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丹东市,原称安东,辽宁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辽宁省重要的边境口岸和辽东地区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西南与大连毗邻,北与本溪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全市下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丹东市常住人口209.2万。
丹东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西北岸,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处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会点,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是中国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起点和中国万里海疆的最北端起点,具有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优势。唐朝置安东都护府,始有“安东”一词。清光绪二年(1876年),设立安东县而确立雏形。丹东是为中国海岸线的北端起点,是以工业、商贸、港口、物流、旅游为主体的沿江、沿海、沿边城市,是国家级边境合作区、沿海开放城市,拥有港口、铁路、公路、管道、机场5种类型10处口岸,1处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是中国对朝贸易口岸城市,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丹东景色优美,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特色景观构建了 “北国江南”,被誉为“中国最大最美的边境城市”,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行政区划】
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2个县级市:
振兴区 面积 89平方千米,人口38万。邮政编码118002。
元宝区 面积 81平方千米,人口18万。邮政编码118000。区人民政府驻新柳街8号。
振安区 面积
66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118001。区人民政府驻珍珠街339号。
凤城市 面积5513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118100。
东港市 面积2445平方千米,人口64万。邮政编码118300。市人民政府驻大东街道。
宽甸满族自治县 面积6115平方千米,人口44万。邮政编码1182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宽甸镇。

【历史沿革】
丹东历史悠久,距今1.8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3500—4000年前,这里的先民进入青铜器时代。
丹东地处祖国边陲,历朝都是军事要塞。唐尧时,归青州之域,虞舜属营州。
战国时,为燕国东部边疆。
西汉,设西安平县、武茨县。
唐总章元年(668年),置安东都护府。
辽,建宣州、开州、穆州和来远城,金朝,属婆娑府路(今振安区九连城镇)管辖。
元朝时,沿袭金制置婆娑府。
明朝,隶属辽东都指挥使司。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采取定边政策,在叆河边门和凤凰城边门筑柳条边,禁止在边墙以外地区农牧、渔猎、采伐、采矿,致使丹东地域成为不毛之地,严重破坏经济、文化的发展。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后,清朝政府实行拓边政策,才逐步得到开发。随着山东、河北等地垦殖的汉民日益增多。处于内外交困的清政府,被迫利用“禁区”富饶的资源“归化流民”,准许熟地升科,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规定“东边地带全部开禁”。同治十四年(1875年),在鞍子山设置升科纳税。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设置安东县、岫岩州、凤凰厅。翌年,设置宽甸县,并以凤凰厅为首府管辖岫岩、安东、宽甸3个县,至此,结束了边陲自然开发的历史。丹东进入新的开发时期,为丹东市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
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中国奉天省东路道。
九一八事变第二天,日本军队便侵占安东和凤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2月15日,日伪改辽宁省为奉天省,安东县隶属于奉天省,为甲类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伪满洲国把东北4省划为14省,其中新增设的安东省管辖安东、凤城、赛马、宽甸等12县,治所设于安东县城,安东遂成为安东省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伪满洲国设置安东市。安东市从安东县析出,与安东县同隶属于安东省,市区划金汤、元宝、中兴、镇安、浪头、大和、旭日7个区。抗日战争中,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战斗在辽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驻安东市。11月初,接收日伪政权,成立安东省和安东市、安东县、凤城县、赛马县、宽甸县政府。安东市区划为中央、镇江、中兴、元宝、金汤、镇安、浪头7区。
1949年5月,辽东省成立,安东市隶属于辽东省。安东市是安东省、辽东省省会,为安东省和辽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54年9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设置辽宁省,丹东市隶属辽宁省。
1956年4月,元宝、镇安两区合并为元宝区,镇兴、中央两区合并为镇兴区。7月,又将九连城、五龙背两区合并为五龙背区,浪头、汤池两区合并为浪头区。
1957年7月,撤销浪头、五龙背两区,设市郊区。
1958年12月,将安东、凤城、岫岩、宽甸4县划归安东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市改名丹东市。意为红色东方之城。安东县改名东沟县。2月,镇兴区改名振兴区。
1965年12月,庄河划归丹东市。
1968年12月,庄河又划归旅大市(今大连市)。
1980年10月,郊区改名振安区。
1985年后,岫岩、凤城、宽甸3县先后改为满族自治县。
