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东部,与浙江、福建两省接壤。东界浙江省江山市,北邻玉山县,西毗上饶县、上饶市信州区,南接福建省浦城、崇安两县。县境南北长62.5千米,东西宽45千米。面积1377.79平方千米。人口80.1万。
行政区划
广丰县辖3个街道、16个镇、4个乡:
街道:永丰街道、丰溪街道、芦林街道
镇:五都镇、洋口镇、横山镇、桐畈镇、湖丰镇、大南镇、排山镇、毛村镇、枧底镇、泉波镇、壶峤镇、霞峰镇、下溪镇、吴村镇、沙田镇、铜钹山镇
乡:大石乡、东阳乡、嵩峰乡、少阳乡
历史沿革
唐乾元元年(758)置永丰县,因里为名。元和七年(812)撤销,并入上饶县。宋熙宁七年(1074)恢复永丰县。元代隶浙江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改属江西省。清雍正十年(1732)因吉州已有永丰,加之境内有丰溪河,置广丰县,与“永丰”意近。
今广丰县地,春秋时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属九江郡余汗县;县境东北角(指建县时从衢州须江县[今江山市]划入之一小部分区域,下同)属会稽郡太末县。汉高祖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六年,分淮南国置豫章郡,辖余汗县,今广丰境属之。兴平二年(195),吴孙策分豫章置庐陵郡,今广丰县地属庐陵郡余汗县;东北角属会稽郡新安县。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分豫章郡置鄱阳郡,同时析余汗地置葛阳县,今县地属鄱阳郡葛阳县,东北角仍属会稽郡新安县。晋、南北朝,皆属鄱阳郡葛阳县。县境东北角,晋泰始二年(266)属东阳郡新安县。太康元年(280)新安改名信安。陈天嘉三年(562)属金华郡信安县。
1949年5月5日,广丰解放,5月20日成立县人民政府,隶赣东北行政区上饶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改属上饶专区。1971年4月,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上饶地区撤地设市,广丰县属上饶市。
广丰县江南第一廊
自然地理
地处武夷山北麓低山丘陵,属半丘陵半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群山连绵,峰峦叠嶂。铜钹山主峰海拔1534.6米。主要水系起源于仙霞岭,源出仙霞岭南麓的丰溪经福建浦城县棠岭北流入境,斜贯中部,有十五都港、十都港等支流,横贯境内中部流往上饶的信江支流丰溪河。有七星、军潭、关里等中型水库。年均温17.9℃,年降水量1627毫米。
有煤、石灰石、磷、萤石、云母、膨润土、珍珠岩、瓷土(高岭土)、铁、钨等矿藏。向阳磷矿为全国八大磷矿之一。浙赣铁路,320国道,上(饶)二(度关)、广(丰)玉(山)公途经境。第二次海内革命战役时期是赣东北、闽北革命革命根据地之一。有天桂岩、白花岩、东岩等溶洞,可供游览。灵鹫寺为省内14座佛教古刹之一,博山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读书处。
气候特征
广丰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据1959~1980年22年实测资料,主要气象要素如下:
年平均气温为17.9℃。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5℃(1971年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9.1℃(1977年2月4日)。其中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9.4℃;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5.6℃。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3月18日,终日11月26日,持续254天。由于县内地形复杂,山区、丘陵、河谷地区的气温各有差异,形成小地形温度。地处山区的桐畈、岭底、管村和嵩峰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要比全县其他地区低1℃~3℃。
年平均降雨量为1626.9毫米,多雨年达2446.9毫米(1975年)。少雨年为1971年仅923.7毫米。相对变率为17%。雨量四季分布不均,春季为344.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21.4%;夏季79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48.9%;汛期平均始日4月15日(最早4月1日,最迟5月29日),终止日期7月4日(最早4月12日,最迟7月19日),间隔日数为82天,降雨量819毫米,占全年降雨量50%;秋季为318.7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9.5%;冬季为168.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10.2%。
广丰县月兔广场
经济发展
2009年12月31日,广丰县全年财政收入累计财政收入完成13.76亿元,占年初计划13亿元的105.8%,比上年完成数11.3亿元增长21.8%。2009年,广丰县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坚持做大经济总量、做优经济结构、做实财政收入、做强可用财力的“四做”工作思路,努力克服宏观政策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坚定信心,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培植财源税源,进一步树立“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为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5亿元,占年初计划5.47亿元的110.6%,比上年决算数5.16亿元增收8900万元,增长17.3 %。税收收入总额12.33亿元,比上年增收2.5亿元,增长25.4%,占财政收入比重89.6%,比上年提升2.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达10.7%,比上年提升0.63个百分点。财政预算收支体现出“三个突出、三个突破”的特点。
财源培植亮点突出,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2009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广丰县工业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金属加工企业开工不足,房地产市场低迷,财政收入面临严峻困难,广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财政增收方式,积极应对。该县利用国家调整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政策这一契机,适时转变观念,采取果断措施,制定地方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措施,新增了广丰县再生资源公司等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2009年全年再生资源企业共实现税收(剔除退税后)3.3亿元。同时,全县上下重点抓好物流业、商品贸易业、建筑施工业等重点行业财源培植,尤其是财税部门充分发挥综合管理职能,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政策、资金和服务上给予企业扶助和支持,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物流企业实现税收3070万元,同比增长104.6%;建筑安装实现税收5282万元,同比增长28.2%。
