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县位于湖北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面积1018.4平方千米米。现辖8镇1场,164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嘉鱼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都在18-26米之间。东南部有鱼岳、大岩、牛头、蜀山等残丘39座,最高的大岩山为海拔243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湖密布,较大湖泊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境内有2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7万亩优质螃蟹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美国叉尾鱼回种苗繁育基地,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25万亩。全县通行赣语。
行政区划
嘉鱼县辖8个镇:鱼岳镇、陆溪镇、高铁岭镇、官桥镇、新街镇、潘家湾镇、渡普镇、簰洲湾镇
历史沿革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置蒲圻县。至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沙阳县,距今1700多年。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据《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设嘉鱼县,历代沿之。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0年并入武昌县。1961年复置,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地级咸宁市。
地理环境
地处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结合部,可划分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南垅岗平原和切割残丘三种地貌,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最低18米,最高243米,其中大部分高程在19-50米之间。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都在18-26米之间。东南部有鱼岳、大岩、牛头、蜀山等残丘39座,最高的大岩山为海拔243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湖密布,较大湖泊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
县境地形狭长,全境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全县在册耕地面积38.65万亩,其中旱地16.41万亩,水田22.24万亩。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平原与丘岗气候亦无明显区别。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初日3月13—16日,终日11月16—28日,全年无霜期249-262天。因受幕阜山脉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气流交汇于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下降慢、早春回温快,农业界限温度(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终日在12月10日,具有一些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的气候特点。
全县年均降水量为1370mm,主要特点是时空不匀,年际变化大,旱涝变幻异常。量大时达1812mm,量小时849mm,相差963mm。2-6月属偏涝季节,7-10月属偏旱季节。
资源物产
嘉鱼县地处江汉冲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活,物产丰富,素有“锦乡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县盛产蔬菜、螃蟹、美国叉尾回鱼及粮、棉、油、茶、果、麻、意杨等农产品,已初步建成40万亩无公害蔬菜、15万亩牌洲湾螃蟹、15万亩速生意杨、6万亩优质苎麻、2万亩优质茶叶、3万亩芒苇及20万亩优质稻、18万亩双低油菜、2万亩优质桃李等十大农业产业基地。主要矿藏有金、煤、锰、铝、银、铁、方解石、磁土和耐火砂等,县属蛇屋山金矿第一期探明黄金贮量达40吨,系“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型红粘土富金矿藏。全县已开采开发钙石、大理石等化工、建材产品20多种。依托优势资源,全县已建成黄金、纺织、机电、化工、建材、食品、森工、酿酒等八大支柱工业产业,新建了田野高新技术产业园、十景铺工业园和新街、潘家湾蔬菜高新技术示范园、官桥八组博士后基地。农业主要产品有水稻、小麦、棉花、芝麻、苎麻、茶叶等。尤其盛产芝麻,是全国芝麻商品基地县之一。境内多湖泊,水产品以鲜鱼享有盛名,可养水面23.6万亩,放养水面13.08万亩。林业多为速生丰产林,有林面积33.1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4%,是全国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试点县。 工业有冶炼、麻纺、床单、丝织、造纸、化肥、水泥、陶瓷、砖瓦、造船、钢管、模具、电机等50个主要产品。