1992年2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东沟县建立东港市、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至此,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和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并设置国家级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
1992年,设立国家级经济合作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是当时国家14个国家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西北岸,处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北依长白山脉,南临黄海,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相望,东隔浑江与吉林省的集安市相接,东北部、北部与本溪市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相邻,西北、西部与辽阳市的辽阳县、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大连市的庄河市相连。东西垂直最大跨度196千米,南北垂直最大跨度165千米,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丹东市是辽东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南部丘陵区、沿海平原区4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凤城市北部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属中低山区。一般海拔400—1000米,东西绵延,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28座,构成“辽东屋脊”和鸭绿江与辽河水系的分水岭。花脖子山海拔1336.1米,该区山势巍峨,山顶多为角峰,山坡坡度45°左右,沟谷发育多呈“V”字形。凤城市北部至中部、宽甸满族自治县中部属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300—800米。山势起伏连绵,山顶以圆顶状为主。
气候特征
丹东市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但背山面海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丹东南北地区气候存在差异,北部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南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降水量970.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9.9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69.8%。丹东市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风速柔和,光照适宜,空气湿润,氧气充足,舒适期较同纬度地区长。2021年,丹东市年平均气温9.4℃,比常年偏高0.6℃;年降水量1184.6毫米,比常年偏多2成;年日照时数2140.8小时,比常年偏少1成。
水文水系
丹东市境内长度2千米以上河流94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93条。其中,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型河流4条,分别为鸭绿江、叆河、大洋河、浑江;流域面积在1000—3000平方千米之间的中型河流6条;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千米之间的河流有36条;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千米之间的河流有47条。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总长4623.23千米。主要江河有鸭绿江、叆河、大洋河、浑江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丹东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8所,拥有教职工27706人,其中专任教师22150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51550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7362人,高中在校生32496人,初中在校生41199人,小学在校生87449人,幼儿园在校生37298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453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305人,工读学校在校生6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普高)75.7%。
文化事业
丹东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01个。其中,艺术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92个。艺术事业机构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个。
医疗卫生
丹东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03个。其中,医院80个,卫生院71个,妇幼保健院(所)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20443张。其中,医院17807张,增长15.9%;卫生院2068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255人。其中,执业医师6431人;助理医师1081人;注册护士8877人。全市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

【交通运输】
丹东市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与朝鲜半岛有300千米的边境线。铁路方面,丹东距平壤220千米,距首尔420千米,是连接日本下关、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东港距韩国的仁川港仅245海里,是联结韩国、日本便利的海上通道。
