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南大门,1+8城市圈的重要节点,素有“楚天首县”之誉,东接鄂州,南通咸宁,西临长江,北连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中国光谷”规划区域大部分就在江夏区境内。这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极其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纵贯南北,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面积2009平方公里。人口68万。
区政府驻地文化大道99号。邮编:430200。行政区划代码:420115。区号:027。
行政区划
江夏区辖9个街道、2个镇、1个乡:
街道:纸坊街道、流芳街道、金口街道、郑店街道、乌龙泉街道、五里界街道、安山街道、山坡街道、豹澥街道
镇:法泗镇、湖泗镇
乡:舒安乡
历史沿革
公元前350年周显王十九年楚置沙羡于涂口(今金口)。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分天下为36郡,沙羡属南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始置沙羡县,为武昌县建县之始,治涂口(今金口)隶江夏郡。元年(公元280年)2月,晋灭吴,以武昌郡隶江州。唐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鄂州为江夏郡治,隶山南道(全国十道)。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改武昌郡伟为清郡,江夏县仍属鄂州。元德五年(公元1301年),改鄂州路为武昌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江夏县属湖北武昌府。清二年(公元1645年),李自成过武昌,改江夏县为瑞符县。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寓“因武而昌”之意。
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政府在武昌区成立,隶属于大冶专署。1952年5月大冶专署撤销,改属孝感专署。1959年11月划归武汉市郊县。1960年县治移于纸坊镇。1961年4月,复归孝感专署。1965年8月,改属咸宁专署。1975年11月划归武汉市至今。1995年3月,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至今。
自然地理
江夏区位于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长江,东向湖区缓斜,以第四系红色粘土组成的网状平原为主,其两侧为平坦的冲积平原,东侧为梁子湖底地。三种地貌形体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区境北部,呈东西向带状,横刻在网状平原和冲积平原之中。东部和西部为滨湖平原,地面高程约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岗丘。境内有大小山体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境内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大沟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鲁湖、后石湖、爷头湖、上涉湖、团墩湖、汤逊湖、青菱湖等。主要河流有长江、金水河流经西部。江夏区地域广阔,城乡兼备,具有得天独厚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居中的地缘优势。水面约占总面积39%。
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7℃,年均降雨量1200-1400毫升,无霜期268天。境内136个湖泊,97万亩水体面积,其中,梁子湖、汤逊湖等湖泊盛产鱼虾蟹鳖,驰名中外的武昌鱼就繁殖在区内的牛山湖。这里物产丰富,株山茶醇、杨岑桔熟,樟呈雅韵、丹桂飘香,碧荷千池、王藠百顷,山藏奇珍、水纳锦鳞,“梁湖”牌绿茶和“三白”等农产品远销东南亚,此外,界府蒸肉、豹澥百花菜、金口风干鱼、龙泉豆腐圆子、湖泗合菜面、法泗三嫂子香辣黄剁椒都独具风味。这里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16个品种,尤其是白云石、石英石、石膏、膨润土等矿体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经济发展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6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16.2%。全口径财政收入56.8亿元,是2006年的5.6倍,年均增长4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3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4.6%。规模工业总产值444亿元,是2006年的6.9倍,年均增长47.3%。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是2006年的4.1倍,年均增长3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8%。农民人均纯收入9398元,年均增长14.4%,较2006年净增4593元。五年间,江夏区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前列,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湖北武汉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1户,工业利润和税收增长幅度连续5年超过20%。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被科技部、省政府确定为现代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核电装备产业园。现代服务业起步较好,武商、中百、苏宁、国美等知名商家和民生银行、长江证券等金融机构进驻江夏,巴登城、普洛斯物流产业园及滨湖壹号、东帝王子五星级酒店项目相继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被授予“湖北省旅游发展先进区”称号,中山舰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26.7:26.8:46.5调整为15:50:35。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区政务中心窗口作用,建立健全统一的行政服务平台,推进“大部制”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共精简机构177个,减少编制1219名。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金财工程”等制度建设,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深化企业改革改制,完善区属国有企业监管机制,逐步解决改革改制中的遗留问题,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搭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五年累计流转土地35万亩。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渠道,成功引进了中铁科工、光迅科技、武汉生物制品所总部等一批大型企业,五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188个,投资总额达24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年均增长18%。
交通状况
江夏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是武汉市的南大门,地处武汉“1+8”城市圈南部枢纽,东与鄂州、大冶毗邻,南与咸宁交界,西与武汉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北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接壤,具有近距离吸纳两大国家级开发区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京珠、沪蓉高速在境内交汇,京广铁路、京广高速铁路、武广高速铁路、武咸城际铁路、107国道贯通南北,长江黄金水道傍西境而过。城乡路网发达,城区距天河机场、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武汉客运港均在30公里左右,水、陆、空运联系全国、通达八方,以江夏为中心,距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均为8小时左右车程。
基础设施
全年累计投资65亿元,新改扩建主次干道2901公里,硬化、黑化道路面积950万平方米,全区公路密度居省市前列。建成文华路、谭鑫培公园(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武咸城际铁路、金口港区等一批重大工程,纸坊旧城改造和五里界等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资4.7亿元,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107国道绿色生态示范带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创先争优的标杆。“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并实施《江夏生态区总体建设规划》,推进“造绿”工程、“清水入湖”工程,启动环梁子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净增8.6个百分点,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称号。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大城管”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违法建设得到有效遏制,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区”。
