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县地处湖北省中部偏北。东与孝昌县接壤,西与应城市隔河相望,南接汉川县,北连安陆市。距省会武汉市98公里。辖9镇及3乡。全县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人均土地0.1公顷。全县总人口57.88万人,居民总户数为15万户,其中农业人口49.66万,非农业人口7.83万。没有少数民族。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
行政区划
云梦县辖9个镇、3个乡:
镇:城关镇、曾店镇、吴铺镇、伍洛镇、义堂镇、下辛店镇、道桥镇、隔蒲潭镇、胡金店镇
乡:倒店乡、沙河乡、清明河乡
历史沿革
1926年废道,直隶于省。1932年,湖北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云梦县属第五区(区署驻随县,1936年起改称第三区),直到解放。1948年4月,建立的云孝人民民主县政府,隶属中原解放区江汉区鄂中专署。1949年6月,云孝县复名云梦县,划属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区)。1959年11月,孝感专区并入武汉市,实行市管县。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县。1961年5月,恢复孝感专区。1961年12月,云梦县恢复建制。1970年,孝感专区改称孝感地区。1993年,孝感撤地设市,云梦县一直由其辖属。
地理环境
云梦县地貌形态简单,可统称为平原。全境地势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处为境东北的枫梓岗,海拔76.2米,最低处为县东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
云梦县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过渡性气候带,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气温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074.5毫米,无霜期年均为247天。
全县土壤成土母质以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河湖相冲沉积物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98%以上。土壤质地以中壤和轻壤为主,呈微酸性适合多种植物生长。
自然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积最小的县,人均土地0.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1%;园地面积2156亩,占国土总面积0.2%;林地面积354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4%;城镇村庄工矿用地9.0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积1.5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1.6%;水域面积39.7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3.8%;未利用土地2.7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
云梦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盐、硝、膏素称“云梦三宝”。探明储量的矿产7种,矿产地5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主要矿种有芒硝、石膏、高岭土、玄武岩、河砂、砖瓦用粘土等。其中岩盐总储量19亿吨以上,芒硝总储量5300万吨,石膏总储量1000万吨。目前,主要开采的矿种有岩盐、芒硝、河砂、粘土。
云梦林业资源为人工种育林及四旁植树,主要树种除本地杨柳楝桑榆槐桃梨外,引进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树等。云梦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7.2%。县境中药材资源有52类,165个种类,主要有桑椹、艾叶、元花、麦冬、枸杞、女贞子、益母草等10多个品。水生资源大多为鱼类,主要有鲫鱼、鳙鱼、鲤鱼、鲢鱼、草鱼等。境内野生动物有4纲9目10科46种,主要有草兔、刺猬、鹭鸟、野鸭、麻雀、喜鹊和蛙龟蛇等。
云梦县境东西南三面环水,以府河为主干,有河港14条,全长223.2公里,一般向东南流,呈平行状水系。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体的三大水利工程体系。防洪工程:共修筑境内汉北河、府河、漳河堤防105.32公里,兴建堤防涵闸31座。排灌工程:以国有电力排灌泵站为骨干,小型机泵站为补充,深沟大渠联网形成排涝体系。全县共有排灌泵站204处,节制闸3处。灌溉工程:主要由水库、塘堰、渠道、机井等组成灌溉体系。有小Ⅰ型水库1座,小Ⅱ型水库5座,总库容526.8万立方米,渠道173条、528.9公里。
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5%;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72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年均增长42.4%。三次产业结构由25.4:38.5:36.1调整为18.4:50.8:30.8。一是工业规模快速扩张。工业增加值达到61亿元,是2006年的4.6倍,年均增长28.9%。市场主体加速成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4家,净增91家。宏博、富思特、蓝天、大展等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家,比2006年增加3家;过百万元的企业42家,新增28家。产业倍增计划顺利实施,盐化、包装、食品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二是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2亿元。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达25万吨。蔬菜、畜禽、水产等特色板块进一步壮大。我县成为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新上了久顺实业、佳富实业、益嘉地板等重点项目,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21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农机化率达到70.3%。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5%。现代物流业突破性发展,建成长舟货运、白云物流、孝武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新建了玉丰国际、楚王城广场、水岸名城等高层楼盘。
企业改革取得新成绩,完成了30多家工商企业改制工作。行政体制、财税、金融等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二是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各类建设项目445个,累计完成投资205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引进资金103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引进投资过亿元的项目54个,过10亿元的项目2个。项目争取成效明显,累计到位各类政策性资金12亿元。三是工业园区加快发展。调整了开发区管理体制,拓展了开发区发展空间。城北工业园逐步形成聚集效应,家纺工业园、益嘉工业园、商贸物流园等“园中园”初具规模。伍洛、倒店、隔蒲等工业小区形成特色,城关、吴铺、沙河、曾店、道桥等工业小区实现新发展。四是两型社会加速构建。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获批全省两型示范区,建成污水处理厂,实施节能减排项目12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1%,化学需氧量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0%。
交通运输
