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长沙市 >> 乡镇介绍 >> 果园镇
果园镇

  果园镇地处长沙县境内中部,总面积69.8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辖7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有耕地2.35万亩,山林50000余亩,人称“名人之乡”、“文化之乡”、“水资源之乡”“汽车之乡”;并率先成为长沙市政府首批“原生态建设乡镇”、田汉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基地、长沙工程机械制造配套产业基地、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生活后勤基地。金井河、麻林河、寻龙河、捞刀河流经境内,公路四通八达,电讯畅通,渠道纵横,金江坝工程宏伟壮观,曾因“农和车之乡”闻名全国,地理位置优越,人文资源丰富,诞生了一代文豪《国歌》词作者田汉。各类景点、神话故事繁多。果园山美、水美、人更美,勤劳淳朴的果园人民将在新世纪里大胆革新,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不止。

地理位置

  果园镇东接春华镇,西界安沙镇,南抵黄花镇,北连路口镇。距县城星沙22公里,距长沙市30公里。南北长12.5公里,东西长10.5公里。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的经济核心区的东北部,可分别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宋水线、瞿麻线与107国道和S207(黄金大道)相连接。为发展工贸型小城镇具备了有利条件。

悠久历史

  果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1800年前,这里就孕育了帝王文化,境内拥有长沙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东汉古墓群50余座。果园镇还拥有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传说,三国时期华佗帮关羽刮骨疗毒,为百姓义诊留下了千古佳话。境内有1000多年历史的华佗庙,至今影响较大。“杨泗将军斩孽龙”,至今仍家喻户晓;“雷打石”猴子租碗,不用洗、不要钱,讲叙着人、猴与自然和谐共处;李公真人从江西迁徒羊鹿,让湘、赣两省成为了“老表”,“毛委员株木坝脱险”,还派人将袁三爹拜访……皮影戏、竹马灯、地花鼓、彩莲船等民间文艺应有尽有,龙狮表演有声有色,堪称一绝,问鼎全县龙狮赛之冠军……

著名人物

  果园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在果园这块热土上,不仅诞生了田汉,还孕育光绪两广总督杨钰宽、爱国志士同盟会会员黄孟仰,原中共长沙市委书记李亚龙,前长沙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陈福泉、黄淑仪等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家也都先后牺牲于此。除此之外,果园镇还培养了不少名人精英:全国农民企业家罗英明、蒋月松,全国十佳青年涂日明;资产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家张平安、梁立存等。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果园镇三面环山,地势东高西低,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形,森林植被丰富,镇域生态环境质量好,污染度低。属亚热带温润地区,雨量充沛、河塘密布。果园镇旅游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尤其是坐落于众岭群峰之中的曾仆塘水库生态投资环境十分理想,水库中有自然形成的岛屿近十余处,山灵水秀,景象万千,它是天然的白鹭栖息地,每年3—10月白鹭成群,形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画卷。

区位优势

  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果园镇位于长沙县北部偏东,距离长沙县城仅25分钟车程,距市区仅35分钟车程,距黄花机场仅15分钟车程。又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的经济核心区的东北部,位于长沙市未来发展规划的“四环”以内,规划中的京珠高速外环线穿境而过,可分别依托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宋水线、瞿杨线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S207线相连接。县域交通战略计划修建一条15米宽希望大道由开元东路直达果园,创造良好的县域中部交通条件,将进一步加强果园镇的对外交通联系。

基础设施

  果园镇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路方面,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了县道瞿杨线、杨麻线和宋水线二期工程果园段的水泥硬化,完成了近50公里的村级公路通畅工程,形成了完善的镇域交通网络。水利方面,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完成了10公里的大堤加固工程,对金井河河堤进行了麻石护砌,对曾仆塘等三大水库进行了全面整修,保证了全镇的灌溉和饮用水源。电力方面,果园镇现拥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座,规划三年内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将充分满足电力负荷的需要。邮电通讯方面,该镇现有电信交换局5个,邮政局1个,市话本地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数据网和图像传输网基本建成。

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我镇工业以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为主,多种产业为辅,共有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企业有6家,果福车业、桔洲公司、大河车身厂是该镇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骨干龙头企业。特别是桔洲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河车身厂新开发了1400不锈钢板片,填补了省内空白,与远大空调生产板片控热器,每年可新增产值3000万元,其它企业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镇创新招商方式和方法,积极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引进项目5个,万佳惠超市、深圳永仁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正式落户果园。三一新材料有限公司已签定意向书,正在积极洽谈之中,一旦落地,每年可新增产值5000万元。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总产值4.3亿。

  农业生产效益逐步增强 该镇紧紧围绕市场抓调整,积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逐步实现该镇由传统单一的粮猪型经济模式向以粮食、生猪、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先后建立了金江新村车田坪大葱生产基地、新明村葡萄种植基地、楠竹基地、玉米基地等。同时,该镇的传统种养业也得到新的发展,优质稻基本上普及,经济作物扩大到5000多亩。2007年,新开发油茶1000亩。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现有大型种猪场2个,养殖大户58户,生猪存栏54000多头,全镇生猪品改率达94%以上,2007年出栏生猪7万头。农业机械化全面推广,农业生产效益明显增加,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