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地处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京哈铁路。
始建于1991年“九·一八”事变六十周年之际;1997年9月,“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在原残历碑和地下展厅的基础上于开始扩建,1999年9月18日正式落成开馆,并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馆名。新馆总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开放面积9180平方米,展线长510米。
博物馆共设有7个展厅,展览照片800余幅;实物300余件;文献、档案资料近100件;大小型场景19组;雕塑4尊;油画、国画等20余幅,电脑触摸屏14台、大屏幕电视录像机2台。并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配备有分区广播、中央空调、影视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多媒体电脑系统及国际互联网等设施,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博物馆,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辽宁省对台交流基地。
【建筑特点】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体建筑采用碑馆结合形式,地上是残历碑及广场,地下是展厅。
纪念碑:“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馆内的“九·一八”事变纪念碑,为砖石水泥筑成的空心体,纪念碑从平面上看其形状是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方有一几何形的广场,底座四周为不规则的绿色草坪所围绕,整个建筑高十八米,宽三十米,厚十一米,用混凝土铸成,花岗岩贴面,呈立体台历状,两边对称,上面布满弹痕与骷髅,台历的左面刻着“1931年 9月18日”,右面记录着事变的发生过程。
残历碑: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因碑体造型酷似一本巨大残缺的台历而得名。其框架由混凝土筑成,花岗岩贴面,其坚固挺拔表现了东北人民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主体正面弹痕累累,喻示了日军侵华的野蛮“罪行”。同时,经过艺术加工,组成呻吟呐喊状的骷髅群,表现了殉难同胞对日军血腥罪行的控诉。残历碑右面刻着“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的字样,向人们昭示着那个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史实,由著名书法家杨仁恺题写。“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和残历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表达了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永恒主题。
炸弹碑:在残历碑广场的西侧,陈列着当年日本人建造的石碑——“炸弹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关东军在所谓的南满铁路爆破现场设立了一个木板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以方便对爆破地点的指认。1938年,日本关东军为了炫耀其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赫赫战功,改用水泥建成此碑。该碑高7米,上宽下窄,至顶部分为三叉,造型酷似炸弹的尾翼。原立于一个2-3米高的石砌基座之上,基座正面刻有“爆破地点”四个大字。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地面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称作“炸弹碑”。抗战胜利后,此碑被推倒,1991年迁至残历碑广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一个实证。
【展馆展厅】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共设序厅和6个展厅,以丰富的史料向人们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序厅
是不等边的方形,四周的墙壁全部装饰花岗岩石板,镶嵌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在灯光的作用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象征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碑的顶部是一块红色的宝石,象征着抗日烽火声声不息民族英灵浩气永存。在碑的四面,分别用中、英、日、俄四国文字铭刻的碑文。
一展厅
主要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二展厅
主要展示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日军侵略东北,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东北沦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凌辱的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走上流亡之路。上图雕塑主题为“流亡恨”,它是根据著名的歌曲《松花江上》创作的,它所表现的就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践踏了东北大地,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东北同胞被迫弃家逃亡,过着苦难的流亡生活。
三展厅
展现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
四展厅
展现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五展厅
展现了全国抗战、东北光复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六展厅
主要展现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上图的这座雕塑叫作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它的主体是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夫妇,手里领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其实是一个日本小孩。1945年日本战败时,大约有五千多名这样的日本孤儿被遗弃在中国,其中最大的13岁,最小的刚刚出生几天。他们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是善良的中国百姓以德报怨,向他们伸出了慈爱之手,将其养育成人。
【经典藏品】
日本九四式山炮:1945年日本其中的战败后,其武器、军备被中国军缴获,其中包括一批九四式山炮。 文革后,一门九四式山炮几经辗转,到了沈阳军区一分部吉林敦化分库的军需仓库。1997年12月4日,“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扩建办公室到吉林敦化征集到该山炮及专用炮嘴。1999年9月18日,该九四式山炮及专用炮嘴由“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
奉天忠灵祠石碑: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沈阳建立了“日俄奉天大会战纪念碑”和“靖国神社奉天分社忠灵祠、忠灵塔、忠灵碑”,用来埋葬侵华日军在日俄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战死者的36400多个将士的遗骨。
滚地笼刑具:这件黑色的铁制滚地笼刑具,就是日伪时期被用于迫害抗日反满志士及广大无辜群众的刑具。它纵66厘米,横200厘米,呈圆柱形,中空,笼内壁镶满锋利的钉刺,钉尖向内,侧面为铁皮盖,可打开。 该刑具原存于沈阳阶级教育展览馆,后由辽宁近现代历史博物馆收藏,1998年,调拨给“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扩建办,1999年9月18日转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收藏。