云梦地处荆楚腹地,距孝感市18公里左右,离武汉市区80公里,武汉天河国际机场60公里,是九省通衡武汉市的北大门,交通便利,l处于大武汉的辐射圈内,周围有宜昌、襄樊、十堰、荆门等名城环抱。东去20公里即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擦境而过,汉丹铁路、316国道横穿南北,107国道、汉十高速、汉宜公路贯通东西,漳河、府河、汉北河通汉水,达长江,常年通航。全县村村通公路,主要公路96条,长492公里。
社会事业
全县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4个,科研人员7183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257人,中级职称的2597人,初级职称的3967人。近五年来,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2项、省级科技计划13项。经过鉴定,获省级科技成果4项,市级科技成果6项,县级科技成果35项。其中,“三层共挤薄膜生产线技术消化吸收入改进提高”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不干胶金拉线”项目成果通过省级科技鉴定。
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67所,其中小学231所、初中20所、高中3所,电大1所,公办幼儿园11所。在校学生10.6万人,教师5539人,其中高级职称171人,中级职称2438人;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2%,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86.1%,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中93.5%.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7.3%。2001年,全县输送大中专人才1078人,高考上省线人数999人,高考万人比居全市前列。1996年云梦“普九”工作获省政府验收通过,1998年复查合格。1997年,县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整体迁建云梦一中,新建的云梦一中占地120亩,已成为梦泽人才的摇蓝。
全县现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9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12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586人,其中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454人,初级职称808人。全县卫生系统固定资产总额7764万元,拥有核磁共振、CT等大型高新诊疗设备。医院病床910张,年接诊门诊病人70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4万人次。全县设有村卫生室(所)165个,聘用乡村医生442人。两家县级医院跨入“二甲”行列,7所乡镇卫生院被授予“一甲等卫生院”,五家医院授予“爱婴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在全市率先跨入“县级一等防疫站”行列。通过实施“2000年人人享卫生保健”规划,云梦县于1995年被省政府授予“初保合格县(市)”称号。
云梦是全国体育先进县,拥有一座能容纳2000人的现代化体育馆,馆内有一个标准化篮球场,馆外有足球场等体育设施;拥有其它各类体育场所80多个。1992年,县体育馆作为全国农运会的分赛场,成功地举办了有关项目的比赛。1995年和1996年,县体委连续两次成功举办了全省青少年篮球赛。近几年,向市以上输送体育人才近50人,其中市以上体校和省体工队5人,大专院校6人。
全县现有影视放映单位18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各类文化活动场所48个。县影剧院全年放映电影和演出共2000多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25000多,档案馆藏档案25000卷(册)。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3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个类别共100多件。近几年,云梦文艺创作屡出精品。方言小品《乘凉》获湖北省“楚天群星”奖;京胡独奏《楚调新韵》参加了波兰国际民间艺术交流。
旅游文化
云梦县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是全省三个文物大县之一。在云梦城关有我国历史上周、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遗址,有因出土秦代竹简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遗址,有珍珠坡、木匠坟、大坟头等一批城郊古墓群和具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儒学大成殿。在城外义堂、吴铺等地有好石桥、凤凰台、王家山、龚家寨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赵许、聂家墩、九子墩等古墓群和梁代建筑——泗洲寺。上述古迹中,楚王城、儒学大成殿、泗洲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梦出土国家一级文物1000余件,秦代竹简被誉为我国八大考古发现之一,汉“关内侯”金印、秦代漆器、东汉陶楼等均为稀世珍宝。
楚王城遗址位于云梦县城东郊。春秋时期吴楚征战,楚平王令子昭王筑此城。经考古部门证实,城郭总面积3.7平方公里,现残存的部分土城墙高于地表2.7米,还有城门址、护城河、排水道和台地。并且从1米以内的文化层中,出土了从商代到秦汉时期文物,如东周的陶井、秦代的竹简、漆器等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00余件。该遗址1984年被湖北省博物馆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云梦皮影
云梦县的云梦皮影享誉全国。秦礼刚所开的“梦泽影戏馆”每年演出达364场,200多个座位总是座无虚席,它不仅接待过省、市领导,而且还接待了来自德国、美国、意大利等近10个国家的国际友人。5次上过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的云梦皮影正在走出云梦、走向世界。
在清末民初,于民歌、小调之中创造了府河路子花鼓戏(又称楚剧)。“俗人偏自爱风情,浪语油腔最喜听,去荡约看花鼓戏,开场总在两三更”。云梦花鼓初期舞少唱多,故为“唱戏”。而且生、旦、净、末、丑同唱一腔——骷髅腔,无弦乐伴奏,只敲打锣鼓点,由后台人伴唱帮腔,甩腔高亢悠长。后来,不断借鉴和创造戏曲表演程式,不断吸收本地民歌小调,才让花鼓戏舞动起来,让唱腔丰富起来,形成唱、做、念、打四功齐全的楚戏。
19世纪末,云梦县城西南贺家嘴的贺老八是云梦楚剧最早的戏班班主之一。1953年云梦县楚剧团成立,1956年他们演出的折子戏《山伯归天》获全省戏剧汇演二等奖,1963年他们改编创作的大型现代楚剧《江姐》在全省巡回演出两年,受到时任省委书记王任重、省长张体学的高度赞扬。改革开放20多年来,云梦楚剧团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他们先后创作演出了楚剧《公仆颂》、《肃贪记》、《中学生黄亮》、《村官情》等,获得了省市嘉奖。特别是2006年云梦剧团创作编排的大型原创楚剧《云梦黄香》更是好评如潮,在“福星杯”艺术团体展演中获五个金奖,三个银奖,6个铜奖,并被孝感市委宣传部推荐申报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现在云梦楚剧团无论是创编队伍,还是演出人员,他们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在孝感市乃至湖北省都位居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在云梦流传的民间文艺形式有民歌(含山歌、儿歌、情歌、孝歌、栽秧歌、硪歌、打麦歌等)、皮影、评书、打鼓说书、莲湘、怀鼓舞、蚌精舞、踩高跷、莲湘舞、龙灯、狮子、放荷灯、赛龙舟、跑旱龙船、迎狗老爷等,总共达数十种之多。道桥的怀鼓舞,伍洛的三节龙灯跳鼓舞,义堂、胡金店的赛龙舟,府河边的放荷灯,河畈区的打麦歌等等,这些传统的节目,人们在表演中,还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使得这些民间文化得以生存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