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水下游。东与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毗邻,西连天门市、南挨仙桃市,北与应城市、云梦县、孝感市接壤(有一块飞地在云梦县下辛店镇境内)。汉川市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紧邻省会武汉,距天河机场45公里。汉江横穿全境,宜黄高速公路、汉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汉川多次位列“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的前50名。面积1663平方千米。人口113万人(2010年)。
行政区划
汉川市辖1个街道、14个镇、6个乡:
街道:仙女街道
镇:马口镇、城隍镇、分水镇、杨林沟镇、脉旺镇、田二河镇、沉湖镇、垌冢镇、新堰镇、庙头镇、刘家隔镇、麻河镇、新河镇、回龙镇
乡:马鞍乡、里潭乡、西江乡、南河乡、韩集乡、湾潭乡
历史沿革
汉川置县始于公元561年(北周保定元年),县治在现马鞍乡甑山,故名甑山县,先后属甑山郡、复州和沔阳郡。隋大业末废县为镇,并人汉阳县。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县恢复,移治泐山下,因汊水流经县境而改名汊川县。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改属汉阳郡。公元758年复属沔州。公元826年改属鄂州。公元958年(五代后周显德五年)改属安州,移治金鼓城(今刘家隔)。公元960年(宋建德元年)属荆湖北路,以竟陵义水流入县西,更名为义川县。公元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以汉水横贯县境,改名汉川县。公元1071年,废县为镇,属鄂州汉阳县。公元1086年,县恢复,仍隶汉阳县。公元1135年(绍兴5年)县又废。公元1137年复置。元代,各地改设行中书省,汉川属湖广行中书省汉阳府。公元1285年(元至22年),移县治于长城(今仙女山办事处)。明代改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汉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公元1376年,汉阳府降为州,汉川改隶武昌府。1380年,复隶汉阳府。1664年(清康熙3年),湖北、湖南分治,汉川隶湖北布政使司汉阳府。1912年,府设道,汉川属江汉道。
1949年5月,汉川全境解放,国民党汉川县政府灭亡。同年7月,天汉、川汉两县爱国民主政府撤销,汉川县人民政府建立,隶属鄂中专区。同年8月,改属沔阳专区。1951年7月,沔阳专区撤销,隶属孝感专区。后孝感专区改名地区,汉川隶属孝感地区管辖。1994年,孝感撤区设市,汉川隶属孝感市。1997年3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汉川县,设立汉川市。
魅力汉川
地理环境
汉川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一般高程在海拔23-26米之间。全市平原128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7.4%;水面28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山丘9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6%。刁汊湖区地势低洼,除在南部有少部分山丘外,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汉水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把汉川市分为汉南、汉北两大自然地域,汉南地区约占四分之一,汉北地区约占四分之三。本市山脉除仙女山外,均分布于汉南地区与蔡甸区交界的地带,主要有栗山、双马山、横山、仙狮山、高冠山、化子山等17座,一般高程在海100米左右。全市最高点为王家山,海拔203米,最低点在榔头黄龙潭,海拔20.1米。主要河流有汉水、汉北河、北支河、南支河(天门河在汉川境内的名称)、中支河等,湖泊有刁汊湖、东湖、青林湖、白石湖、黄龙潭。
汉川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平均日照为1938.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98mm,无霜期230天。
自然资源
汉川市有国土面积1663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江汉明珠”和江汉平原“鱼米之乡”之美誉,工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耕地92.8万亩,养份高,耕作性能好,农作物品种586个;林地1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3%,树种68个,湖河荒滩草场21.5万亩,宜于放牧;境内有大小河渠685条,大小湖泊13个,塘堰1253个,水域总面积40.4万亩。位于中部的刁汊湖,是全市最大的内陆封闭性湖泊,面积14万亩。汉江穿境内长93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14.6亿立方米。过境汉北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渠流面积6339平方公里,境内长40.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9亿立方米。现有淡水养殖水面24.5万亩,养殖品种82个,水产品年产量超过10万吨。主要矿产有岩盐、高岭土、石灰石、石英岩和煤,储量大,品位高,含多种化学成份和伴生矿物质。
汉川市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耕地95.0万亩,养份高,耕作性能好,农作物品种586个;林地18.7万亩,森林覆盖率15.3%,树种68个,湖河荒滩草场21.5万亩,宜于放牧;境内有大小河渠685条,大小湖泊13个,塘堰1253个,水域总面积40.4万亩。位于中部的刁汊湖面积14万亩,是孝感市第一大淡水湖。汉江穿境内长93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14.6亿立方米。过境汉北河是一条人工运河,渠流面积6339平方公里,境内长40.6公里,年平均径流量19亿立方米。现有淡水养殖水面24.5万亩,养殖品种82个,水产品年产量超过7万吨。
经济社会
