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文件精神和益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农场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大通湖渔场五个国营农(渔)场的基础上,于2000年8月组建的县级行政管理区。全区所辖4镇2个办事处,总面积38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万亩,养殖水面15万亩,总人口13.6万人,为益阳八大县市区之一,区管委驻地河坝镇。
2000年8月,沐浴农场体制改革的春风,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文件精神和益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农场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个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及大通湖渔场的基础上,撤场建镇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通湖区应运而生。全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河坝镇、北洲子镇、金盆镇、千山红镇四个镇和沙堡洲办事处、南湾湖办事处两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新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处于益阳、岳阳、常德三市的中心地带,陆路由省道202线四通八达,水运经洞庭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
行政区划
大通湖区现辖河坝镇、金盆镇、北洲子、千山红、大莲湖渔场、南湾湖办事、处沙堡洲办事处7个乡镇(街道办)场。
建置沿革
清光绪年间,此地属常德府安乡县。民国二年(1913)南县建制后,大通湖沿湖堤垸及湖场荒洲分别隶属南县、沅江、湘阴、华容和岳阳等县。1949年沿湖各堤垸全部溃决。1950年3月,成立大通湖蓄洪垦殖管理处,隶属于省农林厅。以接收原省孤儿院座落于安仁垸的房屋大院为驻地,并接收原孤儿院在三千弓(今河口乡安福村)的公产荒洲1万亩从事垦殖。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颁布《大通湖蓄洪垦殖区管理条例》,规定“大通湖边界西至南县之永康垸、泰安垸,东抵湘阴之野猫咀,南至沅江市宝三垸、普丰垸,北至南县之天合垸、附和障一线五垸,湖面共约327平方公里,合49万亩;旧垸洲土湖荒滩共约140平方公里,合21万亩;总计约467平方公里,合70万亩。”“大通湖区内土地全部属于国营农场,在其尚无能力全部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准予临时招垦。”1951年1月成立大通湖农场筹备处。是年4月成立大通湖特区人民政府,与蓄洪垦殖管理处合署办公。1952年1月大通湖农场升格,与特区政府、管理处形成政、事、企三位一体的联合组织,直属省人民政府领导。是年,省公安厅到辖区内的增福垸(今金盆镇),种福垸内的民和垸(今千山红镇)兴办劳改农场。195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大通湖农场按副地(厅)级建制。1956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县(处)建制。1957年冬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围挽北洲子,1958年设北洲子分场(1962年改称第11、12分场)。是年冬,省公安厅从种福垸和增福垸撤走劳改农场。种福垸(民和垸)划归沅江县管理,成立千山红人民公社,旋即改称“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并兼收原属南县河口乡管辖的利厚、利贞两垸。增福、有成、玉成、善厌等垸和沅江县属庆成乡划归南县直辖,旋即并入大通湖农场,设第7、8、9分场。1959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副县(处)级,改属南县管理。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尼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1962年11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划分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个农场,均属省管。原大通湖农场第11、12分场划归北洲子农场,原大通湖农场的增福垸、南京湖、有成垸、玉成垸、四季红等划归金盆农场。是年,沅江县千山红农场改属省农垦局管理,改称国营千山红农场,为县(处)级建制。
2000年10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2000〕4号文件精神,深化农场体制改革,成立大通湖管理区,管辖范围包括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农场,各农场改建为镇(其中大通湖农场改称河坝镇,其余3场以原农场名为镇名),以及沙堡洲办事处(辖大通湖渔场)和南湾湖办事处(辖南湾湖农场)。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驻地设河坝镇集镇。
地理环境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至112°42′02″,北纬29°01′19″至29°19′16″,跨37、38两带,东邻漉湖,南与沅江市相连,西北与南县、华容县比邻。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区内的湖泊、水面、沟渠纵横交错。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拨高程24~32米之间。区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全区常住人口源自全国23个省(市)、108个县(市),分11个不同民族,264个姓氏。
经济发展
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5349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30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3939万元,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30021万元,增长7.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5889元,增长9.8%。经济结构继续改善,2009年,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39:20改善为39:41:2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89千公顷,同比增加35.6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5.08公顷,增加40.93%。油料种植面积5.8千公顷,增长13.5%。棉花种植面积5.33千公顷,减少10.42%。甘蔗种植面积0.76千公顷,与上年持平。苎麻种植面积1.58千公顷,减少1.86%。蔬菜种植面积3.33千公顷,增长10.63%。粮食总产量101441吨,增长37.2%,其中稻谷产量93811吨,增长37.45%。全年出栏生猪10.61万头,其中肉猪9.61万头,增长5.6%;出笼家禽42万羽,增长10.5%;水产品产量22443吨,增长5.3%。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6863万元,增长30.55%。完成工业总产值183758万元,增长38.31%。骨干企业作用明显增加,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如口口香米业的三十万吨大米生产线的竣工,使企业的产能不断扩规。全区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普华纺织、金北顺纸业、口口香米业、天键木业、金胜纺织、天恩棉业、德星纺织等7家,这些重点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产业发展
