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东与扶余县为邻,西、南与前郭县接壤,北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江相望。幅员1313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9.4平方公里。有耕地52073公顷、草原5827.47公顷、水域6872公顷、林地18000公顷。该区是松原市的唯一城区,辖5个乡镇、13个街道,总人口51.88万人。有满、回、壮、蒙、锡伯、朝、苗等13个少数民族。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路1号。
行政区划
宁江区辖13个街道、3个镇、3个乡:
街道:团结街道、文化街道、民主街道、临江街道、新区街道、前进街道、和平街道、工农街道、沿江街道、铁西街道、繁荣街道、建设街道、石化街道
镇:大洼镇、善友镇、毛都站镇
乡:新城乡、伯都乡、兴原乡
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宁江区(含原扶余县)的历史沿革,可上溯至公元前一二世纪的“扶余古隶夫余国”。唐朝时属渤海国领地。及至北宋、辽、金年问,“辽朝设制宁江州”。“宁江州”之所以名闻史籍,首先是因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起兵时,以800甲胄抗击10万辽兵,“首战即克宁江州”。其次,是南宋大金通问使洪皓出使金国,在羁留冷山期间,写下极其珍贵的史料《松漠纪闻》,文中几处提及“宁江州”。《松漠纪闻》是研究辽金时“松漠”历史的典籍。然而,元灭金之后,“宁江州”的历史出现了“断层”。直到清初在通往蒙古的伯都讷设驿站,人们才似乎记起当年的“宁江州”。近些年史学界对“宁江州大战"、伯都讷古城、大金得胜陀颂碑的深入研究,大多认为伯都讷即是辽金时期的“宁江州”。 公元1693年,即清康熙三十二年,伯都讷副都统巴尔达,在距伯都讷南25里的松花江右岸建伯都讷新城。新城修了砖城墙,十字大街将全城划成4个营子,开东南西北4个城门,城四周有护城河。可以想见,当年伯都讷新城十分壮观。随着满清政府屯垦戍边、跑马占荒举措的实施,大批汉族移民迁入,与当地的满族人逐步实现文化的兼容并蓄,伯都讷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府”内设有副都统、旗务、民事3个“府一级”的衙门,管辖松花江南北两岸、哲里木盟10个旗。一时间伯都讷新城百业俱兴、商贾云集、文化发达,发展成塞外关东政治军事、商品集散贸易、文化教育中心的5个名镇、重镇之一。民国初,伯都讷新城改制扶余县。
1992年6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2]60号):撤销扶余市,设立松原市(地级)。设立松原市扶余区,松原市扶余区的行政区域是:原扶余市的行政区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郭镇的团结、繁荣、建设、原江、松江、铁西、民主街道办事处;胜利街道办事处的胜安、胜民、胜合、胜庆、胜丰5个居委会员会;育才街道办事处的民景、民建两个居委会员会;毛都站镇;镇郊乡的贺尔其勒村、西郊村、单家围子村、于家围子村、孙喜窝堡村、郭新窝堡村、倪家窑村、后瓦房村、卡拉房子;前瓦房村的郭尔罗斯大街以南至孙喜窝堡村界,凯旋街以东至吉拉吐乡界部分;达里巴乡的努很格勒和额莫勒村,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街。1995年7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扶余县,辖扶余区的部分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三岔河镇;松原市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11月正式实施。
自然资源
松原市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为粮食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全市土地总面积2109736.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3609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1%。人均占有耕地近4亩。我市主要土壤类型有四种: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河淤土。还有部分草炭土、盐碱土和风沙土。优越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市不仅盛产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而且还适宜发展葵花、甜菜、花生、黄烟、大蒜、药材等。全市四县一区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地处松辽盆地南部之北中端,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全市已发现的矿产有能源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三大类共14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即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矿产9种,即陶粒页岩、铸型用砂、膨润土、泥炭、盐、天然碱、芒硝、砖瓦粘土、建筑用砂;水气矿产2种,即矿泉水、地下水。其中,石油总储量达26亿吨,已探明储量10.8亿吨,天然气储量185亿立方米,油母页岩储量80亿吨。
经济发展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771万元,增长10.93%;第二产业增加值416482万元,增长21.62%;第三产业增加值136957万元,增长20.50%。全口径财政收入75549万元,区本级财政收入1717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8088万元,同比增长1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人口出生率为7.9‰。松原市宁江区地处全球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是联结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8市14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已融入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经济圈和吉林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资源块中,经济优势十分明显。