2012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同比增长13 . 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3 . 1%;财政收入10 .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 . 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 . 7%、31 .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 . 6亿元,同比增长31 .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 . 4亿元,同比增长14 .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0亿元、贷款余额1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 . 4%、22 . 6%;实现外贸出口6758万美元,同比增长27 .1% 。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以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投入近2 亿元用于园区路网、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壮大集群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三大园区聚集规模以上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企业分别达26家、106家、28家,三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2%。规模企业比上年增加 32 家,实现总产值149.5亿元。完成技改扩能投入11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国家免检产品2个。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关闭了14家小造纸厂,汉川电厂开始安装脱硫装置,新河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川宇等国有企业改革煞尾工作扎实推进。
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实施镇村规划编制,完成12个乡镇场总体规划、79个中心村建设规划。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三品”认证取得突破性发展,马鞍荸荠、福源食品等3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温氏无公害养鸡”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验收,我市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建设的畜牧大市(县)。完成刘家隔、麻河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和杨林十垸土地整理项目,新增高产农田4.9万亩,汉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大力推进通乡、通村公路、“一建三改”建设,“清洁乡村”工程全面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业服务体系新机制逐步完善。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共引进资金12.8亿元,引进过千万元项目81个,过亿元项目7个。引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引进了亨威铝业、银鹭食品、克明面业、三江乳酸等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脉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送电,汉正服装工业城初具规模,武荆高速汉川段、一级公路、汉川公园建设进展顺利。汉川电厂三期有望今年核准开工,汉宜高速铁路、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
——财税金融大幅增长。坚持依法治税,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历年之最。金融业不断发展,全年各项存款余额5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亿元、2.4亿元。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我市再次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称号。
汉川火力发电厂
产业发展
汉川农业基础雄厚,已建成40万亩优质粮油、25万亩双百棉、40万亩蔬菜、3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优质猪、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全国水产产业化示范区、江汉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市),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试点县(市),甲鱼、鳜鱼、毛蟹、刁莲、莲藕等名特优水产品饮誉海内外,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活鲜库”。2005年,全市蔬菜、家禽、水产品产量分列全省一、二、三位,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范围。拥有达利食品、福源食品、温氏集团、大地公司,银鹭集团等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刁汊湖绿色水产公司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汈汊湖”莲子、“巨龙达”黄花、“富硒”莲藕等9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绿色食品。