初步形成了以冶炼、轻工、纺织、建材、机械、化工、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县可实现生产总值10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6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8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9倍、5.2倍、3.0倍、5.3倍和2.9倍,年均分别递增24.0%、43.7%、28.6%、44.3%和23.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万元大关。到2011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可达50.1亿元、31.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9.0%、16.4%,是2006年末的2.69倍、2.74倍。县域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
农业发展跨入新阶段。农田水利建设大提速,投入3.9亿元实施了三湖连江灌区续建、余码头泵站改造、幸福河流域土地平整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累计解决10.67 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特色农业和板块经济不断壮大,重点推进了武嘉百里蔬菜长廊建设,全县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0万亩;改造精养鱼池面积9.9万亩,建设无公害养殖基地12.1万亩。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培植壮大了绿丰蔬菜、嘉农公司、洪发水产等一批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7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全县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165个,潘家湾镇被评为湖北省首批6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镇之一。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预计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30元,比2006年增加3854元,年均增长15.1%。
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对经济开发区实施“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建设,实现了园区水、电、汽的集中供送;投资1.5亿元实施嘉鱼大道和园区一路、二路延伸工程,拉开了“两纵两横”的园区新框架。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了大批客商纷至沓来。目前,开发区规模企业发展到66家,成为我县对外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各镇工业园加快建设,竞相发展,各具特色,其中潘家湾畈湖工业园被确定为市级化工园区。预计2011年,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60家,比2006年新增100家,年税收过千万企业发展到6家、新增5家。
城市建设
经济承载力不断加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嘉鱼县几年来,嘉鱼县采取政府出资、项目引资、部门集资、社会融资等办法,共筹资近5亿元,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城市规模拓展到8.4平方公里,城区形成三纵五横道路网络,道路里程67公里,硬化率达98%;铺设供排水管道76公里,日供水量由从前的2万吨增至6万吨;新建房屋50多万平方米,兴建桥梁5座;种植苗木50万株、风景林350亩,绿地面积达5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9% ;建有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6处,建成220千伏15万伏安变电站1座和11万伏变电站3座。凸现城市个性和品位的新区建设。茶庵新区总体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万人。在茶庵新区建设上,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要是抓住体现城市特色的绿化、亮化和景观三大建设,精心设计,求特求新,以充分展示城市个性和品位。
在新区绿化建设上,结合江南水乡特点,着重体现大绿化、多层次绿化的特色。以城区道路为绿化骨架,以行政休闲广场为绿化板块,以单位庭院为绿化细胞,实施留空造绿、破墙透绿、见逢插绿的全民绿化行动,从而达到以庭院的点绿、广场的片绿、道路的线绿衬托整个新区,形成公共绿化、街道绿化、庭园绿化、小区绿化点线面相结合、整体协调的绿化新格局。结构体系上,改变单一草坪绿化格局,注重绿化品种的丰富和协调,做到上中下三个空间同时见绿、透绿,形成新区良好的生态景观。在新区亮化建设上,以衬托特色,显示个性为亮化标准,在灯箱和路灯等亮化灯具的选择和安装上,处处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一到夜晚,一座清新亮丽的水乡新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整个新区已安装各式路灯260多盏,亮化灯箱138个,建筑物亮化和庭院灯200余盏,共投入亮化资金400多万元。在景观建设上,我们不求大,但求佳,充分体现景观精巧细致、亲水亲民的水乡特色。我们发挥县城新区濒湖的地理优势,投资600余万元,在沿湖大道南侧滨湖地带建设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运动与观景娱乐于一体的千米沙滩浴场景区,形成县城最大的亲水平台和别具特色的休闲场所。
