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长沙市 | 株洲市 | 湘潭市 | 衡阳市 | 益阳市 | 常德市 | 岳阳市 | 邵阳市 | 郴州市 | 娄底市 | 永州市 | 怀化市 | 张家界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湖南的相关信息
湖南旅游投诉电话
湖南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湖南最佳旅游时间
湖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温多变,夏季炎热,秋升朗气,东寒短促。年平均气温在16°c-18°c之间。
春天到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夏天可到茅岩河、猛洞河漂流,感受清凉;秋天是湘西最美的季节;冬天可以到衡山赏雪,品味罕有的南国雪景。

湖南旅游特别提醒
1、湖南各地自来水都必须烧开方可饮用。
2、机关办公时间:5月1日至9月30日为上午8时至12时,下午3时至6时;10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下午的办公时间全部前推半小时。

湖南娱乐指南
湖南地方戏剧有湘剧、祁剧、花鼓戏、汉剧、湘昆、巴陵戏等10个剧种,可分为地方大戏和地方小戏两类。前者一湘剧、祁剧影响最大;后者以花鼓戏最为流行。此外,还有木偶皮影戏、京剧、歌剧、话剧、杂技等。
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建国后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琵琶上路》、《打猎回书》、《拜月记》等,编创的现代戏有《园丁之歌》。
祁剧是湖南有影响的地方大戏之一,源出祁阳,流行于湘南、湘西一带。相传祁剧是祁阳民间小调与外来戏曲艺术融合的产物。
花鼓戏是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它是有各地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灯舞、对子戏、地方鼓等发展起来的。各地花鼓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比较有影响的有岳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和零陵花鼓戏。
首页 >> 湖南 >> 益阳市 >> 赫山区

  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处富饶的洞庭湖西缘和资水尾闾。汉代即始置益阳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1994年撤县建区,总面积1378.5平方公里,人口86万。赫山区是益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此交汇;资水经洞庭湖口与长沙直接相通,内河四季通航。全区年供电能力达7亿千瓦时,已建成110千伏以上的变电站3座。

  赫山区位于湘中偏北,是益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人口87.7万,面积1303.2平方公里,辖5街道11镇8乡,区府驻赫山庙。交通十分便捷。国道319线和省道308线穿境而过,石(门)长(沙)铁路与洛(阳)湛(江)铁路在此交汇。长(沙)常(德)高速公路将赫山与长沙黄花机场连为一体,相距仅1小时车程。水路沿资江达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沅、澧水,可航运1000吨级货轮。区域内通讯、电力、供水、教育、体育、娱乐和商业服务等城市设施配套齐全。城区三星级以上宾馆8家,并拥有全省一流的大型体育场馆和国际高尔夫球场。

行政区划

  赫山区辖5个街道、11个镇、2个乡:赫山街道、桃花仑街道、金银山街道、会龙山街道、朝阳街道、兰溪镇、八字哨镇、龙光桥镇、泉交河镇、欧江岔镇、沧水铺镇、衡龙桥镇、岳家桥镇、泥江口镇、谢林港镇、新市渡镇、牌口乡、笔架山乡。

历史沿革

  赫山区因区内有闻名的“赫山庙”而得名,成立于1994年4月7日。

   益阳县(赫山区前身)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在此生活。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洞庭湖滨、资水沿岸依岗面水,聚群而居。青铜器时代,村落渐趋密集,先民用石、木器具农耕,农牧业开始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益阳属楚,为楚国屯兵储粮据点。

  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9军146师进驻县城,益阳和平解放,8月18日,中共益阳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全县撤销乡、保行政建制,设12个区,315个乡,成立区、乡人民政府。

  2005年,赫山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将羊角乡、千家洲乡和兰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溪镇,镇人民政府驻河边路(原兰溪镇人民政府驻地)(另一说法:镇人民政府驻尹家坝);将石笋乡和龙光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龙光桥镇,镇人民政府驻龙光桥(原龙光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白石塘乡和衡龙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衡龙桥镇,并将岳家桥镇的青竹塘村划归新的衡龙桥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衡龙桥(原衡龙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樊家庙乡和泥江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泥江口镇,镇人民政府驻泥江口(原泥江口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凤凰湖乡和笔架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笔架山乡,乡人民政府驻张家塘;将黄泥湖乡与会龙桥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新的会龙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会龙山(原会龙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地)。

