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天门市,古称竟陵,湖北省直辖县级市、省直管市,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濒汉江,东距武汉城区90千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总面积2622平方千米。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全市常住人口109.38万人。
天门市历史人文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和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茶圣陆羽故里、著名的文化之乡。距今5900年前的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自秦朝设竟陵县以来,天门已有2000多年历史,1726年(清雍正四年)因境内有天门山而得名“天门”。唐代茶文化奠基人陆羽、著名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创始人钟惺、谭元春诞生于此,湖北三大剧种之一的荆州花鼓戏发源于此。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百强县、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有茶圣故里园、胡家花园等景点。
【行政区划】
天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
街道:竟陵街道、候口街道、杨林街道
镇:多宝镇、拖市镇、张港镇、蒋场镇、汪场镇、渔薪镇、黄潭镇、岳口镇、横林镇、彭市镇、麻洋镇、多祥镇、干驿镇、马湾镇、卢市镇、小板镇、九真镇、皂市镇、胡市镇、石家河镇、佛子山镇
乡:净潭乡
【历史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
秦朝,设置竟陵县,属南郡。
西汉,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东汉,复名竟陵县。
三国,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竟陵县属竟陵郡。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沔阳郡改为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复州属山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复州。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熙宁六年(1073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复州建制。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初,景陵县为景陵卫。洪武三年(1370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天门市实行省直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东与孝感市的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的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58公里。
地形地貌
天门市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与江汉平原衔接地带,地貌属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最高点在佛子山顶端,海拔191.7米,最低点在多祥镇达洲的陈家洲,平均海拔23.2米。
汉江环绕市境南边而过,天门河、汉北河和皂市河贯穿腹部,东流入汉江。人工开挖的天南、天北、中岭和东风等渠道贯穿全市。境内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低丘(俗称山)、岗状平原(俗称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种地类。
气候特征
天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天门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
水文水系
天门市河流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河流43条,河道总长1131.9公里,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几大河流,即汉江、上天门河、下天门河和汉北河。天门市位于汉江下游,境内湖泊众多,面积100亩以上的45个,湖泊总面积达37.38平方公里。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岗与平原湖区的交接地带,跨市界湖泊1个:肖严湖(跨天门市、孝感市);城中湖泊4个:东湖、西湖、北湖、小南湖。其中水位面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陈家湖、张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张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积6.53平方公里。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天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180所,在校中小学生数143508人。全年普通小学招生11811人,毕业生13378人;普通中学招生21418人,毕业生20028人;全市专任教师9805人;幼儿园215所,在园幼儿数26859人,其中,女童数1243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44人。
高等院校:天门职业学院。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天门市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天门市图书馆。 天门市图书馆:成立于1959年10月,新址位于状元路,现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2年9月29日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附名“万林图书馆”,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4500万元,全年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
天门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前身为陆羽纪念馆,是江汉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综合型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位于竟陵西湖路,是一座集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文物考古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天门工人文化宫:新址建于2013年,位于西湖北路与古城堤路交汇处的西北角,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设置职工活动中心、职工培训中心和职工服务中心等三个中心,分劳模事迹展示厅、职工创新创造成果展示厅、多功能演出区、文化活动区等功能区。
天门市科技馆:位于城区东部,竟东路与陆羽大道交汇处,占地面积3260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382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亿元,以“科技桂冠”、“天门问天”作为设计主题。
天门剧院:始建于1985年,位于陆羽大道,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改造工程于2010年1月正式完成。
天门市体育中心:位于陆羽广场西侧,由综合体育馆、游泳馆和田径、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竞赛场地组成,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于2014年11月建成。
天门市文化中心:投用于2015年,位于鸿渐路,总建筑面积4470平方米,设有275座小剧场、美术书法摄影展厅、排练厅、非遗陈列室、音乐器乐活动室、美术书法摄影活动室、戏曲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琴房、档案室等功能区。
医疗卫生
天门市卫生机构1042个,其中,医院19个。共有床位8059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4970张。卫生技术人员70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63人。
【交通运输】
公路
天门市是江汉平原的重要交通枢纽。4条国道、9条省道、2条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天门,境内一级公路通车里程250余公里,拥有8座汉江大桥。
高速公路:许广高速公路(G0421),沪蓉高速公路(G42),武天宜高速公路(在建)
国道:347国道,348国道,234国道,240国道
铁路
天门市境内有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沪渝蓉高速铁路、长荆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通过,乘坐动车35分钟可直达汉口,东西向可直达上海、成都,南北向可直达北京、深圳。
水运
天门市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汉江、江汉运河、汉北河、天门河等,是全省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连通长江、汉江的江汉运河从长江荆州段引入,在天门市多宝镇汇入汉江,形成长江、汉江航道圈,串起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
天门河与湖北省最大的人工运河——汉北河在天门城区交汇。
汉江沿岸港口有天门工业园港区一期工程、岳口工业园港区千吨级码头。汉江、汉北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完工,形成了天门通江达海的水运大通道。
【风景名胜】
◆茶圣故里园