旅游资源
嘉鱼县三湖连江水库从东、南两面旁绕县城,地理位置在北纬29°55′~30°00′,东经113°53′~113°56′。水库因其由人工将原来的白湖、梅懈湖、小湖(又名金虾湖)疏通,并与长江相连而得名——三湖连江。三湖连江建有牛头山森林公园、岳公亭、观音阁、地藏殿、南如寺、湖心娱乐岛等景点。是湖北境内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的著名风景游览胜地。水库库域在白云山、牛头山、马鞍山一带的残丘洼间,承雨面积30.64平方公里,库面14.4平方公里,库底海拔高程19米,总库容为10468万立方米,控制库容为8224万立米,有效库容为5650万立方米。
水库建于1959年,经过逐年配套,水库建筑物计有:主坝一座,全长3166米,副坝两座,共长1110米。主副坝的坝顶高程为海拔30.7米。马鞍山进洪闸一座,闸身长23米,高3.5米,流量24立方米/秒,灌溉干渠3条,渠道均建有节制闸,渠长共59.4公里。三湖连江水库是嘉鱼县农田灌溉骨干设施,现已形成了以三湖连江水库为中心的一套蓄、引、提大型排灌系统,使鱼岳、官桥、新街、渡普、潘湾、簰洲等6个乡镇及头墩农场共30万亩农田受益,其中已有14万亩基本实现了园田化。
三湖连江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是天然繁殖鱼类多品种原种基地,年产鲜鱼20万公斤,鱼苗10万公斤。建库后,县在此建有三湖连江水库养殖场,放养水面18000亩,精养鱼池274亩,寄养鱼池1160亩,同时利用处于库中心的、三面环水的牛头山植树造林,建立有牛头山林场,植树面积700多亩,还建有牛头山桔园场,植有桔、梨400多亩。
这里有三国古战场遗址——陆口,系三国东吴吕蒙、陆逊屯兵之地,现尚存有吕蒙城遗址、吴王行祠、孔明取箭所、鲁肃夫人墓、丁奉墓、吕岱墓等三国古迹和古迹“烟墩台”;有万里长江第一湾——“簰洲湾”和层峦叠翠的牛头山森林公园、幽深蜿蜓的仙人洞群、风景优美的三湖连江水库风景区;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红粘土型露天金矿;有全国第一组(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官桥八组;还有即将开发建设的集旅游、温泉、农业观光园、水上游乐、狩猎、住宿于一体的山湖温泉旅游项目,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嘉鱼水产
嘉鱼县水域总面积46.1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36万亩。全县境内有可供鱼类食用的陆生植物44科群,水生植物90余种,覆盖率达90%。底栖动物60余种,浮游动植物密集,湖水营养盐类丰富,极具开发价值。
——科技含量的提升给嘉鱼县水产业发展增强了竞争后劲。1985年,嘉鱼县在全国首次引进斑点叉尾鮰,并于1989年繁殖成功,斑点叉尾苗种畅销广东、广西、福建等20多个省市。同时探索出长江大口鲶人工孵化及养殖技术,攻克了娃娃鱼人工繁殖难关。年引进通威、希望、海大、高龙等品牌饲料5000吨,积极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网箱养殖叉尾鮰、珍珠养殖、生态养蟹、娃娃鱼繁育、蟹苗培育、网箱养鳝等科技养殖基地在嘉鱼县遍地开花。
——引资开发的举措给嘉鱼县水产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嘉鱼县每年从上海、江苏、辽宁、天津等地先后引进客商100余人,累计引入资金12个亿,发展名优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在外地客商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县掀起了水产养殖热潮,各界人士纷纷入股投资,入股资金达到5个亿。
——产品结构的调整为嘉鱼县水产业发展增色添彩。嘉鱼县水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养殖的螃蟹壳青、底白、黄毛、金爪、个大、黄满、肉质鲜嫩,被农业部评为“无公害”螃蟹生产基地。全县有斑点叉尾鮰亲本20万组,已成为全国叉尾鮰苗种生产第一县。嘉鱼县充分利用本县的苗种优势和水域资源,在青山头、白湖、石泉水库发展网箱养殖叉尾鮰成鱼,共计面积72.5亩,网箱2450口,产量达到3500吨。为彻底改善嘉鱼叉尾鮰亲本品质,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鮰原种50万尾,改善我县美国叉尾鮰种苗退化的现象。嘉鱼县的青虾、龙虾、黄鳝、黄颡、鲶鱼、龟、鳖、娃娃鱼等名特优品种的养殖发展非常迅猛,极具竞争力,前景十分可观。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嘉鱼县水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水产百强县,全省十强水产县和全省水产先进集体。2001年9月,嘉鱼县被水产管理办公室授予“湖北螃蟹之乡”称号,并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2003年10月湖北省水产管理办公室将嘉鱼县列入江汉平原渔业板块建设县(市);2005年叉尾鮰成鱼网箱无公害养殖通过了省级养殖基地备案;2006年元月,湖北省水产办授予嘉鱼县大岩湖养殖场省级斑占叉尾良种场;2007年嘉鱼又被纳入湖北省水产大县创建行列。嘉鱼水产时刻不忘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水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经济腾飞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