大通湖区委、区政府坚持并不断完善“开放兴区、产业立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区、规模强企、科技强业”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大户,发展壮大了造纸、纺织、板材和食品加工四大基础产业。以金北顺为龙头的造纸业,已具备年产纸10万吨的生产规模;以普华、金胜、金源、德星、纵横为龙头的纺织业,年纺纱规模已达15万锭;湖南口口香米业已具备10万吨大米加工和1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天健木业已具备年产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的能力;永兴糖业已具备年产糖2万吨的生产能力;以君泰鱼品、益和食品、天威葡萄酒、佳旺冬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金北顺5.1万吨扩规及环保达标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正着手10.2万吨扩规项目,天健木业30万立方加工能力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口口香米业30万吨大米深加工项目已动工建设,天恩棉业3万吨色拉油加工项目将投入生产,大通湖渔场综合开发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
基础设施
建区以来,大通湖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交通、电力、水利、城镇、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畅通,贯穿全境的S202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公路已全部硬化油化;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水利设施逐步完善,12.4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建设全面达标,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通讯、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城镇建设
按照建设滨湖生态明珠小城的定位,着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区以来,中心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构建了“三纵二横”的城镇骨架,建成区面积由建区前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人口由建区前的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多人,城镇化水平由建区前的29%上升到现在的42%。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了大通湖大道、五一路、枫杨路、友谊路等主通道,商住楼开发如火如荼,党政办公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生态公园和沿江风光带交相辉映,成为中心城区靓丽的生态风景线,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一个交通便利、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滨湖特色凸显的现代明珠小城已经初具雏形。
教育卫生
目前,我区有中小学校20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4所。在校中小学生11970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380人、初中生2940人、小学生5329人。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普遍得到加强。现有县级人民医院1家、乡镇卫生院4家、个体诊所卫生室81家、药店9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和计生服务机构1家。
大通湖的文物
1990年大通湖农场二分场三队职工在王家坝打屋场地基时,刨开表土发现了一些石器和陶器碎片,经文物部门考证,系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属“大溪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南县人民政府当即确定为“王家坝遗址”,划定5600平方米面积作为文物保护区,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益阳地区文化局、博物馆组织大面积发掘,出土大量“大溪文化”遗存,据分析,当时此地不仅有先民繁衍生息,而且其地域开始向水网沼泽发育,实为洞庭湖的起源。
大通湖大垸东大堤、北洲子东红闸以北湖面,枯水季节露出一洲滩,形似舵杆,称舵杆洲。洲土面积33. 3平方公里。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拨银20万两,在距今东红闸以东5公里处的洲土上,用条石砌筑停泊石港,周长257丈,纵长5丈,高6丈,称舵杆石台,为过往船只及渔民避难躲风之所。台上建有庙宇,过往船民和渔民每逢登台必烧香祈求平安,庙前立一石碑,刻篆体字“洞庭现孤洲,西水向东流,江南一景点,胜似黄鹤楼”,石台基脚四角分别埋设四只铁牛。石台每年朝廷拨款维修,乾隆九年停止岁修,道光年间石台坍塌,后被附近堤垸修建桥闸取石陆续拆毁,现仅存遗址。
大通湖区境内南湾湖军垦农场一带,地名肖公庙。元末明初之际,该地系沼泽洲滩,曾建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庙宇,垒石筑土为台,庙居台中,树木蓊郁,香烟缭绕,在洞庭湖区名气很大。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战,在该地兵败势危,得行侠仗义的船民肖伯轩救助,登基后修建肖公庙奉祀。后经沧桑,庙宇渐毁。清嘉庆四年(1800年),洲民247户筹资重建,一时香火旺盛,各地朝拜者络绎不绝。现存残碑一方,立于军垦农场场部院落内并受到保护,常有信士朝拜。残碑字迹斑驳,碑额“万古流芳”字样及浮雕图案清晰可辩。2003年在其北侧大通湖大水域边新建“大通禅寺”,专辟“肖公殿”享祭。
地方戏曲
大通湖的地方戏曲主要是花鼓戏,其中以千山红花鼓戏剧团最为出名,1991年10月26日,千山红花鼓戏剧团赴省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汇演,演出所创节目《水乡锣鼓》获一等奖,并选为赴京汇演节目,1992年4月25日,该剧团《水乡锣鼓》在京演出获优秀演出奖,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