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南昌市 | 九江市 | 景德镇市 | 萍乡市 | 新余市 | 上饶市 | 鹰潭市 | 吉安市 | 赣州市 | 抚州市 | 宜春市
  
江西的相关信息
江西旅游投诉电话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江西最佳旅游时间
江西处于南岭以北,长江以南,纬度偏低,而且距离海洋不远。春季天气易变,春夏之交冷暖气流交汇于境内,梅雨连绵;夏季多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夏秋之季,气流单一,晴热干燥;冬季常受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阴冷,气温低,但霜冻期短。江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20°c,大体为南高北低,一月3~9°c,七月27~31°c,年平均降水量达1341.4~1934.4毫米。
总之,江西省气候特点是:春寒夏热,秋燥冬冷,四季分明,但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全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

江西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江西娱乐指南
江西的大城市象别的地方一样,有歌舞厅、游艺厅等娱乐活动。除了这些,江西比较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观赏奇鸟的活动,南昌等地有专门的旅行团会组织到森林公园去观鸟。
江西采茶戏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地方剧种,距今约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采茶戏的产生,与盛产茶叶有关。明朝,赣南、赣东、赣北茶区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被人称为“采茶歌”。
首页 >> 江西 >> 宜春市 >> 樟树市

  樟树(古称:曷明)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鄱阳湖平原南缘,在历史上,曾是中国中原与岭南舟车孔道,是1988年10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的新兴城市;樟树市历史上曾名清江县,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以其特有的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遐迩,素享“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之美誉,是中国著名的南国药都;樟树名称的来历缘于远古“聂友射鹿“的传奇故事,故此又有“鹿江“之说。与瓷都景德镇等并列为江西省四大名镇。樟树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壮、苗、侗、满、土家、京 、畲等 13个少数民族;面积1286.8平方千米。人口537055人(2006年)537055人(2006年)

行政区划

  樟树市辖5个街道、10个镇、4个乡:

  街道:淦阳街道、鹿江街道、吴家巷街道、大桥街道、城北街道

  镇:临江镇、永泰镇、黄土岗镇、经楼镇、昌付镇、店下镇、阁山镇、刘公庙镇、观上镇、义成镇

  乡:中洲乡、洲上乡、洋湖乡、吴城乡

历史沿革

  自西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属吴、越、楚。秦汉至隋唐,先后分属新淦、建成、汉平、宜春、新余、始平等县。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8月,析高安、新淦部分地区置清江县,治所潇滩镇(宋改临江镇),宋设临江军,元改临江路,明为临江府,一直沿袭至清末民初。民国时期撤府设道,清江属庐陵道,不久直属于省,先后属江西省第一、二行政督察区。1930年在临江建立清江县苏维埃政权。

  1949年6月在樟树镇建立清江县人民政府,同年7月迁临江镇,翌年3月迁回樟树镇,属南昌分区专员公署,1959年改属宜春专员公署。1987年12月清江县实行省计划单列。1988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12月正式挂牌。

自然地理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的南缘,市域跨赣江中游两岸。境内有浙赣铁路、京九铁路、赣粤高速、沪丽高速公路,105国道及赣江水道,是交通便利地区。地貌主要有三种类型:河谷堆积平原地形、构造剥蚀低丘岗阜地形、构造侵蚀低山丘陵地形,其中平原面积较大,有871.9平方千米,占全市67%以上,适宜种植粮、棉、油等各类农作物,土、肥、水、热等生产条件优越,峰岭为数不多且不高,主要有玉华山、阁皂山等,山区植物多以松、杉、竹等为主,也生活有各种野生动物。地下矿床储量丰富,有盐、煤炭、铁等,以岩盐储量为最,有100亿吨以上,质优且易开采。

  樟树自古就有“酒乡”之誉,因“清、香、醇、补”四大特色而得名的“四特”酒就是樟树特产之一,源于宋代有名的土酒。周恩来总理曾赠它“清香醇纯、回味无穷”八个字,于1988年7月获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樟树悠久的种植柑桔的历史,被定为全省柑桔生产重点市,全国85个柑桔生产基地之一。樟树红桔以色艳、味甜、皮薄、核少而闻名全省,行销海内外。 