工业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发展强劲。形成了以50家企业为主体的重点骨干企业群,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6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家,过千万元企业116家,工业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十强”。民营经济凸显主体,实现了三个90%,即改制企业民营化率达到90%以上,民营经济约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创造的税收约占市级工商税收的90%。块状产业生机勃勃,以“一线三区”为重点,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块状经济,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市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马口镇被评为“中国制线名镇”。精品名牌不断涌现,有80多个产品达省优、部优标准。“福星”牌钢丝绳、“达利园”牌食品获中国名牌称号,福星科技、永和安门业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企业,“福星”牌子午线轮胎用钢丝帘线、“永和安”防火防盗门、“山乡”牌腊八豆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永和安”、“童宝”、“鱼鹤”等品牌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受到国家科技部表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把市经济开发区建成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融入武汉城市圈步伐加快,“回归创业工程”顺利推进,被评为全省回归创业先进县(市)。
商贸繁荣活跃,三产业迅猛发展。融入武汉市“一小时物流圈”,仓储超市、连锁店、精品店、专卖店等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建有三星级宾馆1座,二星级宾馆2座,中高档宾馆12个,其它小型餐馆、旅店近千个,融食宿、娱乐于一体。汉川市天赋“旅游胜地”景色。乌龙山、龙门山、蔡家嘴、神灵台、城隍台等古遗址星罗棋布;仙女山、沥山、上色湖、白石湖、黄龙湖、汈汊湖等风景区风光旖旎,水阔鱼跃,荷花香溢,景色如画,意境天成,是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之胜地。2005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2.2%;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可比增长11.7%。
投资环境
人居环境舒适和谐。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0万门程控电话和现代通信网络直通世界各地,农村人均占有电话量位居湖北省(县)市第一位。总投资2亿多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城网改造基本完成,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供给。新建了祥和花园、西湖苑、涵闸河特色一条街等商居建筑群和仙女山公园、体育馆、游泳池、人行天桥、第三水厂、汉川公园等公益设施,建成了白云大酒店、汽车客运中心、广电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霍城游园、火猴山公园等一批休闲游园正在建设中,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特色初步显现。修建和改造了霍城大道等50条主次干道,城区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拥有1、2、3、5、6、7、8等七条贯通全城,连接城郊的公交线路(其中7路到达沪汉蓉高铁汉川车站,8路到达马口镇区),汉川开始了跨江发展,滨江园林城市形成,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城市,汉川已素有武汉后花园之称。
投资环境宽松优惠。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载体功能明显提升。软环境“磁力”日趋增强。鼓励客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不断规范完善。“两条隔离带、四大中心、‘六制’管理”的服务体系使客商在汉川安居乐业。2005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美国马丁尼兹市、福建长乐市、山东即墨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已成为国内外客商广泛投资、发展贸易的“黄金宝地”。
汉川火车站
交通通讯
汉川位于汉水下游,地处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东邻武汉,南接仙桃,西与天门毗邻,北与孝南、云梦、应城连成一片。距国际天河机场仅45公里。水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穿全境;公路和高速:107、318国道、宜黄高速公路及汉丹铁路穿境而过,汉川汉江大桥连通107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发达。穿境而过的荷沙公路、宜黄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支线与汉江水运交相呼应,成为连接全市水陆交通的枢纽。武荆高速(武汉至荆门高速)过境汉川北部武汉城市圈大外环线的孝仙高速公路也将在汉川西部穿越!铁路,高铁,城际铁路:汉丹铁路支线经过汉川边境;国家东西大动脉的沪汉蓉高速铁路中的汉宜铁路(汉口——宜昌)穿越汉川市,并且在汉川市马口镇八大村设立汉川火车站;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主干线之一的汉天城际铁路即将开工建设,目前处于前期勘测阶段。线路大致沿菏沙公路修建,对于缓解天门市,汉川市近300万民众出行,促进武汉城市圈西部,汉江北岸经济区域一体化意义重大,对于天,汉两市与武汉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同城化明显。此汉天城际铁路的修建对于汉川市和天门市将有脱胎换骨之效。
汉川汉江大桥、新北公路连通107国道与宜黄高速公路,汉北公路大桥已建成通车,荷沙公路已完成一级公路硬化。境内有公路14条,通车里程900公里,全市26个乡镇场办事处全部通车。汉江流经汉川全境,仙女山、马口、脉旺、分水4个主要港口,常年可泊300—500吨级货船,年吞吐量160多万吨。邮电通讯设施齐全。现有电话交换机容量7万门,长途电话电路30路,29个乡镇场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国家重点工程120万KW汉川电网的建成,使全市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实现了村村通电,户户用电。1998年,全市供电总量3.5亿度,是1978年的3.8倍。