自然地理

  巍巍青秀山,滔滔资江水,有2200余年历史的古县新区——赫山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地居富饶的洞庭湖西缘和资水尾闾,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至28°53′,东经112°11′至112°43′。东邻湘阴、望城两县,南界宁乡县,西接桃江县,北望资阳区。

  “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湖色半成山。”这是对赫山地貌的真实写照。由于赫山区位于雪峰山隆起与洞庭湖凹陷交接处,西南山丘起伏,东北江湖交错。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三级阶梯状倾斜递降,地面高程大部分在海拔100米以下,区境以平原为主,山、丘、岗地貌齐全,具有“一分丘山两分岗,五分平原两水乡”的特点。最高点为沧水铺镇南部之碧云峰,海拔502米,全区地势比降为1.3%。雪峰山余脉在区境西南部402平方公里范围内呈钳形集结,突起为高埠,地势起伏较大,切割深度50—150米,有18座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并列,地表切割微弱;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河湖广布,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

  赫山区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由大气降水、过境客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全区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17.5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过境客水总量228.6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87.12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15346千瓦,可开发量5722千瓦。

  区境水系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条。多数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东北,呈树枝状分布,分属于资水、湘水及洞庭湖三大水系。区内流域总面积1363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

资源概况

  是远近闻名的“小有色金属之乡”。

  已知的矿床、矿点有140多处,已探明的矿床、矿点40余处,其中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5处,矿点和矿化现象120多处。主要矿藏20多种,锑、钨、钒、石煤的储量占全省第一。主要矿种中,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锑、金、钒、铁、石煤、硫铁矿、磷矿、石灰岩等10多种,其中锰、锑、钒、石煤、硫铁矿、石灰岩储量丰富,开采远景可观。稀有金属分布较多,尚有待勘探、开采。水晶矿、重晶矿、粘土矿、石英砂、萤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此外,山区的石料和湖区的潮土,资源较为丰富,是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重要原料。 水资源丰富。山丘区有资江南北贯通,平原地带河热线纵横、湖泊棋布,水路经洞庭湖外通长江,内联湘、资、沅、澧水道,向有灌溉、航行之利。水资源总量为2779亿立方米,其中年均地表径流量约为91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1770多立方米。另外,资水、沅水、澧水和荆江三口每年给我市带来过境容水2200多亿立方米,蕴含丰富的水能发电资源。据测算,仅资江可供发电贮量就达100万千瓦,现因在其上游建了2个水电站(柘溪电站、马迹塘电站),开发量已达50万千瓦。

  野生动物资源,按经济意义和生态地理分布,大致可分两种类型。境内东北部的南县、沅江市和赫山区东部,湖泊众多,河港交织,水草丰茂,盛 产鱼虾和龟、鳖、鳝、螺等小水产。每年秋后,还有大批雁行目、鸻形目候鸟来此觅食越冬。陆栖脊椎动物较常见。野生动物以哺乳类、爬行类和鸟类居多。主要为斑鸠、野鸡、野兔、野猪、獾、貉和蛇等。植物资源有藻类、菌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六大类,广泛分布在山地、平原和水域,直接或间接地被农业利用。

  土地质量较好,有林地56.27万公顷,耕地24.54万公顷,水面 13.99万公顷,草地8.2万公顷,湖洲6.53万公顷。滨湖平原由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粮、棉、麻、油、糖的主要生产基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苎麻产量居中国首位,芦苇、黄(红)麻、糖料产量均居全省第一。中部丘陵岗地,土壤多属板页岩风化而成,呈酸性,含养分较高,是南竹、油茶、茶叶、果木等经济林生产区。是有名的“竹子之乡”,南竹、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西部中低山地,土质相对较差,但适宜多种林木生产,是主要林业生产基地。水域广阔,总水面215万亩,可养面积80多万亩,已放养面积72万亩,其中精养面积33万多亩。大通湖面积达12.4万亩,是全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全市盛产乌鲤、鳜鱼、大口鲶、优质鲫鱼、优质鲤鱼等名贵鱼和甲鱼、乌龟、蟹、青虾等特种水产品。

