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区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4乡2镇8个街道、一个农工贸集团和一个省级重点开发区。
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地区, 湘江中下游。320、107国道在此交汇,湘黔铁路穿区而过,湘江航道直达洞庭、长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汽车西站、航运码头都位于区内,距长沙黄花机场仅30余分钟路程,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 是湖南省乃至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氟化盐生产企业——湘乡铝厂中国最大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湘潭电化集团中国最早的电工器材生产企业——湘潭电机厂中国最大的金属铬生产企业——湖南铁合金厂中国最大的锰矿——湘潭锰矿......在湘潭生产了:中国第一台120吨塔式起重机中国第一台液压微电脑控制吸扫式扫路机中国第一辆城市轻轨车中国第一辆最大牵引力和最大吨位的工矿电力机车;中国最大的汽车——154吨电动轮自卸车和最小的汽车——江南奥拓微型车。
行政区划
雨湖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雨湖路街道、城正街街道、平政路街道、云塘街道、广场街道、中山路街道、窑湾街道、羊牯塘街道,鹤岭镇、楠竹山镇,昭潭乡、护潭乡、长城乡、先锋乡。
历史沿革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7月,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改湘潭县城关区为湘潭市,隶属由岳阳迁至湘潭的长沙专署(1952年10月改名为湘潭专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3年4月,政务院批准湘潭市为省辖市,由湘潭专署代管。1968年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市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为省直辖市。1983年8月,湘潭地市合并,将其原湘潭地区的浏阳县划归长沙市醴陵、攸县、茶陵、酃县划归株洲市,湘潭、湘乡两县划归湘潭市。
1992年6月25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2]64号),同意撤销湘潭市雨湖区、湘江区、岳塘区、板塘区、郊区,以湘江为界设立雨湖区、岳塘区。
地理环境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俱备。在全部土地总面积中,山地607.76平方公里,占12.12%,丘陵965.41平方公里,占19.25%;岗地1607.39公里,占32.05%;平原1406.81平方公里,占28.05%;水面427.59平方公里,占8.53%。
境内有一座著名的山脉, 当地人称之“盘龙山”。相传,有一清吉黄龙隐藏于此,龙头昂首向东......故盘龙冲历来被看作是块气运极好的风水宝地。境内最高点是湘乡市境的白云峰,海拔802;最低点易家湾吴家港,海拔29.06米。
境内河流有涟水、涓水,人工河韶山灌区总干渠、南北干渠等,还有水府庙水库 ,是境内最大的水库。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为湘江一级支流。涓水发源于湘潭市双峰县昌山(九峰山),流经衡山县新桥、白果,湘潭县花石、射埠、吟江、古塘桥、双板桥,在易俗河镇汇入湘江。涓水全长103公里,流域面积1764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秋干旱,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640—1700小时。热量资源富足,平均气温16.7—17.4℃。降水量较充沛,但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年降水量为1200—1500毫米。
自然资源
位于衡山山脉的小丘陵地带,地貌以平原、岗地、丘陵为主,土地资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较多较好的优势。现实有耕地12.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质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红壤、菜园土分布较广,有利于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和大农业的开发。
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全市水资源总量 多年平均为37.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亿立方米,地下水6.3亿立方米。湘江和涟水、涓水都流经湘潭。
矿产资源主要有锰、煤、矽砂、石灰石等,其中锰矿总储量有11000万吨,素有中国“锰都”之称。 雨湖区位于湘中盆地,地表微倾略有起伏,渠道纵横,河塘密布。
全区主要林木有62科266种,常见树种有樟、杉、枫,珍贵树有银杏等。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为主,树种类型多样,用材林有杉木、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乐等16种;经济林有油茶、油桐、棕、乌柏、桑、茶叶、桃、李、梅等15种;引进树有湿地松、国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意大利杨、黑荆等。农作物资源丰富,可供栽培的粮食、油料、纤维及其他经济作物上千种。其中,粮食作物50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00多个品种。全区动物资源216种,其中禽畜有猪、牛、兔、鸡、鸭、鹅等16种,野生动物80种,鱼类资源主要有青、草、鲢等,贝壳类有螺、蚌等。其中不少是产业动物,有的已被开发利用。养殖的主要经济鱼类达到40多种,蓄禽中的沙子岭猪、壹天石羊为优良的地方品种。
经济概况