科教文卫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7810人, 科技馆1座,科研院所有2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跨入全国科技先进县(市)行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有各类学校685所,在校生19.8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验收,荣获“中华扫盲奖”。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25个,文管所1个,剧场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05年举办各类运动会48次,共获奖牌107块,向上级部门输送体育人才22人,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64个,卫生技术人员2283人,医院病床1440张,初级卫生保健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完成乡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建成汉川广电网络大楼,建立了孝感市第一家数字电视平台,成为全省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县(市)之一。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稳定,社会保险制度完善,民政福利事业不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以内。环保“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治理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有了新的进展。土地管理步入正轨,农田保护率达到85%,国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适龄儿童入学达到99.98%,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文化馆4个,文化站25个,文管所1个,每年举办各种文艺演出200余次,艺术展览十多次。体育活动蓬勃开展。1998年举办各类运动会58次,获国家级铜牌1枚,获省级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3枚。向省以上体育单位输送体育人才10人。1998年7月,汉川被国家体育总局命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3个,卫生技术人员3004人,医院病床1440张。
目前全市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已得到有效保护,还有部分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市政府还注重全市经济文化建设,建有一批设施先进的农家书屋服务广大群众,部分村镇建有体育娱乐健身等场所。总投入占全省前列。
汉川白云国际大酒店
城市建设
现有各类商业网点4.1万个,资产72亿元, 年销售额超过23亿元。市区建有孝感市一流水平的欢乐街市场和北街、南街、体育路等6个市场,年集市成交额达2亿元;建有三星级宾馆:白云大酒店1座,中高档宾馆12个,其它小型餐馆、旅店近百个,融食宿、娱乐于一体。汉川影剧院建筑面积0.7万平方米,拥有观众席1500多个。汉川体育场是全国农运会的重要赛场之一,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场内建有乒乓球馆、游泳馆、篮球、足球场,可容纳观众万余人。
城网改造基本完成,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供给。新建了祥和花园、西湖苑、涵闸河特色一条街等商居建筑群和仙女山公园、体育馆、游泳池、人行天桥、第三水厂等公益设施,建成了白云大酒店、汽车客运中心、广电大楼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水乡园林特色初步显现。修建和改造了和平大道等50条主次干道,城区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4平方公里扩大到16平方公里,拥有贯通全境,连接城郊的1、2、3、5、6等五条公交线路中等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加快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城市。投资环境宽松优惠。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实现“六通一平”,载体功能明显提升。软环境“磁力”日趋增强。“两条隔离带、四大中心、‘六制’管理”的服务体系使客商在汉川安居乐业。2005年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对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与美国马丁尼兹市、福建长乐市、山东即墨市等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2010年,汉川抢抓孝感建成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的机遇,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全域性推进中等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三城同创”。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大道维修等工程全面竣工,建成了火猴山公园、建材大市场等绿化景点及仙女大道南段等景观带,污水处理厂即将完工,垃圾填埋场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积极推进马口、沉湖城镇城市化试点,切实抓好省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镇脉旺镇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武荆高速、汉川一级公路顺利通车,武荆高速汉川连接线、新河汉北河大桥加宽、汉江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全面竣工,汉长线改线、麻河汉北河大桥等项目进展顺利。加大乡村危桥改造、乡道改造等基础建设力度,新修通村水泥路258公里,实现“村村通”。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清洁乡村工程”,农村面貌不断改观。
旅游景点
