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长沙市 >> 乡镇介绍 >> 老粮仓镇
老粮仓镇

  老粮仓镇位于湖南宁乡中部,楚江之畔,北靠长沙,南通娄底,东出韶山,西连桃江,总面积121.8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0个村,人口6.3万人。老粮仓镇,历史源远流长,距今7000多年前这里就是人类集居场所,直至唐代,因朝廷在此建仓囤积官粮,而得名“老粮仓”。以出土文物为鉴,象纹青铜大铙,宫廷编钟等,无不象征着商周时期祭祠、军乐、宴享之文明鼎盛。文物之精美,足以让国内外考古界震惊。因此,老粮仓有“南中国青铜文化之乡”的美誉。老粮仓镇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孕育了工农商贸旅游休闲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现有各类工商企业1400余家,产业涉及烟花鞭炮、皮革、制鞋、建材、机械、金银首饰加工、模具制造、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迅速。老粮仓镇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对城镇建设,道路修整,旅游景观开发、工业拓展、资源利用、工农产品贸易、科技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并逐步加大财政收入,集中财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之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目标。

资源优势

  老粮仓镇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孕育了工农商贸旅游休闲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现有各类工商企业1400余家,产业涉及烟花鞭炮、皮革、制鞋、建材、机械、金银首饰加工、模具制造、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迅速。老粮仓镇人民政府审时度势,对城镇建设,道路修整,旅游景观开发、工业拓展、资源利用、工农产品贸易、科技发展作出了长远规划,并逐步加大财政收入,集中财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之服务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三大目标。

青铜文化

  老粮仓镇域内大量的青铜文物的出土,其数量规模堪称国内之首。1959年,双田村农民喻贵生发现了象纹大铜铙,同时出土的还有虎纹、编钟、九碗铜等青铜器皿。1993 年在原老粮仓乡双田村师古寨出土的编铙是现藏年代最早、最为完整、现在仍能演奏的乐器,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展出,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并赴欧美展览。2001年,洛湛铁路的修建,在工程进入老粮仓镇境内时,又推动了青铜文化史上又一次重大发掘。桥梁村洞嘴冲发现了极大的战国墓群,出土战国铜剑等。这些青铜器的发现,无不象征着商周时期祭祀、军乐、宴享之文明鼎盛。文物之精美,足以让国内外考古界震惊。老粮仓镇于2002年12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青铜文化之乡”的美誉。

经济发展

  老粮仓镇目前已经启动2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6个,争取省、市、县发改部门立项项目6个,立项资金超过2000万元。启动的6个项目中,竣工项目1个,在建项目5个,实现投入1550万元。

  活动开展后,老粮仓镇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工作目标、要求、措施等作出了更加明确的部署。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和部分镇联村干部立即下企业调查走访,与企业主进行面对面交流,发现企业各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21个工作日的扎实工作,服务项目、企业7家,已成功为2家企业解决问题3个,包括石清矿石加工厂的用地、用电问题,毛公桥玩具厂的用电问题。为三个在建项目解决具体问题8个,包括老井公路的施工环境问题、用地协调问题、工程监理问题;唐市集镇建设的施工环境优化和国土发证问题;村部建设项目的用地、施工队伍选定、工程监理问题等。

农业发展

  老粮仓镇占地20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老粮仓镇成功地引进并扩大了2000亩豫薯基地,培育了3000亩的盛湘米业优质稻基地和金利村双孢蘑菇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生态科技养殖协会的服务功能,扶植了一大批种养基地,毫明村黑山羊基地养殖大户达10多户,养殖规模达2000头,洞冲村肉牛基地养殖大户达10多户,规模达200头。红熬村瘦肉型猪养殖大户王桂华的种猪养殖场存栏种猪113头,年出栏瘦肉型猪近1000多头;2003年老粮仓镇出栏牲猪7万头,其中瘦肉型猪近5000头,尚存栏瘦肉型猪2000头;镇域内4家肉食加工冻库,全年产值达1.2亿元,产品加工后运销广东、上海等地。