经济概况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2009年,据经普数据修订,全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47.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7.9亿元,增长9.2%。按常住人口73.84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5983元,增长10.0%。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1∶38.8∶41.1调整为19.0∶40.4∶40.6,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全区耕地面积59.19万亩,比上年增加700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4.03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08.24万亩,增长3.4%,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4.4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39万亩。棉花种植面积900亩。蔬菜种植面积12.50万亩,增长2.84%。粮食总产量44.73万吨,增长1.82%,其中稻谷产量44.01万吨,增长0.64%。全年出栏牲猪91.05万头,增长8.2%;出笼家禽312万羽,增长11.5%;水产品产量1.91万吨,增长4.5%。茶叶2379吨,增长4.3%;蔬菜30.61万吨,增长6.9%。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面积有所增长。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1%。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2.6%。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区工业增加值415881万元,比上年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78635万元,增长2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349647万元,增长27.3%,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91679万元,增长27.4%,股份制工业总产值818000万元,增长3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117619万元,增长35.4%,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44028万元,增长18.9 %。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478911万元,增长25.1%,重工业产值870736万元,同比增长28.5%。大中型工业产值 224377万元,同比增长19.0%。

科技教育

  科技创新有新突破。申报国家级和省市级项目16项。新增科技型企业2家,达1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达9家;新增市级工程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承担国家及省科研项目6项,新增科技成果5项。积极推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水稻专基核心实验区“项目,核心试验区早稻平均亩产494.25公斤,亩增稻谷94.45公斤,增产稻谷973.5吨。全年专利申请超170件,增长30%以上。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区共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12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中等职业学校15所、初中35所、小学117所、幼儿园35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106841人,其中:普通高中生16162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13996人、初中生20508人、小学生45920人、入园儿童9947人、特校学生308人;现有在职教职工8748人。2009年高考,上线人数、上线率、总平分继续保持了在全市的领先地位;输送飞行学员8人,获省招飞工作一等奖。

文化卫生

  文化艺术活动稳步推进。区花鼓戏剧团全年共演出220场,下乡演出62场,其他社会演出158场。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湖南超戏文化传播公司先后培训了100多名花鼓戏专业演员,发行花鼓戏碟片100多万张,演出场次近100场,继续引领赫山文化产业发展潮流。全年创作大型现代及古装花鼓戏剧本5个,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2期。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资料档案室。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创作作品、摄影作品、音乐艺术作品、书法美术作品、群文作品。”赫山之春“春节元宵文化系列活动、与市音协联合举办的益阳市首届爵士鼓大赛、全区中小学”三独“比赛(独唱、独奏、独舞)、与企业联姻举办的”七箭啤酒节“、与”共和国同行“十大纪念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区报告乙、丙类传染病3791例,发病率452/10万,全年未发生霍乱、人禽流感等疫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年查螺面积1790亩,查病2664人次,化疗128人,未发现阳性钉螺和急感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6%,孕产妇死亡率12/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2/1000,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了妇女病普查,免费普查31200人。全区参合人数529305人,参合率92.35%。全年累计发生各类补偿金额达4461.37万元,享受住院人数达57403人次,住院人均补偿780元,实际住院补偿率为40.36%。

旅游资源

  境内秀山逶迤,湖水沧茫,胜迹众多,星罗各地。除益阳市区胜状外,全区范围内有:桃江县境内的闻名中外的“美人窝”桃花江和婀娜多姿的修山,以及屈原古迹天问阁遗址和峰峦突起的楚南名山浮邱山;安化有陶澍故园和风景如画的枯溪库区;益阳县有形似匡庐的青秀山;沅江有雄伟壮观的凌云塔和镇江塔,若登塔眺望,洞庭风光尽收眼底,若上赤山岛,亦可探寻范蠡、西施旧迹;继往南县,有赤松亭、桂花园、武口寨等众多古迹。

  四方山地处赫山区岳家桥镇境内,距319国道仅几公里,离长沙和益阳市区仅几十分钟车距。四方山是名副其实的四面环山,丘陵起伏,流水潺潺,层林叠嶂,古木参天,有乔木及草本植物二千余种。《益阳县志》云:县有佳境,绵延四方。四方山因四周群山环抱而得名。

