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区是吉林省白山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面积1388平方千米,人口33万。清光绪年间,浑江区为猫耳山巡检的冬季驻地。因自通化玉皇山沿浑江每经过一个渡口,便称一道江。此地正好为第八个渡口,故浑江区原称八道江。浑江区则因浑江从境内流过而得名。2010年2月,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行政区划
浑江区辖8个街道、4个镇:
街道:红旗街道、新建街道、东兴街道、通沟街道、城南街道、板石街道、江北街道、河口街道
镇:七道江镇、六道江镇、红土崖镇、三道沟镇
历史沿革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奉天省设东、西、南、北、中五路,本地属奉天省东路道。1945年划归安东省通化专署所辖。1946年划归辽宁省。1949年划归辽东省。1954年8月划归吉林省管辖。1959年3月23日吉林省委批准撤销临江县,设立浑江市。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浑江市府驻八道江镇。 1985年2月4日,通化地区分治,国务院批复(国函字17号)同意浑江市升格为地级市,并将通化地区的抚松、靖宇2县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划归浑江市管辖。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浑江市八道江区、临江区、三岔子区。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国函[1994]8号)批复同意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4月,浑江市正式更名为白山市。1995年12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白山市三岔子区,设立江源县。白山市辖临江市、靖宇县、抚松县、江源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八道江区,市人民政府驻八道江区。
2010年2月22日,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的批复”(民函【2010】40号),经国务院批准,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人口民族
2005年末,全区总人口339843人,比上年增加1992人,增长0.6%。其中男性:172504人,女性:164039人,性别比为105.2(以女性为100)。非农业人口达到269456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20‰,人口死亡率为3.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88‰。有汉、回、满、朝鲜、壮、藏、蒙古、锡伯等多民族组成。
地理气候
浑江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麓(北纬41度30分至42度04分,东经126度07分至126度41分),西与通化市相连,北于柳河县交界,南与集安市接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45公里,是白山市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总面积1380.9平方公里。
本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属浑江盆地。地貌可概括为山、岗、川三大类型,其面积比例大致为三山五岗二川,境内最高海拔1487米,最低海拔320米。本区具有明显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更迭,四季分明,年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多为3-5 ℃, 无霜期一般多为115-140天,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
浑江汉时称盐滩水,辽时称沸流水,明为婆猪江,清叫佟桂江。近代,因源于两岸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当年流放木排到安东(今丹东)和沿江木材业的兴起,木屑顺流而下,江水浑浊,因此改名浑江。浑江发源于白山市三岔子镇北龙岗山脉磬岭南谷,是长白山区老岭山脉走向鸭绿江水系最大干流,西南流经浑江城北,左纳红土崖河、大罗圈河、至市境城东右纳哈泥河、喇蛄河,左纳水苇沙河,流经吉、辽两省分界处,右纳富尔江,回荡进入辽宁省,经辽宁省桓仁,在集安凉水乡杨木村与鸭绿江汇合,至丹东市注入黄海。
社会发展
浑江,汉代称盐难水,明代称婆猪江,清朝称佟家江[1](佟佳江)或通三雅吉哈(满语),别名浑江。发源于浑江市三岔子林场13林班,龙岗山脉南麓,西南流,发源地海拔高度534米,入鸭绿江口处海拔高度230米,高程差(又称落差,下同)304米。流经浑江市、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县、桓仁县、宽甸县,于宽甸、集安两县交界处注入鸭绿江,流程433公里。经通化县境有两段流程,共76公里,东段自大安乡下四平村起至大安乡水洞平村止,为通化县大安乡之南界,流程1.5公里;西段自滴台岭起,流经快大茂镇、大都岭乡、江甸子乡、大泉源乡、大川乡至富尔江口进入桓仁县境,为通化县境西南界,流程74.5公里。覆盖面积221平方公里,据《通化县志》记载,1930年以前,水量极丰,江面舟楫如梭,木排似蛇,是通化通往安东(今丹东)唯一交通航道。农副土特产品由此运出,日用百货商品从这运入,鱼类回游,鸳鸯双栖,农商云集,景象繁盛。日本侵略军侵占通化后,为掠夺林木资源、矿产资源,修筑铁路,开拓公路,取代浑江航道,致使山川秃废,河水流量减少,加之开发工业,污染江水,鱼类濒临绝迹。浑江利用价值被遗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浑江又被开发利用。1968年在大川乡胜利村浑江和富尔江交汇处建了胜利渔场,利用江水养鱼。1974年在江甸子乡东江村兴建了东江水轮泵站,引浑江水灌溉农田和发电。1976年在滴台岭下,快大茂镇湾湾川村兴建了湾湾川水力发电厂。
交通通信
浑江区的公路网主要由1条国道、2条省道、3条县道和若干条乡道组成。截止2001年底,全区公路总里程为652.9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里程40公里,占总里程的6.1%;省道里程51公里,占总里程的7.8%;县道里程173.1公里,占总里程的26.6%;乡道里程329.4公里,占总里程的50.5%,专用公路里程59.4公里,占总里程的9.1%。按技术等级划分,全区等级公路总里程424.4公里,其中一级路51公里,占总里程的12%;二级公路89.9公里,占总里程的21.2%;三级公路151.2公里,占总里程的35.6%;四级公路132.3公里,占总里程的49%;次高级路面里程29公里,占总里程的53.6%,其中,高级路面320公里,占总里程的49%;次高级路面里程29公里,占总里程的4.4%:中级路面里程144.6公里,占总里程的22.1%;低级路面里程159.2公里,占总里程的24.4%:水泥路面79.2公里,占总里程的12.4%;无路面里程85.5公里,占总里程的7.4%;公路绿化里程1139.4公里,占总里程98.8%。全市晴雨通车公路里程1017.8公里,占总里程的88.3%。八道江区国土面积3008.5平方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拥有公路38.3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值21.2公里。
五年来,全区累计完成投资26.2亿元,相继完成了以“路网、电网、通讯网”重点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八三”线和“兴给”线公路建设,开通了“临青”线公路和三道沟至临江界边防路,新增公路里程298公里,提高公路等级202公里,整修公路367公里,实现了镇镇通油路和村村基本通油(砼)路目标;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401.9公里;全区各乡镇全部开通无线通讯和程控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