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西岸。面积2553平方千米。总人口547325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90%。西部属武当山,南部属荆山,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30多座,西南部的青龙山,海拔1584米,为县境最高峰,北部和中部多为海拔200-400米的丘陵,仅东部汉江沿岸及南河、北河下游为平原。巍巍武当山东麓,悠悠汉水之滨,西偎车城十堰,因物产丰盛,素有“银谷城”之称。。
行政区划
谷城县辖9个镇、1个乡:
镇:城关镇、石花镇、盛镇、冷集镇、庙滩镇、五山镇、紫金镇、南河镇、茨河镇
乡:赵湾乡
历史沿革
据《九域志》载,“谷城,因神农氏在此尝植五谷得名”。自西周为谷国。秦朝始建筑阳县。东晋、战国、汉朝、北周等时期,县制几经更改,境内先后设置扶凤郡、义成郡、宜禾县、泛阳县、万年县、义成县、安养县等。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更名为谷城县。隋、唐、宋、元、明、清及辛亥革命先后隶属南阳郡、襄阳郡、荆州都督府管辖。
民国十八年,成立县苏维埃政权。1947年11月,成立谷城县爱国民主政府,隶属桐柏军区三专署,1948年7月3日,全县解放。1949年10月,成立谷城县人民政府,1956年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成立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复称县人民政府,隶属襄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0月,隶属襄阳市人民政府至今。
地理环境
谷城县位于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五当山脉东南麓,地跨北纬30°53'至32°29'40'',东经111°07'30''至111°52'。南依荆山,西偎武当,东临汉水,南北二河夹县城东流汉江,西北、西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最高1584米,最低71。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4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5.34%;水域面积119平方公里,占4.66%。
谷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常绿阔叶混交林自然带,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均降水8000至12000毫米,年均气温15.4°C,极端最高温41.4°C,极端最低温-19°C,年日照时数1894.2小时,日照率43%,无霜期234天。
经济社会
2010年,谷城县生产总值108亿元,年均增长15.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3:57.9:25.8,其中二产业提升14.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5家,产值突破200亿元,增加值56亿元,年均增长35%。其中亿元企业28家,10亿元企业3家。骆蓄产值突破40亿元,金洋产值突破20亿元。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全省60个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之一。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总产值35.4亿元,年均增长15.1%。农产品加工产值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产值43亿元。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全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亿元。
谷城成为唯一同时拥有全省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的县市。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年均增长26.2%。外贸出口1500万美元,年均增长21.5%。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2.7%和25.2%。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新建续建各类项目10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19个。总投资30亿元的年产40万吨彩铝板、投资12亿元的年产400万千伏安新型低铅耗免维护蓄电池、投资10亿元的20万吨再生铝、40万吨再生铅,投资10亿元的兴隆观铁矿开发等一批骨干项目相继开工,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园区建设加快。“两区一走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同步推进。城关工业快速发展,盛康硅工业园建设初见成效,冷集、庙滩、五山、南河等乡镇新上一批项目。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亮点纷呈。五年累计引资11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826万美元。温州汽车工业园、凯迪生物质能源等一大批项目先后落户谷城。信用投放总量大幅增加。融汇担保公司、建投公司实力增强。
城镇建设
到2010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5%,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完成县城第四次总规修编。先后建设了北辰大道、谷水路、洪胜路、谷南路、污水处理厂和天然气等工程。正在建设粉水广场、体育场、谷山公园。完成城区主干道刷黑。新建王府、怡谷、盛世阳光城、锦绣华府等项目,城市形象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泥巴路、“瞎子街”问题逐步解决。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17.54万人安全饮水。完成316国道刷黑,改造国省道、县乡公路151公里,新建通村水泥路1441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通水泥路。县政府每年确定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五山模式”影响广泛,石花成为全省88个试点、全市五种模式之一。南水北调移民安置任务全面落实,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突破70%,“一江两河”水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划标准。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如期实现,政府环保目标考核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万元GDP能耗、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持续下降,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交通状况
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审会议在武汉召开。根据报告,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襄十段)将从保康穿境而过,并于明年开工建设,这意味着保康高速公路建设的大幕拉开,该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将终结。
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福银高速襄十段)将途经保康县过渡湾、寺坪两个乡镇,在保康县境内长约13公里。福银高速公路起点是福建省福州市,终点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福银高速公路联络线湖北段自谷城石花连接汉十高速公路,途经保康、房县、竹溪交于陕西。
根据湖北省规划,还有老宜(老河口至宜都)、麻竹(麻城至竹溪)两条高速公路将穿保康。其中,老宜高速将途经保康县南部部分乡镇在黄堡镇附近与麻竹高速连接,在保康境内达42公里。麻竹高速将与福银高速、老宜高速衔接穿境而过,在保康境内全长约100公里。这三条高速公路在保康境内设置两个互通点,相互连接,构成该县境内高速公路网络。
旅游资源
保康县全境皆山,境内山水相依,自然景观,磷矿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是襄阳大荆山旅游区的核心区,处于湖北“一江两山”旅游圈的几何中心,距离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古隆中四大景区在6小时车程以内。福银高速、麻竹高速和老宜高速这三条高速公路建成后,车程将大大缩短,加速保康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此外,也将带动该县茶叶、烟叶、食用菌等农副土特产品基地建设及加工产业发展和磷化工产业升级,实现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循环畅通,带动该县县域经济提档升级。
谷城青山碧水,生态宜人,是休闲宜居的胜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谷城绚丽多姿的旖旎风光。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67.5%,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30万千瓦,是全国114个水资源富集县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大薤山、全国百大佛教名寺承恩寺、全国著名天主教堂沈垭天主教堂、南河“小三峡”等旅游胜地汇集,谷城被生态学家誉为“绿色生态之乡、避暑度假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