支出保障重点突出,节支增效实现新突破。广丰县财政部门加强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严格资金监管,努力缓解当前收支突出矛盾,做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2009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39763万元,增长15.5%。一是重点保障了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通过加强资金调度,确保了工资、津补贴的正常发放,确保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的支出,全年基本公共管理和服务支出完成30942万元,增长8.7%。二是重点保障了三项法定支出需要。2009年教育支出增长10.1%,科技支出增长7.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7%,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三是重点保障了重大项目资金需要。认真贯彻执行“三保二压一不出台”的支出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资金监管,集中财力办大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应,不断规范项目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努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
广丰县一河两岸
农林产业
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加强了造林治山工作,林业有所发展。但由于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农业体制和政策常有变动,影响了山林管理。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树烧炭、焖铁,对森林造成严重破坏。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进入困难时期,因片面强调抓粮,毁林开荒,开山造田,林木减少甚多,加剧了水土流失,1961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仅21.9%。70年代以后,中共广丰县委、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林业基地建设,兴办集体林场,大力组织和推动全民植树造林活动,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1979年27.9%,1981年32%,1986年46.3%。90年代初开展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广丰县的林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5.3%。2000年全县林业产值589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679万元的5.88%。2002年林业产值5344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500万元的4.7%
据 1983年从五都镇蛇山头文化遗址发现的谷壳和秸秆、石锄等遗物证实,广丰县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稻谷生产。清同治县志记载农作物种类就有水稻、麦、豆等二十余种。民国时期,战乱不止,高租重利剥削,农作物产量极低: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只有45010吨,人均口粮149公斤;油脂600吨,人均1.99公斤;农业产值1905万元,人均产值63元。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又通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形式,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搞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实行了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杂粮改主粮的“三改”工作,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1957年,农业产值达到3229万元,比1949年增长69.49%。1977年农业产值达到5198万元,比1957年增长60.97%。1986年后,全县农村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先后进行了蚕桑工程、果业工程以及“粮专项目”的开发和建设。1992年全县农业产值达到19362万元,比1986年9474万元增长1.04倍。1993年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切实加强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以两叶(烟叶、桑叶)两水(水产、水果)三种(种竹、种菜、种茶)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1995年农业产值达到39138万元,比1993年25087万元增长56%。2000年农业产值49400万元,比1995年增长26.22%。2002年农业产值53683万元,比2000年增长8.67%。
广丰县丰溪夜色
社会事业
乡驻地建有新街一条,宽12米、长1200米,全部浇筑成水泥路面,街道两旁建有各类门店。全乡共有各类商店208个,全年营业额约2000余万元。1984年4月开设少阳墟,农历三、六、九为墟日,年交易额100余万元。新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农贸市场1个,年交易额500万元,设有自动电话端局,交换机容量4300门,全乡已安装程控电话1108部。公路交通方便,乡村间互通公路,乡驻地往东南方向有公路通五者、横山,往西北方向有公路通洋口、河北,并有客运班车往返。
全乡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080户。有中学1所,教职工67人,在校学生976人;小学8所,教职工142人,在校学生2892人;学前班12个,教职工24人,学生460人。有乡卫生院1所,病床18张,医务人员23人;村卫生所7所,乡医42人。
广丰语言
广丰话属于吴语上丽片。多为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在中国分布于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江西、福建,使用人口约八千万。在国际语言排名中,吴语在中国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通常认为苏州话具有吴语的代表性;也有人因上海话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而将其当作代表。和普通话相比,吴语保留了更多的古音因素。吴语语音和北方官话差别大,词汇和语法独特,吴语强迫式的在句子中连读变调的发音特征是另一个与官话的显著差别。这也是吴语与其他众多中国方言(如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的重大区别(徽语除外)。
广丰话作为中国7大言系中吴语的一个分支,可以说是最难说也是最难听懂的方言之一。保存了最原始的殷商时代的发音,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广丰人说“说”这个词叫“曰”。如果你在背论语里的“孔子曰”什么的,可要知道我们广丰人可是天天都在“曰”呀!!而且跟广丰人打电话根本就不怕别人偷听,据说中情局出来的特工用此联络,国外至今还没有破译出来。下面我们具体来说下:先从人称开始,人称的有好多要用鼻音或者是喉音才能发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