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衡阳市 >> 乡镇介绍 >> 石市乡 |
石市乡 |
石市乡位于衡阳县东北部,其北部及西北部与衡山县、双峰县相连,南部及东南部与渣江镇相邻,东与界牌镇、西与溪江乡毗邻。它是民清时期我国著名书画家曾熙,革命烈士刘惕庄同志故里。总面积146平方公里,现有53个村,504个村民小组,52689人,总耕地面积38040亩,林地面积45000亩。 衡阳县辖乡。1952年设石市乡,1956年并入渣江乡,1958年改石市公社,1982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5.3万人。乡政府驻景公祠。西(渡)界(牌)、石(市)呆(鹰岭)、石(市)金(屏)公路以石头桥为交会点通往各村。 行政区划 辖石市、石狮、南阳、龙田、太清、铁流、欧江、兴元、高弯、西河堰、珍珠、护龙、太平桥、屈湾、三望冲、灵川、明星、月塘、湘琳、双河、黄泥山、观音山、庄余、七里冲、塔山、柏树、石玉、黄门、马骑、石冲、梅树、双井、上升、醒狮、白鹭、恒心、沙新、东田、张公堂、农科、株园、水口、金屏、中灵、白芍、中白、会冲、梅丰、麻园、丰余、泰祉、龙潭冲、大里53个村委会。 资源优势 乡镇企业有农机、鞭炮、凉席、硬质材料、塑料、陶瓷、电子、工艺品等厂。农业主产水稻,盛产柑橘、油菜。 境内自然景观较多,闻名的有宇石、珍珠、岩头、海螺、鹞子岩等,奇形异状,各具姿态。大炯山、狮子山、仙人脱靴山是天然美景。 水利资源丰富,便于发展农业生产。岳沙河自北向南横贯全境,中型水利工程斜破堰水库座落境内。乡内70%的农田基本实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境内灵川、七里、观山等地是县内历史悠久的产麻区,年产原麻数百吨。山林资源非常丰富.现有林地面积7万余亩,竹木资源投资。乡内交通十分便利,西界公路贯穿其中,乡村公路纵横交错,程控电话全面开通,保证了与外界交通、通讯的畅通。石市乡正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特色优势 在古老的长期地域概念上,它是寿岳衡山之后山系列,历来属于衡山区位。目前,又赶上时代步伐,潭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里程10.98公里,且衡阳互通口及大型配套服务区坐落境内,拉近了石市乡与衡阳市区的距离,拓展了石市乡与外界交流的平台;西界公路、交通便利。境内有石头桥、黄门桥、狮子桥、灵川寺、水口街、方大屋六个市场,是衡阳县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境内珍贵树木多,茂林修竹,溪水潺潺,珍禽异兽时常出没,四季鸟语花香。衡阳市最大的中二型水库坡堰水库坐落境内,小型水库、大小河流、溪流星罗棋布,主要河流有岳沙河、李子河。丹霞地貌为主的黄门寨有6平方公里地区仍近似于原始生态,千年古寺宇石禅寺、珍珠岩禅寺和海螺岩庵均属曲径通幽之处。2005年被列定为衡阳市重点旅游资源乡镇,命名为衡阳市曾熙故里旅游区,实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的绝妙佳处。 石市乡人民历来崇文重农尚武,勤劳勇敢,湖湘文化氛围浓厚。党的十六大以来,石市乡党委、政府励精图治,借助界牌瓷泥资源优势,打造瓷土工业大本营,实行工业强乡;以开发曾熙故里旅游区为契机,做活旅游经济文章,实行旅游旺乡;以巩固农业经济、劳务经济为基础,实行科技富乡。切合实际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带领石市乡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进行探索与实践。 文化事业 衡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辖5县2市5区,总人口710万,其中农村人口逾500万。全市现有县市区属文化单位47个,从业人员1831人,文化阵地面积12.354万平方米,设备设施总值5872.3万元;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98个,建站率达98%;有村级文化室112个,占0.02%;有文化个体户2898户,其中县城1971户,乡镇927户;有民间演出队365个;2004年,县乡两级文化事业经费1092.25万元,其中县乡两级人员工资支出993.98万元,占91%,事业经费支出98.31万元,仅占9%。 由于农村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的文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体现在: 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党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及农村劳务经济的大力发展,使得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6元。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强,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参与成为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但农民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一是看电视,二是打牌,三是庙宇祭祀。常宁市柏坊镇夏柏村一村民对调查组的同志说:“过去我们吃不饱,但可以经常看到电影和戏,还不要出钱。现在我们富裕了,文化生活却少了,假如没有电视,真不知道怎样打发日子。你们干部是管大事的,什么是大事?我们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是大事。”一语道出了农民渴求文化的心声。2004年,祁东县金桥镇举办农民卡拉OK大赛,报名者竟数以千计,预赛有280人参加,进入决赛的有100多人,甚至出现了父子竞技、夫妻同台的现象。 农村文化队伍人数增多,但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衡阳市的乡镇文化站现有从业人员460人,比1995年增加123人。人数虽然增多了,但真正“撑”台的文化人才却青黄不接。