汈汊湖: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汉水之滨,汉川市西13公里,距武汉市63公里,距孝感市59公里。该湖是我国第一个封闭式湖泊,素有“江汉明珠”之称。该湖长16公里, 宽6公里,水面约14万亩。汈汊湖是湖北省十大湖泊之一,清人曾希天曾赋诗盛赞:“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汉川汈汊湖养殖基地位于汉川市境内,汈汊湖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唯一的淡水水域渔业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7年列为全国水产品产业化示范区。汈汊湖水域辽阔,蕴藏有丰富的水生资源。1996年,汈汊湖依托湖区丰富的水资源,定位于生态观光、鱼类观赏、休闲旅游及民俗风情的开发思路,成立汈汊湖绿色生态旅游公司。改造后的风景区一时荷花连片、廊亭水榭,芦荷伴微风起舞,湖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景区现建有仿古门楼、湖心酒楼各一座、300米九曲长廊、湖心竹楼四座、假山一座,垂钓包厢10个,游船50条,停车场两处,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480万元。
仙女山:坐落在汉川市城西南。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顷,但它有着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仙女山原名采芝山,相传很早以前,住在山麓马家湾有一姓卞的人家,父子相依为命,靠种菜, 砍柴为生.儿子辅华为人忠厚,孝敬老父,深受乡邻喜欢.。因家境贫寒,二十好几尚未成家,老父为这事着急。有一年春天,辅华种了满园丝瓜、日夜精心培育、不料只活了一颗瓜秧,第一年只长藤叶,第二年只开了一朵花,第三年才结了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这丝瓜晚上还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老人怕不吉利,总想把它摘掉,辅华却舍不得去摘。
城隍台遗址:位于刘家隔西北一公里处,长1000米,宽800米。其文化内含为五代至元朝的遗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砖石瓦砾,整齐的街道,被烧过的红土。1969年开挖汉北河时,在其遗址挖出几口木井、砖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钱币、银块、剑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瓷片、绿瓷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龙门山遗址:位于南河乡南河渡之西,与乌龟山毗邻,高约80米,系石灰岩层小山,其山西南坡陡临水,东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该地系一古代集镇,由于地理变迁而淹没,现为一自然村落。该遗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丰富,有红烧土、人骨、兽骨。陶片较多,以红陶夹砂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为细绳纹。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发现,从采集的标本分析,属乌龟山遗址同时期文化类型。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该遗址从197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同时还出土了唐宋时代的釉陶罐、高领瓷壶,上述釉陶可能为这一时期的墓内随葬品。
乌龟山遗址:位于汉川市境的南河乡,有座形如乌龟的小山。乌龟山为石灰岩石层的小山,高约50米,古代三面临水,适于人群栖住。1972年冬,当地群众在采石时,发现双孔石铲1件、方纳马象牙化石1枚以及剑齿虎牙和肿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队在此调查发掘发现了古文化层。第一层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面陶纺轮的灰陶片,陶鬲残片多为附加堆纹、绳文等,此外还有铜鱼针以及铜器残片。第二层厚一米,出土红陶较多,多为绳纹,手制,并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烧红土、隔鬲足等计50余件。根据以上器物的特征,第一层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第二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石器距今约4000余年,化石距今约10万年之久,属更新世时。1973年,汉川县人民政府将乌龟山公布为汉川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汉川汈汊湖莲籽:为汉川特产,主产于汉川市汈汊湖一带。汈汊湖莲籽籽粒饱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香可口,具有补肾、养心、固精等功效,食用、药用价值兼备。莲籽心还可清心祛热、滋阴解烦。汈汊湖莲米行销各地,还被称之为“中国莲”(籽)远销香港和出口东南亚等地。
“麻河牌”富硒莲藕:是经国家工商局注册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主产地为汉川市有“莲藕之乡”美称的麻河镇一带。这一区域稻田、湖泊、塘堰沟渠泥沼资源非常丰富,水土纯正,无污染,土壤中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硒,再加上莲藕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麻河牌”富硒莲藕,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一年四季都有藕食用,并编印收集有《富硒莲藕55种食谱》,颇具特色风味。
汉川二河三蒸:外地客来汉川,都爱吃“二河三蒸”。这也难怪,“二河三蒸”历史悠久,享有盛名。“二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必与汉川是水乡泽国有关。
荷月酥:是湖北汉川一带的风味佳点,人们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准备它。
麻糖和米酒: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后来各地也都仿制,但味道就是及不上本地的土产,只有用城关西门外城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来。作为主要原料的麦芽糖兼有润肺治喘之功能,对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患者能减轻病情。米酒是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历史承传的风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稀而不流,饮后生津暖胃,回味无穷。1958年,毛泽东在湖北视察时品尝米酒,称赞“味好酒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