公路
2007年,丹东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城市。以丹东客运站为中心,下设凤城、宽甸、东港、孤山、通远堡、灌水等24个客运站。客运站全部达到交通部颁布的二级以上客运站标准,其中丹东、东港、凤城达到一级站标准。市区两市一县70多个乡镇85%的乡村通了客车,丹东客运站还有直达大连、营口、鞍山、桓仁、通化、北京、哈尔滨、锦州等20多个城市的长途客运班车。丹东现拥有沈丹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丹锡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铁路
丹东市境内有铁路线260千米,主要有沈丹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铁、凤上铁路、丹通快速铁路、通灌铁路。丹东站是沈丹铁路的终点站,经鸭绿江大桥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铁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丹东出入国境。
沈丹客运专线于2015年8月31日正式通车,正线全长207.3千米,设计运行时长53分钟,加上经停6个站点的时间,从沈阳到丹东大约1小时20分钟左右。
丹大快速铁路于2015年12月17日正式通车,全线总长292千米,是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铁路干线。设计时速200千米/时,运行时长1小时30分钟。
海运
丹东港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深水不冻港,与东北东部铁路相连,辐射13个城市、40多个县的3000多万人口,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在此下海转运,推动了东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东港有三个港区,分别为大东港区、浪头港区和海洋红港区(备用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50余个,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货物存放库场等现代化设施,泊位最大接卸能力30万吨,港口年综合吞吐能力达1.6亿吨。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民航
丹东浪头机场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为4C级机场。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管理。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麦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机。
丹东浪头机场先后开通了丹东至北京、上海、深圳、三亚、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长春、延吉、成都、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2014年4月17日,丹东机场新建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机场计划新开多条国内航线外,2014年内有望首先开通丹东至首尔、丹东至平壤的国际线路,日后将逐步扩大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等地。
年旅客吞吐量14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3万吨,设有一个国际候机厅、两个国内候机厅、三个贵宾候机室。拥有2.6万平方米停机坪及服务车道,停车场1.1万平方米。丹东机场是一座同时可以起降国内、国际航班的国门口岸机场,在国内同类支线机场中规模、设施均位居前列。
【风景名胜】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鸭绿江中下游辽宁省丹东市境内,东起浑江口,西至大东港,全长210公里。总面积824.2平方公里(含朝鲜水面),保护区面积200平方公里。
丹东鸭绿江游览区位于鸭绿江中心下游丹东市境内,东起浑江口,西至大东港,全长210公里,总面积824.2平方公里(含中朝共管水面),保护区面积200平方公里。鸭绿江流径丹东市约300公里。
此段江面宽阔,两岸风光秀丽,在入海口一带,盛产大银鱼。
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辽宁东港鸭绿江口湿地候鸟及爬行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锦江山公园
锦江山公园,是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公里。锦江山公园绿茵覆盖,花团锦簇,一山尽得天下秀,素有“东北八景之首”的美誉。
锦江山公园,分为5大观赏区,其中山水游览区花红柳绿,曲径通幽,楼台亭榭,错落有序,山中松柏、紫杉、樱花和银杏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登高远眺,可以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园中的“文化园”是一座可浏览丹东地方文化历史,观摩现代翰墨真迹。另外,“辽东解放纪念塔”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也建在园内。
◆月亮岛旅游度假区
月亮岛是中朝界河——鸭绿江上一个美丽小岛,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为200米,距中国一侧辽宁丹东市约200米,距朝鲜一侧新义州市约600米。
月亮岛旅游度假区由餐饮娱乐区以及酒店和健身休闲等几大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是具有国际水准的,集旅游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具有沿江、沿边特色的旅游度假胜地。
月亮岛犹如一叶轻舟与以抗美援朝而著名的鸭绿江大桥遥相挥映,不仅自然景观优美秀丽,而且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位于丹东市城东十五公里的鸭绿江畔,是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个重要景区,它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是绝好的旅游胜地。
景区内的虎山长城始建于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当时的主要作用是为防御建州女真人的侵扰。
