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县位于江西省北部,东西与上饶市的婺源县、鄱阳县相接,南连景德镇市所辖的珠山区、昌江区以及乐平市,北与安徽省黄山市所辖的祁门县、东至县、休宁县毗邻,是六山三湖(黄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九华山、武夷山;鄱阳湖、千岛湖、太平湖)的地理中心。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仅6公里。全县南北长约88千米,东西宽约67千米,总面积2867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0万人(2010年),其中非农业人口约6万人。
县人民政府驻浮梁镇。邮编:333400。代码:360222。区号:0798。
行政区划
浮梁县辖9个镇、8个乡:
镇:浮梁镇、鹅湖镇、经公桥镇、蛟潭镇、湘湖镇、瑶里镇、洪源镇、寿安镇、三龙镇
乡:王港乡、臧湾乡、黄坛乡、兴田乡、江村乡、峙滩乡、勒功乡、西湖乡
历史沿革
浮梁县在历史上曾两撤两立,三易县名,五迁县治。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浮梁县的前身新平乡从鄱阳县东界析出,置新平县,由于当时的新平县包括了现在的祁门县和婺源县的一部分,版图是现在的两倍多,因此当时县域的地理中心——现在的江村乡沽演村就成了新平县县治。新平县的历史很短,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新平县撤销,重新并入鄱阳县。
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浮梁县县治迁往景德镇,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为景德市,后恢复为浮梁县。1949年解放后市县分离,景德镇单独划出建立景德镇市。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行政区域由景德镇市直辖。1988年重置浮梁县,县政府驻浮梁镇大石口,至今不变。
地理环境
浮梁县境内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均属黄山、怀玉山余脉,总的趋势 为东西北三面高,三条山脉缓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峰 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点金竹坑海拔仅28米,境内最大相对高差1590.4 米。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境内地 貌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岗阜和流水侵蚀堆积平原。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及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山地。县城距景德镇市中心仅6公里,与市区是一种连而有隔,隔而不断的关系。我县的湘湖镇、洪源镇分别是景德镇的东、西门户。全县总面积 2867平方公里,县界轮廓呈树叶形,南北长约88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
气候特征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境内幕冬早春,受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多偏北风,天气寒冷;春夏之交南北冷暖空气交馁,梅雨绵绵;盛夏多为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多偏南风,天气炎热;夏秋之际则受单一热带海洋气团控制,天气晴热。形成冬冷春寒,夏热秋旱,春秋短而冬夏长的气候特征。由于境内地势起伏,相对高度差异很大,各地日照时数和气温均有所不同,又具有明显的丘陵山区气候特色。从农业气候分析角度出发,对四季的划分是:春季开始日期平均是3月23日,持续时间66天;夏季开始日期平均是5月28日,持续时间120天,秋季开始日期平均是9月25日,持续时间55天;冬季开始日期平均是11月19日,持续时间124天。
春季,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冷暖起伏大,常有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1~22оC,降水量543.1毫米。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天气炎热,为光照高峰期,也是洪旱多发季节。初夏雨水集中,盛夏晴热少雨,夏末时有阴雨。本季各月平均气温22~29оC,极端最高气温达41.8оC,降水量689.1毫米。秋季,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炎热,白露以后太阳辐射明显减弱,气温逐渐下降,降水较少,秋高气爽,日暖夜凉。本季各月平均气温12~24оC,降水量127.7毫米。冬季,为一年中光、温、水低值时期。前冬寒冷干燥,后冬雨渐多。本季月平均气温5~12о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9оC,降水量394.2毫米。
自然资源
全县耕地面积304280亩,人均1.1亩,林业用地3470000亩,人均11.8亩。
地表水资源丰富,年径流深平均值为949.9毫米,年总水量平均值为47.6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5024立方米,亩平均占地表水资源7292立方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境内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0.2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67万千瓦。
浮梁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矿种类主要有金、银、铜、锡、锌、镉,非金属矿种类有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萤石、耐火粘土、石英矿、煤矿。储量较大的金属矿分别是金(5342公斤)、钨(4.66万吨)、锡(4万吨)、铜(1.5万吨)、锌(2万吨),储量较大的非金属分别是高岭土(50万吨)、瓷石(520万吨)、大理石(2243万立方米)。
浮梁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全县共有森林面积28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0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97%,拥有毛竹林11.8万亩,主要树种有杉树、马尾松、青冈栎、苦槠、甜槠、栲类、樟树、枫香、檫树等。江西省绿化最佳县——境内生态环境优美,县级自然保护小区251个,森林覆盖率达76.5%,位居全省第四。
经济发展
浮梁是国家“浮红茶”、“商品粮、速生丰产林生产基地。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创立了一大批颇具特色的农业品牌产品,如浮瑶仙芝、瑶里崖玉、鹅湖大米、高岭野生蔬菜等。“浮瑶仙芝”在2003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获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茶叶评比金奖。在工业方面,浮梁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景德镇市昌河汽车、华意冰箱、陶瓷退市进郊等产业优势,努力调整工业结构,大力发展以食品、建材、电子、陶瓷为主的工业,完善改造传统产业;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国讯通信、大千釉料、小龙酒业、华峰通讯、莲花彩印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发展。
