响彻大江南北,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和集散中心。
盘山县有海岸线72公里,近海滩涂2万公顷,有国家二级渔港的盘山港,对虾养殖、贝类管养发展迅猛,年产对虾3000吨、海蜇5000吨、文蛤25万吨。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井盐储量可观,有四座采油厂坐落境内,是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主产区。石油、化工、轻纺、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产业都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良好的发展基础。
经济概况
依托资源优势,盘山县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高产、高效、优质)。有鱼、米、禽、蛋、蔬菜、林木、花卉等可供综合开发利用。在水稻生产上,大打有机牌和营养牌,硒霸大米以富含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硒”,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全县有机水稻种植面积也已达到10万亩,六合有机食品基地生产的有机米已进入中南海,成为“贡米”。棚菜生产面积达到3300万平方米,实现了夏菜冬种,野菜家种,南菜北种,洋菜中种,在品种、质量上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以河蟹和淡水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是全县农业产业的一大支柱,其中河蟹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胡家镇的“天下第一河蟹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河蟹销售市场,这里生产的中华绒螯已远销到 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同时这里还盛产文蛤、对虾、泥鳅鱼等水产品。文蛤,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1999年—2002年县水产部门与省科研部分合作实现了文蛤的人工孵化育苗,年培育文蛤幼体 1亿枚;利用井盐水养虾是该县的一个创举,一大突破,全县井盐水养虾已达到5000亩;号称 “水中人参”的泥鳅鱼也是我县一大特产,并出口到韩国,每市斤在韩国可卖到30-50元人民币。畜禽养殖已有相当规模,生猪年饲养量45万头,(甜水公兴是全县著名的养猪村),鸡饲养量3000万只,牛、羊存栏2万头;特禽养殖形势看好,吴家乡榆树村的牧养小区是全省最大的特禽养殖小区。林木和花卉生产是我县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农业项目,利用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林木业,东晟公司等龙头企业还从国外引进彩色树种,香化树种丰富,提高这一产业,发展林木业既绿化了环境又使群众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盘山县有工业企业506户,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食品加工是全县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建筑沥青、盘锦佳酿白酒等产品畅销全国,其中盘锦佳酿白酒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全国十大名牌”之一。2002年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并发出号召“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经济。” 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从国外和发达地区引进资金和生产技术,在产品质量和打造拳头产品上下功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县经济开发区起到了工业经济“龙头”的作用,在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绿化美化建设方面都走在了全县前头。昂油沥青厂与美国公司合作,改进稠油生产装置,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不断上档次;有着 320多年历史的盘山酒公司面向市场积极开发研制新产品,历时一年多生产独具特色的蜂蜜饮料酒——麦斯格林,因其具有养颜、美容、保健等功能,产品自2003年6月份上市以来,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已销售到南方各大城市。
交通运输
盘山县地理优势明显,距沈阳市区150公里,锦州市区90公里,大连市区300公里。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网络纵横交错,京沈高速公路全线最大的出口位于盘山新县城内;秦沈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位于县城北侧。沟海铁路、305国道、盘海高速公路形成一体两翼大通道。
盘锦北站在盘山县甜水乡,在盘锦和沟帮子的交界处,该站是秦沈铁路客运专线上的一个火车站,位于盘锦市区与锦州北宁市(县级市)的沟帮子镇之间,在盘锦市境内,距离盘锦市区相对较远,距离沟帮子较近。由于这条铁路非常重要,是东北地区进出关的最便捷的客运通道,可以直达北京、沈阳等中心城市(沟海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后可直通大连),且是我国目前建成的最高等级的铁路。
风景名胜
盘锦市森林公园位于盘山县喜彬乡,占地3800亩,是罕见的平原原始森林。森林公园内有8座奇异的大沙丘,据传说是咸丰年间八仙聚会的落脚地。森林公园内现已开发的“匹特博”运动场令游人真实感受枪林弹雨、硝烟滚滚的“战场”;容纳150人的“念佛堂”让游人将痛苦与忧愁,郁闷与惆怅在原始森林里化为乌有。
文物古迹
沙岗子高丽城遗址 位于盘山县高升镇文奎村北,南北1.5公里,东西0.5公里。属新石器时期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荒北坨子遗址 位于盘山县喜彬乡张荒村北王荒屯,属商至明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高丽城点将台遗址 位于盘山县沙岭镇沙岭村西北,属新石器时期至明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坨地遗址 位于盘山县高升镇文奎村南台地上,东西300米,南北100米。属战国、汉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屯南坨子遗址 位于盘山县甜水乡唐屯村南台地上,面积约1万平方米。属辽、金、元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房后岗子遗址 位于盘山县太平乡东、西五棵树村之间的岗子地上,面积约26.8万平方米。属辽至清多代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堡遗址高平堡遗址 位于盘山县高升镇街内,城址东西750米,南北500米。据载“堡南曰镇武堡,堡北曰魏家城。”明代在此设高平驿。1917年,高平改称高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沙岭堡遗址 位于盘山县沙岭镇街内,城址各边长600米。明代在此设沙岭驿。
西宁堡遗址 位于盘山县古城子乡古城子村中,城址每边长500米。据载西门有石刻“西宁堡灵远门”。据《奉天通志》载,西宁堡即西平堡,民国时改称古城子。此堡临三汊河,为水陆交通要冲。
杜家台古城址 位于盘山县太平乡杜家台,俗称西城子。城址痕迹已不清,相传为高句丽所建。
盘山县石新镇大金村榆树坨和周家屯以及胜利村、羊圈子镇新立村都有明清墓地。甲午战争田庄台战役结束后,将战死的清兵分埋三处:保灵宫西、白家屯北和木厂南。保灵宫处原有碑刻:“光绪乙未,帅自南来,抖抖旗舞,血战世界,英名万古,以为良志。”背面刻:“战役英灵312人”。位于东风镇叶家村闫家铺的张氏墓地(即张作霖家坟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盘山特产
盘山县有我国最大的苇田,其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24万吨,是全国造纸原料基地之一。
芦苇为多年生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的整个植株可分为根、根状茎、茎、叶、花和种子六个部分。芦苇的根为纤维状,随根状茎向四面延伸,形成庞大的须根系,借以吸收土壤内的养分和水分。芦苇的根状茎即地下茎,一般误称为“根”,根状茎是芦苇在土中横向和竖立生的茎,具有匍匐性,一般分布在30—60厘米处。芦苇的茎又称地上茎,直立生长,它的粗细、高矮因品种、土壤、养分、水分、盐分、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高度在2—6米之间,粗1厘米左右。
苇叶互生,顶端尖锐,基部钝圆,呈披针形。芦苇的是复圆锥花序,种子为颖果,呈长卵圆形。芦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多生长在江、河、湖、海岸淤滩等地,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