茶圣故里园,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西湖,是唐代“茶圣”陆羽诞生、成长和晚年隐终卒葬的故土。其前身是建于1995年的陆羽公园,经多次修葺扩建,现总面积57公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公元733年陆羽出生后被弃置于竟陵西湖畔的雁桥下,由西塔寺智积禅师发现并抚养长大,后下江南,结庐苕溪,创作《茶经》,晚年隐终竟陵,埋骨故园。古雁桥、西塔寺、文学泉等陆羽真迹至今犹在,历代文人墨客于此撰文、赋诗、勒碑,围绕西湖修建了雁叫关、陆羽亭、涵碧堂、陆羽纪念馆、茶经楼等纪念建筑群,形成一个展现茶圣陆羽生平轨迹及其故里历史风貌的名胜古迹保护区。
◆胡家花园
胡家花园,又称“胡厅”,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城区孝子里,建于1899年,为清代山西巡抚、洋务派重臣胡聘之故居,是湖北省仅有的一座巡抚官厅、规模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晚清官邸,被誉为晚清“华中第一豪宅”。
胡家花园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轴线渐进、前厅后堂”式布局,由中厅、东厅、西厅等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及园林组成。其建筑形式、形制、结构处理手法明显带有中国北方民居的特色,同时又因地制宜地结合南方的气候特征,另外在墙体、天花板、门柱的装修装饰上还带有西方装饰的特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现存的牌坊、冲天牌楼、斗拱、马头墙、匾联、天井等基本保持完好。
2008年,胡家花园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胡家花园经整体修缮后对外开放,202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陆羽纪念馆
陆羽纪念馆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竟陵西湖之滨,在西塔寺原址重建,1988年10月落成,是一座以茶圣陆羽生平业绩为主题、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纪念博物馆。
陆羽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5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古雁桥、山门、前殿、后殿,回廊及服务设施组成,为歇山顶式仿唐建筑风格,馆额由贺敬之题写。
2009年,陆羽纪念馆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陆羽纪念馆作为天门茶圣故里园景区的组成部分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北天门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九真镇境内,离九真镇区2.5公里,距天门竟陵城区约10公里,距省会武汉90公里,总面积1084.54公顷。
张家湖,又名九真湖、圣水湖,湖泊水域面积6.5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是典型的浅水湖泊,其湿地类型属内陆淡水湖泊,是天门市最大的湖泊,同时也是湖北省保持原始生态最好的湖泊之一。张家湖原为古风波湖的一部分。清宣统年间的张家大湖地区还是汪洋一片,延续到天门城。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湖区淤积、湖泊萎缩,西部形成张家湖,东部形成石家湖。
2012年12月,张家湖被列入湖北省首批湖泊保护名录,2015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启动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2020年12月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评估,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2023年11月被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
◆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皂市镇五华山。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建筑物为明朝重建、清代修葺。
白龙寺建筑布局以中轴线贯穿,前殿和大雄宝殿的规模最大。白龙寺的建筑尺度比较独特,开间、明间与次间的尺寸相差较大。尤其上檐尺寸,明间与次间几乎相差半间。这种设计使得白龙寺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反映了明代建筑风格与地方建筑结合的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1981年12月30日,白龙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白龙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方言
天门话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天片,也称天(门)汉(阳)方言,是湖北方言的代表。作为南方官话,天门方言除了拥有官话共有的特性外,还拥有和北方官话截然不同的特征。天门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并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或不同的词语。
非遗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天门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均诞生于此。
曲艺文化
位于江汉平原,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荆州花鼓戏、江汉皮影戏、天门糖塑等民间艺术在天门民间以致江汉平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天门渔鼓、天门歌腔、天门说唱、三棒鼓、莲花落等以其音乐旋律优美,曲调丰富,演唱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更是闻名全国。天门市于2010年12月3日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曲艺之乡”称号。 2011年11月,天门市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陆羽茶文化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之乡,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是天门最大的品牌资源。天门市大力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广品茶饮茶的风尚,把品茶饮茶、宣扬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理念。天门是省内首个“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2015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此举办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天门市正将“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侨乡文化
天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乡、湖北省第一侨乡、全国著名的内陆侨都、湖北省重点侨乡。8万多华侨,遍布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了如李三春、鲁超、张德焕等众多知名人士,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天门华侨出国始于18世纪末,先后经历了北上(欧洲)时期、南下(东南亚)时期和新移民时期等几个阶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身处内陆腹地的天门人凭着不甘寂寞、敢于拼搏的创业精神闯荡世界,安家立业。在侨乡文化的熏陶下,"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侨乡精神,成为天门人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创业致富的精神砥柱。"天门人闯天下",被誉为可与山东人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相提并论,成为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典范。
状元文化
天门是著名的状元摇篮,天门自古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明清两代共有进士、举人468人。明代在天门干驿陶家巷高官显宦之众极一时之盛,时人称“一巷两尚书(户部陈尚书,礼部魏尚书),前面一天官(吏部尚书周嘉谟),座后一祭酒(国子监祭酒鲁铎)”。清代嘉庆十六年状元蒋立镛,其父、子、孙、曾孙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两登鼎甲,世所罕见。著名作家秦牧因天门连续多年夺得高考全国之冠,曾称天门为全国高考“状元县”。
文保
天门市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不含合并项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
代表性文物保护单位: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
【名优特产】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首个“中国蒸菜之乡”,又素称“鱼米之乡”。
天门物产丰富、美食众多,有黄潭米粉、蒋场香干、岳口芋环、张港火烧粑、五彩义河蚶、桶炉锅奎、天门花糕、皇尝饼、橘瓣鱼丸、炮蒸鳝鱼、天门九蒸、元春鱼、钟惺鳅、蟹黄鱼翅、袭美火锅、龟肉汤、清炖鱼等一百多种传统小吃和名菜。
黄潭米粉
发源于天门黄潭镇,为天门特色早点,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
桶炉锅奎
江汉平原特色面食,以白面在鏊锅中烤成。锅奎品种很多,有葱锅奎、砍锅奎、鸭子锅奎、冲担锅奎、油炸锅奎、猪油锅奎等等。
天门蒸菜
属楚菜名肴,据考证有近4600年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石家河文化时期。天门蒸菜最具代表性的菜肴是炮蒸鳝鱼。
2014年5月9日,天门蒸菜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亮相;同年9月,天门蒸菜代表楚菜入选国务院礼宾菜单。 |