  碧云峰

  位于赫山区沧水铺镇境内的碧云峰,古称熊湘山,又称清修山、青秀山,是衡岳72峰之一,峰高海拔502米,周围100余公里,真乃“一峰截天碧,云气浸衣裳”。观其全山外貌,形似九江匡庐,故自古有“小庐山”之称。碧云峰山壑幽遂,岩壁峻峭,佳木葱笼,药草繁茂,瀑布飞流。

  浮邱山

  浮邱山,在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主峰海拔752米,方圆约48平方公里,区内山岭起伏,峰峦突起。古为楚南名山,人称“小南岳”。 

  羞女山

  羞女山,位于资江北岸的修山镇,距桃江县城15公里。临江一面,大小有七个山头,主峰高375米,山形活像一位浴后出水的美女,仰卧在江边小憩。她一丝不挂的玉体,线条优美而分明,高高翘起的下颌,软软飘垂的秀发,舒展的双臂,匀称的长腿,隆起的小腹,迷人的乳峰,象是雕塑在桃江大地上的一尊“维纳斯”。

风土人情

  弹词

  俗称“道情”或“月琴戏”。清嘉庆年间自长沙传入。艺人演唱时,一般以茶社为基地;有时也为婚寿喜庆之家演出助兴。内容以劝善方面的居多,杂以旧的礼教,谓之“怀抱月琴,口吐圣贤”。1926年,益阳王典山等发起成立“湘子会”,参加的艺人遍及全区。每年农历二月十三均于益阳县城聚会,用以纪念韩湘子诞辰。弹词演唱时,分说白、表白、说唱、表演4种,语言通俗易懂,唱词合辙押韵。著名曲目有《双风奇缘》、《月唐演义》等。新中国成立后,益阳弹词艺人一方面演唱传统曲目,一方面创作《林海雪原》、《江姐》、《雷锋》等新的唱本,并在演唱形式上进行革新。1957年,李青云在两人对唱的基础上加进小锣,创造“三响”联唱弹词新形式。1979年,又有艺人于演唱时再加进三弦、二胡、扬琴等器乐,表现力更加丰富。盲人曲艺亦有发展,益阳市盲人曲艺组是全国盲人先进集体,言艺人谭水利曾代表该组赴北京参加全国盲人聋哑人先进代表会议。

  地花鼓

  又称“对子花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益阳流行。多于春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演出。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且一丑或多旦多丑群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旦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手舞扇,多走摇步、膛步、云步和闪步。向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的说法。最具特色的舞蹈组合动作为“车窝子”,分为单双窝子、滚筒窝子、阴阳窝子等数种。按音乐分,又有弦子花鼓和唢呐花鼓两种。伴奏乐器以锣鼓、唢呐和大筒为主,唱词多为七字句。主要曲目有《望部》、《对花》、《十锈》、《送子》、《挨角》、《比古》、《月照山》等。地花鼓表演时,四周围以龙舞者叫围龙花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挖掘整理,益阳的地花鼓有较大创新。1963年,地区群众艺术馆编印地花鼓专辑,供各县、市选用。1980年,益阳市举办地花鼓专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广泛征集和整理,编成《益阳地花鼓》专辑,收有《十杯酒》、《拖地板》、《红灯歌》等26个曲目。

  围鼓

  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间红白喜事,亦有逢节日临时定点演唱者。新中国成立后,围鼓演唱活动继续流行,且注人新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姚度山、李健军等创作的《按小华》,《献图》等,便是具有全新内容的围鼓戏。1976年,孙文辉、杨运镇等在围鼓基础上创作花鼓坐唱《硪歌嘹亮》,演唱者加进表情动作,唱演兼有,场面热闹。不久成为全区一个新的地方曲种。

