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10.62亿元,增长14.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4.8:37.0:38.2。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增长15.6%,占GDP的比重达63.0%。
商品价格平稳上扬,八大类商品价格呈“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104.7%、居住类103.3%、烟酒及用品类101.8%、衣着类为10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1%、交通和通讯类10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5%。上犹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5%,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上犹县78个省扶建设点达标成型,成功打造了梅水园村、社溪龙埠等一批综合精品示范点。累计完成改房面积3.29万平方米,主干道硬化71.76公里、入户路硬化153公里。圩镇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扩张圩镇面积1.34平方公里,引导1868户农户落户圩镇。
农业发展
上犹县农作物播种面积36.98万亩,比上年下降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22万亩,下降0.2%;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万亩,增长14.7%。粮食总产量8.93万吨,增长0.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长26.1%。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木材采伐6万立方米,增长36.4%;竹材采伐68万根,增长9.7%;油茶籽2515吨,增长4.2%;茶叶产量732吨,增长37.1%;竹笋干130吨,增长8.3%。
上犹县肉类总产量1.83万吨,增长8.0%。其中猪肉产量1.41万吨,增长8.8%;禽肉产量3646吨,增长6.7%。年末生猪存栏9.31万头,增长5.3%;家禽存笼249.51万只,增长9.0%。
水产品产量1.34万吨,增长2.4%。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4242吨,增长0.9%。
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6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5.6%,全年农村用电量2965万度,增长1.9%;当年机耕面积12.5万亩,占耕地的比重达91.4%。
工业贸易
上犹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7.66万元,增长33.9%。上犹县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7.7%;实现利税3.07亿元,增长288.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稀土金属氧化物产量1315吨,增长34.3%;钢材产量2.72万吨,下降59.7%;玻璃纤维纱1.10万吨,下降33.9%;钨条2604吨,增长35.1%;发电量2.11亿千瓦时,增长28.9%。 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32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4%。上犹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2家,全年签订合同额4.46亿元,增长46.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91亿元,增长33.4%。。
上犹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亿元,增长18.0%;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50万元,增长26.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7亿元,增长32.0%。

上犹县城夜景
交通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742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公路货运周转量6217.8万吨公里,增长14.6%。旅客运输周转量21795万人公里,增长6.1%,其中公路客运周转量21203万人公里,增长3.2%。年末上犹县通车公路总里程1064.1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32.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85.6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047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3万户(含小灵通)。电话普及率达到57.2部/百人,比上年高出4.7部/百人;上犹县宽带接入用户1.37万户,比上年增长63.1%。
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8.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0.11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增长14.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1万美元,增长2.5%。
金融保险
上犹县财政总收入实现27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县级财政收入19269万元,增长16.3%。其中工商税收9649万元,增长30.0%,工商税收占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达到50.1%,比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成为上犹县县级财政收入的主体部分。实现财政支出8.26亿元,增长18.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025万元,增长10.5%;教育支出13096万元,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8016万元,增长0.6%;农林水事务支出13472万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296万元,增长22.9%。 年末,上犹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12亿元,增长21.0%。上犹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34亿元,增长35.0%,其中短期贷款5.35亿元,下降10.5%;中长期贷款13.00亿元,增长70.7%。上犹县存贷比为50.0%。