全市乡镇文化站人员中,有本科学历的1人,专科学历的22人,中专学历的124人,而高中以下学历的达313人,占68%;有文艺专长的143人,仅占31%。年龄40—60岁的乡镇文化专职人员331人,占71%,30岁以下的129人,仅占29%。 农民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日趋活跃,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冷冷清清。20004年,全市农民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达816场次,是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文化活动的8倍。衡南县冠市镇农民自发集资3万多元,组建了“欢乐”、“健身”、“红娘子”三支腰鼓队,一支篮球队。腰鼓队有110人,平时健身,遇有喜庆活动就参与演出。衡南县有文化庭院147户,农闲时,每个庭院都聚集起附近的大部分村民。衡山县白果镇岳北村每户村民自愿集资300元,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筹资4万多元,成立了“腾飞”、“岳北”两支龙狮队,共有300多人,并制定了管理章程,包括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及违纪处理规定等,每逢春节,既在当地玩,又到县城舞。与此同时,许多农民群众自愿凑钱“买”文化,2004年各类剧团被自发邀请下乡演出达3600多场次。 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力不从心。95%以上的农户都购置电视机,许多农户还购有音响设备。2003年至2004年间,祁东、常宁两县市绝大多数农户都自愿出资600—800元,积极配合政府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衡南县冠市镇农民自发集资40万元,协助政府办起了电视差转台,2005年初又有400多农户争先恐后开通了有线电视。与此同时,农民还自发筹资兴建、改建文化阵地。衡山县白果镇农民集资80万元对三处古文化建筑进行了维修。祁东县金桥镇、衡东县荣桓镇、衡阳县关市乡农民自愿捐款筹资近20万元,分别改扩建了3个古戏台,兴建了一个篮球场。此外,农民还积极兴办文化产业。2004年,全市有民间剧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体图书室及舞厅、网吧共2898家,全年收入3560万元,成为满足农民消费需求的主力军。 灵 乡镇建设 衡阳县石市乡灵川村灵川街道于2006年由60余户门面住户集资,硬化了路面。该路是湘衡西高速公路等8合同段项目部进场施工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该路抗压性能承受力不足,当地群众担心重型机构过街会压坏水泥路面,因此不准施工机械通行。 刚硬化的路面又面临压坏,有点想法、有点舍不得不足为奇。为此,县、乡两级指挥部及时出面协调,第8合同段和当地群众协商,并签订了高速公路通行后及时恢复压坏路面的协议。 但有个别不法分子想趁机浑水摸鱼,置协议于不顾,唆使和发协群众阻路阻工,致使机械无法进场,不能顺利施工。5月23日,县、乡两级高速公路指挥部协助执法部门采取行动,对屡教不改、带头闹事的席某予以治安拘留10天的处罚,有力地震慑了违法人员的嚣张气焰,确保施工机械顺利通过了石市乡灵川村灵川街道。 衡邵、潭衡西线高速公路中是衡阳县境内的省级重点工程,其它的市级以上重点工程还有衡阳500KV变电工程,衡利丰大型建筑陶项目和三安公司关市选厂项目。衡阳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推动重点工程顺利进行,这些项目的建设、竣工投产将成为衡阳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民间艺术 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东方雕刻艺术珍品拍卖会上,一件由湖南省衡阳县石市乡农民梁元祚雕刻的根雕“松鹰”,引起了32位“有心人”的“你争我夺”,经过3轮71次举牌后,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的总裁以6400美元的价格成交。 石市乡地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早在汉代,这里的木雕工艺便已具规模;晋代后,艺人的足迹更遍及大江南北;明清时期进入鼎盛阶段,竹木工艺品不仅进入寻常百姓家,还“飞”进名刹古楼、富户侯府。 1994年春,石市乡金屏村农民梁元祚在南岳衡山旅游时,发现竹木工艺品在游客中非常抢手,便萌生了利用祖传雕刻技艺来加工竹木工艺品的念头。后来,他花了12天时间精心雕出“十八罗汉”,通过深圳市一家外贸公司转销到香港,竟卖了2800美元。 看到梁元祚雕刻致富,曾以雕刻“牧童放牛”被周恩来总理作为礼品赠送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老艺人刘喜玉也按捺不住了。这位十多年前就已封刀的78岁老人,带领儿女们办起了雕刻厂。2003年,他不仅有5件作品入选全国艺术之乡精品大展,还有13件竹木雕被德国、加拿大、古巴等国家博物馆珍藏,全年纯收入28万元。 石市乡政府从中看到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便下大力气进行扶植和引导。5年多时间里先后培训出新雕匠130余人,同时选派40多位头脑精明的农民往返于全国各大城市,在38个旅游景点设立销售窗口,年销售雕刻工艺品上千万元。 2003年8月,石市乡政府从归国华侨口中获知国外一些收藏家嗜好收藏竹木雕艺术品的信息后,当即安排13人漂洋过海到旧金山、洛杉矶、巴黎、东京、伦敦、香港等地开店办厂。在日本大阪,艺人梁元祚的根雕一面世,立即被抢购一空。 如今,竹木雕刻已成为石市乡农民奔小康的“龙头”产业。2003年来,先后有360多位“打工仔”回乡重操雕刀。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中旬止,石市乡已外销竹木雕工艺品1280余件,创汇248万美元。石市乡人均增收847元。石市乡有240多户农民告别了世代祖居的茅舍,住进了舒适的“小洋楼”,踏上了由小小雕刀刻就的小康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