经济建设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市生产总值7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连续五年实现11%以上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3.43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21.16亿元,增长15.2%。人均生产总值14769元,比上年增加2859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9.8:52.5:27.7调整为18.6:54.7:26.7。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乡私营企业775户,比上年增加5户,增长0.6%;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5918人,比上年增加1435人,增长9.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GDP的比重达49.3%。

  财政收入快速发展。全市财政收入8.07亿元,增长3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22.9%。财政结构优化,税收收入占财政的比重提高。2007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94.3%,比上年提高6.21个百分点。

  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年末从业人员29.7108万人,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13.7613万人,增长12.2%;第二产业3.9104万人,增长34.2%;第三产业12.0391万人,增长1.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368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8385人。跨省劳务输出达到123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8%。

产业发展

  2009年樟树市GDP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1.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增幅比宜春市高3.6个百分点。全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为:

  一是三次产业呈全面增长格局。樟树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66.63亿元,增长19.2%,其中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增加值35.41亿元,增长17.1%。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樟树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0:56.5:26.5调整为13.3∶54.6∶32.1,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上年的26.5%提高到32.1%。

  三是第三产业贡献率快速提升。从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6%;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9%,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0.8%;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5%,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

药都樟树

  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时后备急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

  “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面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名胜古迹

  悠久的历史为樟树市留下很多名胜古迹,境内已发现的古遗址就有122处之多,居江西省的首位,其中包括距今4500年前的筑卫城。樊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吴城商代遗址。古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书画、金石等珍品被誉为“国之瑰宝”。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唐的太平观碑和建于宋朝的阁皂山鸣水桥等。阁皂山距市区20公里,是全国道教三大名山之一,唐高宗曾赐号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朱熹、文天祥等我国古代名人都在此留下过名言佳句。

  阁皂山位于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绵直200余里,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相传道学家葛玄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炼丹8载,终成“九转金丹”。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北宋杨申《阁皂山景德观记》云:学道之士五百人,为屋一千五百间、可见当时之盛况。

  吴城商代遗址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吴城村、肖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上。它是在江南首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文化遗址。考古界称之为“吴城文化”。遗址中心在吴城村土城内。1973年修水库时,被民工发现。后经6次发掘,面积达61.3万平方米,清理出房基2座,灰坑和窑地55个,墓葬16座。陶窑2座,出土较完整的石器、铜器、玉器、牙雕等900余件。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为探讨江西地区商周青铜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樟树市博物馆陈列有部分实物和资料,供游人参观。与吴城遗址相伴相随的是樟树市境内最大的水库--吴城水库,水库面积将近10平方公里,为樟树市一大旅游胜地!

风土人情

  樟树市以“药、酒、盐”闻名于世,药业源远流长。著名道教创始人葛玄于东汉建安七年在阁皂山结庐修道、采药炼丹、行医济世,开启了樟树医药之源,后经历代医药家不断努力,樟树赢得“药都”称号,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樟树镇也成为江南最大的“药码头”,樟树“药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樟树产的枳壳、陈皮、枳实、黄栀子、苏叶等均是各地药家竞相采用的地道中药材,枳壳更是历朝历代皇家贡品。

  樟树药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也毫不逊色。“名酒来清江,嫩色如新鹅”。樟树先民酿制的酒在南宋就享有声誉。四特酒更是以“清、香、醇、纯,回味无穷”闻名遐迩。四特酒几十个品种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深受欢迎,畅销不衰。

  盐化工是新兴产业,随着我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盐化产业链逐步做大,已成为支柱产业和我市的特色品牌。

  樟树人文历史厚重。从南唐升元二年建县至清同治九年,共出进士293人,举人403人,平均每二年一人中举人,每三年一人中进士。一家六代出十八名进士,五子登科先后进士及弟,兄弟同榜双进士被传为佳话。名臣武将、名流学者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市内筑卫城遗址、吴城遗址、樊城堆遗址,记载了樟树先人们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信息;黄土岗墨庄,反映了樟树人民诗书传家、文章治国的一腔豪情;阁皂灵山,孕育了樟树药业渊远悠久,勃勃生机;历代药家名医,更映衬了樟树是个多士之帮,人文荟萃之地。 如今,樟树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奋勇两争,打造三都,一定会把樟树建设得更加美好。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