特色产业

  老粮仓镇素有“中国金银首饰工艺之乡”的美称,老粮仓镇的首饰加工业(俗称“打章子”)规模庞大,闻名遐尔。 一是渊源早,历史悠久。据传唐市的首饰加工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多少年来,老粮仓人民以“打章子”作为外出谋生和淘金的主要途径,以此来养家糊口、发家致富,“打章子”的工艺因此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二是从业人员多,队伍庞大。据初步统计,老粮仓镇共有8000多人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占老粮仓镇总人口的近六分之一,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的人员,年龄结构多样,老、中、青结合,其中尤以中、青年者居多。“打章子”的队伍庞大,其中“亲友链”从业者不少,即在亲戚、朋友带动下从业者不胜枚举,从而形成了巨大的“亲友链”连锁反应。三是工艺精、形式多样。老粮首饰加工闻名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工艺精细,形式多样,品种繁多。老粮首饰加工主要包括模具生产、刻章、首饰成品加工等,其中刻章工艺历经了刻木章、然后刻铜、铝章等“进化”过程,首饰加工的种类有黄金、铂金、白银等,制作的成品工艺精细、造型新颖美观。四是效益高,收入可观。据调查统计,从事首饰加工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收入达2万元,包括外地创业者的收入在内,镇区内一年的首饰加工总值近1.5亿,创造了可观的效益。五是泛围广,影响深远。出处打章,自立经营首饰加工的老粮创业者,遍及全国除西藏、青海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区大中城市,甚至远出国门。“章子客”们将传统的打章工艺“打”到了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打”出了老粮仓的名气。

教育文化

  加大了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投资70万元新建了老粮仓中小门楼,投资200万元新建了老粮中学综合大楼,全年老粮仓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86%,残少儿入学率为86.36%,小学毕业率为100%,初中毕业率为99.32%,初中学生辍学率仅为0.79%,教育工作名列全县先进行业。老粮仓镇对13760名育龄妇女进行了4次普遍性孕前检查,老粮仓镇累计出生785人,其中计外出生17人,落实5项手术713例,优生遗传检测502例,申办保险41080万元,基本稳定了低生育水平,实现了全年手术安全无事故,老粮仓镇计生率达98.5%。

  2003年,宁乡六中筹资16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楼,投资15万元新建了400平方米的学生厕所,投资55万元完成了校园整体绿化、路面硬化、日供水量300吨的大型水井,学校功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亮点纷呈]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全面完成了老粮仓镇“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了党报、党刊的发行征订任务,在《宁乡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宣传文章21篇,在《当代警察》刊物上登载宣传图文信息一期。为提高干部活力,妇联和团委在“三八”妇女节共同组织举办了大型文艺活动。老粮居委会在八月十五组织举办了“迎中秋、烧宝塔”大型花鼓戏演出活动,12月18日举行了老粮仓商贸中心和好润多超市开业庆典活动,连唱花鼓戏5天。唐市居委会在“五四”青年节举办了第二届“望北峰”杯篮球赛。

文化遗产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当中,在长沙宁乡县老粮仓镇一个村民家中,发现了不少的“宝贝”石头。专家鉴定发现,这些石头均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器,专家也由此发现了一个面积达2.3万平米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在宁乡老粮仓镇唐市村村民戴端维家中,看到了一堆被称为“宝贝”的石头。据老戴介绍,他的这些“宝贝”,是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见证了人类文明”。长沙地区迄今发现最早时代的石器是1991年浏阳永安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大约距今15万至20万年,如果老戴的说法成立,那么长沙地区古人类存在历史就将被改写。在看过老戴家的“宝贝”后,考古工作者师磊介绍,这些经过磨制的石头,大都具有新石器时代的特征。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石器均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器。

  虽然专家们的考证让老戴有些失望,但专家却通过这些石器发现了长沙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明程度,一些石器甚至说明了当时的人类有了捕鱼行为,说明了当时的人类社会发展成熟程度比较高,这些石器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发现面积达2.3万平米的遗址,这些石器的发现,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他们随后对老粮仓镇进行走访,发现了一个面积达2.3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当地村民介绍,当地农民曾在耕种时发现了大量破碎的陶器。考古工作者随后对农田进行考察,一些破碎的陶器不断出现。据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些陶器出自不同时期,从商代到战国时期都有。考古工作者认为,这里的陶器出现得这么密集,说明这里的土层应该存在文化层,随后的考察证实了考古工作者的猜想。而文化层的出现,证明了从商周开始至战国时期,老粮仓附近一直有人类活动。考古人员推测,老粮仓的当地居民极有可能是从7000年前的老一辈繁衍下来的。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