上犹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922.4万元。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4164.2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287.1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55.7万元,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1138.4万元。全年保险赔款给付785.2万元。其中人寿险赔付82.2万元,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177万元,财产险赔付52万元,机动车辆赔付364万元。
教育科学
年末上犹县教育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93所,幼儿园62所。上犹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661人,比上年下降1.2%。上犹县在校学生:高中7074人,下降3.1%;初中9993人,增长11.8%;小学26365人,增长6.3%;幼儿园8632人,增长4.49%,上犹县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69.8%。2010年录取高校人数1849人,增长22.9%。
全年财政科技支出155万元,增长12.4%,专利申请量6件,专利授权量3件。
社会保障
年末上犹县户籍总人口30.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81人。其中农业人口26.51万人,非农业人口4.40万人。上犹县人口性别比为108.7:100(女为100)。上犹县计划生育率80.5%。
上犹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87元(贫困监测数),比上年增长9.0%。上犹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991元,增长17.8%。
年末上犹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8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3.93万人,占上犹县农业人口的90.3%。年末上犹县拥有各类福利院21所,床位2387张,收养人员2387人。上犹县城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5619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945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率为80.1%。

客家古民居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上犹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该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
陡水湖:位于江西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上犹江上建成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
云峰山生态氧吧:又名云风山。属罗霄山脉,距县城60公里,位于紫阳乡西部源头,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北坡属遂川县。从前有“云峰仙庵”及牛鼻岩而得名。此山林各项资源保护较好,稀有古树、园艺怪树极丰,空气质量国内居前。它的主峰形如占卜用的卦,又名卦子岭海拔1290米,是露营赏日出及眺望赣州城的佳地,在瓜子岭西南方有花轿顶,海拔1279米。西北坡有牛鼻岩、形象石等。山上有松、杉、竹,产杜仲、沙参、川芎、白芍、绞股兰等药材和野牛、獐等野生动物及钨矿。它东面的石高里是上犹、南康、遂川三县市的界山。
五指峰景区:位于赣州上犹县陡水湖风景名胜区源头,属罗霄山脉的余脉山地。距上犹县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区自然的形象标志。
赣南森林铁路:全国唯一的森林小火车,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德国蒸汽机专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
营前镇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规中矩对称分布的特点,又有南方吊脚楼人字屋顶防潮防风的功能,还融入了江南园林建筑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实用性。
风土人情
筹办喜事的前几天,主办者邀请家族和亲友担任执事筹办人员,其中专司待客者称为“做东道”,除接待朋友、宗族等一般男女宾客外,重点是接待主办者妻族、母族分别称为“新、老舅氏”的来客。喜庆当天,组织者鸣炮奏乐迎接新老“舅氏”和其他宾客。“舅氏”来后,“东道”必须趋前接镜迎匾,其余则在门口列队打拱作揖;客进门后东道送茶递烟,并招呼围桌食用茶点;茶毕,散坐片刻,接着“安席”。此前,“东道”早已排好席位座次。仪式庄重热闹,席位排列不可逾规。客人均入席后再次鸣鞭炮以示开席。席上,早时期一般都是9个大碗(现在一般用十二大盘了),再另备小碟若干和点心、水果类食品。每桌设一提壶斟酒“东道”,在斟完上桌酒后,坐于下席中间位置的“前席大东”起身致词,多是“欢迎光临”与“请恕招待不周”等语,坐首席者当起身回礼,说些“感谢盛情招待”之类的话。
民间习俗多为食一品菜便斟一盅酒,也有的简化为“一碗酒到肉,二碗酒到笃(底),敬酒随意,圆盅另酌”。到食肉时,“前席大东”再次起身致辞劝酒,食肉以后主席客人也应起身回礼致谢。此时,喜事主办方开始介入,按辈次年龄依序向全体来客敬酒,气氛热闹祥和,客人中不善饮酒者此时可以吃饭。食鱼时,斟“圆盅”,依各人酒量而定,有兴致者,吆喝划拳,增添热闹。食毕,在征求主席客人意见后,“前席大东”宣布散席,鸣炮奏乐,客人离席道谢,主办者和“东道”挽留用茶和憩宿。表示谢意。不要留宿者,再次鸣炮奏乐送行。
白喜事为丧事之雅称。家人身故后,其亲属子女(一般由长子)分赴各亲友处报知,称为“报丧”,接到报丧的亲友,在“入殓”、“出殡”时必去“吊丧”,其时,丧者子女跪接还礼。因旧俗所传“丧事少礼”,故其礼节比红喜事较为简单,只是在出殡前的酒宴安席仪式才与红喜事略同。但菜肴没有红喜事那样丰盛,肉块较大且按桌数上菜,每人若等块,称为“大块肉”,食肉时,由族中长者带领孝长子跪于门前叩谢来宾,首席客人起身还礼应答。“舅氏”返家时,孝子须跪在门前相送。
所居本县居民礼节基本相同。不论是平时还是红白喜事,客人进门,首先端上一盆热水“洗脸净手”,再敬茶递烟;饭前在膳厅门口放置热水、毛巾供客人使用,饭后又换热水净手;就连寝前也需洗脸净手一次。住宿之客,晚间必备热水、毛巾、衣著鞋袜置于浴室洗澡更衣;夜间供鸡、肉汤“霄夜”,早晨上早点、鸡蛋“过早”。吁寒问暖,殷勤周到。
县城与乡镇安席礼节相近,据说,有的地方等乡镇,有“尾椎敬客”习俗,即将家禽的尾椎部位剁切比普通肉块更大,煮熟后专门供奉主席客人,以示尊敬。食了尾椎还需食用家禽头项,意为“有前有后”,情谊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