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三镇汉口一方的东部,东邻黄陂区,西与江汉区接壤,南濒长江与武昌区和洪山区隔江相望,北接东西湖区。全区土地面积64.24平方公里,农村面积33.54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辖16个行政街道和1个乡,158个社区居委会和28个村委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机关、市人大、市政协机关及大部分市级行政职能部门均设在区内;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信息中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多集中在6-8月。
行政区划
江岸区辖16个街道:上海街道、大智街道、一元街道、车站街道、四唯街道、永清街道、西马街道、球场街道、劳动街道、二七街道、新村街道、丹水池街道、台北街道、花桥街道、谌家矶街道、后湖街道
历史沿革
江岸区是武汉市历史上唯一存在过外国租界的城区。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80多年间,英、法、俄、德、日五个国家在江岸区设立租界,先后有十七个国家的商人、传教士到这里经商、设厂、传教、办学,各国在江岸地区建有众多的洋行、银行、工厂和码头。代表中国官僚资本利益的银行及钱庄也设在租界内外。此时,江岸成为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是华中地区物资集散地和外贸转口中心之一,境内经济和文化也得到发展。江岸区拥有众多富有异国情调的优秀历史建筑。租界时期,电灯、电报等近代公用市政设施首先在江岸区开始出现。江岸区是武汉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江岸地区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区。近百年来,许多爱国志士和共产党人在江岸这块土地上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里爆发过辛亥革命的阳夏之战以及江岸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许多重要部门迁到辖区办公,中共领导武汉各界群众经过斗争,收回英租界,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使武汉江岸成为革命中心;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江岸区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八七会议”。江岸区拥有大量珍贵的革命斗争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史迹和教材。
经济发展
江岸坚持以增强城区综合实力为核心,不断壮大经济规模,着力优化经济结构,使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90亿元,同比增长14.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17.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56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口径财政收入33.63亿元,同比增长26.2%,地方财政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22.1%。出口创汇123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7383万美元,同比增长16%,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2元,同比增长13.12%。
江岸区是汉口商贸商务最为昌盛的地区。汉口开埠以来,江岸一带就成为武汉金融商社文化兴盛带,历史上拥有美国花旗银行、日本上金银行等20余家外国银行和40家本地钱庄,现域内已形成各专业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租赁、证券交易等新型金融体系,是全市乃至华中地区金融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沿江一带、江汉路、中山大道过去是汉口商贸商务中心,现在江汉路步行街开街,中山大道整旧如旧,四星级酒店------新世纪大厦,世界海鲜大酒楼,易初莲花,华普超市等商贸商务业的建设,使江岸商贸商务更加活跃。