粮食总产量3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65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44.85%。牧业总产值23560万元,同比增长11.09%。各类牧业小区达到9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560户,带动农户12000余户。争取国家和省农发资金1260万元,开发项目5个。9月,回良玉副总理视察了民乐科技示范区,对农业综合开发给予充分肯定。IP玉米和大豆正式通过德国基因时代机构的非转基因认证,玉米、大豆获得了出口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民乐红辣椒出口韩国创汇120万美元,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到82个,农村经纪人发展到3000余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打机电井87眼、小井1456眼,完成了善友镇团结村等9处人畜饮水工程。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000万元、工业增加值93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5%和102.83%。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总投资234000万元,到位资金70000万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5个,完成投资6180万元。第三批列入国家扶持计划的老工业基地4个项目,全部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研发储备5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925元、3560元,比上年增长14.4%和13.2%。开发城镇就业岗位21665个,新增就业人员20403人。低保工作重新核查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低保金2282万元。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二轻等集体企业4000多名职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大力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和救灾救济工作,发放救灾救济款631万元。
交通邮电
宁江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区内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公路四通八达,水运条件得天独厚。从天然港口下六家子,向东直溯吉林市,向西经嫩江直达齐齐哈尔,向北经松花江下游直达哈尔滨、佳木斯各港,并可直接入乌苏里江、黑龙江等边境口岸。长白铁路从城区穿过。改建后的松原火车站,年货运量达163吨,日客流量近万人,是松原地区的交通枢纽。松花江上双桥连接城区南北。邮电、通讯发展迅速。无线寻呼、公众传真、电话直拨、特快专递等先进通讯广泛应用。城市供水能力强,日供水量1.7万吨。服务设施齐备。拥有宾馆、旅社、饮食服务网点530处。
城乡建设
投资1850万元,完成实验小学教学楼、第六小学教学楼、实验中学教学楼扩建、影剧院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垃圾中转站6处,维修公厕8座,打渗水井172眼。江北无害化垃圾处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到位资金2200万元。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投资3850万元,修建红砖路126.3公里、水泥路47.3公里、沥青路20.7公里,全区148个自然屯有105个实现晴雨通车。农村“三位一体”改厕工作进展顺利,新建生态卫生厕所700座。
社会事业
科普城区创建活动通过省和国家验收。被国家评为“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先进区。新建标准化学校6所、希望小学2所,改造中小学危房10000多平方米。新城乡安装有线电视1000多户。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疾病防控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严密有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审计、档案、民族宗教、武装、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旅游资源
宁江环境优美,名胜可观。松花江大桥雄伟壮观,输油跨江管线横亘江面,森林公园景色宜人,江心岛上鸟语花香;松花江边游人垂钓,江面雕龙画舟泛波逐浪。区内有古遗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庙宇百余处,太阳庙、关帝庙、牌楼如云,修缮一新的清真寺巍峨壮观。城区掩翠,江水流彩,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是吉林省人民政府1986年批准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开发区境内。保护区核心区位于辛甸泡,泡内生满芦苇,是鸟类主要栖息场所;缓冲区位于查干湖夹芯子岛以北至辛甸泡水域;生产实验区位于新庙泡、库里泡、菱角泡和查干湖夹芯子岛以南水域。
塔虎城位于前郭尔罗斯县北部靠近白城地区的八郎乡北上台子屯北侧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干湖东面,南距县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县城10公里,是一处辽代古城遗址。辽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为方形,周长5181米,为土所筑,高6米,城有4门,惟有西门保存较好。这是辽国皇帝的“行宫”和春行打猎驻足之地,当年这里除驻有辽军官兵外,还为佛教圣地和贸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辽代的文物。塔虎”,蒙语“胖头鱼”之意,因其周围湖泡过去盛产胖头鱼而得名。
民族风情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3日,素有“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劳、坚强勇敢的光荣传统。朝鲜族爱穿素白服,注重礼仪,尊老爱幼,能歌善舞。
满族妇女喜爱穿着旗袍,样式美观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已成为中国传统女装,并深受各国女性青睐。满族传统的礼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习俗、育儿习俗等,现在还影响很多地区。其绘画、剪纸、歌舞、曲艺、民间故事、民族体育传承久远,流行至今。满族饮食独具特色,“满汉全席”闻名遐迩。
蒙古族能歌善舞,其服饰、饮食、住行、建筑、婚俗、丧葬、禁忌和礼节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那达慕(娱乐)大会,开展赛马、叼羊、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
锡伯族多喜欢饮白酒和浓茶。敬重老人是锡伯风俗中的重要道德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