北野政次使用过的办公桌、椅子、书架:北野政次曾用名北野政藏,日本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这一套桌、椅及书架是当时北野政次在“满洲医科大学”时使用的“办公用品”,是由中国医科大学于1997年捐赠给该馆的。
大刀、长枪等抗日义勇军用的武器:“抗日义勇军使用的武器,大多数是靠缴获日本侵略者的,而其他的都是一些十分落后的枪炮,还有一些大刀、长矛。
本庄繁赏“满洲事变纪念”装甲车模型:装甲车模型为铜质,在模型前沿有“满洲事变纪念”及“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字样;另有一木漆板,上有发动“九·一八”事变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签名,及“赏”字等。这套实物再次证明日军策划和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全东北是勿容质疑的。
“豆触子”标本:这件标本是日伪时期的“满洲医科大学”里日本军医少将、教授北野政次用来研究实验所用的仓鼠(俗称豆触子、大眼贼)的标本。北野政次及其助手们,通过仓鼠的身体,来繁殖病原体,再惨无人道的用中国人(少数是苏联、朝鲜人)进行活体实验证明其毒性,再杀死仓鼠制备成疫苗,给日本侵略军免疫。
运尸车:该运尸车长约200厘米,高约120厘米,铁制,有3只车轮。这种运尸车,是日本侵略者用来运送被他们残酷的盘剥压榨,苦力折磨和残暴的肉体刑罚而悲惨死去的无数中国人尸体的工具。
战犯用的碗、碟:抗战胜利后,一批侵华日军及汉奸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在人民的正义审判下,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其犯罪事实,这几件瓷碗、碟都是当年关押在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的战犯们使用过的碟碗。
拐杖刀:俗称“二人夺”,长约90厘米。表面上看呈拐杖型,木质。但实际上,其前面是可以断开的,拔出外鞘,里面是一个刺刀。这是抗日斗争初期,东满游击队和当地群众用来对付敌人的秘密武器。是当时很流行很实用的武器。
车向忱用过的手提兜:车向忱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在东北十四年沧陷时期积极参加和组织抗日救国运动,并创办了许多平民学校。这件遗物是车向忱生前用过的;其中在手提兜正面绣有“收复东北失地”字样,背面写有“还我河山”字样。
细菌弹:这种细菌弹是日军的细菌部队――七三一部队第一任部队长石井四郎亲自设计的细菌武器,又称“石井式”细菌弹。细菌弹为陶制,弹壳外部设有引爆线,在外面引爆以避免高温而杀死弹内的生物菌。这种细菌弹大批生产,但没进行大量应用。
东北竞存中学校旗:这面校旗,虽然多处损破,但这面旗帜是人民宣传和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光辉旗帜。
“旅顺纪念”银碟:这两件银碟(渡银)是日本政府为宣扬日俄战争武功特制的纪念品。碟直径约为10厘米,碟中图景为:“水师营会见所”“表忠塔”“闭塞队纪念碑”“尔灵山纪念碑”,“东鸡冠山壮堡垒”。在周缘四景间有篆字体“旅顺纪念”四字。
日“造兵报恩”碑碑阴铭文铜板:铜板原镶于主体碑――“造兵报恩”碑后,碑主体现已不见。铜碑是1997由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捐赠给本馆。铜碑高110厘米,宽51厘米,厚0.5厘米;上有铸造碑文(日文),碑文记载了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侵占张作霖创办的“东三省兵工厂”即“沈阳兵工厂”及以后对兵工厂的“改造”、沿革情况。
给抗联战士送粮用的木盆:这件木盆长63厘米,宽44厘米, 高13厘米,是用一段破开的圆木,在中部用凿子凿成。木盆原存于延边博物馆,是1998年在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乡新屯子征集到的。这种形质的木盆是当时当地经常使用的器具。
炭化月饼、手镯、烟嘴、子弹头等:这几块残留下的月饼(已经炭化了)其花纹还清晰可见。这些实物是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遗留下来的。1932年农历八月十六,即中秋节的第二天,抚顺市平顶山附近的人们过完中秋节后,还有几块月饼没舍得吃完。然而,就在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3000多人被血腥屠杀,然后放火烧毁罪证。月饼、手镯、手表、烟嘴、银元等等都是被害群众遗留下的,而子弹头、子弹夹等就夹杂在死难群众的尸骨中。
【珍贵史料】
《满洲事变写真帖》:2010年9月16日,沈阳市民欧瑞鹏为该馆捐赠了一本1931年出版的《满洲事变写真帖》。这本写真帖中图像清晰,每张图片都附有注解。共收录了日本人拍摄的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东北实况照片六十幅,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过程中,残暴、狰狞的丑恶嘴脸,记录着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左秀海狱中书鉴:左秀海,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任丹东市(当时叫安东)凤城县职业中学校长兼农业实习所所长。1936年腊月,日寇发动了“安东教育事件”,至1937年春,共逮捕了各地爱国人士30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教育界人士)。并对这些爱国人士用尽了酷刑。左秀海就是其中被捕的一位。面对敌人的非法审问,左秀海挺刑不屈,厉色指责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在1937年旧历正月二十二日,与其余6位战友被日寇杀害。这份书鉴就是左秀海在狱中写下的。
日军进攻北大营原版照片:2008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变爆发77周年之际,沈阳收藏家詹洪阁将在哈尔滨收集来的7张见证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炮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的珍贵原版老照片捐赠给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历史文化】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沈阳的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事变虽然发生在沈阳,但它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在地域方面已远远超出了东北、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
历史意义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大量文物、历史照片、及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真实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发动 “九·一八”事变及对中国东北进行残酷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再现了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画卷。整体陈列是一座记录庄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丰碑,是向人民群众进行国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参观须知】
1、参观者凭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军官证、士兵证、残疾人证、老年证、离休证、退休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参观。无有效证件者谢绝入内。
2、为保证观众安全有序地参观,实行团体参观预约制度:旅行社、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团体须提前预约。对观众流实行调控和引导。
3、由于本馆接待容量有限,为保证观众的安全,当展厅人流量饱和时,采取分期分批限量参观的措施,请观众自觉予以配合。
4、为维护庄严肃穆的氛围和文明整洁的参观环境,各种车辆不得入馆(残疾人手推车和婴儿车除外),小商小贩、衣冠不整者(如赤足、裸背)、精神病患者、携带宠物或危险品者、乞讨者、醉酒者等谢绝入馆。
5、未经批准,禁止在展厅内摄影摄像。
6、行动不便者及1.2米以下的儿童,须在成人陪同下方可入馆。
7、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在馆内张贴标语、横幅,举办任何形式的集会、广告或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