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市幅员217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其中城区人口21万。市交通便利,通信快捷。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梅河口火车站是全国48个一级编组站之一,日接发客货列车159列。公路网络发达,国道202线、303线、四白一级路贯串全境,日车流量13500台次。通信举措措施提高完备,是吉林省四个电信传输、数据关键之一。
行政区划
梅河口市辖5个街道、13个镇、6个乡、1个民族乡:
街道:新华街道、解放街道、和平街道、福民街道、光明街道
镇:山城镇、海龙镇、红梅镇、新合镇、曙光镇、中和镇、进化镇、一座营镇、水道镇、康大营镇、牛心顶镇、野猪河镇、黑山头镇
乡:李炉乡、杏岭乡、双兴乡、兴华乡、吉乐乡、湾龙乡
民族乡:小杨满族朝鲜族乡

梅河口城市新貌
历史沿革
光绪四年(1878年)在海龙设荒务局,丈放鲜围场荒地。光绪五年(1879年)于海龙城设置围声总管衙门,置总管1人,辖佐领人,左翼协领驻朝阳镇,右翼协领驻山城镇。光绪五年(1879年)由盛京将军歧元奏请,添设海龙通判。
1913年,改海龙府为海龙县,隶属于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2月,废除道制,改奉天省为辽宁省,海龙县承受之归辽宁省所属。
1945年东北光复建立人民政权后,属辽北省。1947年,属辽宁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1948年属辽北省,1949年属辽东省。
1951年4月撤销花园区,其所属地域分别划归吉乐、中和二区和山城镇。
1985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梅河口市改为县级市,将辉南、柳河2县划归通化市管辖。由通化市代管。
人口民族
全市共有183565户,人口617262,城镇人口达到276904人,占总人口数的44.86%;乡村人口340358人,占总人口数的55.14%;全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3.93人。
全市共有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壮族、白族、侗族、土家族、畲族、彝族、苗族、藏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维吾尔族17个民族。少数民族共7105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51%。
地理位置
梅河口市位于长白山西麓,辉发河上游,吉林省东南部,辽宁省东北隅。隶属于吉林省通化市的县级市。东经125°15′-126°03′,北纬42°08′-43°02′东以一统河下游新合镇双胜村与辉南县毗邻,南与东南以分水岭、新开岭、盘道岭、鸡冠砬子山与柳河县分界;西南白银河彼岸、杨树河上源及西部的大湾镇桦树村与辽宁省清原县交界;西与西北与东丰县接壤;北与东北部以亮子河与磐石市搭界。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3条铁路和 黑(河)大(连)线[1989年10月称爱(珲)大(连)线]和集(安)锡(林浩特)线2条国道分别交叉通过。全境南北长极至97公里,东西宽极至35公里,复原2174.6平方公里。
气候资源
梅河口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天气,年均匀气温4.6℃。矿藏丰硕,主要矿产有煤、黄金、硅藻土、油页岩、铁、石墨、石英、矿泉水等17种。 市内10公里以上河流4条,流域面积1291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6.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08亿立方米。全市林地面积79445公顷,有林地面积59502公顷,立木总蓄积量315.4万立方米,森林笼盖率达27.8%。

梅河口市政府新办公楼
产业经济
梅河口市共有工业企业62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户。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到57.1亿元、5.6亿元、2.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2%、24.2%、25.9%。在能源工业中,全市有能源企业92户,其中梅河煤矿是吉林省产煤第一大矿,产量在300万吨以上。阜康热电有限公司年发电量1.3亿度。在医药工业中,现已建成生产企业8户,形成以中成药为主,以化学制剂、生化药品为辅的工业体系。全市医药批发是吉林省除长春、吉林两市外医药批发企业户数最多的地区。在食品工业中,主要有果仁、大米、酒精、白酒等。梅河口现有果仁加工企业175户,加工能力居亚洲第一,年销售额5亿多元。阜康酒精公司年生产能力20万吨,转化玉米60万吨,生产规模和能力列全国食用酒精行业之首。面对今后的发展,全市正积极构建能源、食品和包装冶金“三大产业群”,打造培育吉林省东南部最大的能源生产地、全国最大的果仁生产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鹅鸭肝生产地、吉林省东南部绿优米生产加工集散地、全国油田抽油泵管生产地、东北海绵钛生产地、北方电化铝生产地“八大生产加工地”,梅河口的工业经济正在腾飞。
交通运输
全国铁路干线沈吉线、四梅线、梅集线三条铁路贯穿全境,并交汇于梅河口市所在地,境内有大、小车站9个。
梅河口车站是东北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军事要地,中国铁路46个主要编组站之一。年货运量1396.4万吨,每年过往客货车近200列,可直达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大连、长春等大中城市。
公路纵横交错,国道202线、303线和四白、梅通一级公路贯穿全境,梅河口市公路客运站是吉林省县(市)级唯一的一级客运站,日发车280多班次,可直达京津冀哈等地。

爱民医院
社会事业
梅河口市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2007年,完成了政务中心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了文化活动中心、朝鲜族中学、五中教学楼、一中学生宿舍,新建和改造了农村中小学校舍48所、更换课桌椅1.6万套,实施了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强化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53%、8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和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新增就业1.1万人,救助困难群众4.7万人,新建和改造社会福利中心13个。克服财政困难,年内三次为财政供养人员调整工资。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平安梅河口、和谐梅河口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再次荣获“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殊荣,首次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市。
文物考古
梅河口市原名海龙县,昔日作为清朝皇家“围场”被封禁了二百余年。海龙县的正式设置,虽始于清末光绪年间,然征史籍和考古资料,历史却相当久远!
梅河口市出城向东南行十数公里,有一上亿年的古生物化石群,古生物鱼化石种类为狼鳍鱼,距今在1.3亿年-1.5亿年之间。
在辉发河上游,一片山水相连的区域,二十年前发现了大量的石棚墓群,它东起碱水北沟,西至鸡冠砬子。战国时期的石棚墓,在梅河口境内,现发现已多达28座。松花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代的石棚墓葬群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此类墓葬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反映东北亚民族关系与文化相融最具价值的例证之一。碱水石棚墓已被吉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推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梅河口境内,还珍存着我国仅有的几块女真字碑之一的女真摩崖。早在1961年,它就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梅河口会议,在梅河口市区和平街一座二层楼召开。这次会议是经毛泽东主席批准,由彭真同志主持会议的主题是讨论毛主席、中央军委提出的攻打长春和四平的决策。
龙泉寺,亦名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五年的梅河口市山城镇,1966年殿舍被拆除。1993年龙泉寺复建,迁址五奎山风景区。
在梅河口广袤的平原上,大大小小的荷塘星罗棋布,其中,尤以莲河的莲花泡值得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