江夏经济开发区原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简称庙山开发区),武汉市人民政府1992年批准成立,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一期开发建设11.2平方公里小区已于2001年被拓为武汉科技新城的重要一冀,是武汉光谷的主要发展区。二期开发18.8平方公里新区,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湖北)基地的核心园区,即武汉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发区北靠享有“华中硅谷”之称的东湖开发区,南接武汉卫星城江夏纸坊街,周邻23所大专院校、56个科研院所,并拥有5万亩无污染的城中湖,整个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光电子通信、生物医药、电力环保、房地产、文化教育等五大产业结构群。目前重点引进光机电、制造业、生物医药和文化产业项目。截止2005年1月,开发区累计引进资金102亿元,累计引进项目171个,其中建成投产企业74家,在建(续建)项目41个,正在申报手续的项目41个。仅2004年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62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引进项目21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0个,新增注册企业53家。
人文资源
江夏,地处华中腹地,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是绚丽多姿,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得尽自然之精华、山水之灵气。龙泉山由天马峰和玉屏峰两条山脉蜿蜒相环,形成“二龙戏珠”之势,旧时颇受文臣武将、骚人墨客、士绅贤达以及阴阳堪舆家的青睐。自西汉起人们就陆续迁入灵泉幽谷居住,明代楚藩王更是将此辟为寝地。梁子湖、汤逊湖、斧头湖、鲁湖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经过历史积淀,故事连篇,娓娓动听。白云洞传说着白云仙子的故事。金口古镇素有“黄金口岸”之称,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此浴火重生,引起世人关注。金口槐山古木参天,达摩渡江,留下千古绝唱。槐山驳岸雄浑壮观,是长江沿岸留下的不多的古代人工大型航运设施。还有梁子湖、斧头湖沿岸发现的170余座唐宋古瓷窑址,更是改写了该地无瓷窑的历史。江夏独特的湖山文化是大自然的恩赐,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先祖们谱写的壮丽诗篇。
这里英杰辈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京剧大师谭鑫培,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英雄熊秉坤,新四军创始人之一项英都出生在江夏这片热土。这里景观众多:有铸就中国海军舰魂的“中山舰”,有誉为“江南紫禁城”的龙泉山风景区,有云集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古战场,有尽展英烈风采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有光耀海内外的黄氏宗祠,素有“天下黄姓出江夏”,有充满神奇色彩的冰川期遗迹白云洞,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展示民族风情的华泰山庄、民族文化村,有代表都市农业发展特征的农业生态观光园、万亩苗木花卉基地。
旅游景点
中山舰旅游区:位于素有“小汉口”之称的金口古镇,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山舰核心景区、杜家海旅游区、民俗风貌区、军事游乐区、旅游产业区五大板块,其中核心区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其主体工程—中山舰博物馆目前已全面竣工,见证百年沧桑的中山舰于2008年5月15日迁至博物馆内并现已对外开放。目前,中山舰是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中山舰旅游区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英雄气概,大力弘扬武汉保卫战的精神,它的建成将使广大青少年接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教育,是一部“立体教科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金口地区还有三国时期赤矶山赤壁古战争遗址(存在争议),唐朝时期栽下的称为“武汉第一树”的古银杏,武汉明代槐山留云亭与槐山矶石驳岸,及中华民国号称最大的水利工程金水河段的金水闸工程。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郊,距市区12公里,总面积7.6平方公里。这里三面环水,山清水秀,林木葱郁,古迹遍布。龙泉山自古即被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后裔的“九王陵”,颇负盛名,素有“三龟九寝十二陵”之称,与北京十三陵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号称“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寝”。此外,还有历代先贤古墓48座,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武汉市规划发展的九大景区之一,龙泉山风景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相继修复了楚昭园正门、神道、陵恩殿、龟碑亭等建筑,特别是近年来,风景区进一步加大投资建设步伐,恢复重建灵泉古寺,整体修复景区入门广场、道路、停车场等旅游服务设施,使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绿宝石”之称,其2/3水面位于江夏区。江夏风景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梁子湖畔,依托梁子湖清新的水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湿地景观,美丽的传说,以及湖周边凝结厚重文化的宋代古窑址,着力打造别具一格的湖泊生态旅游。风景区坚持科学可持续发展观,面向大梁子湖区域,统筹江夏南北与周边发展,立足保护环境,既有效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又充分利用湿地生态优势,促进旅游业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分区分期高标准建设,形成在湿地生态资源下,融自然、历史、现代于一体,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人居相协调统一的环境体系,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天然大氧吧。
新石器时代遗址:江夏区有新石器时代遗址15处,均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晚期早段为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000年左右,有纸坊的棺山遗址、烽火台遗址,五里界的潘刘村遗址,金口的龙床矶遗址、香炉山遗址,山坡的铜留底遗址,郑店的锣鼓包遗址,豹澥的神墩遗址、枫墩遗址。晚期晚段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岭遗址、路边高遗址,金口的聂家湾遗址、杨家湾遗址和纸坊的船山遗址。
商周至汉代遗址:江夏区有商周至汉代遗址17处:舒安的城上遗址、古寨遗址,湖泗的陈月基遗址、铜墩遗址、团墩遗址、金盆顶遗址,安山的庙嘴遗址、庙山遗址、程子城遗址,山坡的古城山遗址,流芳的张桥遗址,纸坊的金盆山遗址、粟山遗址、大商家坝遗址,金口的黄龙潭遗址、斩龙台遗址,乌龙泉的五谷城遗址。
赤壁古战场遗址:赤壁古战场遗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区赤矶山村赤矶山一带,紧临长江南岸。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500米。1996年,江夏区文管所在此发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远的金水闸洪家湾、火焰一带发现一批三国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铜剑、铁剑、铜镜等。文献《荆州记》、《水经注》均记载东汉赤壁涂口(金口)赤矶,表明三国时著名的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在此发生。因村民开采石头,遗址破坏较严重,但南边山峰保存较好。1999年8月,江夏区人民政府将遗址命名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