  年饭

  大年初一第一餐,俗称“年饭”。不管几代同堂,都要围桌吃饭,那怕是婴儿也要抱到妈妈怀里,用筷子点几点汤吃。菜肴特别丰盛,大都不用鸡(因鸡同饥音),却用各种肉制的佳肴,摆满一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菜肴更加高贵。无论贫富,但有的菜不能少,鱼同(余)音,寓意有余,即使买不到鲜鱼,也要用大点的干鱼代替。猪肘子和猪脚(最好是前脚)也是不可少的一道菜,俗称“抓钱爪”。另一个是青菜,全家都要吃几口,寓意在新的一年清清洁洁,既可抓到钱,还有余有剩。连米饭也吃前年粮,大多将除夕剩饭用甑蒸热,俗称“年根饭”,年根饭又称“饭根”、“饭娘”,是一种留剩饭过年的祈福活动,亦是形成已久的饮食风俗。

当地特产

  荠菜蛋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菜子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成单)鸡蛋,即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子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索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肾炎等疾病。此俗经久不衰,尤以当代城镇居民,每逢三月三前后,到市场购买荠菜,煮蛋服食。

  谷雨茶

  谷雨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桃江、安化县一带村民在这天采摘鲜茶叶炒制,加 上芝麻、炒绿豆、花生仁制作成擂茶,俗称“谷雨茶”。相传喝了谷雨茶能解凉消毒,寓意在夏天不易生痱子、疱子。

  立夏蛋

  民间每逢立夏,各户有吃煮鸡蛋和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相传立夏吃了团鸡蛋和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俗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立夏吃它,石头都踩破”之说。

  粽子

  古称“角黍”。是汉族端午节传统食品,相传由人民纪念诗人屈原而来。早在魏晋之时,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端午上”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楚人也,遭谗一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汨罗之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白日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每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反复见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水遗风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引周处《风士记》有“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叶为筒粽”的记载。尔后,代代相袭,每到端午节,民间竟相作粽,商店亦有出售,从端午时投水中祭祀屈原,渐发展成祭祀神佛祖先。

  年糕

  亦称年粑粑。民间历来在农历腊月下旬有做年粑粑的习俗。城市用糯米浆做成长条形的年糕,在市场销售。农村的年粑粑有各种花样,有斗笠形的,也有木模印成各种花纹的印子粑粑,还有做糍粑的,均是节日食品和过年做人情的时令礼品。丘陵山区多为印子粑粑,湖乡大都做糍粑。湖区做糍粑要请人帮忙,有做几斗米或几担米糍粑的,将糍粑切成小方块,用冬水浸在缸里陆续食用,可存放两三个月。做糍粑越多也标志着庆丰收和预兆来年吉祥之意。无论山乡和湖乡在做年糕那天,不管来了任何人,主家都要请来人吃粑粑,让来客欢心,讨个吉利。如有人上门还钱,预兆人财兴旺,更为吉祥。

赫山区行政区划一览

  赫山街道: 洪家村社区  龙岭社区  东风岭社区  腰塘社区  台家段社区  梓山社区  罗溪社区  赫山社区  朝阳社区  茂林村  赫山村  大丰村  团洲村  毛家塘村 

  桃花仑街道: 环保路社区  桃花仑社区  铁铺岭社区  龙洲路社区  康复路社区  大渡口社区  茶亭街社区 

  金银山街道: 粟公港社区  秀峰社区  竹山社区  西流湾社区  金银山社区  虎形山社区 

  朝阳街道: 海棠社区  梓山社区  江金社区  金山社区  羊舞岭村  鸬鹚桥村  天星桥村  大明村  龙头山村  沙河村 

  会龙山街道: 会龙山社区  南站社区  志溪河社区  龙山港社区  红星社区  李家洲社区  新安村  黄泥湖村  沙河村  永乐村  仑塘村  仙蜂岭村  申家滩村  大河坪村 

  八字哨镇: 九亩土社区  竹湖村  关王坪村  岭湖村  石桥庙村  高梁坪村  复兴垸村  大湖村  民主村  金家堤村  观音阁村  白濒湖村 

  泉交河镇: 香三社区  三阳村  新安山村  宫保第村  小河桥村  胡林翼村  龙泉村  蔡兴村  南湖村  黄茅岭村  祥云山村  歇马桥村  八家湾村  将军桥村  响堂山村  泞湖桥村  干角岭村  竹泉山村  桔园村  石林村  南闸村  团结村  创新村 