黄浦科技园已引进“田田”保健品公司、丰田汽车展销、正远电气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项目。占地1600亩的珠宝首饰加工博览基地在黄浦科技园启动。华中服饰基地、畜产制革工业基地和天马公司工业小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近3000亩的谌家矶现代制造业园区加紧策划运作。组团式工业园区为发展都市工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楼宇经济成为承接江岸发展经济的重要场所。天恒大厦、港澳中心、数码港主题市场等一批楼宇为投资者提供供了发展金融、电子、科技、通信、咨询等服务业的良好空间和条件。竹叶山创业大厦、三阳广场、金冠大厦、互联网大厦等楼宇已成为全区科技孵化基地。
江岸区在发展思路上立足于“三个一体化”(社区经济、城乡建设、治城育人),充分依托区域资源,着力开发建设“三区一带”------建设以中国珠宝首饰博览基地为重点的黄浦科技园区,以现代制造业为重点的谌家矶工业园区,以华中服饰基地为龙头。多园组团的都市工业园区,以沿中环线为布局重点的现代物流带,为域内外客商投资江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问。沿江大道、中山大道、香港路、友益街、台北路和建设大道形成了大智路通信电子市场、南京路摄影市场、二七塑料市场、建设大道汽车市场、丹水池地区生产资料市场和汽车交易市场等一批规模大、专业性强、辐射面广的市场群和吉庆街民俗餐饮文化特色街、台北路台湾风情街。
基础设施
江岸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陆空运输十分便捷,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二桥横贯南北两岸,亚洲第一大内河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国际机场、阳逻深水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等五条主干道与沿江平行;江汉步行街、南京路、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黄浦大街与沿江垂直,武汉迎宾大道-----天梨路畅达便捷,新荣客运中心将建成为武汉长江北岸最大的交通枢纽。纵横发达的水陆空运输体系江岸独特交通网络。
江岸区不断实施“亮、美、洁、绿”城市环境创新工程。建设市民休闲娱乐场所,开发休闲广场。沿江大道、中山大道、江汉路步行街、香港路、解放公园路和天梨路等道路成为人文景观。旧城改造取得新成绩。如寿里,智民里等老里弄居住特色明显。佳海公寓后湖生态花园,留学生公寓,百步亭小区等一批现代小区成为全市示范住宅小区。永清片整体拆建;珞珈山街及周边区域实施保护式改造。
社会事业
全区民营科技企业400余家,近几年有4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13项填补国内空白。组织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8项,国家级星火计划8项,国家级成果推广计划2项, 有30个项目获武汉市科技进步奖,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740万元的无偿资助,38家科技企业获市级创新基金1140万元。初步形成了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输变电技术三大支柱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变流技术研发中心、数控加工中心、激光焊接研发中心、珠宝首饰加工研发中心、汽车零部件测试研发中心。
全区共有学校179所,小学63所,中学54所,少数民族学校1所,职业学校8所,幼儿园53所。民办学校28所,企业学校6所。其中教育局直属学校89所(含小学41所,特教1所,中学25所,职校4所,成人中专1所,教校1所,幼儿园16所)。
全区文体产业分为两块:一是社会文体产业,主要由“三厅”娱乐、音像销售、网吧服务、书刊销售、体育健身及印刷等行业组成;二是区文体系统自办产业,主要有电影放映、艺术培训、歌舞娱乐、打字复印、礼仪服务、书刊借阅及场地租赁等。目前全区有证“三厅”62家、网吧124家、音像销售44家、音像出租132家、书刊销售107家、打字复印173家、印刷厂127家、台球3家及少量健身馆和多家足疗屋。
旅游资源
江岸区是历史上集聚五国租界的商贸商务城区,人文底蕴深厚,依水而立,得水而兴,拥水而优,滨江亲水、老租界历史风貌、历史文化、娱乐休闲、餐饮酒店资源丰富,交通优势突出。您在这里可购买称心如意的汉派产品。您到江岸旅游观光,将尽情领略“老汉口、老里弄”韵味,可入住舒适的高、中档酒店,享受极具汉派特色的美化佳肴,感受江岸独具魅力的夜文化。
沿江商务区历史文化特色游:漫步在沿江一元片173处优秀历史建筑群中,留连在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走进老房子,逛逛老里弄,欣赏老租界极具异国风情的建筑物,参观“二七”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八七”会址,辛亥烈士陵园等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遗迹,一边感受1861年汉口开埠以来的百年沧桑,一边浏览长达16.2公里的汉口江滩公园的现代气息。
