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位于湖南东部偏南,1966年从衡山县析出新置,坐落于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和醴攸盆地之间,东临攸县,西接衡山,南濒衡南,北连株洲,地广物丰,山水含情,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县域面积为19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0万亩,总人口67万(农业人口58.41万),辖13镇11乡,561个村,25个居委会。地形以丘陵为主, 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7℃,雨量丰沛。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44.5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11363万元。 200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49.85亿元,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0234万元。
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衡东地大物博,桃李满园。地面上,千山竞秀,万类峥嵘;地底下,物产丰富,土地生金,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钨锰、铀、钴、镍、煤、瓷泥、萤石、石英石、重晶石等30余种,同时,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
行政区划
衡东县辖15个镇、9个乡:
镇:城关镇、石湾镇、新塘镇、大浦镇、吴集镇、甘溪镇、杨林镇、草市镇、杨桥镇、霞流镇、荣桓镇、白莲镇、高湖镇、蓬源镇、大桥镇
乡:德圳乡、莫井乡、踏庄乡、高塘乡、南湾乡、三樟乡、栗木乡、珍珠乡、石滩乡
历史沿革
衡东县,1966年分拆衡山县东部置县,也可以理解为位于衡山以东。
据已出土的古文化遗址表明,衡东地域早在55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就有先民在湘江、米水沿岸栖息定居,开创了古代灿烂的农耕文化。至公元前15世纪的商朝中叶,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衡东地域由新石器时代步入青铜器时期。至战国中期,随着楚文化的南移,进入铁器时期。
196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160次常务会议决定,析衡山县湘江以东行政区域设置衡东县,以其境位于衡山之东而得名,隶属衡阳专区。1984年衡阳地、市合并后,衡东隶属衡阳市。
衡东县街道
自然地理
衡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坐落于湘江中游的衡阳盆地和醴攸盆地之间,东临攸县,西接衡山,南濒衡南,北连株洲。
衡东居湘江中游。土地面积1924平方公里,是一个丘陵为主,低山、高岗为辅,兼有中山和平原的地方,素有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称谓。
衡东水系发达,电力充裕。是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以甘溪、洋塘、望日岩、荣桓四座河坝和德圳、白莲、早禾冲、江东四座中型水库为主体的八大灌区体系,总蓄引提水量达3.89亿立方米,境内大小河流169条,旱涝保收的面积达93%以上。 有人曾统计,若将修水利的土石修成一道高与宽各3米的长城, 可以从衡东一直通到北京。星罗棋布且成龙配置的发达水系,为大办水电提供了资源不断的水能。
衡东境内河道纵横,水系发达,共有江河溪港169条,其中湘江蜿蜒于县西85.1公里,成为县境西部的天然分界线;洣水流贯东西83.9公里,将县境南北自然分开。
自然资源
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衡东地大物博,桃李满园。地面上,千山竞秀,万类峥嵘;地底下,物产丰富,土地生金,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钨锰、铀、钴、镍、煤、瓷泥、萤石、石英石、重晶石等30余种。
境内还有野生植物900多种,并有水杉、银杏、杜仲, 以及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伞花木等珍贵树种,全县活立木蓄积量达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1.7%。 野生动物有獐、麂、兔、鹿、野生猴面鹰、云豹等20余种。
县城夜景
交通便利
衡东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从西部纵贯而过,全长59.7公里,设有衡山等5个火车站;1843线、1820线、1815线三条省道与300多条县乡公路联为一体, 密集如网,出入通达;京珠高速公路横贯4镇2乡62.5公里,并在新塘、大浦各设一个互通口,并接长株潭,南联粤港澳,内引外连,是为对外“窗口”;洣水四季通航,湘江可行驶千吨级船舶。
经济概况
衡东农业生产基础殷厚,是国家扶持的产粮大县之一。全县年均粮食总产4.2亿公斤, 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农副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油茶、藤茶、湘莲、席草、味蛋、柑桔、松脂、竹木、淡水鱼、瘦肉型猪等,其中京湘牌藤茶、金星咸蛋王、优质松脂等农林特产远近驰名。尤其是养殖业,全年出栏生猪平均每人1.5头,农村形成了“牛羊满山坡, 塘里鱼穿梭,村村有猪场,户户鸡鸭多”的局面,谱出了一曲令人心醉的田园牧歌。