茶叶经济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把浮梁的名字传遍全国,推向世界。 浮梁茶久负盛名。唐代的片茶(也称团茶或饼茶)曾盛极一代,而仙芝,嫩蕊,福合,禄合等茶历宋、元、明、清数代而不衰,成为经世品牌,诏为贡品.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明代张廉《茶经》, 以及黄一正《事物绀珠》均将其与西湖龙井、庐山云雾、婺源茗眉一起作为名茶予以重点推介。 浮红茶是世界三大高山红茶之一。民国4年(公元1915年),本县江村严台江资普“天祥”茶号茶庄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浮红”茶在国内外各种展评会上捷报频传。 1983-1985年,连续获得5个部优称号; 1988年,在首届全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一级金奖。 1991年,县茶叶局研制恢复“仙芝”茶,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文化名茶奖。 1997年,浮梁县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红茶之乡”。 “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让我们继承着先人的伟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瑶里崖玉——荣获1994年“中国国际饮品暨技术展览会金奖”、2000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西湖珍芝——荣获2000年韩国国际茶叶研究会国际名茶评比银奖。
交通通讯
浮梁地处赣东北交通咽喉之地,交通便利。206国道(景九支线)、皖赣铁路、昌河河道三大交通动脉纵贯全境,景九、景黄、景常高等级公路经浮梁可直达杭州、宁波、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构成“4小时经济圈”。景德镇机场距县城仅3公里,机场可供麦道82、波音737等大型客机起降,航班直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浮梁通讯发达,全县各乡(镇)及行政村均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通讯网覆盖全县。
社会事业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县剧场、影剧院数6个,有线电视终端用户2.56万户,其中,县城0.35万户,乡镇2.21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95%。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3.3万册。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医院、卫生院22所,病床数284张,卫生技术人员296人,其中医生105人。卫生防疫人员80人。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兴起,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民体质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据全县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08年末,浮梁县总人口28.49万人,其中,男性15.14万人,女性13.35万人。人口出生率11.99‰;人口死亡率5.93‰,人口自然增长率6.0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35元,同比增长18.6%;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482元;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5029元,增长25.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1%。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2008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8465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7080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80%;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211541人;村卫生室(所)达到建设标准34个;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学生数29890人;经济适用住房受益户数100户;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7个,床位数945张。
环境保护
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年末耕地面积18688公顷,其中水田16607公顷;当年减少耕地面积7公顷;当年造林面积1860公顷;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7910公顷;垃圾处理站1个;加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扎实推进,单位GDP能耗下降4.6%,污染物减排完成任务的150%。节能降耗年度目标全面完成。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遍布全县各地。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1处——“高岭土”古矿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古县衙、红塔、瑶里改编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峰寺塔、蜚英坊等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主要旅游景点(区)有:红塔古县衙文化博览区、高岭古陶瓷旅游风景区、省级瑶里自然 生态旅游区、金竹山寨风景区、南泊双龙溪风景区、玉田湖风景区、程家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
高岭土——1712年,法国传教士昂特雷柯莱曾以“惊奇的发现”向国外介绍高岭土。1869年,德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名著《中国》第三卷中对高岭土作了详细介绍,并根据“高岭”的汉语读音,创造了“Ka — olin”这个英语单词,从而使世界上的这种瓷土统称为高岭土。
高岭古矿遗址——被世人称为国际陶瓷文化圣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红塔——江西第一塔,1959年列为江西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古县衙——江南第一五品县衙,1987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瑶里镇——原新四军改编所在地。2003年7月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瑶里自然保护区2000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高岭村——高岭土的故乡。2003年7月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东埠村——电影《闪闪的红星》外景拍摄地之一。2003年7月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高岭、瑶里风景名胜——200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佛印故里——宋代高僧,中国百名高僧之一佛印出生、出家地。佛印与大诗人苏东坡、黄庭坚友谊颇深,当时,三人曾被誉为“三贤”。
宝积禅寺——佛印道场。2003年恢复重建,建成后的大雄宝殿规模为全国同类寺庙之最。
陶瓷渊源
China 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国度,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浮梁是瓷都的源头。浮梁制瓷历史悠久。县志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至唐代,烧造技术日臻成熟,新平霍仲初创素瓷名闻天下。宋代,是陶瓷生产大发展的时期,据《陶记》载,当时“村村陶埏 ,处处窑火”,窑址遍布县城东南各地。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置景德镇,首创青白瓷,“光致茂美”,达到了“天下咸称”的境地。特别是高岭土的引入,开创了陶瓷生产的新纪元。 元代,无论是陶瓷质量,还是生产规模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朝廷在浮梁设立瓷局,建有专烧御器的枢府窑.同时,民窑也大大增加, 景德镇成了“业陶都会”。 明、清两代,陶瓷生产更加繁荣,景德镇已成为 全国产瓷中心。浮梁孕育了景德镇,瓷都把浮梁推向了世界。浮梁有一个辉煌的历史,浮梁也必将有一个灿烂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