宗教特色游: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在区有4处场所。其中黄石路基督教荣光堂有70年以上的历史,上海路天主教堂、佛教古德寺均有百年以上历史。在华中、华东地区的广大教徒中有关广泛的影响。特别是佛教古德寺其建筑艺术风格是依照缅甸阿陀兰寺的艺术形式建造,在全国独此一家,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中有较大影响。
“太子酒轩”,“湖锦酒楼”品尝正宗的鄂菜;堤角牛骨头市场品尝江城一绝“牛骨头系列”;可以在富丽堂皇的“好世界”海鲜大酒楼品尝正宗的高档海鲜;在享誉全国的吉庆街,一边吃着地道的家常菜;一边欣赏各类民俗歌舞表演,体验独特的汉派文化。在江汉路步行街购买各类时尚的休闲产品。有高档的五星级香格里拉大饭店,准五星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号称百年历史的四星级江汉饭店、中原国际大酒店、瑞雅国际酒店;三星级长海大酒店、武汉迎宾馆、汇申大酒店、长航大酒店、金三九大酒店及众多全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等各类酒店。
景区景点
古德寺: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文革”中古德寺的房屋和土地划给武汉照相机厂使用。80年代以来,市佛协就多次呼吁要求照相机厂退出古德寺。经市政府协调决定,市照相机厂将原古德寺5000余平米面积归还给市佛协。
黄石路基督教荣光堂:该堂建于1931年,是当时教会同工同道集资新建的,为纪念英传教士极格非诞辰100周年和来汉传道70周年,故命为”格非堂”。该堂占地面积53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911平方米。堂的上部为礼拜堂与歌颂楼,能容信众800至1000人。抗战时期,日军站领武汉,格非堂被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格非堂经过整修,重新恢复礼拜。解放后随着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开展,格非堂董事会接受信徒的要求,将格非堂更名为“爱光堂”。“文革”中荣光堂停止了宗教活动。1980年10月30日感恩节举行了复堂感思礼拜。恢复了正常宗教活动。荣光堂成为全市基督教教区信徒聚会礼拜以及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每周日上午9点半大礼拜,晚上7点礼拜,星期一上午8点半灵修聚会。星期三晚上7点唱诗班练唱,星期四晚上7点查经聚会。星期五晚上7点学道班开课。荣光堂堂内现有2位牧师、2位教师、2位传道及会计、出纳、文书等共9名工作人员,有信教2167人。
上海路天主教堂: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明仁笃主教从英租界工部局购地皮6044平方米,委托另一意大利教士余作宾修建教堂。教堂于1874年动工,1876年落成。耗资12万法朗。取名圣若瑟堂。教堂面积1186平方米。教堂内,大节日可容千人以上。20世纪初,天主教鄂东教区活动中心由武昌移至汉口。1923年划分教区时,该堂成为汉口主教座堂。1944年12月10日,美军轰炸武汉时,教堂和主教府被炸毁一部分,1948年修复。1956年再次维修。“文革”中该堂被封闭。1980年4月重新开堂。现为武汉市天主教会教务活动中心。教堂内现在主教1人,神父2人,修女2人,信徒600余人。平日每天清晨做弥撒。有教友百余人参加。星期天早晚有弥撒4台,逢大节日时,进堂人数达2000人以上。
汉口江滩:汉口江滩防洪及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上起武汉客运港,下至丹水池后湖船厂,全长7公里,根据其功能分三期进行规划建设。第一期工程从武汉客运港至粤汉码头长1.04公里,拆除各类阴水建筑9.6万平方米,规划绿地面积14万平方米,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以展示城市景观,塑造城市形象,满足市民活动需要。一期工程形成了三区三带的总体格局,即观江游览区,中心广场区,休闲活动区和滨江特色带游憩林荫带,堤防景观带,江滩护坡工程分三级亲水平台,分别是高程20米,25米,28.8米,高和20米平台为一条长1公里,宽10米的水泥亲水步道。20米-28.8米坡面上则安装了以长江水生物化石为主题的浮雕,一期工程共设置了9处15-20米宽的台阶,人们可以与江水亲密接触。28.8米平台是汉口江滩的主体,以绿色为基调。沿园林小路,有树,有景,有座椅,有高亭,有雕塑,有饮水机,有观江平台,露天广场,中心广场,游乐中心,光之舞广场等。江滩整治效果是通过绿化得以充分体现。按照市领导要树大艿浓,可以席地而坐的要求。江滩上栽种了各类树灌木70多种,其中乔木4331株,灌木23万株。初步形成了银杏,竹林,枇杷,桂花,雪松,樟树,广玉兰,乌柏等8个片区,江滩工程经过10个月的建设,于2002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节日期间每天前往游览的人数超过1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