雨湖区是湖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二 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湘潭经济的更快发展,湘潭市委、市政府围绕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增加了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带来了湘潭面貌的大变化。20年来,先后改造了湘潭钢铁公司、韶峰水泥集团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新建了湘潭新电厂、湖南金迪化纤有限公司等一批能源、原材料生产重点企业。建成了联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潭高速公路。
全区工业经济基础雄厚,工业结构合理,类型齐全。区域内有江麓机械厂、江南机器厂、湘潭锰矿等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区街、乡镇企业1500多个,拥有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电器、建材、运输、建筑、轻纺、食品等多种行业,培植了绿色中央空调、防爆抓机、电焊机、铝型材等多种拳头产品,共有工业产品2100多种,其中200多种品种荣获国优、部优、省优称号,许多产品畅销国内、运销欧美。1998年全区区街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6.41亿元。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经初步测算,2005实现生产总值(区属)238922万元,同比增长16.6%,“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5.9%,比“九五”年均增长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41万元,同比增长10.8%;“十五”年均增长8.9%;第二产业增加值116018万元,增长20.7%,“十五”年均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97763万元,增长13.6%,“十五”年均增长13.9%。三次产业结构为10.5:48.6:40.9。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为6.0%,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为57.7%,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36.3%。 2008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为4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3%。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04亿元,增长5.3%; 第二产业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18.69亿元, 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9:50.0:41.1。
基础设施
雨湖区是全国的湘莲之乡和中国闻名的粮猪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以来,湘潭农业和农村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加大了科技兴农力度,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奔小康进程。湘潭是全国第三个、全省第二个吨粮市,全省第一批全面绿化达标市和全省第一个农村达小康市。
全区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为城郊型,主导产品为蔬菜、生猪、水稻、鲜鱼等。近年来,还形成了以“乡里美食”为主要品牌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长城农科教中心为龙头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棚蔬菜也在全区广泛推广。全区农业正朝着科技、高效型的方向发展。
全区商业繁华。区域内主导干道全部拉通,基本上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电讯通。区内商铺如林、热闹繁华,拥有商业网点近2万个。尤其是近年来实施“市场带动、实业兴区”的发展战略,砂子岭地区形成了金都商业城、建材市场、糖酒副食市场等20个大中型专业市场,也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建设和个体私营经济构成了区域特色经济。
旅游资源
全区环境优美,自然景点有雨湖公园、和平公园、杨海洲水上公园,风景秀丽、景色迷人;人文景观有陶侃墓、关圣殿、白石馆等,文化艺术气氛浓厚。全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宜人。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治安良好、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雨湖区行政区划一览
雨湖路街道辖:雨湖路、工人、和平桥、建城路、车站路、风车坪、民主路、解放路、古梁巷9个社区居委会。
城正街街道辖:熙春路、瞻岳门、通济门、观湘门、三义井、洗脚桥、泗洲庵、桃源路8个社区居委会。
平政路街道辖:关圣殿、南步街、寿佛殿、大埠桥、新梁街5个社区居委会。
云塘街道辖:万新、雪园、繁城、杨家湾、火车站、调塘、公园、杉树巷、东环9个社区居委会。
广场街道辖:和平、南盘岭、韶山路、西塘、新建、金塘、高岭、 福利、江麓、团结、友谊11个社区居委会。
中山路街道辖:大码头、鲁班殿、龙子巷、罗祖殿、大湖、坝子塘、湘建、迎宾、自力9个社区居委会。
窑湾街道辖:窑湾、杨海洲、唐兴街、正福街、文运街、砂子岭、富民城、宝丰街8个社区居委会。
羊牯塘街道辖:羊牯塘、花园、湘潭大学3个社区居委会。
鹤岭镇辖:红旗、白冲、果沙、跃进、冷水冲5个社区居委会;七亩村委会。
楠竹山镇辖:大屋湾、云湖桥、盛家山、新桥、爱国桥、楠竹山、丁字、团结、永丰9个社区居委会;罗金塘村委会。
昭潭乡辖:措树园、广场、烟竹、高标、许家铺、建城6个村委会。
护潭乡辖:繁城、红星、富强、永红、悦星、文昌、湘竹、渔业8个村委会。
长城乡辖:砂子、和平、工农、石基、新月、犁头、高坪、白云、繁荣、立云、洪桥、羊牯、红旗、卫星、上新、花园16个村委会。
先锋乡辖:中心、建新、先锋、桐梓、金塘5个村委会;先锋集团家属村村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