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长沙市 >> 乡镇介绍 >> 白箬铺镇
白箬铺镇

  白箬铺镇地处湖南处望城县西部偏南地带,东与雷锋镇、黄金乡毗邻、南接莲花镇、西接宁乡夏铎铺镇、西南临雨敞坪镇、北靠乌山镇。境内总面积106平方公里,现辖白箬铺、龙唐、齐天庙、龙莲、桃林、金良、黄泥铺、洪山、古村、胜和、金峙、金峰、大塘、光明等14个行政村,1个集镇社区居委会,全镇共有 570个村民小组,11850户,总人口42466人,其中农业人口38914人,耕地面积42823亩,其中水田36583亩。

交通优势

  白箬铺镇交通发达,319国道、长益高速贯穿东西,县道白乌线沟通南北,五良公路、沈齐公路、变电站进站公路、莲荷公路、光明公路等水泥公路连接千家万户,具有十分有利的交通区位优势。白箬铺、五里堆、友仁三个各具特色的集镇呈三角形分布,自古以来就是长宁线上主要商贾要塞。

经济发展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镇内现有精鑫铸造、和平体育、天仁机械、益华气体、菲菲毛巾、合丰耐磨、中粮机械、德信鞋业等多家规模企业,并形成了以三一九国道沿线为主的机械铸造加工产业集聚之地。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初具成效,龙莲西瓜、白箬苦瓜、光明蔬菜成为市场畅销产品。2005年镇财政收入1065万元,其中地税收入507万元,国民生产总值3.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农业总产值2.58亿元,0.11亿元。

  望城县白箬铺镇定下经济发展目标:达到工业总产值增加18%、财政收入增加2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4%的预期目标。

发展思路

  白箬铺镇紧紧围绕“产业强镇、融城富镇、科教兴镇、规划建镇、依法治镇”的发展思路,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发展意识,全镇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执政能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镇实现GDP8.394亿元,财政收入1949万元,增长29.9%;人平纯收入5022元,增长15%;镇域经济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建设和谐新白箬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2007年,随着金城大道的修建,白箬铺镇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该镇将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把全镇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调动到最大化,突出“一点三线”,即以金城新区为中心,在319国道沿线发展机械加工铸造业、在金城大道两厢发展先进制造、物流业,沿白乌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要坚持产业强镇、加快引进开发、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事业新的进步。

特色农业

  望城县白箬铺镇白鹤村引进技术和资金,带动本村十八户农民开展礼品西瓜种植,使面积达五百亩的白鹤大棚礼品西瓜基地成为该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第一批早春红玉礼品西瓜已上市,亩出效益五千以上。周丛笑瞿佳皇甫倩倩。

土地治理

  白箬铺镇土地治理项目启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中,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罗志宏深入白箬铺镇,视察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情况,部署了当前工作。土地治理项目涉及6个村,治理土地面积1.7万亩,完成投资1155万元,已砌渠道58.9公里,新修机耕道29.37公里,新建排灌站4座,扩建加固小型蓄排水工程4处,改良土壤2000亩,建设苗圃200亩,示范推广优质稻9000亩,示范推广牧草1500亩,引种推广新品种红薯1000亩,实施技术4050人次,有效地解决了项目区制约农业生产及农村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双江口镇土地治理项目将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牵头,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共计整合资金3600万元,按新农村建设要求,计划治理土地面积2.1万亩。

教育文化

  望城县白箬铺镇白箬中学始建于1945年,前身系培园女子职业学校,校址在白箬村坡子上,1969年正式更名为“白箬中学”。1985年秋迁址新建于此,当时仅有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单教工宿舍。1992年,欣逢“双改”,乡党委、政府举全乡之力,树综合教学大楼、盖礼堂、建教工宿舍、辟运动场。1998年夏,再掀建校高潮,砌围墙、建球场、舞台和机房。新世纪,镇党委、政府又谱重教新篇章,绿化校园、改造危房、建多媒体教室、盖寄宿生公寓、修学生餐厅。

  至此,学校已具规模,校园面积达31258平方米,建筑面积7914平方米,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电脑室、卫生室、风雨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站一应俱全,图书、仪器、体育、卫生器材配备达省一类标准。

  学校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其中本科学历18人,专科学历27人,获中级职称32人,教师素质过硬。学校共有教学班14个,学生688人。在党委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励精图治,严抓善管,成绩显著。

新农村建设

  白箬铺镇紧扣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坚持农村建设乡、村联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积极采取远程教育“五结合”工作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铺路搭桥。

  一是与各级部门结合,促进生产发展。该镇全面整合市直部门、乡镇和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着力点放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上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上,从市直部门抽调33人组成“远教服务团”、从大中专毕业中选拔了15名选调组成了“远教工作组”,并根据上级安排,近期安排了2名远教志愿者员,深入农村帮助,着力改善群众反映的饮水难、行路难等制约农村生产发展的落后基础设施问题。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二是与产业基地结合,促进生活富裕。按照“基地+党员大户”的思路,紧密结合醴陵现有产业布局,建立了农业科技生态园、无公害蔬菜、牲猪养殖、陶瓷工业技术等10个培训示范基地,以基地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带头学习、带头示范、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的平台。

  三是与先进文化传播结合,促进乡风文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努力做到“一个远程教育站点就是一个文化阵地”。

  四是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促进村容整洁。开展以“清淤泥、清垃圾、清粪便,美化建筑、绿化环境、硬化院落,不乱堆放、不乱扔倒、不乱张挂、不乱涂画'为主体的“三清、三化、四不”远程教育培训班,指导群众改房、改厕、改圈、改灶、美化绿化村寨院落,着力改善农村人畜粪便利用率低、居住环境条件差、周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五是与创新工作机制结合,促进管理民主。各基层党组织把远程教育设备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和推进事务管理的先进工具,将村级计划生育、财务管理、村集体土地、集体资产等方面的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公布,通过远教站点更好地实现了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和民主决策,使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