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俗称“蒙古贞”,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是阜新市辖县,地处东经121°01′—122°26′,北纬41°44′—42°34′之间。东与彰武、黑山、新民接壤;西与北票毗邻;南与北宁、义县相连;北靠内蒙古库伦旗、奈曼旗。全县辖35个乡镇,总面积6339. 4平方公里。自治县是个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有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俄罗斯、布依、达斡尔等14个民族,总人口74万人,农业人口64万人,其中蒙古族占20%。
行政区划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辖20个镇、15个乡:
镇:阜新镇、东梁镇、佛寺镇、伊玛图镇、旧庙镇、务欢池镇、建设镇、大巴镇、泡子镇、十家子镇、王府镇、于寺镇、富荣镇、新民镇、福兴地镇、平安地镇、沙拉镇、大固本镇、大五家子镇、大板镇
乡:蜘蛛山乡、卧凤沟乡、八家子乡、哈达户稍乡、塔营子乡、扎兰营子乡、招束沟乡、苍土乡、老河土乡、七家子乡、红帽子乡、紫都台乡、化石戈乡、太平乡、国华乡
历史沿革
战国时属燕国北境。汉代为匈奴左地。三国时县境南部属(魏)昌黎郡(今义县),东、北两境属鲜卑地。晋时属宇文氏和慕容氏领地。隋代属辽西郡和契丹地。唐代属营州奚都督府和契丹地。辽代县境先后为懿州,成州、徽州、豪州等州县。金立国后,县境初隶懿州,后属大定府。元为辽阳行省懿州境地。明代县境西部为营州右屯卫,东部为广宁后屯卫。1401年后此地属蒙古游牧地。清初属扎萨克,后为土默特左翼旗,隶属卓索图盟(今朝阳境内)。康熙三十一年于此设养息牧场。乾隆三年蒙、汉分治归直隶承德府。乾隆十三年归塔子沟厅所属(今凌源)。乾隆三十九年县境属三座塔厅所辖。光绪二十九年,由朝阳析置阜新县(治所在今内蒙奈曼旗青龙山乡境内)隶属承德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府,此时县境归朝阳府所属。
乌兰木图山
气候环境
全县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丘起伏,沟壑纵横,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低山、丘陵、缓丘和平洼,相对高差为785.6m。地貌特征大体上是:南部山、北部沙、西部丘陵、东部洼。境内有大小山头4,483座,其中海拔500m以上的有235座。阜蒙县八家子乡境内的乌兰木图山,早年叫阿力玛图山。两个名都是蒙语的音译,前者汉译为“有红色树木之山”,后者译为“有梨之山”。梨山之名更久。
全县气候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日照数为2865.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138.5千卡/cm2,年均气温7.2℃,全县大于或等于10℃活动积温3,298.3℃,有效积温土,607.3℃,无霜期150天左右。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0mm左右,5—9月份降水量425mm,占全年的85%。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全县境内河流多。有细河、伊马图河、二道河、务欢池河、八道河等二十条主要河流,分别汇入大凌河、绕阳河、柳河三个水系。水资源总量4.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9亿立方米,地下水1.9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全县现有耕地面积土7.7万公顷(土地部门的调查数为22.87万公顷)。其中:坡耕地有8万公顷,占耕地45.2%。全县林地面积土8.7万公顷,草场面积11.3万公顷,“四荒”面积有13.3万倾,其中可开发利用面积有7.3万公顷,已开发利用面积有土1.5万公顷。
全县地处华北植物区与内蒙古植物区交错地带。植物种类有110科、456个属、929种。全县森林覆盖率27.59%。林木蓄积量395万立方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大豆、小杂粮、花生、薯类等;树种主要有松、柏、杨、柳、榆、柞、杏、枣、梨等174种。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黄金、铁、硅石、石灰石、玛瑙石、麦饭石、膨润土等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公路
经济概况
自治县是农业生产大县。粮食、畜牧、林业生产在省内乃至全国占重要位置。全县森林覆盖率27.59%。林木蓄积量395万立方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谷子、大豆、小杂粮、花生、薯类等;树种主要有松、柏、杨、柳、榆、柞、杏、枣、梨等174种。
工业生产门类齐全。有冶金、煤炭、化工、机械、建材、食品、造纸等20多个行业,乡镇以上工业企业300多家。 “三沟”白酒、蒙药、食用油等20多种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有的已打入国际市场。
城建、交通、通讯事业发展很快。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京沈、广奈、沈阜红贯通东西南北;新义、大郑两条铁路交叉于县境,可直达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和环渤海岸各港口。程控电话开通全县,实现了城乡传输一体化。商饮贸易、财政金融繁荣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欣欣向荣。
