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长沙市 | 株洲市 | 湘潭市 | 衡阳市 | 益阳市 | 常德市 | 岳阳市 | 邵阳市 | 郴州市 | 娄底市 | 永州市 | 怀化市 | 张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的相关信息
湖南旅游投诉电话
湖南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湖南最佳旅游时间
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升朗气,东寒短促。年平均气温在16°c-18°c之间。
春天到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夏天可到茅岩河、猛洞河漂流,感受清凉;秋天是湘西最美的季节;冬天可以到衡山赏雪,品味罕有的南国雪景。

湖南旅游特别提醒
1、湖南各地自来水都必须烧开方可饮用。
2、机关办公时间:5月1日至9月30日为上午8时至12时,下午3时至6时;10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下午的办公时间全部前推半小时。

湖南娱乐指南
湖南地方戏剧有湘剧、祁剧、花鼓戏、汉剧、湘昆、巴陵戏等10个剧种,可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两类。前者一湘剧、祁剧影响最大;后者以花鼓戏最为流行。此外,还有木偶皮影戏、京剧、歌剧、话剧、杂技等。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建国后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琵琶上路》、《打猎回书》、《拜月记》等,编创的现代戏有《园丁之歌》。
祁剧是湖南有影响的地方大戏之一,源出祁阳,流行于湘南、湘西一带。相传祁剧是祁阳民间小调与外来戏曲艺术融合的产物。
花鼓戏是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它是有各地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灯舞、对子戏、地方鼓等发展起来的。各地花鼓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比较有影响的有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
首页 >> 湖南 >> 益阳市 >> 沅江市

  沅江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濒临洞庭湖滨。全市面积2071平方公里,人口74.46万。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7℃。 沅江建县已有1500年历史,是洞庭湖区最早的县治之一,1988年县改市。市区湖泊清澈,有东方“威尼斯”之称,是湖乡著名旅游城市。

行政区划

  沅江市辖2个街道、12个镇、1个乡:

  街道:庆云山街道、琼湖街道

  镇:南大膳镇黄茅洲镇四季红镇阳罗洲镇草尾镇泗湖山镇共华镇南嘴镇新湾镇三眼塘镇茶盘洲镇千山红镇

  乡:万子湖乡

历史沿革

  沅江是流经益阳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这条河在古时就非常有名,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沅江市也因此而得名。

  沅江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素有药山、安乐、乔江之称,有1500多年辉煌历史。早在5000多年前,现境内漉湖等地已形成原始村落,到青铜器时代,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相当密集。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1988年撤县建市。

自然地理

  境内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以平原为主,河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西南为环湖岗地,沿湖蜿曲多汊湾,岗岭在海拔100多米上下。全市最高点庵子岭海拔115.7米。北部为河湖沉积物形成的平原。低平开阔,沟渠交织,海拔30米左右。东南部为南洞庭湖的一部分。万子湖、东南湖等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淤积洲滩鳞鳞相切。东北部为沼泽芦洲。全境呈“三分水面三分洲,三分垸田一分丘。最高处赤山,海拔117米。滨湖一带多沼泽、浅滩和洲渚。

  沅江市主要湖泊有漉湖、东南湖、万子湖、目平湖。每逢汛期,水位上涨,湖面呈现水天相连,一望无涯的景象。沅江、澧水尾闾在市境内,主要河道有白沙长河、赤磊洪道和蒿竹河。境内河流25条,汇集湘、资、沅、澧四水。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条。河流总长206公里。河网密度10公里/平方公里,有湖泊154个,其中垸内84个,垸外70个,河湖相通,连续成网。年平均降水的地表径流量为6.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达4.16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沅江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湖区气候特色。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平均气温16.9℃。1月平均气温4.3℃,7月平均气温29.1℃。年平均日照数为1743.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22毫米。多集中在4~6月。无霜期276天。地区多洪涝灾害天气。

物产资源

  沅江市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季风湿润气候区内。良好的气候条件与土属使沅江市土地资源丰富。占全市近 20% 的水稻土、红壤、潮土、紫色土等土种适宜水稻、苎麻、柑桔、芦苇、豆类、林木的生长。

  沅江市是全国农产品商品基地,主要产品有粮、棉、猪、鱼、桔、苇、麻等。素有“鱼米之乡”、“苎麻之乡”、“芦苇之乡”的美誉。苎麻年产 5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芦苇年产 30 万吨左右,居全国之冠。鲜鱼、柑桔、鸭蛋产量在全省居领先地位。速生杨作为后起之秀,其蓄积量达百万立方米。沅江森林覆盖率已达 16.8% 。

  沅江种植业以稻谷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主要产品有:水稻、小麦、红薯、马铃薯、蚕豆、黄豆、绿豆等。经济作物主要产品有:棉花、苎麻、黄麻、甘蔗、土烟、枳壳、土药材。油料作物主要产品有油菜籽、芝麻、花生。2004年 全年粮食总产量 32.97 万吨, 增加 7.36 万吨;棉花总产量 0.9 万吨,增加 0. 05 万吨;油菜籽总产量 3.11 万吨,增加 0.24 万吨;麻类总产量 5.44 万吨,增加 0.82 万吨;

  沅江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渔业历史悠久,鱼类蕴藏量大,共有各种鱼类品种 200 多种。其中青、草、鳙、鲢、鲤、鳊鱼种居多。鱼量总类中,花色鱼约占 40% ,粗鳞鱼占 20% ,其余为细鳞和无鳞鱼,遍布沅江的各湖、河、港、汊、沟之中。沅江的集体渔场很多,加上个体渔业养殖户,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渔业生产队伍。近年还发展了网箱养鱼,使养鱼成为了仅次于稻谷生产的一门主业。名特鱼类主要为银鱼、乌鳢、鳖、中华鲟、鳗鲡、三角鲶、鳜鱼、白鳍豚、江豚等。2004 年,沅江水产品总产量为 8.21 万吨。