虎山原名马耳山,因两个并排高耸山峰,状似两只竖立的虎耳,亦称虎耳山,至清代演化为今日的虎山,虎山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孤耸,视野开阔,对岸朝鲜的田地、房屋一览无余。作为国门,长城选址虎山,确有军事意义,丹东历次作为明清(后金)交战的前线,虎山首当其冲,总被视为军事要塞,最先遭到攻击,任何一个懂得军事的人都知道,占据制高点,就等于控制了战斗的主动权。在虎山建长城顺理成章。汉族先人身受卫国之命,责任、义务和自家性命,都不容他们不选择虎山为屏障。明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监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五龙山
五龙山指的是一座辽东名山,坐落于丹东市区北郊,地处丹东市振安区与凤城市交界地带,总面积56.53平方公里,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五龙山属于长白山系余脉,全长20公里,主峰顶歧山海拔708.5米,在丘陵起伏的辽东半岛显得格外巍峨挺拔。
丹东五龙山风景区包括五龙山和五龙背温泉,位于丹东西北25公里的五龙背镇。面积64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别墅群华丽典雅;新修马路明净宽敞,直达景区;特色餐厅精华荟萃,美食各异;灯饰工程五彩绚丽,灿若星河;景点小品整体规划,格调高雅;灵峰禅寺香火鼎盛、雄伟庄严是东北最大的庙宇……五龙山,已成为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城市公园,为江城丹东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凤凰山
凤凰山属长白山脉,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凤城市满族自治县凤城镇之东南隅,整体略呈菱形,南北长约10千米,东西宽约6千米。面积为60平方千米。最高峰为攒云峰,海拔836.4米。
凤凰山南至丹东市57千米,濒临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北距辽宁省会沈阳220千米,西南距大连300千米。凤凰山风景区的范围界限为西至沈丹公路;东至王道沟、西大砬子;北至凤上铁路;南至罗家堡子。保护带界限:面积约36平方千米。景区界限外东至孙家沟以西山脊线;南至淌石流沟;北至凤城镇;西至二龙河。面积约25平方千米,共60平方千米。
凤凰山的东山、西山、砾子沟,西大砬子、黑沟、庙沟、山峦起伏,层林叠嶂,形成天然屏障,将景区自然分隔为西山、东山、庙沟、古城、砬子沟五个景区。
◆天桥沟
天桥沟景区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宽甸县城59公里,距丹东市159公里,距沈阳市220公里,西与本溪县毗邻,北与桓仁县接壤。
天桥沟景区山水之盛、景致之美,既不同于我国传统名胜的“五岳”,又别于长白诸景。它四季景色分明,可谓“一季一世界,四季四重天”。现有莲花峰、玉泉顶、晓月峰、红枫谷等4大旅游景区共72个旅游景点,包括东北抗日联军遗址20多处。其中,以莲花峰映日、天桥霁月、鹰岩积雪、天潭垂钓、层林红枫、双松飞瀑、晓月鸣禽、云海观涛等“天桥八景”最为著名。天桥沟景区是AAAA级风景旅游区,也是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中国建成开放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园区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基本陈列主题,设置了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等,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2017年12月,该纪念馆入选中国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是国家AAAA级景区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鸭绿江断桥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其中第4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
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由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国空军炸断。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鸭绿江大桥在抗美援朝时期承担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军需物资供应和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见证并陈述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岁月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先后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2022年8月,鸭绿江断桥入选辽宁省2022年”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大鹿岛景区
丹东大鹿岛景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孤山镇的大洋河入海口南约12.96千米的黄海中,北依东港,西靠大连,西南临近长山群岛,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其东西长4千米、南北宽1.5千米,海岸线长度12.15千米,面积6.6平方千米。
丹东大鹿岛景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伴有少量平原,地质结构稳定,主要由岩石构成。岛上水文特征显著,周边海域清澈,潮汐现象明显。气候属于北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高,主要包括松树、槐树等温带树种。生物资源丰富,常见鸟类、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景区布局合理,设有多个观赏景点,如月牙湾、望海楼等。
丹东大鹿岛景区曾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20余项荣誉。2022年8月24日,丹东大鹿岛景区入选辽宁省2022年“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大梨树风景区
大梨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辽宁省凤城市西南郊10公里处,距丹阜高速公路凤城出口5公里,是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美丽乡村。
