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据市气象部门观测资料记载,全市30年平均气温为16.4℃,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5.6℃(1977年1月30日),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0.9℃(1966年8月4日)。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3.8℃,最高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8.1℃,本市气温年均差为24.3℃,较邻市枝江要小。常年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日数,平均为241天,一年中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程积温为5225.1℃,4-10月农作物生长季节,除西北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地、丘陵,全市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日照:全年日照可照时数为4427.2小时(平年)。据全市30年气象观测资料记载,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占全年可照时数的41.8%。西北山地实照时数少于丘陵、平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短,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表现为2-8月份逐渐上升,8月以后逐渐下降。夏季日照时数年平均可达683.2小时,冬季日照时数仅336.8小时,春秋两季相近,界于夏、冬之间。
降水:常年降水量平均在936-1048毫米之间,雨量充沛,且多集中于夏季。平均降水日数为120天,正常年间,一般发生在6-7月份,故能满足农物所需水份。最大暴雨日发生于1974年7月8日,一天之内降水158毫米,持续降水日数最长为17天(1964年10月16日—11月1日),连续无降水日数为40天(1975年12月10日—1976年1月18日)。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面积215881.64公顷(折合2158.82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83306.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31%。农用地中耕地面积70647.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87%;园地面积5490.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林地面积78964.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75%;其他农用地面积2820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13%。建设用地21053.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80%。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庄、工矿用地面积12925.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交通用地面积1168.4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6958.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4%。未利用地面积10522.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9%。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20.48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04.9万亩,疏林地1.06万亩。森林覆盖率为39.53%,森林总蓄积156万m3,年森林蓄积增长量9.77万m3,其中,中幼林面积100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96%;中幼林蓄积151.6万m3,占森林总蓄积的94%,可采伐利用的近成熟林蓄积9.8万m3。计划用10年时间建成50万亩国外松,用4年时间建成10万亩速生杨,6年时间建成30万亩高效经济林。随着这些基地的建成,将为林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当阳市是湖北省渔业“十强”县(市)。全市有鱼类13科、54种。经济鱼类中,以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等为主,名贵稀有鱼类有鳜鱼、团头鲂、鸟鳢等。已开发利用水面12.5万亩,其中,精养鱼池4.5万亩,水库5.8万亩,塘堰2.2万亩。全市渔业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200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39860吨。
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扬子准克拉通一级构造单元内,发育二叠系至第四系地质时期地层,曾发生多期岩浆活动,有较优越的沉积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全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除水气矿产(石油、天然气、煤成气、地下水)外,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种有共有7类、20种,其中,铊矿、石膏、玻璃用砂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高岭土等6种矿产已被查明或初步查明为大型矿床,其余矿产为小型矿床。这些矿产储量分别如下:铊110吨,占全省储量的100%,居全国前10位;玻璃用砂岩2048万吨,占全省储量的60%;高岭土392.8万吨,占全省储量的40%;石膏矿9448.7万吨,占全省储量的6%;水泥用灰岩7788万吨,占全省储量的1%。
经济建设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6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1亿元,实现地方一般 预算收入10.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74元。农业经济在统筹发展中提升。粮食生产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市柑橘面积达到31.5万亩,被评为“中国椪柑龙头县 (市)”;生猪出栏在宜昌率先突破90万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大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5家,省级和宜昌市级农业产业 龙头企业达到3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45.6亿元。第三产业在加速发展中突破。大力实施“三产兴城”战略,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投资20亿元的关公文化旅游城项目成功签约,玉泉寺、关陵跻身鄂西生态文 化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关陵入选“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并建成3A级景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体育产业产值达到2000万元。积极推进物流企业 提档升级,长坂坡物流公司通过了国家3A级评估。商贸流通业日趋活跃。宜安居建材、汇丰源农资、万华机电市场等专业市场初具规模。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 119家,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亿元,增长19.9%。积极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存款余 额123.8亿元,增长21%;贷款余额65.9亿元,增长28.5%。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1年,共签约项目42个,实际到位资金56.38亿元,其中投资额过亿元项目15个。史丹利复合 肥、天美来饮料、深蓝精机等一批大项目成功落户。建材、化工、食品、轻纺等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陶产业集群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连续四年跻身全省重 点成长性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快速成长。华强化工成功跃入年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行列,三峡新材奋力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十强,葛洲坝当阳水泥一举 成为鄂西地区行业龙头之一。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6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7.1亿元,实现地方一般 预算收入10.3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74元。
全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7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2.93%;城区道路长度212公里,道路面积299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116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84.1%、100%。 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675.46万吨,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气排放量1599553万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990.22吨,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100%;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42.65万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37.49%。全市拥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014公顷。
交通状况
当阳交通发达。城区距三峡机场50公里;焦枝铁路、襄石复线穿境而过,设有目前湖北省县市级最大的火车站;汉宜、荆当、荷当、窑马公路、荆宜高速公路、待建的沙宜高速公路纵横交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信号覆盖全境。
高速公路:荆宜高速公路(沪蓉高速)有出入口。
铁路:焦柳铁路,襄石复线,当阳站位于锦屏大道。
飞机:有军民两用机场-当阳机场。
科技教育
2009年全年获批宜昌市级及以上科技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宜昌市级5项。获得宜昌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登记10项,科技成果奖励1项。申报国家专利77件,授权74件;其中,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件。
全市有各类中小学校63所,比上年减少3所;其中:小学37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职业学校1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7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46009人,比上年减少2742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9734人,比上年减少625人;初中在校学生12929人,比上年减少1482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838人,比上年减少739人;职业高中3508人,比上年增加104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79人,比上年增加2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506人,比上年增加645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6.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
旅游资源
当阳,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具特色。现有重要旅游景区(点)15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以关公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关陵、三国文化园、长坂坡、坝陵桥、显圣处等);二是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天下丛林四绝”之一的玉泉寺等);三是山水文化旅游资源(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玉泉山、百宝寨风景区、月亮河旅游度假区等)。
主要景点有:玉泉山风景名胜区,三国文化园,长坂坡盆景园,赵子龙塑像,百宝寨旅游风景区,月亮河旅游度假区 ,玉泉寺及铁塔,关陵,周仓庙,鬼谷洞遗址,季家湖城址,赵家湖古墓群,糜城遗址,麦城遗址,长坂坡遗址,磨盘山遗址,冯山遗址,度门寺遗址,百宝寨岩屋群,襄西革命烈士纪念碑馆。
地方特产
当阳市特产资源丰富,有9项、43类、360种,主要是关公李、仙人掌茶、双莲荸荠、金水柑、糜城藕等。
当阳金水柑,又称椪柑,被誉为“远东柑桔之王”,我国是椪柑的原产地之一,其味酸甜适中,食后味浓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达15-24:1,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单果重120-140G,果蒂具放射沟,果形高桩或扁圆,以高桩形为佳,其果形指数为0.8-1,皮橙红或橙黄色,果皮蜡质层厚,光泽明亮,皮松易剥,椪柑树形高大、紧凑,主枝直立,枝条削尖度小。 2001年被评为“中华名果”称号。金水柑在当阳的主产地在当阳市半月镇的凤凰山林果场和王店镇双莲乡,每年都有大批商贩前来调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