交通运输
县城距锦州港110公里,有锦阜高速公路相连,铁阜、阜朝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国道101线横贯东西,省级公路沟奈线纵贯南北,并有沈阜公路相连。大郑、新义铁路越境而过。截止2005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542.31千米,公路密度达22.18千米/万人,已实现“乡乡通油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就近火车站——阜新火车站。阜新火车站新站舍包括售票大厅、候车大厅、行包房、办公楼等4部分。其中候车大厅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较原有站舍扩大1倍以上,以往客流高峰期间候车大厅内人满为患的景象就此一去不返。
白泉寺
风景名胜
白泉寺风景开发区,地处东经121度53分3秒,北纬42度,属医巫闾山尾丘陵区,海拔505.5米。
景区是以峰峦险峻,悬崖峭壁,千年古槐,凤凰梧桐,圣泉奇洞,奇花届异草,古墓,遗迹,摩崖造像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的山岳型风景区。东至富荣镇佛爷岭村,北与细河区接壤,西侧与二板村一河之隔,东西长1.6公里,南北1.5公里,总面积2.5平方公里。景区地质构成与普安寺景区同属于大陆气候,年降水量570毫米,年蒸发量1942毫米,年平均气温7.1摄适度,初霜期9月下旬,无霜期153天,土壤为山地棕褐色森林土,土层较厚,部分地方有陡裸岩,石瀑。
白泉寺风景区,俗称“小喇嘛洞”,普安寺又称“大喇嘛洞”与之对应,西与海棠山普安寺风景名胜区对应,相距4公里,这里满目葱茏,山光水秀,泉水叮冬,溪水潺潺,悬崖峭壁,景象壮观,是饱鉴田园风光,进行考古研究,民族宗教活动,民歌书曲演唱,蒙古民俗风情游于一体的旅游佳境和避暑胜地。
文物古迹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西部丘陵山区最东部的医巫闾山西麓,与下辽河平原接壤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境地内。1982年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到1993年已进行过5次的发掘,发掘面4000余平方米,揭露出房址30余座,复原陶器近200件,还有石器,猪骨,鹿骨及农作的碳化物等,尤其是出土了玉器和龙纹陶片。以测定,这个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 7600左右,这是目前辽宁以至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 新石器时代遗址。
辽晋国夫人墓:《辽晋国夫人墓志铭》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辽晋国夫人墓》1949年11目发现于小洞山。墓中出土了汉文墓志一合,还有陶瓷器,铜铁器和装饰品等,该墓志铭,绿沙岩刻制,较为完整。志盖方形,边长93.5厘米,顶面中心有46厘米的方形平面上刻楷书阴文“故晋国夫人墓志铭”二行八串,四边磨成斜坡,志盖通厚15厘米,边厚5.5厘米,盖光素无纹饰,现左上角稍残坏。志石变方形,边长与盖同,厚13厘米,志石面边缘阴刻直沟一周,边线内刻志文,志文楷书共三十行,满行三十字,总计835字。
白泉寺:依山傍水,古朴清幽,雾绕天泉,风景秀丽,该寺始建于嘉庆六年,一七九六年,嘉庆皇帝登基,按贯例举行大典。当时,有参加庆典资格的著名呼格图活佛在册60名,查点时,东蒙弥勒寺活佛缺席,班禅大师便奏明圣上恩准,让随身同去的普安寺四世活佛参加,补足60位,通过讲经说法名列第六位,嘉庆皇帝龙颜大悦,嘉封为“莫日根堪布呼图格图”称号。白泉寺环境幽雅,苍松翠柏层层环抱,奇石异草遍及山坳,整个地貌似“簸箕”形,东西北三面环山,从南向北由宽到窄,由一马平陡峭山峰,加之庙宇依山靠石而建,气势辉宏。
关帝庙:四世活佛在建造白泉寺大殿的同时,在大殿的前面又监造了关帝庙。关帝庙为三间藏式庙堂,庙里正中塑了关公的坐像,两旁塑了关平、周仓各握剑.刀的站像。威武神气,庄严肃穆,四周墙壁上画着关云长忠武一世的二十四部彩画。
摩崖造像:白泉寺风景区内,现有数尊刻于巨石上的佛像同,有宗喀巴,释迦牟尼,度母,关公,无量寿佛等。
特色美食
喇嘛糕是阜新境内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糕点。它选用精制面粉、白沙糖、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瓜籽儿仁、青红丝、桂花为辅助原料,放入烤炉烤制而成。其特点是,洁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软,富有弹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喇嘛肉是由喇嘛发明的一种食肉方法。它以北方盛产的大白菜及猪肉为原料做成。口味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满口溢香,兼红烧肉、川白肉、大炖肉滋味而有之。由于猪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满肉味,亦含有干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菜汤鲜美脍口,沁入心脾,尤其以特大号海碗盛之放在桌心,大家围坐,众目所视,大有杀大猪、吃大菜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