景区由休闲农业体验区、民族村落观光区、旅游综合服务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休闲农业体验区紧紧依托2.6万亩花果山,几百万株果树,精心打造出闻名省内外的赏花摘果体验游,每年四月到十月,是辽宁省跨时最长、品种最多、参与性最好的休闲农业游目的地。花果山上,干字文化广场宏伟壮观,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梨树村史馆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村史馆。药王谷供奉着十三位神医药圣,可谓一步一景,一步一重天,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特别是阴阳泉水,一凉一热,号称一绝。

【历史文化】
曲艺
丹东单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辽宁省宽甸、凤城与东港等地的传统民间风俗活动,俗称为“烧香”,是极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单鼓分为“民香”和“旗香”,汉族的称为“民香”,而满族汉军旗人的则称为“旗香”。丹东单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单鼓多在农闲时节表演,通常会有数十乃至上百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参加或是欣赏这种民间传统的风俗活动。丹东单鼓以说唱结合为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有着载歌载舞的突出艺术特点。丹东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多种本土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因此保护单鼓艺术,对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俗
鼓乐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广为流传,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以及《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地区早年的县志之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丹东鼓乐在当地俗称为“鼓吹乐”,器乐的名目繁多,曲牌更是多种多样,是以民族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为主的一种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历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这里的老百姓大多会请上一个鼓乐班子,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丹东鼓乐大致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以及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等两大类。丹东鼓乐对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色物产】
矿产:丹东自然资源丰富,特色产品种类众多,经济开发潜力很大。丹东地下蕴藏有金、银、铅、锌、铁、硼、煤、大理石、红柱石、高岭土等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56种,其中菱镁矿远景储量6亿吨,有较好的开采前景;高岭土远景储量2000多万吨,占全省之首;丹东大理石储量约200万立米,品种较多,最著名的是“丹东绿大理石”,被国外客商誉为“理石之冠”和“稀世之品”;丹东是全国固体硼储量最多的地区,硼储量占全国的95%,开发量占全国30%,有“中国硼海”和“硼都”之誉。
林蛙:丹东天然林比重大,为林蛙栖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林蛙是一种集食用和药用为一体的两栖类野生动物,与人参、貂皮、鹿茸并称为东北四大山珍。林蛙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滋补名品和美容养颜的佳品。
稻米:丹东具备发展优质稻米产业的条件:一是气候资源优越,适于种植北方优质粳稻。生长期内昼夜温差较小,提高粳稻的适口性。二是灌溉系统比较完善,自成体系,多数年份基本上可以保证水稻生产的正常用水。三是环保条件优越。年降水量大,植被条件好,工业污染少。水田生产基地和水源地绝大部分没有污染,适于发展绿色稻米和无公害稻米。四是生产技术成熟,管理比较到位。
板栗:板栗是丹东的优势经济林树种,自然条件有利于丹东板栗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90%以上。丹东板栗属日本栗系统,适合日本市场口味需求,板栗肉占日本市场30%的份额。目前全市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115
万亩,年产量超过2万吨,年产值达1.5亿元,已成为全国板栗的重要产区和出口基地。全市每个乡镇都有板栗栽培,其中面积超万亩的乡镇38个,板栗生产已切实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草莓:丹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草莓的发展。适宜种植草莓的地域比较广阔,东港、凤城、宽甸和振安区、振兴区、元宝区均可大面积种植。目前,丹东市有42个乡(镇)有17个,5000亩以上的5个,万亩以上的有1个。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市草莓生产面积已11万亩,占全省草莓生产总面积的81%以上,其中有3.5万个日光温室生产草莓3.5万亩,有4.2万个大、中、小塑料冷棚生产草莓3.6万亩,草莓总产量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和出口基地。
杜鹃花:全世界已发现的800多种杜鹃花在中国分布的有650种,而丹东就有270多种。丹东栽培杜鹃历史悠久,特殊的气候资源及水质、土壤条件为杜鹃花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形成了丹东杜鹃的独特种群。杜鹃花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全市从事杜鹃花生产的花农有2000多户,6000多人。杜鹃花各类有6个色系,270多个品种,其中珍贵品种120多种。杜鹃花秤面积3000多亩,主要集中在振兴区、振安区以及元宝区三个交通相对便利的市区。年产盆花3000多万盆,商品花1000多万盆,收入6000多万元,销售面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和地区。近几年在各种全国性花卉博览会上,丹东杜鹃多次被评为金奖,成为国务活动的上乘花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切花消费的快速普及,杜鹃盆景及小杜鹃组合有较大的市场。丹东杜鹃属名贵品种,在国内市场上独压群芳,在韩、日及欧洲一些国家的花卉市场上名声鹊起,市场看好。1984年3月,经丹东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杜鹃花被正式命名为丹东市市花。