经济发展

  沅江综合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改革开放20年来,沅江国民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位居湖南省县级城市前列。沅江农村是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和全国农产品商品基地,素有鱼米之乡、苎麻之乡,芦苇之乡的美称。沅江鲜鱼、柑桔产量居湖南省第一位,苎麻、芦苇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沅江工业综合优势显著,机械纺织、化工农药、轻工食品,建材造纸是沅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沅江市农业基础雄厚。全境属大陆性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优良的农业生长条件。近年,全市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实用新型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基本实现了由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由粗放农业向精细农业的跨越,成为全国农业强市。全市耕寺70万亩(4.7万公顷),水面80万亩(5.4万公顷),湖洲90万亩(6万公顷),丘岗20万亩(1.4万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年产苎麻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是亚洲第一大苎麻生产基地;年产鲜鱼6万吨,连续11年居全省第一,并推出万口网箱养殖的渔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鱼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稻40万吨,棉花3万吨,生猪45万头,柑桔6万吨,是全国商品粮、棉、猪、桔的重要产地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同时,还盛产乌鳢、龟鳖、泥鳅、鳝鱼、湘莲、黄花、蛇类等多种名特优新农产品,是湖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1994年被列入省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示范县(市),1995年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区,2002年被列入国家农村能源试点市。沅江市农业科技园是全省五个省级农业科技园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设立在县级市的省级科技园。

  工业独具特色。工业生产规模在全省首屈一指。现有工业企业500多家,其中骨干企业30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农业资源为依托的造纸、纺织、食品三大工业支柱和化工、机械、渔具和建材四大工业体系,是全国食品工业重点市和造纸基地之一,有40多个工业产品获省优、部优、国优称号,畅销全国,并进入美、日、古、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沅江造纸厂、沅江化学厂、沅江纸业集团、鑫海绳网集团、湖南专用汽车制造厂率先跨入全省“百强企业”行列。2004年沅江市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正向工业强市的目标迈进。

交通便捷

  沅江交通便捷。陆路有一级公路与益阳相连,距离仅26公里,水路有高速客轮直达长江。沅江港口年吞吐量100万吨,是湖南四大港口之一,千吨级码头正在兴建。沅江城市整体服务功能较为完善。中国麻类研究所、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均在沅江境内。

旅游资源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沅江突出的优势。悠久的历史使沅江拥有璀璨丰蕴的人文古迹,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沅江丽质天生的山水美景。南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然芦苇荡,是中国中南部待开发的风景名胜之一。湖中岛赤山、明朗山上的汉墓和原始社会遗迹表明了洞庭湖区悠久的人类文明,特别是赤山“砾石三棱大尖状器”的发现将洞庭湖人类文明上延到十万年以前。城区附近,面积达18.6平方公里的胭脂湖、后江湖,岸芷汀兰,鱼翔浅底,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晴雨风雪各有情致。使沅江成为游览胜地。

风土人情

  竹马舞

  亦称“竹马灯”“马灯舞”“跑马舞”“跑马灯”。流行于益阳、沅江一带。 亦称“灯船”。嘉庆《崔东璧先生行略》:“元夜、端阳俗有灯船之戏”。 据1808年《沅江县志》载:“元宵剪彩为灯,有龙灯、狮灯、马灯之别,或扮傀儡于庭前鼓吹歌舞以庆至。”竹马用竹篾编制成马头、马身,用纱布缝在马头、马身上内可点蜡烛。马身中间留空穴,可立扮演者。马头挂着一朵鲜艳的红花,马颈吊响铃,将竹马用绳巧妙的挂在舞马者身上,马身四周用彩布围着悬地,舞马者一手拉缰,一手拿其它道具,行跑马步,很像骑士。

  采莲船

  船系用竹木扎成,外蒙彩布或彩纸,船上置四柱,用彩绸或彩纸扎成五彩缤纷的船仓,船中留空间,可站立扮演者。将彩船系在扮演者腰间,如坐船状。昔时多由英俊的少年男扮女妆,近代多由美丽的少女扮演成花枝招展的船姑娘,表演时老艄公拿桨作划船状,船有时轻快前进,有时颠簸而行。两人合舞,如行船于水面上。有时边歌边舞,一般为表现劳动爱情生活,有的还增加伴唱者,如拿大芭蕉扇的“胖婆娘”,手持浪鼓的花鼻子“卖货郎”他们或左或右的伴舞,互相插歌打诨,调情卖俏,惹人发笑。并在锣鼓乐器的伴奏下,即兴唱“花鼓子”。

  文艺表演

  昔时多在春节或庙会上表演,今作为一种文艺形式参加节日的游行演出,并被搬上舞台。 洞庭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张口就唱,渔民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早在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记载。它和其它民歌一样,也是洞庭渔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政治、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民族习惯、语言特征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特点,渔歌词往往是渔民见景生情,即兴抒怀,随口编唱。常用比兴手法,艺术形象比较集中、单一,表现的内容比较直接朴实,但也有多段体的分节歌式的叙事诗。有情歌,绝大部分反映洞庭渔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刻划了渔民真挚朴素的爱情和高尚纯洁的情操。其中,有儿歌,内容诙谐有趣,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分为耍歌、盘歌和骂歌。有劳动歌曲,是渔民在行船时,为了消除疲劳,调节情绪而演唱的歌曲,内容以即兴抒怀和传授知识为主。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