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区是吉安市的中心城区,是吉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江西省中部。总面积424.9平方千米。总人口3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7万人。有汉、苗、回、畲、土家等9个民族。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8.3摄氏度,降水量1457.5毫米。
区人民政府驻石阳路。邮编:343009。代码:360802。区号:0796。
行政区划
吉州区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
街道:古南街道、永叔街道、文山街道、习溪桥街道、北门街道、白塘街道
镇:兴桥镇、樟山镇、长塘镇
乡:禾埠乡、曲濑乡
历史沿革
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新建州城于今市区赵公塘一带,本境属庐陵县,为吉州首府。唐永淳元年(682年),废赵公塘(堂)旧城,新建州城于今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并将庐陵县治从石阳古城迁入。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改为吉州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废吉州军改称吉州路。元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庐陵县为历代州、路、府治所。1914年废吉安府为吉安县,属于庐陵道(治宜春)。1926年,废庐陵道,吉安县直属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地政区公署于吉安。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
1979年11月,吉安县治所从吉安市区徙新县城敦厚镇。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和县级吉安市,设立地级吉安市,市政府驻吉州区。吉安市设吉州区、青原区。吉州区辖原县级吉安市的古南镇、永叔、文山、习溪桥、北门5个街道办事处和白塘乡、禾埠乡、长塘镇、兴桥镇、樟山镇以及从吉安县划入的曲濑乡,区政府驻阳明东路(国函字[2000]40号批复)。
自然资源
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赣江、富水、泷江,其中富水流经区内4个乡镇;白云山水库灌区灌溉面积5.3万亩。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花岗石、硅石、锰矿石、钨等。 水利电力资源充足。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座,(一)型水库14座,小(二)型水库37座;小(二)型以上水库总库容量达4418万立方米;全区有效灌溉面积7546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2万千瓦。区内有水电站4座,火电厂1座,总装机容量123.5万千瓦。其中水电以白云山、螺滩电站为主,年发电能力分别为2.1万千瓦、1.14万千瓦;火电为华能电厂,是江西最大,中国闻名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总装机容量达 120万千瓦。
20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7980亩。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4701公顷(37.1万亩);主种水稻,盛产油菜、花生、芝麻、豆类、黄红麻、瓜果、蔬菜、药材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林地面积4.99万公顷(74.85万亩)盛产松、杉、竹等各种针、阔叶林木和茶油、茶叶、香菇、鲜笋、生姜等土特产品。活立木蓄积量18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2.4%,其中湿地松面积1万公顷。
经济建设
一、工业 吉州区强势推进国企改制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扩充工业经济总量,已形成电子、机械、医药化工、食品为支柱的30多个工业门类。近年来日本友利电、深圳中兴维先通、香港真明丽、香港新永胜、浙江杰克、海南永阳等一大批企业的落户,更为全区工业发展注入活力。目前,已引进外来投资工业企业上百户,其中投资上亿元企业十多户,出现外商投资吉州的火热局面。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同比增长55.4% 、35.5%和341%,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二、商贸 商家云集,贸易兴旺,拥有商品集贸批发市场10多个,是赣中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文山步行街、鼎泰步行街、阳明商城集购物、休闲、旅游、娱乐为一体,成为吉安市城区商贸中心。
三、农业 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吉州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城郊型农业,组建了国家级的“组培中心”,重点培植发展蔬菜、畜禽、水产、花木、优质稻五大主导产业,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和精细农业园区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四、旅游 吉州区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迷人、文化古迹、革命旧址聚集。即将建设的庐陵文化园位于吉州区城北、赣江西岸,规划总面积3250亩,分前湖、山林、滨江三大功能区。园区以螺子山森林公园和磨盘湖一带丰富自然山水为基础,以庐陵文化为主题,各功能区内合理设置的名胜古迹、名人旧居、民俗风情建筑物,科学布置的各种游览、体闲和娱乐项目。
交通状况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地处赣江中游,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共同腹地。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便捷。京九铁路、105国道、赣粤高速公路、泉毕高速公路、阿深高速公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往全国。
吉州距南昌国际机场240公里、井冈山机场40公里,已构成通往全国的全方位十字架立体交通格局。
吉州已融入1小时航程、6小时车程,可通达周边8个省会城市的“经济圈”。经济圈中聚集着中国1/3以上的人口,创造出中国1/2以上的GDP,并蕴育着12万亿元工业品消费潜力。
资源环境
该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赣江吉安段水质达到三类标准,水质质量比上年有所提高。中心城区空气二氧化氮浓度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为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空气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中心城区酸雨频率为93.9%,PH年均值为4.09,比上年降低了0.19;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7分贝,为4类标准,噪声值比上年下降了1.2分贝。
全年总降水量1409毫米。全区总用水量276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1027万立方米。公共服务用水615万立方米,生产用水319万立方米。
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该区年末总人口32.78万人。其中,男性16.71万人,女性16.07万人。18岁以下人口比重为21.85%,比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2.34%,比上年提高0.77个百分点。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30:100。
据抽样调查统计,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4元,比上年增长1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46元,比上年增长11.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51.3,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16,比上年下降5.37个百分点。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40.32平方米和31.23平方米。
职工社会保险稳定发展,年末该区共有参保职工33239人,离退休人员12406人,全年共发放养老金9484万元,比上年增加1954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进一步改善,2007年享受低保人数为20675人,比上年增加3478人;发放低保1852万元,比上年增加305万元。
旅游文化
古色文化---吉州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培育出民族英雄文天祥、大文豪欧阳修、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白鹭洲书院曾创造了同榜考中一名状元、四十名进士的伟绩。如今吉州秉承先贤的古训,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
红色摇篮---吉州还是一座红色名城,也是通往“革命摇篮”井冈山的天然门户,文化古迹及革命旧址聚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都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并写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丽诗篇。
绿色生态---吉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城区神岗山、天华山、真君山、螺子山三面环抱,千里赣江傍城北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成为了一座宜商宜居的绿色家园、生态的山水园林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