对虾:丹东对虾养殖始于1980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东港市从1988年到1992年荣获全国县级养虾五连冠,最好年份产量达1.38万吨,出口供货值2.68亿元,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体系,使对虾成为丹东水产业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日本、美国、欧盟是丹东对虾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养殖成为丹东水产业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饲料、加工、运输、外贸、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虾病影响,从1993年以来,对虾养殖业跌入低谷。近几年,由于采取多种措施,使虾池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养虾业逐渐恢复。2000年,对虾产量3058吨,出口量180吨,出口额1.32亿元,目前丹东对虾产量正在恢复增长。
贝类:丹东市有海洋国土面积525万亩,其中0-10米等深线106万亩,适宜贝类底皤增养殖面积50万亩;滩涂面积36.3万亩,适宜养贝面积18.8万亩。丹东近海有鸭绿江、大洋河两大河流注入,底质平坦、泥砂比例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是贝类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丹东贝类在色泽、规格、口感、肥满度方面均优于其它地区,深受国内外欢迎。
鱼类:丹东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居全省之首。全市淡水总面积168万亩,其中有大型水库5座,25万亩;中小水库42座,近6万亩;池塘、泡沼4.3万亩。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东港市为主的池塘养殖、宽甸县为主的大水面增殖、网箱养殖等三大淡水渔业基地,主要增养殖品种有公鱼、大银鱼(面条鱼)、鲤鱼、鲢鳙鱼、草鱼、鲫鱼、当地鲶鱼等,形成了公鱼、网箱鲤鱼产业链,大银鱼养殖成为近年来新的增长点。此外,目前有为池塘及中小水库配套的淡水鱼苗生产厂家13家,年生产水花鱼苗13亿尾。2000年,淡水渔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池塘产量1.2万吨,网箱养殖产量3600吨,公鱼2000吨,大银鱼120吨。
山野菜:山野菜以来自自然,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以独特的保健药用价值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市场的新宠。丹东山多森密,雨量充沛,山野菜资源十分丰富,现已被人们采集食用的山野菜80余种,年采集量5000吨以上。近年来丹东山野菜生产与加工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野菜家种实现了零的突破。现人工栽培面积2000多亩,产量2000多吨,年加工出口量100多吨。
食用菌:丹东位于辽宁的东部山区,有丰富的山林资源,食用菌生产发展较快,已从山上发展到了山下,人工栽培面积迅速增加。食用菌面积已发展到997.7万平方米,总产量2.19万吨,出口量1.03万吨,总产值1.65亿元。
烟草:烤烟生产是丹东传统的产业,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是东北地区烤烟生产发源地。丹东烟草种植面积约5万公顷(75万亩),生产的烟草是高档卷烟的主要配料;丹东是辽宁省的烟草生产基地,平均产烤烟2000-3000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辽宁省的80-85%。凤城烤烟香味醇厚,色泽金黄,叶片厚薄适中,出丝率高,燃烧性能好,尼古丁含量低,含糖份高,为生产高级卷烟的上等原料,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2001年以来,丹东烤烟生产在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基础上,加大科技兴烟力度,提高了规范化生产水平,烤烟生产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高。
柞蚕:丹东是世界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有200多年的养柞蚕历史,柞蚕生产是丹东的传统产业,最高年产量23000多吨,产量居全国之冠,占全国的50%、全省的70%,被誉为“柞蚕之乡”。柞蚕的放养是在清朝嘉庆年间由山东传入丹东的。目前丹东有蚕场260.5万亩。全市三县(市)、三区中有61个行政村、4024个村民组、3万户农民放养柞蚕。有7个国家丝绸工业企业和40个乡镇加工企业,有2.8万从业人员,年工业产值4亿元,柞蚕丝是出口创汇的骨干品种。
【荣誉称号】
2000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全国篮球城”、“全国毽球城”
200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2010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
2012年,中国温泉之城
2013年,国家园林城市
2016年,中国满药之都
2017年,中国十大养老胜地、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8年,中国白醋之乡、国家卫生城市(区)、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2020年,2020中国避暑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2021年,中央文明办确定的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辽宁省首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2022年,2021年国家卫生城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