  欧江岔镇: 罗湖社区  东团村  高坪村  树塘村  梅塘村  侍莲村  北坪村  金盆村  大闸村  白马村  柏薮村  红洲村  回龙村  莲湖村  长东湖村  龙山村  中心村  黄金村  楠竹村  普济村  望岳村  新沙村  湘莲村  合亿村 

  沧水铺镇: 云峰山社区  双板桥村  百羊庄村  青秀山村  宝林冲村  三眼塘村  灵宝山村  沧水铺村  黄团岭村  碧云峰村  黄源段村  砂子岭村  龙会寺村  潮泥村  珠波塘村  五里牌村  牛头岭村  水井坳村  白马坝村  香炉山村 

  岳家桥镇: 岳家桥社区  岳家桥村  大塘村  堤卡子村  戚家岭村  南桥宫村  同光村  土地山村  高联村  四方山村  龙潭口村  荷叶塘村  大泉村  黄板桥村  红旗村  集中村  金盆桥村  枫树山村  石牛坝村  石坝口村  黄蜂塘村  接龙村  洗澡坪村 

  谢林港镇: 福竹社区  猫村  中山村  石港湾村  凤形山村  涧山村  楠木塘村  清溪村  高桥村  北峰山村  石湖村  鸦鹊塘村  复兴村  清塘村  玉皇庙村  谢林港村  青山村 

  新市渡镇: 新华社区  金猫山村  欧公店村  阳和村  西坝村  高冲村  百宜村  跳石村  养民村  银河村  新田桥村  新凤村  砖桥村 

  兰溪镇: 枫林社区  尹家坝村  百家段村  金塘村  塘西坪村  新月村  兰溪村  沙岭村  鄢家垸村  和合垸村  稠木垸村  蒋子段村  新杉木村  家丰村  曾家岭村  兰洲村  泥湾村  新华村  金鸡山村  三叉堤村  黄湖村  罗湖村  沙滩湖村  三亩土村  玉兰桥村  芳兰湖村  黄金村  三岔河村  新兴村  龙荣村  金河村  小河口村  油和垸村  槐花堤村  岱枫村  四门闸村 

  龙光桥镇: 天石社区  龙光桥村  全丰村  腰卜子村  叶家河村  白石塘村  裴家坝村  汪家堤村  李家垅村  月塘湖村  新茶坊村  同心桥村  栗树山村  南塘村  欧阳塘村  宁家铺村  早禾村  高岭村  道子坪村  山门坎村  青茶村  石笋村  黄家桥村  云西村  马头冲村  赵家塘村  锣鼓冲村  石坝村  寨子仑村  白竹园村 

  衡龙桥镇: 衡新社区  衡龙桥村  月形村  樟树咀村  高家桥村  八一村  河图村  桐子岭村  快活岭村  马龙坝村  黄泥塘村  浮云铺村  槐奇岭村  水口庙村  鱼形山村  镇龙桥村  清水寺村  黄家塘村  石坝村  白石塘村  新立桥村  松树桥村  高丰桥村  华林村  石咀岭村  槽门湾村  南岳坪村  黄土坑村  沛林村 

  泥江口镇: 泥江口社区  塘湾村  南坝村  荷叶塘村  杨家冲村  水口山村  杜溪村  蛇山村  岩子潭村  花门楼村  太阳庵村  石子塘村  谷塘村  泉山村  泥江口村  国庆村  苏家冲村  大栗树村  樊家庙村  水满冲村  大坝塘村  七里江村  先锋仑村  横堤村  九皇殿村  大桥冲村  黄獭桥村  七里仑村  游草塘村 

  牌口乡: 新樟村  利兴村  张家塘村  牌口村  龙头窖村  流水口村  陈北塘村  飞龙寺村  注湖港村  金明村  虎形山村 

  笔架山乡: 笔架山社区  笔架山村  花门楼村  上新桥村  谭家桥村  中塘村  崇安寺村  新兴村  芦花村  火田村  东平村  金龙潭村  凤凰桥村  黄家湖村  温高垸村 

  龙岭工业园: 龙山社区  银山社区  天子坟社区  长坡岭村  清溪村  光明村  漆家桥村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