衡东工业发展迅速。全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成批涌现,竞相发展,其中县级以上的工业企业共39家,初步形成了采矿、机械、化工、陶瓷、中医药等6 大工业基地,“质量意识”、“品牌意识”逐步加强,全县已有10余种产品被评为省优、部优,其中,立德粉、机油泵、日用瓷等不仅饮誉九州,而且打入了国际市场。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近几年,衡东县委、县政府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和工业小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其整体功能,建制镇已增加到13个,域区面积增加到12平方公里。其中城关镇跻身全省经济建设“百强镇”行列,县城滨江小区建设全面启动,新塘镇被列为全省十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塘经济开发区,筑巢引风,吸引了四方商贾,已从国内外引进项目95个,引进资金2亿多元。
社会事业
衡东社会事业不断进步。衡东一中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中学”;科技、文化、广电、土地执法工作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医疗卫生达到初级保健标准,先后获得“全省农村卫生先进单位”和“全国环境卫生先进县”的称号,中医工作全省达标,县人民医院为“二甲”医院。
衡东县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福地洞天,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水有湘江、洣水,亮如明镜,绿如翡翠;洞有锡岩仙洞、六峰岩溶洞,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形容可掬、妙趣横生;峰有晓霞峰、彩霞峰、凤凰峰、金觉峰,峰峰相顾,委迤盘旋,云蒸霞蔚,各具谐趣;遗址有龙山文化遗址、岭茶化石、罗帅故居、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旧址、清代状元彭竣的“状元第”牌坊,使人抚昔追今,鉴古思今。
风土人情
影子戏
影子戏是一种以渔鼓说唱与纸型或牛皮影子相结合的摹拟戏。声腔分道情、四平、神仙腔、昆腔及小调五类。明代,用渔鼓伴唱,多为一人班;清代为二人班,增加锣鼓、课子、胡琴,一人打锣鼓,一人耍菩萨(影型),甲唱乙和,绘影绘声。影型镂花古朴、细腻,为民间剪纸雕刻艺术珍品。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曲剧本等都被吸收为影子戏桥路,剧目多达2000余出。乡里人家有喜庆,必请班子入户,演唱一出或数出连台戏,左右邻居围而观之,很是热闹。1966—1977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四旧”禁演。1978年影子戏复起,1979年农村形成影子戏热,演出队伍由80多个增加到217个,演员400多人。1980年,湖南省在衡东举办全省皮影戏会演,衡东代表队的寓言剧《老鼠告状》和童话剧《哪吒闹海》获一等奖。
冬至挂“风肉”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全国各地都有过节的习俗。由于关注点不一样,方式便各显其异。广东人重视家人团聚,美美地吃上一顿;少数民族地区重视打糍粑,一次打上数十斤米或数百斤米,不算稀奇;衡东则重视挂“风肉”。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得称上10斤8斤猪肉,切成长形条块状,抹上淡淡的一点盐,挂在通风透气的北屋,任其自动风干。20多天后,长出一层薄薄的白霉,即成“风肉”。切成薄片,瘦肉鲜红有光泽,肥肉通明透亮,与风萝卜同炒,色彩诱人,味道香甜,很是可口。在春节的筵宴上,是一道极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同时,也有在这一天“风鸡”、“风鱼”的。
“地菜子煮鸡蛋”
同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类似,农历三月三,衡东有食用“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民谚为:三月三,地菜子煮鸡蛋。据说吃了腰不痛。届时,县城里将会出现一道独特风景线:随乡入俗的饭店、宾馆,会作为风味小吃隆重推出,招徕顾客;菜市场,则有人会从田野采来并洗净后,扎成一小束一小束,供市民选用。家庭主妇的篮子里,则会比平常多出几把地菜子来;农村随处可采,农民是自采自用。
衡东土菜
衡东土菜源远流长。清朝时期,该县的三樟黄椒就因清脆可口、色味俱全,被赐为“贡椒”。此外,杨桥的麸子肉、新塘的地皮子、草市的豆腐、霞流的咸蛋、石湾的脆肚等土菜也早已名闻遐迩。近年来,不少精明的衡东人就地取材,开始大规模经营衡东土菜餐饮。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把土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来抓,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土菜加工,改进传统工艺,提升土菜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去年10月,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首届土菜文化节和农副产品展销会,评选出20道代表衡东地方风味的衡东土菜、10个土菜名店、9名土菜大师和1名“土菜王”,被省烹饪协会授予“土菜名县”称号。一时间,衡东土菜名气大振,销量骤增。两个月内就销售杨桥麸子肉1万公斤,三樟贡椒10万公斤。“衡东土菜”声名鹊起,该县在县内外经营的衡东土菜馆目前已达1000多家,年销售衡东土菜1.2亿元。仅新塘镇就有土菜餐馆120多家,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衡东土菜的兴起,拉动了全县生猪、蛋鸭、辣椒等产业的发展,如三樟乡贡椒的种植面积,便由原来的3000亩猛增到今年的1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